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59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公开选拔考试环境保护类专业科目试题
A污染防治
B污染控制
C自然保护
D水土保持
A环保局
B国家环保局
C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A《水土保持法》
B《海洋环境保护法》
C《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D《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A1995年8月29日
B1987年9月5日
C1991年5月24日
D1996年8月29日
A法定取得
B强制取得
C天然孳息
D自然添附
A环保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质量标准
D环境基准
A资金不足
B科技水平不高
C认识不足
D管理体制上
A普通侵权行为
B特殊侵权行为
C刑事犯罪行为
D特殊违约行为
A故意
B直接故意
C过失
D疏忽大意
A1978《宪法》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2年《宪法》
D1989年《环境保护法》
A不得运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
B不得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运输
C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特别许可证
D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倾倒的应当事先获得紧急许可证
A行政和经济
B法律和经济
C法律和科学技术
D法律和宣传教育
A《人类环境宣言》
B《东京宣言》
C《北京宣言》
D《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
A行政命令
B行政仲裁
C行政调解
D行政裁决
A保护管理费
B惩罚性收费
C补偿费
D开发使用费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瑞典
A1973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
B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
C1981年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D1984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
A协调发展
B可持续发展
C预防为主
D综合利用
A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B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A排放出城区
B各排污单位建造处设施
C集中处理
D回灌地下水
A区域环境功能
B环境基准
C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D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
B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
C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B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C国务院发展计划委员会
D国土资源部
A生态系统
B生物圈
C食物链
D生态平衡
A消费者
B食物链和食物网
C生产者
D分解者
A水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长期累积的
B水污染可能造成整体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
C农业灌溉用水被污染会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但不影响粮食的食用用途
D水污染使本来就相对短缺的淡水资源更显不足
A昼间70分贝,夜间60分贝
B昼间60分贝,夜间50分贝
C昼间55分贝,夜间40分贝
D昼间55分贝,夜间45分贝
A“三同时”
B许可证
C征收排污费
D经济刺激
A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
B80年代初
C80年代末
D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
A人类
B人类和其他生物
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
D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
A自然资源的破坏
B环境污染行为
C噪声污染行为
D水污染行为。
A危害结果
B行为人的过错
C行为的违法性
D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A10日
B15日
C30日
D45日
A环保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准
D环境质量标准
A生态税
B开发税
C自然资源税
D排污费
A70
B50
C60
D80
A许可证
B“三同时”制度
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D征收排污许可证制度
A环境污染防治立法中所称的大气污染既包括人为因素引起的大气污染,也包括自然在自身的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大气污染。
B按大气污染的范围,可将大气污染分为煤烟型污染、石油型污染、特殊型污染等
C大气污染物专指复合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
D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主要受排放总量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与排放源的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
A煤烟型
B石油型
C特殊型
D油烟型
A1964年
B1974年
C1978年
D1982年
A3海里
B6海里
C12海里
D200海里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B省级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C国家环保局
D省级人民政府
A居民生活活动
B商业活动
C交通运输活动
D经济生产活动
A综合防治
B早期限制
C保护大自然,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D治理
A第一环境问题
B科学技术问题
C环境与资源问题
D第二环境问题
A无过错责任是指因污染环境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或人身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即使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也要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B在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诉讼中,无过错责任是一项普遍适用的民事归责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公平原则
D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规定,在遭遇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即免除排污单位的民事责任
A《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B《环境保护法(试行)》
C《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D《关于防治煤烟型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
A法定取得物
B强制取得物
C天然孳息物
D自然添附物
A1年
B2年
C3年
D20年
A10天内
B15天内
C20天内
D25天内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A二氧化碳
B甲烷
C二氧化硫
D氮氧化合物
A警告
B罚款
C责令限期治理
