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1年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相关知识》真题试卷
A斗拱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组成的
B斗拱可作为屋顶梁架与柱子间的过渡构件
C斗拱可以传递屋面荷载,并有一定的装饰作用
D明清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弱,装饰作用增强
A汉代宫殿开始设立“东西堂制”
B隋唐宫殿出现了“三朝五门”
C宋代宫殿发展了御街千步廊制度
D清代宫殿装饰特点是雄伟与宏大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明、清
A金字塔陵墓是由圆锥转化为方锥体
B古王国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陵墓
C中王国时期祭祀厅堂成为陵墓建筑的主体
D新王国时期代表性建筑是太阳神庙
A大型车车道宽度选用3.75米
B混合行驶车道宽度选用3.75米
C公交车道宽度选用3.50米
D小型车车道宽度选用3.50米
A3500辆/小时
B4000辆/小时
C4500辆/小时
D5000辆/小时
A绿化种植空间
B城市管道敷设空间
C路边停车带
D拓宽车行道的备用地
A满足机动车交通量发展的需求
B满足公共汽车港湾式停车站设置的需要
C满足交叉口拓宽的需要
D满足路边停车的需要
A在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可以采用渠化交通加信号灯控制的方式
B一般的平面交叉口可由交通警察来指挥
C交通量较小的主干路交叉口可采用无交通管制的方式
D交通量较大的快速路交叉口应设置立体交叉
A确定挡土墙、护坡等室外防护工程的类型
B确定防洪(潮、浪)堤顶及堤内地面最低控制标高
C确定街坊的规划控制标高
D确定建筑室外地坪规划控制标高
A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防灾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中的防灾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中的防灾规划
D城市防灾专项规划
A消防站布置
B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布置
C避难场地布置
D建筑物耐火等级
A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B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C经济发达的县级市
D重要的工矿区
A可再生性、可流动性
B可再生性、不可流动性
C不可再生性、可流动性
D不可再生性、不可流动性
A生产者服务业
B消费者月艮务业
C行政管理业
D制造业
A收入
B利率
C消费偏好
D交通成本
A地租与交通成本的替代
B资本与土地的替代
C住房与其他消费品的替代
D收入与住房面积韵替代
A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称为过度城镇化
B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称为低度城镇化
C与经济发展无关的城镇化称为虚假城镇化
D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镇化称为积极型城镇化
A中心城市在经济区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
B城市经济区的范围就是中心城市的腹地范围
C空间通道是城市经济区形成的支撑系统
D经济联系方向和程度的变化影响到城市经济区的发展变动
A城市建成区是城市研究中最基本的城市地域概念
B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C城市实体地域的边界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向外拓展
D城市实体地域一般比功能地域要大
A综合增长率法
B联合国法
C潜力模型法
D时间趋势外推法
A功能单元前后工艺流程要求
B物料与人员流动特点
C功能单元相连最小损耗的原则
D建筑形式的艺术要求
A0.6米
B0.8米
C1.0米
D1.2米
A横墙起围护、隔断和将纵墙连成整体的作用
B横墙的设置间距可以比较大
C不利于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D房屋的空间刚度比纵向承重体系好
A色彩具有色相、彩度及明度三个属性
B色彩的明暗程度称为明度
C色彩的饱和度称为彩度
D彩度对色彩的距离感影响最大
A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一般采用最高日需水量
B城市供水设施规模应按照平均日用水量确定
C城市配水管网的设计流量应按照城市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
D在地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可以安排污染小、产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
A城市不同区域的雨水系统宜采用统一的设计重现期
B建筑物屋面、混凝土路面的径流系数低于绿地的径流系数
C降雨量稀少,地面渗水性强的新建城市可以考虑不建设雨水系统
D分流制的环境保护效果优于截流式合流制
A预测城市供电负荷
B选择城市供电电源
C确定城市变电站容量和数量
D确定开闭所容量和数量
A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应选择在城市集中平房区附近
B特大城市燃气管网应采取一级管网系统
C城市气源应尽可能选择单一气源,减少工程投资
D燃气调压站应尽量布置在负荷中心
A几何纠正
B可视化表达与景观仿真
C叠加复合分析
DDEM分析
ALandsat卫星的专题制图仪TM
BTerra卫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CQuickBird卫星上的多光谱传感器
