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专家预测试卷二
A标志
B树木
C公共设施
D工具
A建设
B新建
C设置
D拆除
A择伐
B皆伐
C采伐
D渐伐
A环境影响评价书
B环境影响报告书
C环境影响报告表
D环境影响评价表
A须在远离水源保护区的农田灌溉渠道内排放
B应当保证其下游最近的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C需先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同意
D禁止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
A道德价值观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不出错原则
D保护环境原则
A人民政府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人民政府
C当地人民法院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A下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A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B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报告
D环境影响文件
ANO2
BCO
CSO3
DSO2
A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50万的城市
B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30万的城市
C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
D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A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建设情况
B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C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
D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A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
B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总量控制指标的
C总量控制指标的
D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的
A采矿许可证前
B采矿许可证中
C采矿许可证后
D采矿证后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两年
A鸟类栖息地
B经济生物的自然产卵场
C滩涂湿地
D经济生物的索饵场
A雨水,海水
B雨水,微咸水
C微咸水,海水
D雨水和微咸水,海水
A云冈石窟
B清明上河图
C长江
D布达拉宫
A0.58t,6t
B0.72t,5t
C0.62t,5t
D0.7t,6t
A中、小城市人民政府
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
C一切城市人民政府
D城市及乡镇
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D《环境保护法(试行)》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水资源保护部门
C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D公安厅
A实验区,核心区
B核心区,实验区
C实验区,缓冲区
D核心区,缓冲区
A1兆瓦及以上
B1.5兆瓦及以上
C2兆瓦及以上
D2.5兆瓦及以上
A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B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安部
C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D公安部、环境保护部
A环保部门
B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
C风景管理区
D公安部门
A大城市能源
B重工业区能源
C农村能源
D城市能源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D当地人民政府
A经济和环境
B经济、社会
C社会和环境
D经济、社会和环境
A规格的
B资源化理念的
C节能意识的
D强制性能源效率标准的用能
A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
B各种自然生态因素
C周边环境
D资源因素
A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B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制订开垦耕地计划,监督占用耕地的单位按照计划开垦耕地或者按照计划组织开垦耕地,并进行验收
D以上都是
A仅在商业和服务业中
B商业运行中
C仅在日常生活中
D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中
A重新评价
B论证会、听证会
C讨论会
D公开
A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建设情况
B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C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
D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A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B专项规划书
C专项规划草案
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重新评价
B论证会、听证会
C讨论会
D公开
A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B相应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C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
D相应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专职技术人员
A在沿海地区进行露天开采矿产资源
B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开采矿产资源
C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
D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内开采矿产资源
A五项,三项
B六项,三项
C三项,三项
D五项,五项
A环境保护敏感点,清洁生产
B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敏感点
C环境保护敏感区,清洁安全
D清洁安全,环境保护敏感区
A环境保护装置
B污染物流量自动监控仪器
C污染物处理装置
D污染物排放装置
A县级以上
B市级以上
C省级以上
D镇级以上
A已经
B不可能
C目前
D可能
A24
B96
C64
D48
A省级环保部门
B上级人民政府
C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
D所在地人民政府
A同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B下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C上级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
A不需要编制
B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C报告水行政主管部门
D报告土地部门
A整体影响
B长远影响
C短期影响
D可持续发展影响
A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草
B限期治理
C废弃
D荒芜
A配套的煤炭处置
B配套的煤炭管理
C配套的煤炭洗选
D配套的煤炭防尘
A已经造成重大污染事故
B可能发生重大污染事故
C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
D造成污染事故的单位
A编制和规划
B编制和审查城镇规划
C审查城镇规划
D审批城镇规划
A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B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
C国务院
D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业建设部门
A建设方位
B建设规模和时序
C建设内容
D污染项目
A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范围、目标、措施和投资
B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目标、措施和投资
C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D水土流失的预防措施
A四类
B五类
C三类
D两类
A编制机关,采纳
B审批机关,不采纳
C编制机关,采纳或不采纳
D审批机关,采纳或不采纳
A废品回收站
B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
