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4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最新试题第十四套
A早期梅毒孕妇可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
B孕妇软产道有梅毒病灶,胎儿经阴道分娩过程中可感染梅毒
C母乳喂养也是新生儿感染梅毒的重要途径之一
D孕妇潜伏梅毒感染胎儿的可能性在10%以上
E晚期梅毒孕妇虽无传染性,但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
A未经治疗一期、二期梅毒孕妇几乎100%传染给胎儿
B早期潜伏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在80%以上
C未经治疗的晚期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为30%
D晚期潜伏梅毒孕妇感染胎儿的可能性仍有10%
E以上都不是
A性交是淋球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B淋球菌多由女性感染后传播给男性
C接触被淋球菌污染的衣物、洁具等物品可引起感染
D淋病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可将淋球菌传播给胎儿
E应用消毒不彻底的检查器械可引起医源性淋球菌感染
A尿道
B尿道旁腺
C前庭大腺
D宫颈管
E子宫腔
A以及时、足量及规则治疗为用药原则,以尽早彻底治愈为治疗原则
B青霉素耐药菌株已超过5%,故不推荐青霉素为首选药物
C治疗一个疗程后检查淋球菌仍为阳性者,则应按耐药处理,更换敏感药物
D宫颈分泌物涂片未找到淋球菌或淋球菌培养阴性,始属治愈
E淋病孕妇的配偶应同时治疗
AHPV-16,18
BHPV-6,11
CHPV-31,33
DHPV-33,35
EHPV-19,20
A孕期尖锐湿疣的治疗应考虑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孕周大小及病灶情况
B鬼臼树脂、抗病毒药物等对胎儿有致畸作用,故被认为禁用药物
C孕36周以前,病灶小而少,且局限于外阴部者,可用50%三氯醋酸或1%肽丁安软膏局部涂擦;若病灶大而有蒂者,可采用物理或手术治疗切除病灶
D孕36周以后,病灶局限于外阴部者可采用物理或手术治疗切除病灶,仍可考虑经阴道分娩
E孕36周以后,病灶广泛存在于外阴、阴道和宫颈者,仍可考虑经阴道分娩
A性交是成年男女之间感染巨细胞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B母婴之间的垂直传播是胎儿感染巨细胞病毒的重要传播途径
C妊娠早期通过胎盘引起胎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感染率最低,而妊娠后期则最高
D通过输血可引起巨细胞病毒的医源性感染
E唾液、尿液、乳汁等含有巨细胞病毒,通过密切接触或哺乳可引起感染
A生殖器单纯疱疹可分为初感染的急性型和再活化的诱发型
B初感染的急性型,经过2~7日潜伏期,突然发病,自觉外阴剧痛,病程长,约4周或更长时间痊愈
C急性型可见外阴部多发性、左右对称的表浅溃疡,周围表皮形成疱疹
D再活化的诱发型多为潜伏感染因妊娠再活化诱发,局部病变轻,病程短,1周左右自然痊愈
E初感染的急性型在进入恢复期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IgG抗体
A水疱液中分离出单纯疱疹病毒或PCR技术检测单纯疱疹病毒DNA
B将水疱液接种于人胚成纤维细胞培养48小时,并用免疫荧光技术证实
C水疱底部刮片Giemsa染色光镜下观察,见到有数个核的气球型细胞和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D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单纯疱疹病毒IgG、IgM
E以上都是
A胎儿感染梅毒可引起妊娠6周后的流产、早产、死胎及死产
B新生儿出生后感染梅毒称为先天梅毒儿
C梅毒孕妇可分娩出先天梅毒儿,先天梅毒儿占死胎的30%左右
D晚期先天梅毒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明显增加
E梅毒病原体可在胎儿内脏和组织中大量繁殖
A孕妇梅毒引起的死胎、早产等与胎盘病变有关
B梅毒感染的胎盘大而苍白,其重量可达胎儿的1/4
C梅毒胎盘中的血管呈内膜炎和周围炎改变,其周围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形成袖套现象
D梅毒螺旋体可直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体而感染胎儿
E梅毒螺旋体先在胎盘部位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然后进入胎体而感染胎儿
A由淋球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性疾病
B其病原体对泌尿生殖系统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具有亲合力
C淋球菌最易侵犯并隐匿女性泌尿生殖道
D孕妇感染淋球菌后治疗效果好,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
E淋球菌可吸附于精子上,随精子进入宫颈管引起感染
A孕妇感染淋球菌不易引起血型播散
B孕期任何阶段均可感染淋球菌,并对妊娠预后有显著影响
C妊娠早期感染淋球菌可导致感染性流产和人工流产后感染
D妊娠中晚期感染淋球菌可引起胎膜早破及羊膜腔感染