DNOAA气象卫星的传感器
A遥感数据总是具有精度问题
BGPS适合于野外移动物体的溅量
C摄影测量和遥感在原理上是一致的
DGIS应用项目所需信息必须从头收集
A雷达影像
BTM影像
CLDAR影像
D高分辨率卫星影像
A协同工作
B设备资源共享
C数据共享
D功能共享
A私人物品
B公共品
C自然垄断物品
D共有资源
A增加一个百分点
B增加5%
C增加6%
D增加2.04百分点
A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是近代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B从l9世纪起城镇化进程在西方国家大范围展开
C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城市体系逐步形成
D当前“世界城市”的人口集聚主要依赖工业发展
A区域人口分配法
B回归模型
C类比法
D区位法
A高租金的居住区沿着交通线由中心向外发展
B工业由内域转移到离中央商务区最近的过渡地带
C大城市的生长是综合了多个中心的作用
D住房向低级阶层居民过滤,居民向高级居住区过滤
A社会互动
B共同纽带
C均质邻里
D有明确边界的地域
A强调市民社会的作用
B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
C重视城市管治和协调
D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A规划编制过程的民意调查
B城市规划展览
C规划方案专家评审会
D规划听证会
A交通空间不能兼有其他功能
B走道宽度与走道两侧门窗的开启方向无关
C走道宽度与走道两侧门窗位置有关
D走道宽度与建筑的耐火等级无关
A30年
B50年
C70年
D90年
A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初步设想论证
B建设项目提出盼依据和缘由
C项目的工程预算
D项目施工进程安排
A2.5米
B3.0米
C3.5米
D4.0米
A20
B25
C30
D35
A多路停车
B二路停车
C让路标志
D不设管制
A30~45米
B45~60米
C60~75米
D75~90米
A新建的让现有的
B重力流让压力流
C临时的让永久的
D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
A至少出现一次
B必然出现一次
C可能出现一次
D最多出现一次
Apku.edu.cn
Babc@gmail.corn
C162.105.19.1
Dhttp://www.
A城市规划系统
B交通管理系统
C地下管网系统
D城市拆迁管理系统
A工人罢工要求提高工资
B矿难造成矿山停产
C交通事故造成交通拥堵
D生产过剩造成价格下降
A大幅度提高中心区停车费
B提高地铁高峰时段票价
C征收汽油税
D实行公交优先
A土地税
B房产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A私人物品
B自然垄断物品
C共有资源
D公共品
A评价中应假定规划期内区域发展条件相对不变
B选取的评价标准必须具有比较意义
C指示体系要反应城市所在区域整体特征
D指标体系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条件
A0.5
B1
C2
D5
A调查问卷可随意发放
B一项问卷调查过程中可以修改问卷继续调查
C问卷的“有效率”是指回收问卷占所有发放问卷数量的比重
D问卷设计要考虑到被调查者的填写时间
A轻负担老龄化
B快速老龄化
C短寿老龄化
D少子老龄化
A排斥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
B强调轴线对称
C讲究多中心构图
D内部空间常有巴洛克特征
A医院
B教学楼、展览馆
C剧院、体育馆
D工厂、旅馆
A道路横断面组织设计
B交通管理设施设计
C道路交叉口选型
D路线设计
A0.5
B1
C2
D3
A4000PCU/h
B5000PCU/h
C6000PCU/h
D7000PCU/h
A5~7万人次/小时
B3~5万人次/小时
C1~3万人次/小时
D小于1万人次/小时
A集中供热系统的热源有热电厂、专用锅炉房、低温核能供热站等
B热电厂效率高于集中锅炉房和分散小锅炉
C依据城市不同热源的供热范围,可以将城市划为多个供热分区
D热电厂应尽量靠近热负荷中心
A中心城市垃圾焚烧厂可以邻近污水处理厂布置
B大中城市环卫设施总体规划中应包括公厕布局规划
C大中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布置在建成区5公里以外
D建筑垃圾应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
A地震时可能受崩塌威胁的用地
B软弱地基用地
C地震时可能发生砂土液化的用地
D位于古河道上的用地
A叠加复合分析
B几何量算分析
C缓冲区分析
D网络分析
A市场中的土地资源配置
B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结构
C大城市中的“城市病”
D社会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A平均成本等于平均收益的规模
B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规模
C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规模
D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收益的规模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租赁权
D抵押权
A边际成本
B平均成本
C时间成本
D货币成本
A城镇常住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B城镇流动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C城镇户籍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百分比
D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百分比
