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环评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冲刺试卷(1)

考试总分:12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环评工程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冲刺试卷(1)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识别是对作用主体(开发建设项目)的识别,识别方法可采用()对主要工程和全部辅助工程进行分析。[1分]

    A工艺分析法

    B系统分析法

    C生态机理分析法

    D图形叠置法

  • 2. 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分]

    A10m

    B12m

    C18m

    D15m

  • 3. 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采样计平均值。[1分]

    A任意1h

    B连续1h

    C间隔1h

    D等时间间隔

  • 4. 点污染源调查以()为主。[1分]

    A现场调查

    B现场测试

    C搜集原有资料

    D搜集现有资料

  • 5. 工程分析应在对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建设方案和()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1分]

    A项目可行性

    B运行调度方式

    C项目规划

    D运转形式

  • 6. 位于乡村的康复疗养区执行()功能区要求。[1分]

    A1类声环境

    B2类声环境

    C3类声环境

    D0类声环境

  • 7.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评价采用()指标体系。[1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 8. 土石方施工阶段作业昼间的噪声限值是()dB(A)。[1分]

    A85

    B65

    C75

    D55

  • 9. 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是划定评价范围的原则和依据。[1分]

    A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

    B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

    C相互作用和相互排斥

    D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

  • 10. 当声波波长比声源尺寸大得多时,声源可作()处理。[1分]

    A线声源

    B点声源

    C面声源

    D体声源

  • 11. 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主要按建设项目的()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进行划分。[1分]

    A工程性质

    B工程规模

    C工程特点

    D工程类型

  • 12. 对上游来水或污水排放的水质、水量随时间变化显著情况下的水质影响预测,应选用()模式。[1分]

    A动态或准稳态

    B静态或稳态

    C数值解

    D解析解

  • 13. 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等于50km的一级评价项目,以及复杂风场下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的进一步预测模式为()。[1分]

    AADMS模式系统

    BADMS-EIA模式系统

    CAERMOD模式系统

    DCALPUFF模式系统

  • 14. 在确定污染源所排放的污染物中哪些是主要污染因子时,应满足的要求不包括()。[1分]

    A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重点控制污染物

    B开发区规划中确定的主导行业或重点行业的特征污染物

    C当地环境介质最为敏感的污染因子

    D经济发展产生的生活垃圾

  • 15. 生态影响的经济损益原则中,把()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原则。[1分]

    A生态评价

    B生态质量

    C生态恢复

    D生态防护

  • 16. 生态现状评价要有大量数据支持评价结果,可以应用()方法进行。[1分]

    A定性

    B定量

    C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D半定性和半定量相结合

  • 17.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是以()为起点的控制距离。[1分]

    A污染源中心点

    B监测布点

    C场界监控点

    D排放源中心点

  • 18. 环境影响识别主要应从()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两方面分析。[1分]

    A微观

    B主观

    C宏观

    D客观

  • 19. 排污单位经烟气排气筒(高度在15m以上)排放的恶臭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臭气浓度都必须()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1分]

    A低于

    B低于或等于

    C等于

    D高于

  • 20. 环境系统是由一个复杂的关系网组成,其目的在于识别()的关键因果关系。[1分]

    A最初行为与最初环境结果

    B最终行为与最初环境结果

    C最初行为与最终环境结果

    D最终行为与最终环境结果

  • 21. 对于建设项目环境噪声现状测量点,靠近声源处测量点密度应()距声源较远处的测量点密度。[1分]

    A低于

    B低于或等于

    C等于

    D高于

  • 22. 在()下不水解、不挥发的固体危险废物可在贮存设施内分别堆放。[1分]

    A常温、高压

    B高温、常压

    C常温、常压

    D高温、高压

  • 23. 生活垃圾填埋场场址的位置及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应依据()结论确定。[1分]

    A焚烧设施的设计

    B环境影响评价

    C竣工验收

    D污染控制管理

  • 24. 所有建设项目,均应预测()阶段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1分]

    A生产准备

    B生产运行

    C计划

    D服务期满

  • 25.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做进一步的(),进行充分的环境现状调查、监测并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分]

    A工程预测

    B工程评估

    C工程分析

    D工程检测

  • 26. 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应从改变能源系统及()方面进行分析。[1分]

    A能源集中技术

    B能源优化技术

    C能源量化技术

    D能源转换技术

  • 27. 对危险废物堆放的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至少为()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1分]

    A1m

    B1.5m

    C2m

    D2.5m

  • 28. 《地下水质量标准》的适用范围是()。[1分]

    A地下热水

    B地下矿水

    C一般地下水

    D地下盐卤水

  • 29.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应避开局地污染源的影响,原则上()范围内应没有局地排放源。[1分]