E发生淋球菌感染的孕妇,产后易发生产褥感染
A青霉素
B头孢曲松钠
C红霉素
D环丙沙星
E大观霉素
AHPV(人乳头状瘤病毒)
BHSV(单纯疱疹病毒)
CCMV(巨细胞病毒)
DCT(沙眼衣原体)
E革兰氏阴性双球菌
A巨细胞病毒感染具有潜伏活动的生物学特征
B巨细胞病毒感染多为潜伏感染,可因妊娠而被激活
C巨细胞病毒感染是一种全身性性传播性疾病
D被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上皮细胞明显增大,细胞内出现嗜酸性和嗜碱性包涵体
E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母婴传播而不致引起胎儿先天发育异常
A胎儿通过胎盘感染巨细胞病毒,孕早期感染率最高,孕后期通常不引起感染
B潜伏感染的巨细胞病毒可在妊娠后期被激活而从宫颈管排出,胎儿在经产道分娩过程中可能受到感染
C唾液、尿液中等含有巨细胞病毒,通过密切接触可引起感染
D孕期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多为隐性感染,故胎儿经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很小
E乳汁中含有巨细胞病毒,通过哺乳可引起感染
A妊娠20周前患生殖器疱疹感染胎儿,可引起流产,流产率高达34%
B妊娠20周后患生殖器疱疹感染胎儿,产生低体重儿较多,也可引起早产
C胎儿在宫内感染单纯疱疹病毒,严重病例多见,易发生先天发育异常
D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经产道感染最常见,占80%以上
E新生儿经产道感染单纯疱疹病毒病死率高达70%以上,幸存者多遗留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A孕妇血清单纯疱疹病毒IgG阳性
B孕妇血清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
C脐静脉血清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
D脐静脉血清单纯疱疹病毒IgG阳性
E孕妇血清单纯疱疹病毒IgA阳性
A一旦在孕妇宫颈检出沙眼衣原体,应及时用药
B红霉素对宫颈沙眼衣原体感染治疗效果显著,对预防新生儿衣原体肺炎也有效
C对有沙眼衣原体感染危险的新生儿,至少应住院观察1周,确定无感染后才能出院
D新生儿患衣原体结膜炎可用1%硝酸银液滴眼治疗
E以上都是
A孕妇感染淋球菌可引起早产,其发生率约为17%
B淋球菌可直接通过孕妇胎盘屏障引起胎儿宫内感染
C胎儿感染淋球菌易引起宫内胎儿窘迫及发育迟缓
D胎儿感染淋球菌可导致死胎和死产,使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增加
E胎儿经产道感染淋球菌可引起淋球菌性眼炎、肺炎、败血症等
A宫颈分泌物涂片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可以确诊
B尿道口分泌物涂片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可以确诊
C宫颈分泌物细菌培养及其菌落涂片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可以确诊
D阴道分泌物涂片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可以确诊
E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其菌落涂片找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可以确诊
A感染淋病的孕妇,一经确诊,建议尽快终止妊娠
B有高危感染因素的孕妇,产前应常规筛查淋病
C妊娠早中晚期应各作一次宫颈分泌物淋球菌培养或涂片检查
D感染淋病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常规应用青霉素抗感染
E眼部有脓性分泌物的新生儿应常规进行淋球菌检查及相应治疗
A青霉素
B头孢曲松钠
C红霉素
D大观霉素
E环丙沙星
A胎儿在宫内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其先天发育异常的发病率高且病情严重
B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引起流产、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率显著增加
C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新生儿中约10%出现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达50%~80%
D因巨细胞病毒感染而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新生儿若幸存,通常不发生智力低下、听力丧失、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远期后遗症
E巨细胞病毒感染后无症状的新生儿中约有5%~15%在出生2年后出现发育异常
A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巨细胞病毒IgG、IgM
B孕妇宫颈脱落细胞涂片检查见到典型的猫头鹰眼细胞(巨大细胞包涵体)
C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DNA
DPCR技术检测巨细胞病毒DNA
E以上都是
A胎儿或初生儿脐血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IgM