C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不用承担处置费用
D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单位处置,并承担处置费用
A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大、中城市人民政府气象部门
C大、中城市人民政府卫生部门
D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环保部门
A规划情况
B审查办法
C所有内容
D质量
A十五日,三十日
B三十日,十五日
C十五日,十五日
D三十日,三十日
A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
B设区市级以上土地开发整理规划
C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D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国家建设部
C山东省环境保护局
D山东省建设委员会
A上级海洋主管部门
B军队部门
C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当地人民政府
A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
B国家实施占用耕地补偿制度
C禁止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D林地属于农业用地
A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
B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
C地方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
D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控制指标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影响后评价
C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D施工建设
A仅起飞、降落
B起飞、降落或者依法规定的情形
C仅起飞
D仅降落
A国防林
B风景林
C母树林
D护岸林
A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B施工单位
C建设单位
D项目单位
A医院临床废物
B有色金属冶炼废物
C生活垃圾焚烧飞灰
D废电池
A当地人民政府
B公安厅
C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A官方术语的
B便于公众知悉的
C含专业术语的
D正式公布的
A有害气体
B烟尘污染
C煤烟
D余灰
A渔业行政主管部门
B公安主管部门
C交通主管部门
D军事主管部门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使用
C同时立案、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
A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
B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C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
D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领域
A环境保护机关,规划编制机关,规划审批机关
B规划编制机关,规划审批机关,环境保护
C规划审批机关,规划编制机关,环境保护
D规划审批机关,环境保护机关,规划编制机关
A县级规定
B市级规定
C国家规定
D省级规定
A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
B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
C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及其所处环境的敏感性质和敏感程度
D污染因子、生态影响因子特征
A一切建设项目
B跨行业中小型建设项目
C大型建设项目
D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
A渗井
B裂隙
C塘坑
D溶洞
A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
C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综合手段
D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教育手段、技术手段
A事故发生地的环境保护行政部门
B事故发生地的建设管理部门
C事故发生地的海事管理机构
D事故发生地的渔业主管部门
A综合评价
B质量评价
C跟踪评价
D后期规划
A15万千瓦
B20万千瓦
C25万千瓦
D30万千瓦
A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
B建设项目的收益因子
C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因子
D建设项目的经济影响
A石油性污染
B混合型污染
C油烟型污染
D煤烟型污染
A乡镇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
B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
C郊区
D农村
A五
B十
C二十
D二十五
A流沙
B沙土
C流沙及沙土裸露
D沙漠
A越广越好
B由项目当地的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定
C与建设项目的影响范围相一致
D由项目当地的人民政府负责确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
B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境保护相关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D环境保护综合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相关法和环境保护行政法规
A“四横二纵”
B“三纵四横”
C“两横三纵”
D“三横两纵”
A农村化地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农产品主产区
A鼓励类
B允许类
C限制类
D淘汰类
A三个月
B四个月
C六个月
D—年
A国产化
B国际化
C城市化
D清洁化
A生态环境
B资源禀赋
C生态容量
D能源数量
A生态脆弱区40%以上适宜治理的土地得到不同程度治理
B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趋势已得到基本遏制
C生态文明融人社会各个层面,民众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人与自然基本和谐
D生态产业示范已在生态脆弱区全面开展
A无害化
B减量化
C工业化
D资源化
E回收化
A采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的原料,替代毒性大、危害严重的原料
B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替代资源利用率低、污染物产生量多的工艺和设备
C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等进行综合利用或者循环使用
D采用能够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A大气
B海洋
C矿藏
D自然保护区
E人文遗迹
A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B自然保护区
C富营养化水域
D封闭及半封闭海域
A缓冲区
B实验区
C核心区
D外围保护地带
A对重点防控的重金属污染地区、行业和企业进行集中治理
B积极妥善处理重金属污染历史遗留问题
C合理调整涉重金属企业布局,严格落实卫生防护距离,坚决禁止在重点防控区域新改扩建增加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
D加强重金属相关企业的环境监管,确保达标排放。对造成污染的重金属污染企业,加大处罚力度,采取限期整治措施,仍然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关停取缔
A规划实施可能对相关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B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
C规划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的意见
D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A廉洁
B客观
C公开
D公正
A设区的市级以上农业发展规划
B全国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C全国渔业发展规划
D全国畜牧业发展规划
A基础资料、数据的真实性
B评价方法的适当性
C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
D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不合理性和无效性
A依法撤销或者令其撤销超越法定职权、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条件做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决定
