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全真模拟试卷(1)
A上一级分解者
B下一级分解者
C生产者
D消费者
A15m
B20m
C25m
D30m
A9
B10
C13
D15
A政策原则
B规划原则
C交通原则
D地域原则
A10%~l5%
B15%~20%
C15%~30%
D20%~35%
A整体性强,稳定性好
B空间刚度大,抗震性能好
C适合工厂化生产,可地面拼装、整体吊装
D种类很多,形式丰富多彩
A祭祀自然神
B祭祀祖先
C祭祀先贤祠庙
D祭祀四渎之庙
A集中型
B扩散型
C飞地型
D积极理
A直排式合流制
B截流式合流制
C完全分流制
D不完全分流制
A一级管网系统只适用于供气范围2~4km较小城市和地区
B中压一级管网系统管道投资节省,燃烧效率高,但供气安全性差
C二级管网系统供气安全性高,安全距离易保证
D三级管网系统供气可靠性高,但系统复发杂,投资大
A1.6m
B2.0m
C3.4m
D4.2m
A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
B倡导循环经济的理念
C具有与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
D顺应市场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状况
A20~45
B50~100
C40~65
D50~75
A哈维
B卡斯泰尔
C雷克斯
D帕尔
A扫描输入
B语音输入
C键盘输入
D汉字手写输入
A1%
B2%
C3%
D5%
A缩小建筑的进深,增大外墙长度,增加每户所占的墙面
B加大建筑的进深,缩短外墙长度,尽量减少每户所占外墙
C建筑的朝向最好面向南、北方向
D建筑的朝向最好面向东、西方向
A该区域内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及自净介质的总量
B污染物的性质和大气环境净化能力的大小
C承纳的最大的污染物质的负荷量
D污染物的特点和允许的排放量
A职能型
B离心
C外延型
D飞地型
A一级管网
B二级管网
C三级管网
D四级管网
A方式要比自然生态系统多
B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C物质流缺乏循环
D在人为干预状态下进行
A自然地形的坡度大小
B考虑地下水位、地质条件影响
C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D用地不被水淹,雨水能顺利排出
A点和面
B点和线
C线和面
D面和面
A间
B斗口
C院
D步架
A广域信息服务
B查询服务
C万维网
D专题讨论
A截流式合流制
B混排式合流制
C不完全分流制
D直排式合流制
A5000~10000kN
B100001~20000kN
C10000~30000kN
D20000~50000kN
A人造大理石
B室内抹灰、粉刷。
C配制石灰砂浆、石灰乳
D制作模型或雕塑
A孔隙率
B空隙率
C吸水率
D含水率
A匝道
B跨线桥
C下穿式隧道
D集散道
A水环境
B大气环境
C温度环境
D营养环境
A规模效益
B聚集经济效益
C区位经济效益
D城市化经济
A2~5
B5~10
C10~15
D10~20
A0.3%
B0.25%
C0.2%
D0.15%
A15°
B20°
C45°
D90°
A硫酸镁
B氯化镁
C氧化镁
D氯化铁
A热源与管网之间的关系
B输送介质的不同
C平面布置类型
D用户对介质的使用情况
A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B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C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
D陕西扶风法门寺塔
A替代方案
B生产技术
C环境保护工程措施
D管理措施
A他有意识地运用了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的原理,创立了差额地租学说
B他把差额地租形成的原因概括为土地肥力和位置差异
C他断言地租总是由于追加的资本和劳动量所获报酬相应的增加而产生的,这实际上是把地租的产生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了
D李嘉图得出差额地租量取决于相同等级土地的劳动生产率也存在差别这一结论
A最低部
B顶端
C正中间
D接近底部
A孔隙率
B空隙率
C表观密度
D堆积密度
A电影院
B文化馆
C博物馆
D旅馆
A特级消防站:拥有大于15辆的车辆,占地5000m2左右
B一级消防站:拥有6、7辆车辆,占地3000m2左右
C二级消防站:拥有3、4辆车辆,占地2000m2左右
D三级消防站:拥有2辆车辆,占地1000m2左右
A扬州瘦西湖
B苏州留园
C无锡寄畅园
D苏州拙政园
A各类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
B污水进入水体后,污水中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需消耗一定数量的氧
C水体的自净作用与水体中氧的含量密切相关
D水体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是水体发挥自净作用的重要因素
A土地价格
B土地量
C土地使用者
D土地产权
A抗压强度低
B受压时变形能办大
C抗拉强度低
D受拉时变形能力大
A物质由动物排泄返回环境
B物质通过微生物分解无机物返回环境
C风化和侵蚀过程加上水循环携带营养元素进入生态系统
D人类利用化石燃料生产化肥,用海水制淡水及对金属的利用
A溢流井
B检查井
C排水出口
D雨水口
A占地面积较小,选址灵活
B投资和运行管理费用较低,管理操作要求也较低
C可以有效地消除有害病菌和有害物质
D能迅速而大幅度地减少容积
A要接受其他封建文化形态的影响
B人与自然共生的思想
C从“宏大规模”到“以小观大”追求“壶中之天地”
D哲学是一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终极概括
A700m
B800m
C900m
D1000m
A平曲线
B竖曲线
C标志
D超高
A小于30%;大于45%
B大于20%;小于30%
C小于20%;大于40%
D大于15%;小于40%
A可解译性
B分辨率
C几何保真度
D辐射水准保真度
