考试总分:2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税收相关法律法规一
A(1)请指出城关税务所在本案中存在哪几处错误?
B(2)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并加以分析。[3.5分]
A(1)税务机关对该厂的滞纳金和处罚是否正确。
B(2)对该厂执行税收保全措施是否正确。
C(3)该县人民法院如何裁决。[3.5分]
A(1)县国税局实施税收保全措施是否正确?为什么?
B(2)县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定是否正确?为什么?[3.5分]
A(1)检查人员当场作出的处罚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
B(2)检查人员是否告知当事人有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即可?为什么?
C(3)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是否正确?为什么?乌市国税局作为被告是否正确?为什么?[3.5分]
A5日
B7日
C3日
D10日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A百分之三
B千分之三
C百分之二
D千分之二
A两个月
B10日
C30天
D60日
A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
B受委托组织的上级机关
C委托行政机关的上级机关
D委托的行政机关
A一年
B两年
C半年
D三年
A地市以上(含地市)
B计划单列市以上
C县以上(含县级)
D省以上(含省级)
A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B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C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
A责成该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
B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责令限期缴纳应纳税款
C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A对纳税人处以20元以下罚款
B对纳税人处以50元以下罚款
C对法人及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D对法人及其他组织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A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该企业将受到罚款处罚的违法事实依据,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和陈述权、申辩权,并听取该企业的陈述、申辩后送达《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B告知该公司受到罚款处罚的违法事实和依据,送达《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C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该企业将受到罚款处罚的违法事实,依据和拟给予的处罚,及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如果该企业要求听证,则在举行听证之后再送达《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若不要求听证则直接送达《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D告知该公司有陈述权、申诉权后送达《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A可以书面,也可以口头
B只能是书面
C只能是口头
A合法性
B适当性
C合法性和适当性
A1个月2个月
B2个月3个月
C3个月1年
A1990年10月1日
B1995年10月1日
C1999年10月1日
A1990年10月1日
B1995年1月1日
C1999年10月1日
A1990年10月1日
B1995年10月1日
C1996年10月1日
A县
B地区
C省
D市
A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B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D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A16周岁
B14周岁
C18周岁
D15周岁
A5日
B7日
C10日
D3日
A自治区国税局
B自治区地税局
C分别向自治区国税局和地税局
D国家税务总局
A上级人民法院的批准
B本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批准
C原告的起诉
D具体行政行为不合法
A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C具体行政行为
D行政机关作出的行为
A税务机关仍限期改正
B税务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C税务机关依法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A应纳税款
B应纳税款及其滞纳金
C应纳税款的罚款
A二年
B三年
C五年
A3日3%
B5日3%
C7日5%
D15日3%
A实行上一级税务机关管辖
B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管辖
C实行上一级税务机关和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管辖
A5日
B7日
C15日
A税款和滞纳金
B罚金
C税款
A2个月
B3个月
C1年
A1990年10月1日
B1999年10月1日
C1995年1月1日
A清单
B收据
C发票
D二联单
A清单
B收据
C发票
D二联单
A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所骗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B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所骗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C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所骗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D处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A处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B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C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D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A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B处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C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D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A30日
B一个月
C15日
D10日
A一个月
B二个月
C三个月
D15天
A复议前置
B自由选择为原则,复议前置为例外
C行政诉讼最终
D行政确认先行
A征收税款
B加收滞纳金
C审批减免税
D书面通知银行冻结存款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B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C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A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B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C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A是变造的
B是伪造的
C是真的
A主体是税务机关
B税务机关可以给予行政处罚
C税务机关只针对“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况给予行政处罚
A原告
B谁主张,谁承担
C被告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A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
B税务复议机关
C可以是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也可以是税务复议机关
A30日
B60日
C15日
A税款滞纳金
B违法所得
C罚款
D违约金
A从轻给予
B可不给予
C不予
D酌情给予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A3日
B5日
C7日
D10日
A60日
B两个月
C一个月
D30日
A行政裁决
B行政处罚
C行政处分
D行政复议
A赔偿义务机关的上级机关
B人民法院
C赔偿义务机关
D造成损害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A开付清单
B开具发票
C开付收据
A纳税人即自然人
B扣缴义务人
C纳税单位
A以未按照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论处
B以非法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偷税论处
C以两个违法行为违反两个法律规定分别处罚
A三日
B五日
C七日
A纳税人接到税务处理决定书后,超过期限后才缴清税款
B纳税人接到税务处理决定书后,将尚未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向税务机关申请延期,并在批准的期限全部缴清的其提出的复议申请
C纳税人接到税务处理决定书后,超过期限被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缴清税款和滞纳金的其提出复议申请
A行政复议
B行政裁决
C行政处分
D行政处罚
A税务机关不履行或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
B税务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
C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A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存款
B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C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D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A行政处罚法
B法定权限
C法定程序
D刑法
A陈述权
B申辩权
C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权
D赔偿权
A执法身份证件
B行政处罚决定书
C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D行政处理决定书
A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其他部门的规定
B其他各级税务机关的决定
C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D乡人民政府的规定
A合法性
B合理性
C适当性
D及时性
A一级复议原则
B法定原则
C公正公开原则
D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和适当进行审查原则
A警告
B罚金
C开除
D罚款
A罚款
B加收滞纳金
C税收保全措施
D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A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B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C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D扣押、查封纳税人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护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
A偷税罪
B抗税罪
C逃避追缴欠税罪
D骗取出口退税罪
A犯抗税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拒缴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B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C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额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D情节特别严重对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或无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A主体、职责法定
B依据、程序法定
C内容法定
D形式法定
A罚款
B没收非法所得
C取消一般纳税人
D停止出口退税权
A公民
B法人和其他组织
C外国人,无国籍人
D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和其他组织
A法律、法规
B规范性文件
C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D规章
A维持判决
B撤消判决
C履行判决
D变更判决
A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合法行使职权,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B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职务违法行为,对纳税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