    A10m

    B15m

    C20m

    D25m

  • 30.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大多单项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等级均低于()。[1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 31.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1分]

    A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完工

    B同时设计、同时竣工、同时投产使用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D同时设计、同时完工、同时生产

  • 32.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不适用于()的处置。[1分]

    A放射性废物

    B腐蚀性废物

    C易燃性废物

    D反应性废物

  • 33. 环境标准实施的监督可分为自我监督和管理性监督,其中,自我监督主要由()承担。[1分]

    A排污单位及其主管部门

    B环境保护部门

    C环保行政主管部门

    D环境监测部门

  • 34.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依据()确定。[1分]

    A分析工作等级

    B评价工作等级

    C分析工作范围

    D评价工作数据

  • 35. 风险识别的目的是()。[1分]

    A确定风险类型

    B评价风险类型

    C确定风险内容

    D评价风险内容

  • 36. 只有在对规划目标和环境现状有了基本了解后,才能确定()。[1分]

    A环境目标

    B环境保护目标

    C环境质量目标

    D环境质量现状

  • 37. 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平均水深<10m时,取样点应设在水面下()处。[1分]

    A0.2m

    B0.6m

    C0.8m

    D0.5m

  • 38. 装修施工阶段作业夜间的噪声限值是()dB(A)。[1分]

    A85

    B65

    C75

    D55

  • 39. 当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与噪声敏感建筑物距离()时,应在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室内测量。[1分]

    A小于2m

    B大于2m

    C小于1m

    D大于1m

  • 40. 下列不属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内容是()。[1分]

    A建设项目概况

    B工程分析

    C环境影响预测

    D环境可行性结论

  • 41. 下列选项中,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是()。[1分]

    A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

    B盛装危险废物的容器

    C粉煤灰

    D有放射性废物

  • 42. 规划环境评价应当尽可能选择简单、实用、经过实践检验可行的评价方法,评价结论应具有()。[1分]

    A可操作性

    B整体性

    C一致性

    D可行性

  • 43. 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设定为()的范围。[1分]

    A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

    B线源中心两侧各100m

    C面源中心两侧各200m

    D点源中心两侧各200m

  • 44.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技术的最大弊端是()。[1分]

    A产生有毒气体

    B造成二次污染

    C产生废气污染

    D使废物增量

  • 45. 当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的评价范围是()。[1分]

    A半径30km的圆形区域

    B边长45km矩形区域

    C边长50km矩形区域

    D半径25km的半圆形区域

  • 46. 人类和自然环境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其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是指()。[1分]

    A环境质量

    B环境容量

    C环境总量

    D污染物总量

  • 47. 按照水质取样断面的步设应遵循的原则,在拟建排污口上游()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1分]

    A300m

    B500m

    C200m

    D100m

  • 4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必须以()原则,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后对各环境要素造成的影响。[1分]

    A科学、客观、公正

    B整体性

    C公众参与

    D一致性

  • 49. 生态影响防护通常以()形式来实现的。[1分]

    A补偿方案

    B修复方案

    C替代方案

    D评价方案

  • 50.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适用于国家或地方政府批准建设的各种类型的开发区,这些开发区普遍具有的特征为占地面积大,一般占地面积均在()以上。[1分]

    A100m2

    B10km2

    C1km2

    D100km2

  • 51. 估算模式适用于评价等级及()的确定。[1分]

    A评价范围

    B评价密度

    C评价内容

    D评价公式

  • 52. 验收调查标准原则上采用建设项目()经环境保护部门确认环境保护标准与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指标来进行验收的。[1分]

    A环境影响评价阶段

    B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C环境敏感目标变化

    D工程实际建设文件

  • 53. 按照GB5086.1~5086.2-1997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8978-1996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的一般Ⅰ类工业固体废物。[1分]

    A6~9之内

    B8~12之内

    C6~12之内

    D5~8之内

  • 54. 禁止将()的危险废物在同一容器内混装。[1分]

    A挥发

    B不挥发

    C兼容

    D不兼容

  • 55. 冰川退缩或侵蚀发生的那些地区的演替称为()。[1分]

    A自然演替

    B次生演替

    C物种演替

    D原生演替

  • 56. 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的预测,是指对能代表评价区的()变化的预测。[1分]

    A各种环境质量参数

    B大气环境影响面积

    C生态系统整体性

    D各种环境容量参数

  • 57. 适用于非矩形河流、水深变化较大的湖(库)和海湾水域连续恒定点源排污的水质影响预测的水质数学模式是()。[1分]

    A稳态数值解水质模式

    B动态数值解水质模式

    C单一组分水质模式

    D二维或三维模式

  • 58. 规划中拟议的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案,应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其()的合理性及方案的可行性。[1分]