D缴纳排污费
A海洋环境污染是危害海洋环境的最紧迫问题
B我国公害史上有名的“水俣病”,就是汞污染损害人体健康的显著例子
C我国近年来近岸海域的水质污染的状况相当严重
D即使在杳无人迹的南北极地区海域,也存在一些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A各级交通部门的航政机关
B各级人民政府的水利管理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
D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
A19世纪50年代
B20世纪初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A1979年
B1983年
C1987年
D1989年
A1/2
B1/5
C1/10
D1/15
A环境质量标准
B环保方法标准
C污染物排放标准
D环保基础标准
A评价环境质量
B环境保护工作监督和检查
C确定环境污染和污染者应否承担法律责任
D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实施
A总体规划
B近期规划
C详细规划
D区域规划
A贯彻并监督执行法律
B制定有关条例、规章和环境标准}
C指导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
D沟通政府与民间的关系
A企业排污权论
B环境公共财产论
C国家管理权论
D公共委托论
E公民环境权论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A不可抗力
B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
C侵害人的故意或者过失
D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
A环境问题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
B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后再治理,经济上最不合算
C环境问题的发生具有缓发性和潜在性,后果一旦出现往往为时已晚,无法救治
D保证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
A大气污染
B放射污染
C生物污染危害
D化学污染危害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生命物质
A探索全球环境的演化规律
B研究人类活动同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
C研究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影响
D研究区域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综合防治措施
A环境标准具有规范性
B环境标准以定量性的数据、指标、技术规范为表现形式
C环境标准具有法律约束力
D环境标准要由有权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
A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污染源规定的最高容许排污限额
B排污者以符合排污标准的方式排放污染物是合法行为
C合法排污者在其排污行为造成环境污染损害时仍要承担民事责任
D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超标排污行为属违法行为
E违法排污行为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
A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B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
C治理污染
D改善环境
A密度
B种类
C数量
D浓度
A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B公民的环境权
C我国公民有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
D公民有权对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A治理
B恢复
C整治
D养护
A因主体的合并或分立而变更
B因转让而变更
C因破产、抵债而变更
D因合同内容变更而变更
A同步规划
B同步实施
C同步建设
D同步发展
A记过
B警告
C开除
D罚款
A综合性原则
B区域性原则
C预测性工作的重要性
D防重于治
A控制污染效果不佳
B治理是被动的
C缺乏综合防治
D单项治理要耗费巨额资金
A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B海洋环境保护法
C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
D森林法
A提高燃煤品质,减少燃煤污染
B加强对城市燃煤污染的防治
C对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实行严格的区域性污染防治措施
D城市居民禁止直接燃用原煤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保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
D总量控制标准
E浓度控制标准
A环保方法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准
D环境质量标准
E环保质量标准
A排污申报登记
B确定本地区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和分配污染物总量削减指标
C排污许可证的审批发放
D排污许可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
A未来评价
B回顾评价
C现状评价
D预断评价
A直接损失
B间接损失
C有形资产损失
D无形财产损失
A罚金
B责令赔偿损失
C停产治理
D罚款
A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B自然资源规划制度
C自然资源调查和档案制度
D自然资源许可制度
E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
A污染者负担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C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
D环境保护的民主原则
A行为的违法性
B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
C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
D行为者的主观过错
A水资源保护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B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
C渔业资源保护的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D矿产资源保护的地质矿产主管部门
A开发使用费
B补偿费
C保护管理费
D处罚性收费
E行政管理机关带有有制裁性质的费用
A单位
B组织
C团体
D个人
A《关于治理工业“三废”开展综合利用的几项规定》(1997)
B《关于工矿企业治理“三废”污染开展综合利用产品利润提留办法的通知》(1979)
C《关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1985)
D《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1973)
A土地利用规划法
B城市规划法
C乡镇规划法
D区域规划法
A关
B停
C并
D转
A国家计委
B国家科委
C国家环保局
D国家经委
A国家所有权
B单位所有权
C集体所有权
D个人所有权
A由行政机关实施
B实施处罚的机关
C违法行为的性质
D处罚的对象
E处罚的形式
A警告
B撤职
C记过
D降职
A《海洋环境保护法》
B《大气污染防治法》
C《水污染防治法》
D《环境保护法(试行)》
A人工回填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B在开采多层地下水的时候,如果各含水层的水质差异大,应当混合开采
C禁止企事业单位利用渗井排放含病原体的污水
D兴建地下工程设施,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A稀有组分
B恒定组分
C可变组分
D不定组分
A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
C第一环境问题
D第二环境问题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