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7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环评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冲刺试卷(2)
A实测法
B预测法
C现场调查法
D现场测量法
A目标约束性
B充分性
C现实性
D广泛参与
A多边形
B近圆形
C扇形
D近矩形
A整体性
B公众参与
C一致性
D可操作性
A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三级
B对生态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特殊项目,评价等级一般不低于二级
C对于以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为主的新建、扩建项目,评价等级不低于一级
D对于建成后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二级
A风险计算
B风险分析
C风险管理
D风险识别
A自然演替机制
B原生演替机制
C物种演变机制
D次生演替机制
A准备阶段→报告编制阶段→正式工作阶段
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C报告编制阶段→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
D正式工作阶段→准备阶段→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A等效连续A声级
B声功率级
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倍频带声压级
A地理位置
B人群寿命
C地质环境
D地形地貌
AD10%为直径的半圆
BD10%为边长的矩形
CD10%为半径的圆
D3×D10%为边长的矩形
A0.3%
B0.5%
C0.7%
D1.2%
A1m
B3m
C5m
D7m
A小于等于1小时平均时间
B小于1小时平均时间
C大于等于1小时平均时间
D大于1小时平均时间
A常规参数
B单个质量参数
C多个质量参数
D特征参数
A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B循环化、无害化、减量化
C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
D利用化、减量化、循环化
A55
B60
C65
D70
A功能性
B通用性
C节能性
D特异性
A主导风向左风侧
B主导风向右风侧
C主导风向下风侧
D主导风向上风侧
A收集资料法
B现场调查法
C遥感方法
D分析方法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臭氧
A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
B采样标准和采样时间
C采样地点和采样频次
D采样标准和采样地点
A0类声环境
B1类声环境
C2类声环境
D3类声环境
APmax≥50%,且D10%≥8km
BPmax>80%,且D10%≥5km
CPmax≥80%,且D10%≥5km
DPmax≥50%,且D10%>8km
A风险分析
B风险管理
C风险计算
D源项分析
A图形叠置法
B系统分析法
C生态机理分析法
D数学评价方法
A20年内
B25年内
C30年内
D35年内
A空气、水
B土壤
C植被
D动物
A1~2km
B1~6km
C2~12km
D6~12km
A左边位置
B中心位置
C右边位置
D任意位置
A植物数量
B植物种类
C动物种类
D动物数量
A1.5~3.5km2
B3~6km2
C2~4km2
D1~2.5km2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一般
A65%以上
B75%以上
C55%以上
D50%以上
A恢复生态学
B生态学原理
C自然生态学
D生态系统的群落演潜
A风险评估
B风险识别
C风险评价
D风险管理
A0.01m/s
B0.03m/s
C0.05m/s
D0.5m/s
A在建项目
B未建项目
C区域替代
D分析项目
A封场措施
B重建措施
C管理措施
D控制措施
A归口管理—自我监督—管理性监督—实施
B归口管理—实施—自我监督—管理性监督
C归口管理—管理性监督—自我监督—实施
D实施—归口管理—管理性监督—自我监督
A专业判断法
B物理模型法
C数学模式法
D类比分析法
A≤30%
B≥20%
C≥30%
D≤20%
A200m以外
B300m以外
C500m以外
D800m以外
A初步调查阶段
B详细调查阶段
C编制调查报告阶段
D编制实施方案阶段
A中期
B近期
C远期
D定期
A情景分析法
B费用效益分析法
C层次分析法
D对比评价法
A露天环境中具有无组织排放的设施
B无组织排放的建筑构造(如车间、工棚等)
C露天煤场
D露天干灰场
A年平均风速
B年主导风向
C年平均气温
D年平均相对湿度
A总则
B建设项目概况
C工程分析
D环境影响预测
A各专项或专题
B各环境要素
C规划和建设项目
D分析和评价
A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调查
B评价范围内现有敏感目标调查
C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D现状声源调查
A专家咨询法
B系统流图法
C情景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
A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B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
C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D促进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A受纳水体
B排水规模
C处理深度
D排污口位置
A污水排放量
B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C受纳水域的规模
D水质要求
A有重要或广泛影响的因素
B具有长期影响的生态因素
C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D影响对象是非常敏感的
A污染防治措施
B环境管理措施
C环境预测措施
D环境监测措施
A环境敏感点
B环境的自净(扩散)能力
C环境资源
D环境质量现状
A常规水质参数
B一般水质参数
C特征水质参数
D水文水质参数
A专业判断法
B会议座谈法
C调查表法
D环境数学模型法
A类比分析法
B投入产出分析
C情景分析法
D矩阵法
A土壤—水体系
B土壤—微生物体系
C土壤—植物体系
D土壤—大气体系
A可能受季节条件的限制
B只能获得第二手资料
C工作量大
D需占用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A生物量减少(<50%)
B生物量锐减(≥50%)
C异质化程度降低
D物种的多样性减少(<50%)
A开发区的规划目标
B开发区的规划布局
C开发区的总体发展规模
D产业结构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调整方案
A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性
B功能单元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
C环境敏感程度
D风险识别范围
A敏感区域
B敏感生态目标
C敏感生态问题
D敏感生态环境
A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
B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一个样
C无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取一个样
D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A环境现状与分析
B规划方案的初步筛选
C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D环境影响识别
A选择总量控制指标因子:粉尘、SO2、烟尘
B对开发区进行大气环境功能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
C根据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
D分类确定开发区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总量
AADMS-EIA
BAERMET气象
CCALPUFF
DAERMAP地形
A准备阶段
B正式工作阶段
C环境影响报告编制阶段
D实施阶段
A焚烧飞灰和残渣含水率小于30%
B焚烧飞灰和残渣二哑英含量高于3μgTEQ/kg
C电子废物
D未经处理的粪便
A主要参数
B常规参数
C特征参数
D容量参数
A受纳水域的规模
B水质污染情况
C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
D污水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