    A规划

    B选址

    C实施

    D条件

  • 59. 不属于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的是()。[1分]

    A生态建设方案

    B污染集中治理方案

    C拆迁移民方案

    D水土保持方案

  • 60. 从()角度来说,选址不合理的开发区应考虑对规划方案做重大调整或重新选址。[1分]

    A环境影响

    B环境保护

    C生态环境建设

    D环境质量现状

  • 61. 需要对类比调查项目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测量,取得定量参数,以便对主辅工程作出定量描述的是()评价项目。[1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二、三级

  • 62. 在拟定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时,应遵循()原则。[1分]

    A公众参与

    B预防为主

    C早期介入

    D可操作性

  • 63. 装载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容器,其顶部与液体表面之间保留()以上的空间。[1分]

    A50mm

    B80mm

    C150mm

    D100mm

  • 64. 铁路边界系指距铁路外轨轨道中心线()处。[1分]

    A50m

    B60m

    C20m

    D30m

  • 65. 关于点源排放口位置处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1分]

    A排入河流的两个排放口的间距较小时,可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B排入小湖的所有排放口可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C排入大湖的两个排放口间距较小的,可简化为一个排口

    D排入海湾的两个排放口间距大于沿岸方向差分网格的,可简化为一个排放口

  • 66. 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程序是()。[1分]

    A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B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环境影响大纲→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C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D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评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 67. 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基本特征是()。[1分]

    A标准管理

    B综合管理

    C定量管理

    D监督管理

  • 68. 区域开发建设涉及的环境敏感区必须纳入()的范围,应保持环境功能区的完整性。[1分]

    A环境影响评价

    B环境影响预测

    C环境影响调查

    D环境影响控制

  • 69.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计算时,当污染物数i大于1,则(),和其对应的D10%。[1分]

    AP值取最大者

    BP值取最小者

    CP值取平均值

    DP值取任意值

  • 70. 对取得的大量生态数据,需进行()。[1分]

    A编辑和整理

    B分析和汇总

    C统计和分析

    D汇总和整理

  • 71. 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划分为()。[1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和二级

  • 72. 1.强化环境管理的核心是()。[1分]

    A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环境标准

    C环境标准

    D环境保护部标准

  • 73. 生态环境管理目标的制订应综合考虑建设项目本身和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各种条件,使之具有()。[1分]

    A可达性和可操作性

    B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C可达性和可比性

    D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 74. 适用于涉及范围区域较大、人力勘察较为困难或难以到达的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调查方法是()。[1分]

    A公众意见调查法

    B现场勘察法

    C文件资源调查法

    D遥感调查法

  • 75. 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分]

    A100m

    B150m

    C50m

    D200m

  • 76. 采取适当的措施,尽量减少不可避免的生态影响的程度和范围的是()。[1分]

    A生态影响的避免

    B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

    C生态影响的控制

    D生态影响的补偿

  • 77. 声环境影响评价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1分]

    A两个

    B两个以上

    C三个

    D三个以上

  • 78. 环境影响识别的目的是()。[1分]

    A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B确定环境发展趋势

    C确定环境评价方法

    D分析环境限制因素

  • 79. 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污染物。[1分]

    A颗粒物和固态

    B颗粒物和气态

    C固态和气态

    D颗粒物和悬浮

  • 80. 估算模式是一种()模式。[1分]

    A多源预测

    B推荐

    C计算

    D单源预测

  • 81. 河口水质取样点的布设和水样的对待与()要求相同。[1分]

    A河流流动

    B水域面积

    C河流部分

    D水文特点

  • 82. 计算小时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计算。[1分]

    A逐日或逐次

    B逐时或逐月

    C逐日或逐项

    D逐时或逐次

  • 83.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精髓是()原则。[1分]

    A整体性

    B一体性

    C一致性

    D早期介入

  • 84. 下列关于风险值的表述正确的是()。[1分]

    A风险值=概率+危险程度

    B风险值=危险程度÷概率

    C风险值=概率-危险程度

    D风险值=概率×危险程度

  • 85. 小河及评价等级为三级的中河可视为()。[1分]

    A面源

    B线源

    C点源

    D体源

  • 86. 主要反映土壤肥力特征的体系是()。[1分]

    A土壤—植物

    B土壤—微生物

    C土壤—水

    D土壤—空气

  • 87. 大气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是()。[1分]

    A污染源

    B无组织排放

    C单位周界

    D无组织排放源

  • 88. 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是()。[1分]

    A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B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一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C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三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D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两年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

  • 89. 低于()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必进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1分]

    A第三级

    B第四级

    C第一级

    D第二级

  • 90. 在环境影响识别的方法中,可直观、形象表现单个影响和复合影响的空间分布,且能够得到易于理解的结果的是()。[1分]