C存在对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事实
D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违法行为与现实发生的损害事实不存在因果关系
A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
B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C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
D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不满30%且偷税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A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50000元以上500000元以上罚金
B无期徒刑或死刑
C没收财产
D10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20000元以上200000元以下罚金
A行为人没有按照规定的期限纳税
B行为人为了不缴所欠税款采取了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的欠缴的税款
C无法追缴的欠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
D行为人采取了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
A依据或者不遵循法定程序的
B事实依据或者不遵循法定程序的
C法定依据
D遵循法定程序
A合议
B回避
C公开审判
D两审终审
A以事实为依据
B以法律法规为准绳
C以法律为准绳
D以行政法规为准绳
A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B行政机关对行政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决定
C行政法规制度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D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A被告
B原告
C第三人
D诉讼代理人
A纳税担保
B责令限期缴纳
C税收保全措施
D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A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B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C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D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A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B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C扣缴义务人
D纳税担保人
A不缴或少缴税款
B不缴或少缴税款的滞纳金
C纳税人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
D不缴或少缴税款的罚款
A对公民作出2000元以下的罚款案件
B对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的10000元以下罚款的案件
C对公民作出2000元以上罚款的案件
D对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的10000元以上罚款的案件
A个人隐私
B商业秘密
C国家秘密
D涉外企业
A当场收缴的税收罚款,使用省级财政部门制定的当场处罚罚款收据
B非当场收缴,凡由纳税人持现金直接向税务机关缴纳罚款的,使用省级税务部门印制的税收罚款收据
C由纳税人自行直接到银行缴纳罚款的,使用省级税务部门印制的税收通用缴款书缴纳
D由纳税人以现金方式自行直接到银行缴纳罚款的,使用省级税务部门印制的税收罚款收据
A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
B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同级税务机关
C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税务机关所属地方人民政府
D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税务机关的上一级人民政府
A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
B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C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D税务机关作出的税务干部违规处罚行为
A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无关的行为造成损害的
B因纳税人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C获得保险公司赔偿的
D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职权有关的行为造成损害的
A支付赔偿金
B返还财产
C恢复原状
D恢复名誉
A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对当事人违法实施罚款的
B税务工作人员对当事人违法征收税款和滞纳金的
C税务工作人员对当事人财产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
D税务工作人员非法拘禁纳税人的
A住房
B用品
C汽车
D厂房
A抗税
B纳税人未按《征管法》规定期限办理纳税申报
C逃避追缴欠税
D纳税人未按《征管法》规定期限办理税务登记
A公平、合理
B公正
C公开
D自愿
A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
B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理由
C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据
D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A不理
B不接受
C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D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A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和税收保全,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B税务机关作出的责令提供纳税担保行为
C税务机关未解除税收保全措施,使纳税人的利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D税务机关不予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A被申请人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B申请人申请停止执行
C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的
D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
A公正公开原则
B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C保障被处罚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D合理原则
A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罚款
B对公民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罚款
C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D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只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的
A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使与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
B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失误
D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A有逃避纳税义务
B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及其他财产
C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收入
D有明显的转移其货物
A书面通知开户银行扣缴税款
B责令其提供纳税担保
C扣押依法拍卖其相当于应纳税款的货物抵交税款
D处以不缴或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罚款和滞纳金
A直接妨害税款征收的
B税务工作人员职务的
C妨害发票管理的
D妨害税务登记的
A有欠税的事实存在,即纳税人没有按规定的期限纳税
B纳税人为了不缴纳税款欠缴实施了转移或隐匿财产的行为
C由于纳税人转移或隐匿财产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到其欠缴的税款
D税务机关无法追缴的欠税数额达到1万元以上
A县国家税务局
B税务所
C稽查局
D税务咨询所
A对公民处以20元以下罚款
B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
C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D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
A申请人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B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
C符合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和管辖及法定期限
D当事人对征税问题不服的,必须先按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期限内缴纳或解缴税款及滞纳金、罚款
A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赔偿诉讼
D刑事诉讼
A法律、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规范性文件
D参照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
A维护原判
B依法改判
C发回重审
D变更判决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
C吊销执照
D较大数额罚款
A国家秘密
B商业秘密
C个人隐私
D个人请求
A合法
B公正、公开
C及时
D便民
A纳税义务人
B扣缴义务人
C纳税担保人
D其他税务当事人
A偷税
B抗税
C逃避追缴欠税
D骗税
A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B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C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D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A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的
B有明确的被告
C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
D属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A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罚款
B对法人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C对公民处以警告
D对法人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A偷税数额占应缴税额10%以上且超过1万元
B曾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过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
C偷税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5%以上,且偷税额8000元
D纳税人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手段
A为他人虚开
B让他人为自己虚开
C介绍他人虚开
D为自己虚开
A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B伪造、出售伪造和非法出售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C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
D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A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罪
B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C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
D徇私舞弊,挪用公款、贪污、受贿罪
A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B以审理税务行政案件,解决税务行政复议为前提和内容
C被告必须是税务机关
D解决的税务行政复议必须发生在税务行政管理过程中
A级别管辖
B地域管辖
C指定管辖
D裁定管辖
A原告是认为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B有明确的被告和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C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D必须符合法定的期限和必经程序
A一审两审
B公开、合议、回避
C两审终审
D一级复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