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9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年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命题趋势权威试卷(二)
A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B权责明晰、有效制衡
C协调运转、科学决策
D健全机制、提高效率
A一个市场系统必须也必定渗透着国家的法规、条例和干预
B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是完全没有政府干预的、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
C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在于人们往往对市场经济收入分配结果不满,以及微观方面的波动性等
D对于现实市场经济中存在导致市场失灵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及法规加以克服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性失业
A重置投资
B净投资
C总投资
D无形资产投资
A绿色环保
B高效节能
C新型能源
D节能环保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A19
B17
C15
D12
A信托公司可以办理存款业务,但是不得发行债券,不得举借外债
B信托业务是指信托公司以营业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以受托人身份承诺信托和处理信托事务的经营行为
C信托公司是主要经营信托业务的金融机构
D按照委托人数目的不同,资金信托可分为单独资金信托和集合资金信托
A专项规划草案送同级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部门,由发展和改革部门负责与总体规划进行衔接
B下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的专项规划草案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由有关部门负责与其编制的专项规划进行衔接
C涉及其他领域的专项规划,应当送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由有关部门负责与其编制的专项规划进行衔接
D有关部门自收到规划草案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反馈衔接意见
A1
B2
C3
D4
A控制
B装备
C信息
D储能
A京沪运输大通道
B青岛至拉萨运输大通道
C陆桥运输大通道
D沿江运输大通道
A5
B8
C10
D15
A构建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
B巩固生态退耕成果
C恢复工矿废弃地生态功能
D加强退化土地防治
A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B提供生态产品能力
C综合经济实力
D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A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与市场价格之间的正向关系被称作供给规律
B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正向关系被称作需求规律
C市场供给是指所有生产者供给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总和
D生产要素供求变化是影响供给的基本要素
A工资+租金+利润+折旧+直接税
B工资+租金+利息+利润+折旧+间接税
C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
D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
A2~7
B5~10
C7~15
D2~10
A摩擦性失业率和周期性失业率
B周期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
C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
D摩擦性失业率和自愿性失业率
A备案制
B核准制
C法律制
D审批制
A投资基金
B积累基金
C折旧基金
D政府性基金
A3%
B5、%
C10%
D15%
A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B资产评估机构
C证券投资咨询公司
D资信评级机构
A3
B4
C5
D10
A投资主体
B区域主体
C企业主体
D市场主体
A交通
B设备
C水利
D能源
A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B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C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D地区性综合交通枢纽
A2000
B3000
C4500
D5000
A煤炭资源开发
B煤炭开采加工和火力发电建设
C水电开发
D石油勘探
A代际关系
B利益关系
C依存关系
D劳动关系
A阶段性特征
B经济基础
C实践经验
D基本方针
A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D科技创新是强国之路,是国家发展进步的物质保障
A政府政策改变
B市场需求萎缩
C计算投资成本
D投资的维持成本超过预先估计的水平
A经济效率
B经济波动
C经济周期
D经济恶化
A财务效益
B行业效益
C社会效益
D国民经济效益
A1
B2
C3
D5
A捐赠资金
B商业票据
C股东缴纳的资本金
D国家划拨的资金
A免赔条款
B赔付比例
C免赔额
D赔付限额
A金融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运营风险
A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B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C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D货币政策委员会
A再次消耗
B再次污染
C再次破坏
D再次短缺
A国务院
B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省级经济发展规划部门
A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B全面改进和提升金融服务
C多渠道拓展间接融资途径
D加大利用国外资金支持力度
A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
B编制计划和规划
C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D实行节能考核
A结构性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D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
A结构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之和
B摩擦性失业与周期性失业之和
C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之和
D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之和,周期性失业为零
A投入成本
B潜在产出
C投资需求
D政府开支
A总供给
B总需求的变动
C贸易顺差
D贸易逆差
A预防性支出和创造性支出
B不可控制性支出和可控制性支出
C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D一般利益支出和特殊利益支出
A企业资源
B土地资源
C社会资源
D自然资源
A多筹多补、多干多补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C统筹兼顾、衔接协调
D政府推动、市场引导
A地区
B年度
C省份
D项目
A税收不是由纳税主体按照个人意志自愿缴纳
B税收不是按照征税主体随意征税‘
C税收直接向具体纳税人返还或支付报酬
D税收表现为个体的无偿性、整体的有偿性
