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62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土地估价实务基础考前练习(一)
A(1)以2006年7月1日为基期,该市工业用地价格在2006年7月1日至2009年7月1日期间,平均每月上涨0.5%。
B(2)该市2008年7月1日公布并执行国有土地基准地价的更新成果。基准地价的估价期日为2008年1月1日;基准地价为各类用途在法定最高出让年期,各级别土地平均容积率和平均开发程度下的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
C(3)根据基准地价更新成果,得知该宗地位于五级工业地价区,基准地价水平为500元/m2,土地开发程度设定为红线外“五通’’(通上水、通下水、通路、通电、通信)、红线内“场地平整”;红线内每增加一通,土地开发费平均增加10元/m2。
D(4)根据基准地价因素条件说明表和优劣度表,计算得到该宗地地价影响因素总修正幅度为5%。
E(5)该市五级工业用地的平均容积率为1.0,对应的地价水平指数为100。根据容积率修正系数表,平均容积率修正系数为1.0,容积率每增高或降低0.1,均向上修正2个百分点。
F(6)土地还原率为6%。
G(7)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公式为:待估宗地地价一宗地对应的基准地价×(1+影响因素修正幅度)×年期修正系数×期日修正系数×容积率修正系数+土地开发程度修正额。[25分]
A土地价值的优劣
B土地区位
C土地使用价值的优劣
D土地成本
A替代原则
B贡献原则
C变动原则
D协调原则
A林业区
B草田轮作区
C谷物轮作区
D自由农作区
A0~0.3
B0.3~0.5
C0.3~0.7
D0.5~0.7
A市场比较法
B成本法
C收益还原法
D路线价法
A自然供给
B社会需求
C经济支持
D计划和规划
A自然供给
B社会需求
C价格
D计划和规划
A经济发展
B物价
C财政与金融状况
D居民收入
A表示方式
B价格基础
C生产成本
D形成时间
A租赁权
B抵押权
C使用权
D收益
A自然经济
B人文社会
C区位差异
D耕地便利
A成本
B潜力
C价值
D使用价值
A存款
B贷款
C实质
D资本
A优先保证居民住宅用地
B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
C城镇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脱离
D严格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住宅用地总量,保护耕地。
A10%~30%
B20%~30%
C15%~30%
D10%~25%
A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B对项目期望的可靠性分析
C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D项目的技术和经济评价
A供求机制与风险机制
B价格决定机制与竞争机制
C竞争机制与风险机制
D供求机制与价格决定机制
A交易价格和评估价格
B土地总价格、单位面积地价、楼面地价
C申报地价、公告(示)地价
D所有权价格、使用权价格、租赁权价格、抵押权价格
A路线价估价法
B标准宗地估价法
C成本逼近法
D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A农用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劳动手段,是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B农用地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C农用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显著
D农用地资源,只要利用得当,不仅有自行恢复和再生的能力,而且可以永续利用
A租金剥离法
B层次分析法
C总分频率曲线法
D级差收益测算法
A存款利率
B贷款利率
C实质利率
D不动产租金与买卖价格的比率
A折旧费
B保险费
C贷款利息
D房产税
A市场营销
B市场策划
C市场预测
D市场细分
A人文
B自然
C经济
D社会
A土地制度
B住房制度
C城市化进程
D行政隶属变更
A工业用地
B住宅用地
C城镇土地
D农村土地
A管理费
B修理费
C折旧费
D以直接归属土地负担部分为限的土地税
A制订周密的资料收集计划
B编制准确的调查表格
C调查人员的技能掌握与运用
D选择正确的调查方法
A市场比较法
B剩余法
C收益还原法
D路线估价法
A总分数轴法
B总分频率曲线法
C因素成对比较法
D总分剖面图法
E层次分析法
A人口密度
B人口自然增长率
C人口素质
D家庭人口构成
E人口分布
A不可移动性
B效用
C相对稀缺性
D相关政策
E有效需求
A剩余法
B市场比较法
C路线价估价法
D标准宗地估价法
E成本逼近法
A不动产价格政策
B城市化进度
C社会治安状况
D财政收支与金融状况
E政治治安状况
A经济发展状况
B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
C房地产投机
D财政收支与金融状况
E物价变动
A项目审批
B资金筹措
C编制设计任务书
D开发商与各方签订合同
E确定项目金额
A收益还原法
B市场比较法
C剩余法
D成本逼近法
A区域
B自然
C社会经济
D人文
E行政
A土地价值
B土地使用价值
C土地价格
D土地成本
E土地增值收益
A地域分级
B土地差异
C综合分析
D主导因素
E定量与定性分析结合
A承租人
B承租型所有人
C所有权人
D投资型所有人
E自用型所有人
A17479
B18727
C23305
D24970
A2006年7月26日,但要重新评估原条件下土地出让价值
B2005年6月28日,但合同事先要有约定
C2005年6月16日
D2005年7月29日
A土地估价依据的理论与方法与机器、设备、建筑物等估价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完全一致
B同样一块土地,其价格的高低与土地权利状况密切相关,不同的权利可能导致价格相差很大,
C同一块土地,规划可使之一夜之间身价百倍,也可使之无人问津,这是土地估价必须考虑的经济因素对地价产生的深刻影响
D土地估价必须充分收集土地市场资料,把握土地市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A组织
B国家
C个人
D单位
E社会团体
A自然
B社会
C区域
D人文
E经济
A土地质量
B地产权利
C土地区位
D市场供求关系
E政府土地管理政策
A综合定级
B分类定级
C多项定级
D多用途定级
E单项定级
A企业兼并
B投资
C参股
D企业解体
E企业重组
A因为市场规范有序,有充足市场竞争性,遵循替代原则
B因为区域未来价格年平均上涨比率仅为2%,市场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符合供需原则
C实际建筑容积率为2.8,建筑密度为30%,符合最有效利用原则
D根据规划2.0≤建筑容积率≤3.0,40%≤建筑覆盖率≤50%,不符合最有效利用原则
A5624
B6185
C8243
D8992
A综合分析
B分层控制
C多重因素
D土地收益差异
E需求与供给
A实地踏勘,收集有关资料
B签订土地估价合同或协议书
C确定估价基准日
D选择适宜的估价方法
E试算待估价宗地价格
A全域性
B分用途
C无限期
D平均性
E有限期
A土地价值
B土地使用价值
C土地收益
D土地权利
E土地剩余价值
A320.69
B342.58
C418.76
D360.50
A劳动力安置费
B土地平整费
C拆迁费
D征地费
A最高
B最低
C合理
D总
A宗地
B出让
C基准
D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