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全真模拟试卷(2)
A适应物料加工流程,运距短捷,尽量一线一用
B与竖向设计、管线、绿化、环境布置协调,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C主要货运路线与主要人流线路应尽量交叉
D力求增加道路敷设面积,节约投资与土地
A相交道路的夹角不得小于60。
B满足车辆进出交叉口在环道上的交织距离要求
C转角半径必须大于20m
D机动车道必须与非机动车道隔离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唐代
D清代
A摄影测量
B电磁感应
C电磁辐射
D遥感
A100m2
B200m2
C300m2
D400m2
A随意抽样
B定量抽样
C判断抽样
D分层配比抽样
A非空间数据
B地图数据
C属性数据
D图像数据
A间
B开间
C步架
D进深
A广场
B车站、码头、展览馆等公共建筑附近
C风景名胜古迹游览区、公园、市场、大型停车场
D城市区域内所有胡同
A在能量使用上,能量来源不仅仅局限于生物能源,还包括大量的非生物能源
B在传递方式上.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方式要比自然生态系统少
C能量在流动中不断有损耗,不能构成循环,具有明显的单向性
D除部分能量是由辐射传输外(热损耗),其余的能量都是由各类物质携带
A0.5%
B0.4%
C0.1%
D0.05%
A填土
B植树
C封山育林
D植草皮
A2~4
B5~8
C8~10
D10~15
A排放速率
B排放量
C排放强度
D排放方式
A职能型
B离心
C外延型
D向上而下翻
A排入河湖
B排入沟渠
C排入城市排水管网
D排入水井
A43m×43m
B50m×50m
C65m×65m
D79m×79m
A收集路线的出发点尽可能远离停放车辆的场地
B线路的开始与结束应邻近城市主要道路,便于出入,并尽可能利用地形和自然疆界作为线路疆界
C在陡峭地区,应空车上坡,下坡收集,以利于节省燃料.减少车辆损耗
D线路应使每日消运的垃圾量、运输路程、花费时间尽可能相同
A预测分区供电负荷
B计算用电负荷
C确定城市变电站容量和数量
D规划设计低压电网
A移动台
B基地站
C自动交换中心
D移动控制台
A相对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B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C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和相对地租
D级差地租、相对地租和垄断地租
A先小后大、先集中后分散
B先小后大、先分散后集中
C先大后小、先集中后分散
D先大后小、先分散后集中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设计任务书
C项目建议书
D工程投资估算
A一般应该布置人行道
B环道外侧布置人行道,宽度宜小于交汇道路中最宽的人行道
C中心岛上的绿化应注意不要影响绕行车辆的视距
D环道最外侧路缘石宜设计成反向曲线
A一定数量的社区人口
B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
C一定类型的社区活动
D一定规模的社区设施
A混合式
B平坡式
C台阶式
D陡坡式
A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
B由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
C由第二、三产业向第一产业
D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
A城市主干路旁不应设置路边停车带
B次干路旁宜布置停车带,但不宜布置为港湾式
C支路旁设置路边停车带宜布置为港湾式
D城市繁华地区道路停车带多采用计时收费的措施来加速停车周转
A不能适应而积较小、标准较低的住宅
B能适应面积较大、标准较高的住宅
C只有独立式、联立(并列)式和联排式,不能有单元式等平面布置类型
D采光通风好,干扰少
A同心圆、单中心和多中心模式
B扇形、模形和多中心模式
C同心圆、扇形和多中心模式
D同心圆、扇形和模形
A明清北京宫殿
B元大都宫殿
C清朝沈阳故宫
D唐长安大明宫
A通信电缆
B电话线路
C城市热气管网
D城市供热管道
A1~3m
B3~5m
C4~6m
D5~7m
A交通量很小的次要道路交叉口
B交通组织复杂的异形交叉口
C城市边缘地区的道路交口
D交通量很大的交叉口
A1.2m
B2.5m
C1.5m
D6.0m
A15°
B20°
C45°
D90°
A土地利用密度
B城市扩展形式
C城市景观
D集聚方式
A调节式
B集中式
C感应式
D整体式
A城市中街道狭窄的地区
B城市中房屋密集的地区
C新城区或安全距离可以保证的地区
D情况复杂的大、中城市
A道路红线
B退道路红线
C建筑控制线
D斑马线
A增加交通需求度
B大大改善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以及城市空气质量
C增加交通通过能力,提高交通平均成本
D利用价格机制来限制城市道路高峰期的车流密度,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拥挤的目的,提高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营效率
A纵墙上开门、开窗的大小和位置都要受到一定限制
B房屋的空间刚度很大,整体性很好
C对抵抗风力、地震作用等水平荷载的作用和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有利
D楼盖做法比较简单、施工比较方便,材料用量较少
A过去的资料
B人口变化
C今后用水趋势
D经济条件
A厂址要求在人口密度较低的地方,以电厂为中心,半径1km内为隔离区
B建厂地段须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耐力高,非地质断裂带
C所选地势高而平坦,不宜设于低洼地段,以免洪水淹没或涝渍影响
D要求有良好的公路、铁路或水上交通条件,以便运输发电厂设备和建筑材料
A4%
B6%
C8%
D10%
A1200辆/h
B1500辆/h
C1800辆/h
D2000辆/h
A进行城市的建设和维护
B促进经济建设
C推动城市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D保障城市居鼹生活的基本需求
A保湿
B防寒
C采光
D通风
A安全性
B全面性
C快速性
D可靠性
A企业组织、人员培训的估算
B设计、施工项目进程安排
C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分析与初估
