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9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年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命题趋势权威试卷(四)
A综合发展观
B经济增长论
C增长极限论
D科学发展观
A1
B2
C3
D4
A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B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服务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C创新利用外资方式,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形成稳定、透明的管理体制和公平、可预见的政策环境
D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
A职业规范性
B职业战略性
C规划纲要性
D行业指导性
A20%
B25%
C30%
D35%
A合资
B独资
C联营
D兼并
A项目业主
B项目法人
C项目经理
D项目建设人
A特殊性
B垄断性
C联营性
D跨国性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C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D货币政策委员会
A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B中国人民银行
C货币政策委员会
D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A区域规划
B专项规划
C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规划
D市、县级规划
A自然环境和面临的形势判断
B规划期的主要任务
C规划期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D规划期的保障措施
A生产者
B销售者
C承包单位
D生产经营者
A《矿产资源法》
B《可再生能源法》
C《节约能源法》
D《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A股票市场
B理财市场
C保险市场
D证券市场
A月
B日
C季
D年
A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
A总供给(AS)
B总需求(AD)
CGDP平减指数
D消费物价指数(CPI)
A人力资源
B国民储蓄
C环境质量
D技术进步
A贸易资本流动
B国际直接投资
C银行资金调拨
D保值性资本流动
A财政收支
B投资规模
C纳税总额
D固定资产投资
A增加财政支出
B减少财政支出
C增加政府投资需求
D提高政府消费需求
A消费税
B营业税
C增值税
D资源税
A以收定支
B统筹安排
C专款专用
D结余结转
A39
B40
C41
D42
A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B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C大力促进东部地区崛起
D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A法律监管
B政府监管
C社会监管
D自我监管
A3~5
B3~7
C5~7
D5~10
A小水渠
B小塘坝
C小水窖
D小水井
A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
B坚持立足当前、筹划长远
C坚持市场导向、企业合并
D坚持机制创新、开放合作
A全部家庭的平均收入状况
B家庭、个人的收入状况
C劳动力的多少
D材料成本价格
A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个人利息收入
B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医疗补助
C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
D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A消费需求
B投资需求
C净出口
D政府开支
A投资部门结构
B投资项目的所有制结构
C投资的区域结构
D投资的再生产结构
A审核
B备案
C核准
D审批
A购买性支出
B积累性支出
C消费性支出
D补偿性支出
A国债
B政策性金融债
C中央银行融资券
D地方政府债
A法律风险
B运营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信用风险
A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
B需要国务院审批或核准重犬项目的领域
C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要求的领域
D涉及环境资源开发的领域
A2
B3
C4
D5
A南北沿海运输大通道
B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
C临河至防城港运输大通道
D西北北部出海运输大通道
A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B国务院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
C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本行政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工作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循环经济的监督管理工作
A山东
B辽宁
C广东
D福建
A到2020年,力争使中部地区粮食产量达到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2
B山西省要以晋中南产粮大县为重点,增强区域粮食供给能力
C建设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国家级商品粮生产基地
D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A“增长-资源-环境”
B“人类-增长-社会”
C“增长-资源-人类”
D“生产-增长-环境”
A当需求增加时,会引起均衡价格上升
B当需求减少时,均衡产量增加.
C均衡价格是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同方向变动
A潜在GDP
B国民生产总值
C实际GDP
D名义GDP
A投资主体
B法人
C股东
D董事长
A保持币值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B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C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D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A互联网
B电信网
C物联网
D广电网
A董事会
B监事会
C股东会
D监理会
A55%
B65%
C75%
D85%
A行政问责制
B行长负责制
C分级管理制
D总分行制
A企业债
B公司债
C短期融资券
D地方政府债
A均等化
B多元化
C规模化
D一体化
A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B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C森林覆盖率
D耕地保有量
A生产机构
B研发机构
C境外企业
D服务机构
A石油加工
B电器电子
C化工
D印刷
A23%
B40%
C60%
D80%
A10%
B20%
C50%
D60%
A税收
B净出口
C消费需求
D政府开支
E投资需求
A形成协调合理的价格体系
B实现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C对所有商品和服务实行价格管制
D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
E调控价格总水平,抑制、缓解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A设备清查
B价值重估
C资产清查
D损益认定
E资金核实
A证券承销与保荐
B承销成员单位的企业债券
C证券投资咨询
D有价证券投资
E证券经纪
A经济联系紧密的城镇密集地区
B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都市经济圈地区
C总体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或者保护地区
D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地区
E资源富集地区
A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08亿亩
B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
C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
D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
E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7%
A城市道路清扫使用
B城市绿化使用
C景观用水使用
D厕所冲洗使用
E农田灌溉使用
A严格保护耕地
B节约集约用地
C统筹备业各类用地
D加强闲置土地建设
E强化土地宏观调控
A不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竞争市场
C外部性
D公共产品
E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
A出口配额
B进口配额
C进口补贴
D保护性关税
E出口补贴
A国防费用
B外交支出
C武警经费
D公检法经费
E民兵事业费
A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
B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称为中性财政政策
C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
D财政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直接构成因素
E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
A工业
B农业
C第一产业
D第二产业
E第三产业
A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B建立扩大总需求的长效机制
C调整优化投资结构
D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
E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A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
B规划制度
C重点企业监督管理制度
D总量调控制度
E以消费者为主的责任延伸制度
A电力需求侧管理
B合同能源管理
C节能自愿协议
D合同资源管理
E水利需求管理
A提出了循环经济的概念
B显示了发展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C肯定了发展的必要性
D提出了代际公平的概念
E在代际公平的基础上提出了代内公平的概念
A切实增强质量意识
B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
C推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D实施“走出去”战略
E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
A人才培养
B人才使用
C人才选拔
D人才教育
E人才引进
A汇率是各国货币之间相互交换时换算的比率
B汇率的表达方式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两种
C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该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D固定汇率和自由浮动汇率是汇率制度的两种极端形式
E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用一定量的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
A评价
B处置
C预警
D监控
E抵御
A对信息披露实施监管
B对金融活动实施监管
C对货币政策实施监管
D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E对外国参与者实施监管
A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
B人民生活水平
C环境治理
D提供公共服务
E经济增长情况
A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
B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C全国第一的创新区域
D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E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
A目标制定阶段
B奠定基础阶段
C重点突破阶段
D加速发展阶段
E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A西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上一个大台阶,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B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C建成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
D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一个大台阶,基本社会保障能力与东南部地区差距缩小
E生态环境保护上一个大台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A新厂房
B新设备
C新住宅
D新商业用房
E新资产价值
A决定投资主体
B制订投资计划
C提高投资效益
D优化投资结构
E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
A资金筹措
B管理方式
C建设实施
D债务偿还
E生产经营
A集体或个人资金投资的项目
B集体或个人贷款融资的项目
C国有资金投资或国家融资的项目
D国际组织或国外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E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A维持财政收入
B组织财政收入
C调节市场供需
D调节经济
E调节收入分配
A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B实施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C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评价
D建立健全衔接协调机制
E积极支持中部地区率先发展
A坚持民生优先
B坚持统筹兼顾
C坚持人水和谐
D坚持企业主导
E坚持科技创新
A承载性
B顺畅性
C集中性
D统一性
E兼容性
A强化科技创新
B推进海洋经济发展
C深化国际合作
D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力度
E积极培育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