B出生时新生儿尿液沉渣涂片检测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C出生时新生儿脑脊液沉渣涂片检测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D出生2周内,新生儿血液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IgM
E出生2周后,新生儿尿液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包涵体
A早期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建议终止妊娠
B中期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若羊水或脐静脉血巨细胞病毒IgM阳性,建议引产终止妊娠
C晚期妊娠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无需特殊处理,足月时可经阴道分娩
D乳汁中检测出巨细胞病毒的孕妇,应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
E抗病毒药物对巨细胞病毒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A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性疾病
B单纯疱疹病毒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类型均可引起人类感染
C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约占90%,主要引起生殖器、肛门及腰以下的皮肤疱疹
D孕妇感染Ⅰ型单纯疱疹病毒垂直传播给胎儿较多见
E孕妇感染Ⅱ型单纯疱疹病毒垂直传播给胎儿的几率较高
A取硬下疳部位的渗出液进行病原体检查
BPCR技术检测羊水螺旋体
C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
D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
E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
A青霉素
B苄星青霉素
C红霉素
D头孢曲松钠
E四环素
A脑脊液VDRL阳性,青霉素5万U/(kg.d),连续肌注14天
B脑脊液VDRL阴性,青霉素5万U/(kg.d),连续肌注14天
C脑脊液VDRL阴性,苄星青霉素5万U/(kg.w),连续肌注3次
D脑脊液VDRL阳性,苄星青霉素5万U/(kg.w),一次肌注
E脑脊液VDRL阴性,红霉素7.5~12.5mg/(kg.d),分4次服,连续14天
A梅毒是由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B梅毒螺旋体由6~12个螺旋组成,螺旋整齐,折光性强,不易染色
C梅毒螺旋体以缓慢运动形式沿身体长轴前后运动
D梅毒孕妇能通过胎盘将梅毒螺旋体传染给胎儿而引起宫内胎儿感染
E梅毒螺旋体侵入人体后,立即在侵入部位发生炎症反应
A革兰氏阴性需氧双球菌
B革兰氏阳性需氧双球菌
C革兰氏阴性厌氧双球菌
D革兰氏阳性厌氧双球菌
E革兰氏阴性需氧链球菌
A阴道
B宫颈
C外阴部
D尿道口
E肛周
A孕期尖锐湿疣病灶增长快,分娩后可缩小或自行消退
B孕期尖锐湿疣数目多,病灶大,多区域,多形态
C孕期尖锐湿疣有垂直传播的危险,胎儿在宫内感染多见
D尖锐湿疣孕妇所生胎儿,绝大多数在通过软产道时感染
E尖锐湿疣孕妇,其病灶活检组织切片可见到挖空细胞
A妊娠期生殖道尖锐湿疣发展快、肿物体积大,可堵塞阴道口,影响分娩
B妊娠期生殖道尖锐湿疣常伴有继发感染
C新生儿感染HPV可在婴幼期甚至青少年期发生尖锐湿疣和咽喉乳头状瘤
D胎儿宫内感染HPV较罕见,但有报道个别胎儿出现畸胎或死胎
E妊娠期生殖道尖锐湿疣常在分娩后自行消退,故对母儿预后常无不良影响
A典型的临床特征:外阴部、肛周、尿道口、阴道、宫颈等散在或多发的鸡冠状或菜花状粉红色湿润新生物
B活检组织光镜下见到挖空细胞或电镜下见到HPV病毒颗粒
CPCR技术检测分泌物HPV-RNA特异片段阳性
DELISA法检测HPV特异抗体或免疫组化法检测HPV特异抗原成分
E以上都是
A治疗原则是抑制病毒增殖和控制局部感染
B可用阿昔洛韦口服,5~7天一个疗程,或用该药软膏局部涂布
C对软产道有疱疹病变或初次感染不足1个月的产妇行剖宫产
D对于复发型病例发病1周以上者可考虑经阴道分娩
E胎儿在宫内已招致感染或破膜已超过4小时者仍应剖宫产
A开始性生活年龄小、文化程度低
B多个性伴侣、不用阻隔式避孕
C重度宫颈糜烂
D晚婚晚育
E沙眼
A多为男性感染后通过性交传播给女性,潜伏期7~12日
B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
C尿道炎
D孕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易发生流产和胎膜早破
E以上都是
A孕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易发生流产和胎膜早破
B孕妇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可以发生垂直传播,但宫内感染少见
C新生儿感染沙眼衣原体主要通过衣原体感染的软产道而被感染
D新生儿感染沙眼衣原体后发生衣原体性结膜炎和肺炎
E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不存在被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