B情节较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C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D情节严重的给以降级处分
A作为项目负责人,编制至少1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通过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B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章节负责人,编制至少2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通过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表或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C作为项目审核(定)人,审核(定)至少3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通过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査)报告(表)
D作为项目审核(定)人,审核(定)至少5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通过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调查)报告(表)
A一般气体
B能够散发有毒有害气体
C粉尘物质
D固体
A工业生产
B建筑施工
C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
D农业生产
A调查问卷
B现场走访
C听证会
D座谈会
A经济损益分析
B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
C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D环境影响结论
A农业用地
B农业用水
C大气
D商业建筑
A农用地
B建设用地
C其他用地
D未利用地
A就是针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B必须提出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C包括了规划环境影响的跟踪监测评价
D包含了对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A腐蚀性
B毒性
C易燃性
D感染性
A机动车辆在城市市区范围内行驶
B机动船舶在城市市区的内河航道航行
C铁路机车驶经或者进人城市市区、疗养区
D机动车辆在农村范围内行驶
A于2012年6月15日前申请复议
B于2012年6月30日前申请复议
C于2012年6月15日前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D于2012年5月31日前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A含油污水
B生活污水
C残油、废油
D高放射性废水
A新建
B改建
C扩建
D大型
A《宪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在整个环境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层次法律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基础,在整个法规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环境行政法具有仅次于宪法的法律效力,除宪法以外的其他层次不得与其相抵触
D地方环境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A公安、海关、环保等主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
B接收的公众上交的危险化学品
C质检、工商、农业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
D安全监管部门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依法收缴
A国务院
B国家环保总局
C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气溶胶
E水溶胶
A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
B区域开发利用规划
C林业指导性专项规划
D渔业发展专项规划
A流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
B全国畜牧业发展规划
C油(气)发展规划
D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
A项目内容及规模
B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C周围环境简况
D拟采取的防治污染措施
A破坏景观
B污染环境
C妨碍游览
D参观游览
A环境质量标准
B污染物排放标准
C环境基础标准
D环境方法标准
A规划审批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B规划编制机关其他负责的人员
C规划编制机关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D规划审批机关直接负责的人员
A学校
B科研单位
C工厂
D医院
A调查问卷
B座谈会
C论证会
D听证会
A京津冀
B山东半岛
C长三角地区
D武汉
A可行性研究阶段
B经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在初步设计完成前
C项目竣工阶段
D项目施工阶段
A重要放牧场
B用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种基地
C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
D草原科研、教学试验基地
A环境监测报告
B简报
C月报
D环境质量报告书
A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
B有效期满未获准再次登记的
C因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工作失误,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后果的
D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以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的名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业务的
A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
B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有关项目设计文件规定应采取的其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
C建设项目施工规划
D建设项目建设过程
A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法规
B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
C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D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
E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A把保护水面、湿地、林地和草地放到与保护耕地同等重要位置
B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必须建立在对所在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严格控制在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
C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脆弱、生态系统重要、环境容量小、地震和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危险性大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适度控制其他开发活动,缓解开发活动对自然生态的压力
D严禁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活动。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要尽可能不损害生态环境并应最大限度地修复原有生态环境
A野生生物
B自然遗迹
C人文遗迹
D科学文化区
A项目名称
B施工场所和期限
C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
D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A建设堤坝
B建设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
C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
D建设危害河岸堤防安全
A请求当地环保局进行处理
B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C向当地环保局提起行政复议
D向公安机关报案
A沥青、油毡
B橡胶、塑料
C皮革、垃圾
D秸秆、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