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全真模拟试卷(4)
A地域性建筑美学
B反形武美学
C高技建筑美学
D解构建筑美学
A火电厂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煤灰对环境的影响
B造纸厂主要是对自然生态的影响
C矿山开发主要是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D家庭主要是对水环境的影响
A位置
B人口
C气象
D经济
A在建筑物中起围护和隔绝作用
B以便形成建筑空间,防止风雨的侵袭
C在建筑中承受各种荷载,起骨架作用
D在于满足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
A净空大于限界
B净空等于界限
C净空小于限界
D不一定的关系
A1.0
B1.1
C1.2
D1.5
A堆积密度
B吸水率
C空隙率
D孔隙率
A0.5~1.5
B0.5~1.0
C1.0~1.5
D1.0~2.0
A0.3%~5%
B0.4%~7%
C0.5%~6%
D0.7%~8%
A生物圈
B岩石圈
C大气圈
D土壤圈
A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B维护社会秩序
C促进城市快速发展
D城市规划民主化的公众参与
A土地经济供给的稀缺性
B土地用途的多样性
C土地用途变更的简易性
D土地增值性
A市场原则
B交通原则
C经济原则
D行政原则
A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
B寄畅园位于苏州
C留园位于苏州
D拙政园位于苏州
A对流和传导两种类型
B传导和辐射两种类型
C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类型
D对流、传导和扩散三种类型
A2倍
B3倍
C4倍
D5倍
A城镇化进程大大降低,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城镇化的主体
B大城市缓慢发展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得以形成和快速发展
C郊区化、逆城镇化现象的消失
D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仍以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
A0.5
B1.0
C1.5
D2.0
A防震缝
B伸缩缝
C沉降缝
D企图缝
A年用水量
B最低日用水量
C平均日用水量
D最高日用水量
A中心城市原则
B过渡带原则
C联系方向原则
D宏观调节原则
A建筑结构材料
B围护和隔绝材料
C其他功能材料
D照明材料
A前期工作—设计招标—建筑设计—施工招标—施工组织—配套装修—试运验收—工程决算
B前期工作—建筑设计—设计招标—施工招标—施工组织—配套装修—试运验收—工程决算
C前期工作—设计招标—建筑设计—施工组织—施工招标—配套装修—试运验收—工程决算
D前期工作—设计招标—建筑设计—施工招标—施工组织—试运验收—配套装修—工程决算
A项目批准文件
B图纸及相关附件
C城市规划
D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A50%~70%
B60%~80%
C70%~80%
D75%~95%
A焚烧
B热解
C堆肥化
D土地填埋
A业务收入
B通信总量
C交通设施
D地理条件
A地下水位较高
B年降雨量较少
C地下敷设时不需进行大量土石方工程
D碱性土壤
A行人高度限界为2.5m
B其他非机动车通行及在非机动车桥洞内雨天通行公共汽车,其高度限界控制为3.5m
C自行车高度限界为3.5m
D超高汽车禁止在桥(洞)下通行
A将热量从局部系统内转移到热网
B供热管网和热用户的连接场所
C将热媒加以调节和转换
D在蒸汽供热系统中,收集凝结水并回收利用
A物理信息
B技术信息
C化学信息
D行为信息
A主要使用空间
B次要使用空间
C交通联系空间
D办公空间
A交错
B穿插
C对称
D平行
A生长曲线法
B对数回归法
C线性回归法
D指数回归法
A人均城市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
B单项建设用电负荷密度指标
C分类综合用电指标
D城市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
A巴黎歌剧院
B伦敦“水晶宫”
C英国国会大厦
D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A形态分析法
B逻辑规划组合法
C因素地图叠加法
D因果假设法
A1.6
B2.0
C2.5
D4.2
A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B社会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
C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
D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
A直接式
B外缘式
C平行式
D过渡式
A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
B排水管道应布置在沟面
C腐蚀性介质管道的标高应低于沟内其他管线
D凡有可能产生互相影响的管线,不应共沟敷设
A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
B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及运输联系
C场地面积大小
D建筑场地的供水与供电
A自然作为进化的整体,是生产服务性功能的源泉
B系统服务性能与生态过程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它们都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属性
C生态系统服务性能是主观的存在
D自然生态系统是多种性能的转换
A0.7m
B0.75m
C1.0m
D1.2m
A1.5
B2.5
C3.0
D5.5
A均匀系数法
B不均匀系数法
C比例估算法
D分项相加法
A汇接式
B混接式
C直达式
D转接式
A1800;3
B1600;1
C1000;1
D1500:2
A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砖混及框架结构
B砖混结构、框架结构、砖混及框架结构
C砖混及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
D框架结构、砖混及框架结构、砖混结构
A2.0%
B2.5%
C3.0%
D3.5%
A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
B河湖环境用水
C自备水源
D航道用水
A污染小,并能充分回收资源
B处理量大
C工程运用已处于成熟阶段
D投资运行费用较省
A消防水管
B电讯管道
C自来水管道
D电力管道
A0.3~0.5
B0.5~0.7
C0.6~0.9
D0.7~1.0
A工程地质报告
B施工许可证
C可行性研究报告
D项目建议书
AS
BJ