A耐久性
B弹性
C耐磨性
D连续性
A向心型
B外延型
C离心型
D飞地型
A不裂不倒
B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C裂而不倒
D小震、中震皆可修
A4.5
B6.0
C8.5
D9.0
A是指物体的整体与整体、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存在着共通的因素
B是对基本造型要素作形态上的变化
C是处理建筑造型视觉平衡感的手段
D是指高低、横竖、明暗、方向等存在共同的因素
A公共性
B法裁性
C均衡性
D非营利性
A中压A一级管网
B中压B一级管网
C中压混合管网
D低压一级管网
A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
B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
C陕西凤翔马家庄春秋时期秦国宗庙遗址
D陕西咸阳秦国咸阳一号宫殿
A密度
B吸水率
C空隙率
D含水率
A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特征决定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B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要比城市生态系统复杂得多
C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生产功能、能量流动功能、物质循环功能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D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生产功能、能量流动功能、物质循环功能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A一种型号
B一种性质
C一个编号
D一条记录
A景观型
B职能型
C扩散型
D集中型
A地形和水泵
B环境
C交通于路
D是否穿越铁路、防洪堤等设施
A2
B3
C4
D5
A几何统计法
B描述统计法
C综合分析法
D变量假设法
A不均匀系数法
B均匀系数法
C比例估算的方法
D水平指标法
A0.30~0.90
B0.45~0.60
C0.25~0.30
D0.25~0.35
A0.1%~0.3%
B0.2%~0.3%
C0.3%~0.5%
D0.5%~0.8%
A1.2m
B1.4m
C1.6m
D1.8m
A150m
B200m
C250m
D300m
A中小型公共建筑
B商业建筑
C大型交通建筑
D功能要求比较复杂的公共建筑
A1000kVA
B800kVA
C630kVA
D315kVA
A30%
B40%
C50%
D60%
A城市金字塔
B城市首位律
C位序规模法则
D城市发展律
A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B以功能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C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D发挥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
E造价低廉
A遮阳
B防震
C自然通风
D隔热
E平面组合
A地势较高的地
B风口处
C断裂带
D液化土区
E溶洞区
A教学楼
B旅馆
C商店
D多层工业厂房
E宿舍
A确定防洪和抗震设防标准
B提出防灾对策措施
C布置防灾设施
D提出防灾设施规划建设标准
E总体规划布置的防灾设施位置、用地
A自然因素
B位置精度
C完整性
D属性精度
E逻辑上的一致性
A地下线产生的震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B地上线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C区间线路、车站建筑与城市其他建筑问的安全防护距离
D工程实施对预留施工场地的要求
E线路走廊用地的控制原则和控制范围的指标
A坚硬土
B均匀的中硬土
C开阔平坦地形地段
D河岸
E松软的人工填土地段
A沉淀池
B消毒池
C过滤池
D泵站
E清水池
A图像判读、解译后获得的往往是对地物的大致估计或间接信息,会和实际情况有出入
B在很多情况下用计算机判读、解译比用熟练的人工误差大,但全靠人工,解译工作量很大、周期很长
C城市规划中需要地物的社会属性,但靠遥感只能间接获取,主要还得靠实地调查解决
D遥感信息的获取、解译技术还比较复杂,成本还比较高,需要多种专业人员的配合才能实现
E对维修不重视的结果是基础设施的寿命缩短,产出下降和服务能力丧失
A砖混结构的纵向承重体系
B砖混结构的横向承重体系
C砖混结构的内框架承重体系
D框架结构
E剪力墙结构
A循环韵律
B渐变韵律
C连续韵律
D起伏韵律
E交错韵律
A坡度、坡向、日照强度的分析
B根据点状样本产生距离图
C工程填挖方计算
D沿着交通线路、市政管线分配点状供应设施的资源
E地形的任意断面图的生成
A错口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
B斜角交叉改善为正交交叉
C多路交叉改善为十字交叉
D错口交叉改善为Y形交叉
E合并主干路,再与主要交通道路相交
A计算规划区用水量
B确定主要设施位置和用地范围
C布置配水管网、确定管径以及管道的平面和竖向位置
D确定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
E落实总体规划确定的供水设施位置和用地
A银行
B自来水厂
C煤气厂
D政府机关
E公司总部
A电压等级
B初期投资
C初始数量
D最终投资
E施工条件
A确定城市热电厂、热力站等供热设施的数量和容量
B计算规划范围内热负荷
C布局供热管网
D进行城市热源规划
E确定本规划区内的锅炉房,热力站等供热设施数量,供热能力,位置及占地面积
A航天遥感
B航空遥感
C热气球遥感
D地面遥感
E摄影测量遥感
A快速道路(速度≥80km/h的城市快速路,高速公路)与其他道路相交
B主干道交叉口高峰小时交通量超过3000辆当量小汽车时
C城市干道与铁路干线交叉
D具有用地和高差条件
E其他安全等特殊要求的交叉口和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