    A叠加图法

    B网络法

    C地理信息系统

    D矩阵法

  • 91. 地面水环境现状调查中点污染源调查的基本内容包括()。[2分]

    A点源的排放

    B排污数据

    C废(污)水的处理状况

    D用排水状况

  • 92. 开发区污染源的污染排放量估算方法包括()。[2分]

    A排放系数法

    B数学模型法

    C调查核实法

    D类比分析法

  • 9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包括()。[2分]

    A监测因子

    B监测制度

    C监测布点要求

    D监测布点原则

  • 94.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2分]

    A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制订

    B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C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D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 95. 验收调查应重点调查的内容是()。[2分]

    A环境敏感目标基本情况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情况

    C环境质量和主要污染因子达标情况

    D环境保护应急措施落实情况

  • 96. 关于替代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2分]

    A一级评价项目要进行替代方案比较

    B二、三级评价项目要进行替代方案比较

    C关键的单项问题要进行替代方案比较

    D环境保护措施要进行多方案比较

  • 97.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2分]

    A评价区域生态是否完整与稳定

    B评价生态环境功能是否满足需求或规划要求

    C评价自然资源现状、发展趋势和承受干扰的能力

    D评价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 98. 噪声预测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主要包括()。[2分]

    A声源种类

    B质量

    C空间位置

    D频率特性

  • 99.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选址,场界分别位于居民区和地表水域()的距离。[2分]

    A居民区800m以外

    B居民区150m以外

    C地表水域150以外

    D地表水域800以外

  • 100. 河流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是()。[2分]

    A平直、断面形状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

    B对于非持久性污染物,需采用相应的衰减模式

    C弯曲河流、断面形状不规则河流混合过程段

    D持久性污染物

  • 101. 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2分]

    A声源体积较大引起的衰减

    B遮挡物引起的衰减

    C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

    D绿化林带的影响引起的衰减

  • 10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情景根据预测内容设定,一般应考虑的内容有()。[2分]

    A污染源类别

    B排放方案

    C预测因子

    D地形数据

  • 103. 属于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的是()。[2分]

    A建设项目规模(大、中、小型建设项目)

    B噪声源种类和数量

    C建设项目噪声有影响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噪声标准和人口分布

    D项目建设前后噪声级的变化程度

  • 104. 国家环境标准包括()。[2分]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环境保护部标准

    C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 105. 环境噪声监测测点选择条件是()。[2分]

    A一般户外

    B噪声敏感建筑物户外

    C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

    D一般室内

  • 106. 关于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选址要求,说法正确的是()。[2分]

    A应选在地质结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

    B设施底部应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C场界应位于居民区150m以外

    D应位于居民中心区最大风频的上风向

  • 107. 环境影响报告书结论编写的内容包括()。[2分]

    A概括地描述环境现状

    B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环境现状

    C对环保措施的改进建议

    D总结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结果

  • 108.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其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分别编制()。[2分]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评价表

  • 109. 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适用条件是()。[2分]

    A河流充分混合段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河流为恒定流动

    D废水连续稳定排放

  • 110. 建设项目的生态监测应当包括()。[2分]

    A生态环境问题的概述

    B应急与持续改进措施

    C重要生态因素的确定

    D衡量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

  • 111. ()统一了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的技术要求。[2分]

    A国家环境标准

    B方法标准

    C标准样品标准

    D基础标准

  • 112. 将开发区所在区域的()与开发区规划作详细对比,分析开发区规划是否与所在区域的总体现规划具有相容性。[2分]

    A总体规划

    B布局规划

    C产业结构规划

    D环境功能区划

  • 113. 生活垃圾填场环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2分]

    A环境污染因素分析

    B场址合理性论证

    C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D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114.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2分]

    A工艺过程分析

    B资源、能源的储运分析

    C交通运输影响分析

    D非正常工况分析

  • 115. 关于监测布点原则应做到()。[2分]

    A监测点的布设应尽量全面、客观、真实

    B监测点的布设应有固定的对象

    C能反映评价范围内的环境空气质量

    D对于评价范围内没有排放同种特征污染物的项目,可减少监测天数

  • 116.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2分]

    A产生者

    B受害者

    C经营者

    D管理者

  • 117.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适用于()及已经建成投产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的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2分]

    A新建

    B改建

    C拟建

    D扩建

  • 118. 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监测方法是()。[2分]

    A分析方法

    B检验方法

    C测定方法

    D采样方法

  • 119. 开发区土地利用进行单项指标分级评分,可分为()。[2分]

    A很适宜

    B基本适宜

    C适宜

    D不适宜

  • 120. 对于三级评价,一般情况只在枯水期调查的水域包括()。[2分]

    A海湾

    B河流

    C湖泊水库

    D河口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