D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初步设想论证
A1.5
B1.8
C2.0
D2.5
A道路排水和地下管道的埋设要求
B雨量大小、路面种类
C雨量大小和地下管道的埋设要求
D道路排水、路面种类
A20%
B25%
C30%
D35%
A运用国家的各种政策、法规和法律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条理化和合法化梳理,使其纳入统一管理和控制的轨道
B从统一社会劳动的角度出发,对伴随社会化分工出现的职业异质性加以整合
C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思想性整合
D各专业之间将达成一种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A方式要比自然生态系统多
B所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
C物质流缺乏循环
D在人为干预状态下进行
A0.59
B0.60
C0.61
D0.62
A细度
B耐磨性
C凝结时间
D体积安定性
A运用CAD画效果图是进行图形编辑
BGIS是一个强大的图形编辑软件
CRS是一门对太空进行观测的综合性技术
DArcIMS是原始的管理和发布地理信息的系统
A横墙是主要承重墙,纵墙起防护、隔断和将横墙连成整体的作用
B由于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较差
C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构件
D由于柱和墙的材料不同,施工方法不同,给施工工序的搭接带来一些麻烦
A0.12%
B0.14%
C0.16%
D0.18%
A出生率迅速下降
B死亡率下降
C人均寿命提高
D经济水平提高
A城市生态学
B环境学
C人文生态学
D社会学
A发展规模
B发展方向
C功能定位
D规划布局
A4.0m
B6.0m
C8.0m
D9.0m
A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权限职责清晰
B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C社区志愿者组织的作用举足轻重
D社区发展的各项服务性工作一般是由政府营利性组织具体操作实施
A1.2
B1.4
C1.6
D1.8
A4.5~6m
B2m
C1.5m
D1.5~4.5m
A2.1;1.5
B2.2;1.8
C2.2;1.5
D2.4;2.0
A占地较小
B投资较低
C产品可用作肥料
D无害化程度很高
A不小于3.5m
B不小于3m
C不小于5.5m
D不小于.5m
A2
B3
C4
D5
A构成城市环境的基础,为城市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区域,是城市赖以存在的地域条件
B实现城市各种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基础设施
C城市生产功能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条件和潜力
D城市形象、城市气质和韵味的外在表现和反映
A经济
B交通
C政治
D文化
A0.5%
B1.0%
C1.5%
D2.0%
A完全分流制
B直排式合流制
C不完全分流制
D截流式合流制
A生物圈
B岩石圈
C大气圈
D土壤圈
A资源型缺水
B系统性缺水
C工程性缺水
D水质型缺水
A蒸汽供热系统
B热水供热系统
C工业企业供热系统
D热电厂供热系统
A供热管道通常敷设在道路的一边,或者是敷设在人行道下面
B供热管道穿越河流或大型渠道时,可采用虹吸管由河底(或渠底)通过
C地下敷设必须注意地下水位,沟底的标高应高于近30年来最高地下水位0.2m
D主要干管应靠近热负荷集中的地区,避免长距离穿越没有热负荷的地段
A长久性
B综合性
C基础性
D复杂性
A目标少的特征
B具有多学科相结合的特征
C综合效益的特征
D具有鲜明的伦理学特征
E具有完整性、协调性、循环与自主的特征
A便于资料保存、查询、分析
B提高修改、编辑设计成果的效率
C使规划设计成果、建设项目申请与审批的成果更精确、更详细
D使设计成果的表达更加直观、丰富
E突破传统设计上的某些局限
A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B土地使用者的决策行为
C城市规划
D自然条件对城市土地供应的限制
E土地所有者的决策行为
A“包豪斯”是英语的音译
B以功能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C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
D采用传统的手法取得简洁的建筑艺术效果
E常采用对称布图构图法则
A重视对自然地理形态的利用
B空间组织肌理强烈体现“中心”概念
C形成符合商品经济的繁荣商市,后朝前市
D将沿自然水系展开的商品漕系统纳入总体规划
E将沿自然水系展开的商品漕运系统纳入总体规划
A硬件
B软件
C数据
D设备
E人员
A出入时占用车行遭宽度较小
B车辆驶出方便迅速
C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最小
D能适应同时停放不同车型的车辆
E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
A简捷化
B远程化
C效率化
D社会化
E大众化
A出入时占用车行道宽度较小
B车辆驶出方便迅速
C停车带和通道的宽度最小
D能适应同时停放不同车型的车辆
E占用停车道宽度最大
A屋架结构
B网架结构
C拱式结构
D单层钢架结构
E简支梁结构
A大城市较多采用20万~30万门
B特大城市较多采用20万~30万门
C中等城市一般采用1~2个枢纽局
D中等城市20万门以上
E小城市至少有1个枢纽局
A激励体制
B投资
C造价
D经营
E使用价值
A选址和功能定位
B规模的确定
C内部交通组织
D运量的控制
E平面设计与空间设计
A空隙率
B孔隙率
C密度
D放水率
E吸水率
A计算机
B储存设备
C传输介质
D应用软件
E网络操作系统
A坡度、坡向、日照强度的分析
B根据点状样本产生距离图
C工程填挖方计算
D沿着交通线路、市政管线分配点状供应设施的资源
E地形的任意断面图的生成
A焚化法
B化学处理法
C物理处理法
D生物处理法
E掩埋法
A流动组织
B立体组织
C平面组织
D固定组织
E空间组织
A坡道式
B地下式
C机械式
D交叉式
E混合式
A经济水平
B服务人口数
C服务半径
D业务收入
E需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