A区域地理条件是影响城市形成发展的根本要素
B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和支撑
C区域城镇化和人口聚集的发展趋势对城市发展规模有重要影响
D区域内部城镇之间的职能分工格局对城市职能有重要影响
A性别比大于100,则说明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
B“重男轻女”的陋习会影响人口的性别比
C人口迁移或流动会导致人口性别比发生变化
D人口性别比失常可能会导致“婚姻挤压”现象
A职业的分化
B收入差异与贫富分化
C居民个体的偏好
D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A生态系统服务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客观存在
B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过程密不可分
C生态系统服务伴随着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而变得丰富
D生态系统服务影响全球经济运行
A本质上是生物物种和生物量的重建以及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重建
B可以应用于自然或者人为影响下的生态破坏、被污染土地的治理
C强调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物多样性和持续性的恢复
D是完全的、自然的生态系统次生演替过程
E人类可以有目的地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干预
A建设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
B工程投资估算
C研究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造型
D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
E施工组织计划
A交通信号灯
B多路停车
C交叉口渠化
D让路标志
E不设管制
A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原、山区、丘陵三种类型
B道路竖向规划应与道路两侧用地的控制高程、地形地物等相结合
C地块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高程最低的路段高出0.2米以上
D应在用地竖向规划基础上进行用地排水规划
E山区竖向规划关键在于合理划分台地并确定台地的高度、宽度及长度
A城市建设用地应避开洪涝、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
B在流域规划中确定的蓄滞洪区,应作为禁建区
C城市建设用地应根据洪涝风险差异,合理布局
D在城市建设中,应根据防洪需要,为行洪留出足够的用地
E多年没有发生洪水的河道可以作为建设用地逐步开发利用
A海平面上升
B洪涝、干旱等气候灾害加剧
C生态系统紊乱
D人类身体健康受到不良影响
E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污染
A河道渠化
B采用可渗透铺装
C建设屋顶花园
D种植乡土植物
E建设雨水收集设施
A色光三原色是红色、黄色和蓝色
B色光三原色的每一种都可以由其他色彩混合而成
C色彩有色相、彩度及明度三个属性
D色彩的鲜艳程度称为明度
E冷色系色彩给人凸出和扩大感
A各类停车场地规划布局是静态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
B景观设计也是站前广场规划设计的内容
C出租车停车场不应采用与接送站台相结合的方式布置
D应协调好与周边集散道路的关系
E行人路线应当尽量曲折,避免集中客流的冲击
A机动车停车设施停车面积规划指标是按中小型汽车进行估算的
B自行车停车场一般以中小型分散就近布置为主
C螺旋坡道式机车停车库的用地比直坡道式节省
D错层式(半坡道式)机动车停车库用地比斜楼板式节省
E斜楼板式机动车停车库必须设置专用坡道
A城市各种管线的位置应采用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
B腐蚀性介质管道与其他工程管道共沟敷设时,腐蚀性介质管道应布置在沟底
C重力管线与压力管线高程冲突时,压力管线应避让重力流管线
D电信线路、有线电视线路与供电线路通常应合杆架设
E管线覆土深度指地面到管顶内壁的距离
A洪水过程线形状
B提防结构
C堤距
D该断面上下游一定距离的河底纵坡
E河水含沙量
A设置自行车右转车道
B设置自行车右转等候区
C设置自行车横道
D将自行车停车线提前
E将自行车道设置在人行道上
A应当沿主客流方向布设
B应当考虑全日客流和通勤客流的规模
C线路的起终点应设在大客流断面位置
D支线宜选在客流断面较大的地段
E应当考虑车辆基地和联络线的位置
A采取外流域调水
B推广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C推广农业滴灌、喷灌
D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
E改进城市自来水厂净水工艺
A风能
B石油
C地热
D核能
E天然气
A粒径变化大
B不易沉降
C成分复杂
D粒径变化小
E对其它有害物质吸附能力小
A雅典卫城是古希腊时期的建筑
B圣索菲亚大教堂是罗马风的建筑
C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的建筑
D图拉真纪功柱是古典主义建筑
E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A墙体不起承重作用
B抗震性能较好
C结构延性差
D属于空间结构体系
E承重构件包括楼板、梁、柱三种
A建筑的内外防水构造是针对地下水和雨水设置的
B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时,必须考虑地下室防水
C目前采用防水方式有材料防水和混凝土自防水两种
D材料防水是在外墙体和底板中敷设防水材料
E屋面坡度大时屋面的防水要求应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