A促进就业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C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D发展循环经济
A5%
B10%
C15%
D20%
A科学性和预见性
B预见性和创新性
C科学性和权威性
D权威性和创新性
A经济增长效益
B结构质量效益
C政府行政效率
D政府公信力
A新建项目
B既建项目
C改建项目
D迁建项目
A资源配置
B经济发展
C可持续发展
D和谐社会发展
A完善太原、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枢纽站
B强化晋煤东运、西运通道建设
C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等城际客运系统
D建设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
A人与人
B人与环境
C人与组织
D组织与经济
E组织与环境
A客观性
B严肃性
C真实性
D规范性
E合法性
A信托公司
B财务公司
C金融租赁公司
D小额贷款公司
E证券公司
A货币政策最低目标
B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C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D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E货币政策工具
A金融市场风险
B信用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运营风险
E政策风险
A国家和行业标准
B企业节能标准
C建筑节能标准
D住宅节能标准
E地方节能标准
A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
B改进淘汰落后的产能
C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D调整能源结构
E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A成渝经济区
B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C海峡西岸经济区
D长吉图经济区
E关中一天水经济区
A深化改革
B扩大开放
C发展公有制经济
D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E完善市场体系
A税收、补贴
B赤字、国债
C收入分配
D转移支付
E降低准备金率
A技术政策
B货币政策
C投资政策
D财政政策
E产业政策
A固定资产投资
B存货投资
C人力资本投资
D流动资产投资
E无形资产投资
A上年度投资总额
B年度投资规模
C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
D年度投资规模合理增长率
E年度投资完成额
A工业反哺农业
B工业带动产业
C城市支持农村
D产业反哺农业
E城市多予少取放活
A能源资源
B市场空间
C环境容量
D污染程度
E产业结构
A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B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C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D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E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A加快推进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
B确保工程质量,适时开展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前期研究
C积极推进一批跨流域、区域调水工程建设
D着力解决西北等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
E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
A实现可持续发展
B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C为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服务
D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
E有助于实现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化
A市场效率实现的条件在于完全竞争市场
B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
C市场上同种商品的每一个厂商生产的产品是有差异的
D所有的经济资源在各行业间完全自由流动
E市场上从事交易的每一个人掌握的信息是完全的
A国家规定的程序
B可行性研究报告
C国家法律、条例
D国家批准的投资计划
E政府投资的中长期规划
A以收定支
B专项规划
C专款专用
D统筹安排
E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A赢利能力
B竞争能力
C偿付能力
D承保能力
E财务生存能力
A人均国民收入快速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
B市场需求潜力巨大,资金供给充裕
C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劳动力素质改善
D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体制活力显著增强
E农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稳步发展
A公路网总规模达到300万公里以上(不合村道)
B铁路网总规模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60%和50%
C内河航道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其中国家高等级航道2.4万公里
D民用机场数量达到244个
E输油气管道达到13万公里
A国民经济规划
B社会发展规划
C环境保护规划
D年度计划
E科学技术规划
A社会保险
B社会福利
C最低生活保障
D社会救助
E慈善事业
A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
B充分就业失业率又被称作自然失业率
C充分就业失业率是经济在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
D充分就业失业率下的实际产出就是经济的潜在产出
E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周期性失业率之和
A投资率法
B年增长率法
C投资额法
D投资规模法
E倍数法
A财政补贴支出
B公共建设支出
C社会保障支出
D基础建设支出
E国债的利息支出
A财政原则
B适度原则
C效率原则
D赢利原则
E公平原则
A保险评估
B原保险
C再保险
D保险中介
E保险资产管理
A发展方针和目标
B发展轴、中心区等区域空间布局框架
C城镇体系及主要城市的功能定位
D产业聚集区等各类功能区的划分及其定位
E区域人口、经济增长等的预测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
A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
B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
C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
D坚持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
E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A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B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C建设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D空气清晰度指标
E建设环境污染指标
A优化结构的原则
B扩大规模的原则
C集约开发的原则
D协调开发的原则
E陆海统筹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