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案例题突破六

考试总分:4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案例题突破六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案例24】1.背景A公司中标北方地区某郊野公园施工项目,内容包括绿化栽植、园林给水排水、夜景照明、土方工程、园路及广场铺装,合同期为4月1日~12月31日。A公司项目部拟定施工顺序:土方工程→给排水→园路、广场铺装→绿化栽植→夜景照明。因拆迁等因素影响,给排水及土方工程完成后,11月才进入园路及广场铺装施工。园林主干路施工中发生了如下情况:(l)土质路基含水率较大,项目部在现场掺加石灰进行处理后碾压成形。(2)为不干扰邻近疗养院,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3)基层为级配碎石,现场检查发现骨料最大粒径约50mm;采用沥青乳液下封层养护3d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4)面层施工时天气晴朗,日最高温度为3℃,项目部在没有采取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抢工摊铺。绿化栽植进入冬期。项目部选择天气较好、气温较高时段组织了数十株大雪松和银杏移栽,每株树木用三根直径50mm的竹竿固定支承。在此期间,还进行了铺砌草块施工。翌年4月,路面出现了局部沉陷、裂缝等病害。2.问题(1)指出园路施工存在哪些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2)分析并指出园路出现病害的主要成因?(3)指出冬期绿化移植有哪些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4)补充项目部应采用的园路的冬期施工措施。[25分]

    A(2)为不干扰邻近疗养院,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3)基层为级配碎石,现场检查发现骨料最大粒径约50mm;采用沥青乳液下封层养护3d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4)面层施工时天气晴朗,日最高温度为3℃,项目部在没有采取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抢工摊铺。绿化栽植进入冬期。项目部选择天气较好、气温较高时段组织了数十株大雪松和银杏移栽,每株树木用三根直径50mm的竹竿固定支承。在此期间,还进行了铺砌草块施工。翌年4月,路面出现了局部沉陷、裂缝等病害。2.问题

    B(2)为不干扰邻近疗养院,振动压路机作业时取消了振动压实。

    C(3)基层为级配碎石,现场检查发现骨料最大粒径约50mm;采用沥青乳液下封层养护3d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D(4)面层施工时天气晴朗,日最高温度为3℃,项目部在没有采取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抢工摊铺。绿化栽植进入冬期。项目部选择天气较好、气温较高时段组织了数十株大雪松和银杏移栽,每株树木用三根直径50mm的竹竿固定支承。在此期间,还进行了铺砌草块施工。翌年4月,路面出现了局部沉陷、裂缝等病害。2.问题(1)指出园路施工存在哪些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2)分析并指出园路出现病害的主要成因?(3)指出冬期绿化移植有哪些不妥之处,给出正确做法。(4)补充项目部应采用的园路的冬期施工措施。[25分]

  • 2. 【案例21】1.背景某公司承建城市跨线桥,主桥长520m,桥宽22.15m,跨越现况河渠;桥梁中三跨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连续梁,跨径组合为30m+35m+30m,其余部分为22m长工形简支梁。承台平面尺寸5m×26m,以群桩形式布置128根桩,采用沉桩施工。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和模板支架、预制构件吊装专项施工方案。经招标程序将沉桩施工分包给专业施工队,并签订了分包合同。施工日志记载有如下事项:(1)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负责人签批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2)模板支架专项方案对支架的构件强度验算结果表明符合要求。(3)由于拆迁原因影响了工期,项目经理部对施工组织设计作了相应的变更调整,经项目经理批准后付诸实施。(4)为增加桩与土体的摩擦力,防止桩顶或桩身出现裂缝、破碎,沉桩顺序:从四周向中心进行,以贯入度为主控制终沉。2.问题(1)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和变更程序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给出正确的程序。(2)模板支架专项方案验算内容是否全面?如不全面,请补充。在模板支架方案中还应注意哪些事项?(3)沉桩方法是否符合规定?如不符合,请指出正确做法。[25分]

    A(1)施工组织设计经项目负责人签批后,上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B(2)模板支架专项方案对支架的构件强度验算结果表明符合要求。

    C(3)由于拆迁原因影响了工期,项目经理部对施工组织设计作了相应的变更调整,经项目经理批准后付诸实施。

    D(4)为增加桩与土体的摩擦力,防止桩顶或桩身出现裂缝、破碎,沉桩顺序:从四周向中心进行,以贯入度为主控制终沉。2.问题(1)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批和变更程序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给出正确的程序。(2)模板支架专项方案验算内容是否全面?如不全面,请补充。在模板支架方案中还应注意哪些事项?(3)沉桩方法是否符合规定?如不符合,请指出正确做法。[25分]

  • 3. 【案例22】1.背景依据城乡环境保护规划,受政府委托的建设方在城北山坡开辟了一块生态绿地,工程投资38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绿化给水从山坡下约120m远的市政管网接入。建设方通过招标程序选择施工方,并派员驻场进行监管。施工过程中,因现场条件限制施工方依据建设方要求变更了管材和管道埋深并取消了干管的泄水阀。第二年春灌,发现部分PE支管冻裂、喷头水压不足等现象;停水检修时,与干管连接的水泵损坏;被质量监督部门认定为施工质量事故。2.问题(1)试分析本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事故的责任。(2)试分析PE支管破裂和喷头压力不足的成因,给出处理建议。(3)水泵损坏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处理?[25分]

    A(1)试分析本工程项目施工质量事故的责任。

    B(2)试分析PE支管破裂和喷头压力不足的成因,给出处理建议。

    C(3)水泵损坏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处理?[25分]

  • 4. 【案例23】1.背景某公司中标一座地铁车站工程,车站基础全长约212m,宽度21m,开挖深度为16m,采用明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为地下连续墙,采用锁口管接头;设三道φ609钢管支撑。场地土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填土、黏土和粉土地层。地下水位于地表下Im左右。基坑北侧有三条需要重点保护的地下管线,其中一条横穿基坑;东侧基坑一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邻近一座条形基础的老旧房屋,开挖时如果变形过大对其结构安全的影响很严重;基坑南侧邻近一条市政道路。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拟在基坑内侧采用管井降水,降水井按每250m2一口管井布置。方案中的地下连续墙施工工序为:开挖沟槽→修筑导沟→开挖沟槽(注入泥浆)→清除槽底淤泥和残渣→吊放接头管。项目部编制了基坑监测方案,并且决定自行监测,监测方案由上一级主管部门签字认可后实施。基坑开挖至粉土时,由于地下连续墙接头夹泥而发生渗漏,项目采取导管引流并且用聚氨酯封堵后没有效果;渗漏渐渐导致水土流失,基坑后土体出现明显沉陷。如果继续发展可能会导致基坑坍塌。2.问题(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该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哪一级?(2)对于横穿基坑的管线应该如何处理?(3)本基坑至少需要布置几处降水井?(4)方案中地下连续墙的工序不全,请补充。(5)项目部监测方案编制及审批过程存在哪些不妥之处?(6)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漏情况,项目部应采取什么措施?[25分]

    A(1)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该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哪一级?

    B(2)对于横穿基坑的管线应该如何处理?

    C(3)本基坑至少需要布置几处降水井?

    D(4)方案中地下连续墙的工序不全,请补充。

    E(5)项目部监测方案编制及审批过程存在哪些不妥之处?

    F(6)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渗漏情况,项目部应采取什么措施?[25分]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