CT
DH
A一般情况下,直埋电缆、光缆的埋深应为0.5~0.7m
B直埋电缆、光缆应有覆盖物保护,无须设标志
C直埋电缆、光缆穿越电车轨道或铁路轨道时,应设置于水泥管或钢管等保护管内
D其埋深可以低于管道埋深的要求
A大气
B除人类外的动物
C水
D公共设施
A风力发电厂
B水力发电厂
C火力发电厂
D太阳能发电厂
A0.5m
B0.6m
C0.7m
D0.75m
A10~25
B15~30
C25~40
D55~80
A30°
B45°
C60°
D90°
A实物、价格、人口
B实物、人口、消费量
C实物、生产量、消费量
D实物、人口、收入
A特殊工程性措施
B生态工程措施
C水土保持措施
D管理措施
AT形交叉口
B十字交叉口
CX形交叉口
DY形交叉口
A潮湿和混乱
B黑暗和复杂
C通透和混乱
D复杂和通透
A输送介质的不同
B平面布置类型的不同
C热源与管网之间的关系
D用户对介质的使用情况不同
A物理净化
B空气净化
C生物净化
D化学净化
A社会进化
B社会变迁
C社会控制
D社会互动
A酸
B碱
C中
D强酸
A2~3
B4~5
C5~6
D7~8
A工业用地的坡度为0.50%~2.00%
B铁路站场的坡度为0~0.25%
C机场用地的坡度为1.50%~2.00%
D居住建筑的坡度为0.30%~10.00%
A0.4m
B0.6m
C0.8m
D1.2m
A体育馆
B展览馆
C散装仓库
D食堂
A预测城市用水量
B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C估算分区用水量
D确定城市自来水厂布局和供水能力
A居民区
B主干道
C热负荷中心
D工厂区
A摩擦性失业
B贫困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
A13m
B16m
C18m
D22m
A2.5h,30%~35%
B2h,35%~40%
C1.5h,40%~45%
D1h,45%~50%
A线性回归法
B指数回归法
C对数回归法
D生长曲线法
A制定燃气管道的保护措施
B结合城市和区域燃料资源状况,选择城市燃气气源,合理确定规划期内各种燃气的用电量,进行城市燃气气源规划
C确定各种供气设施的外观、数量
D选择并确定城市燃气管网系统
E科学布置气源厂、气化站等产、供气设施和输配气管道
A推行住宅公积金制度
B公有住宅租金改革
C货币化分房
D出售私有住房
E出售公有住房
A从区域角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B从全球的角度研究城市化对整个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影响
C衡量城市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生态学指标
D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环境质量的途径以及城市及其居民的生态责任
E按照生态学的要求编制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有关规范、文件
A节地与室外环境
B节电与电能利用
C节水与水资源利艉
D节能与能源利用
E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A机动车辆行驶时,驾驶人员为保证交通安全必须保持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行车视距
B行车视距与行车速度、驾驶人员所采取的措施有关
C行车视距与机动车制动效率有关
D行车视距一般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和超车视距等
E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中以会车视距和超车视距两种较为重要
A投资量
B劳动量
C技术进步
D生产率
E收益量
A提出项目建议书
B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C对建设项目进行决策
D编制设计文件
E签订合同
A砖瓦块
B渣土
C粉尘
D碎石
E污泥
A分区综合用电量指标
B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
C人均城市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
D单项建设用电负荷密度指标
E城市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指标
A通透
B排水
C消防
D美观
E抗震
A确定雨水、污水主要泵站数量
B确定规划区雨水、污水支管管径和控制点标高
C布置规划区内雨水、污水支管和其他排水设施
D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排水干管位置和其他排水设施用地,并在管径、管底标高方面与周边排水管通相衔接
E确定排水干管的位置、服务范匿
A确定燃气输配管网的级配等级,布局输配干线管网
B规划布局燃气输配设施,确定其位置、容量和用地
C计算燃气用量
D规划布局燃气输配管网
E确定城市气源厂和储配站的数量、位置与容量
A种植位置
B种植形式
C种植种类
D种植规模
E种植季节
A节能
B节水
C节材
D节钢
E节地
A建筑物高度在3m以上时
B建筑物高差在6m以上时
C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大时
D建筑物有错层,且楼板高差较小时
E建筑物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时
A城市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定点
B仅指一个城市所处的经纬度位置
C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
D仅指城市距交通干线的距离
E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
A调节城市供电负荷
B选择城市供电时间
C确定城市电网供电电压等级和层次
D确定城网中的主网布局及其变电所(站)容量,数量
E预测城市规划目标年的用电负荷水平
A生活用水
B民用热负荷
C室温调节
D生产用热
E工业用热负荷
A局址应设在闹市区、居民集聚区、文化游览区、公共活动场所、大型工矿企业、大专院校所在地
B局址应交通便利,运输邮件车辆易于出入
C局址应有较平坦地形,地质条件良好
D避开靠近110kV以上变电站和线路的地点,避免强电对弱电干扰
E兼营业服务点的局所和单局制局所一般宜在城市中心选址
A中国古代城市有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和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B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
C宋代以后城市模式是开放式街市布局,取消了夜禁和里坊制
D唐长安城开创了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
E在宋代首开“东西堂制”,即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