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7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
A环境现状监測
B环境影响预測
C提出污染物削减措施
D确定各单位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A水的储量
B水的运动状态
C水质的温变趋势
D污染来源
A植物情况
B物质循环状况
C能源利用状况
D生态系统类型及现状
A—级
B二级
C三级
D三级从简
A年、季(期)地面露点温度
B年、季(期)风玫瑰图
C年、季(期)各风向风速段各级大气稳定度的联合频率
D年、季(期)的各级大气稳定度的出现频率
AU10C0.5m/s
BU10>1.0m/s
CU5=1.5m/s
D1.5m/s>U10>0.5m/s
A零
B—
C二
D三
A湖泊移流糢式
B湖泊环流混合袞减糢式
C湖泊完全混合衰减模式
D湖泊完全混合平衡模式
A50
B53
C54
D57
A工业园区
B保税区
C商业区
D别墅区
A准工程法
B简易法
C设计文件
D工程法
A30%
B50%
C70%
D90%
A实測
B使用统计值
C采用现有信息
D采用类比工程数据
A烟尘
B粉尘
C二氣化破
D氮氧化物(以二氡化氮计)
A开发区能源结构及其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B集中供热厂的污染源排放情况及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预測与分析
C工芑尾气排放方式、污染物种类、排放量、控制惜施及其环境影响分析
D区外环境主要污染源对区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
ASO2
BNOx
CNO2
DO3
A一般景观要求水域执行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B一般工业用水区执行Ⅱ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C鱼虾类产卵执行Ⅰ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D鱼虾类越冬场执行Ⅲ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A实0.01(湖、库0.005)
B实0.1(湖、库0.025)
C<0.2(湖、库0.05〉
D实0.3(湖、库0.1)
A35
B40
C45
D50
A特殊住宅区
B居民、文教区
C铁路干线两侧住宅区
D混合区、商业中心区
A2
B3
C4
D5
A每4h采样一次
B每2h采样一次
C每4h采样一次
D24h不少于2次采样
A10
B15
C20
D25
A6
B8
C10
D12
A100
B150
C200
D250
A设计阶段
B建设阶段
C生产运行阶段
D服务期满后
A工程投资
B工艺过程
C厂地的开发利用
D资源、能源的储运
A只预測环境对影响衰减能力最强的时段
B只预測环境对衰减能力最差的时段
C只预測环境对影响衰减能力一般的时段
D不考虑预測环境对影响的衰减能力
A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范围
B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要收集现有资料
C环境现状调查时,对与评价项目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应全面详细调查
D环境现状调查时,先进行现场调查測试,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再收集现有资料
A上游300m至下游3km
B上游1km至下游3km
C上游1km至下游5km
D上游2.5km至下游5km
A丰水期和平水期
B平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枯水期
D枯水期
A工程分析
B评价等级
C当地的环保要求
D行业协会的要求
A矩形弯曲河流
B矩形平直河流
C非矩形平直河流
D非矩形弯曲河流
A25
B33
C50
D100
A水的理化性质改变
B生物群落相对同质
C生态群落生物量减少40%
D区域绿地数量减少、分布不均、连通程度变差
A景观
B生物量
C生态完整性
D植被覆盖率
A指数法
B列表法
C质量指标法
D图形叠置法
A预防惜施、修复补救惜施、减量化惜施、最小化惜施、重建惜施
B预防惜施、减量化惜施、重建惜施、修复补救惜施、最小化惜施
C预防惜施、最小化惜施、减量化惜施、修复补救惜施、重建惜施
D预防惜施、减量化惜施、最小化惜施、修复补救惜施、重建惜施
A核建设项目
B化肥厂氛罐扩建项目
C火电厂供水系统改造项目
D新建维修厂通风系统项目
A甲
B乙
C丙
D丁
ASO2
BPM10
CNO2
DCO
A—
B二
C三
D四
A火电厂备煤车间破碎机排气筒
B火电厂发电锅炉烟囱
C陶瓷隧道窑烟囱
D水泥厂石灰石矿山开采破碎机排气筒
A80m,100kg/h
B160m,50kg/h
C160m,100kg/h
D80m,50kg/h
A≥8kg/h
B≥6.4kg/h
C≥5kg/h
D≥3.2kg/h
A1
B3
C5
D6
A1X10-7
B1X10-9
C1X10-11
D1X10-12
AH2S
BNOx
CCO
D颗粒物
A建设单位的意见
B评价费用
C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D评价周期
A物理糢型法
B类比调查法
C数学模式法
D专业判断法
A排气筒高度及内径
B评价项目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C周围地形的复杂程度
D当地应执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A2.5
B10
C12
D15
A—级
B二级
C三级
D低于三级
A解析解糢式
B动态数值模式
C一维稳态数值糢式
D二维檍态数值糢式
A水深变化不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点源
B水深变化较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点源
C水深变化不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面源
D水深变化较大的水库中连续恒定排放面源
A倍频带声压级
B等效连续A声级
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
DA计权声功率级
A50
B100
C150
D200
A需要对区域生态环境功能状况进行评价
B必须配有土地利用现状图
C需有所评价因子的測算值、统计值来支持评价结果
D必须进行样方调查
A有量纲和有量纲
B有量纲和无量纲
C无量纲和有量纲
D无量纲和无量纲
A建设保税区
B建设商务中心
C建设铜冶炼厂
D建设60万年甲醇厂
A仅考虑对区内环境的影响
B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
C需要同时考虑对区内区外环境的影响
D主要考虑对区内环境的影响,同时根据情况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
A15
B20
C30
D45
A笨并(a)芘
B六价铬
C总铜
D总鎘
A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
B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
C昼间和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
D昼间和夜间频繁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
A茶园
B牧场
C林地
D蔬菜地
A排放浓度≥960mg/m3,排放速率实170kg/h
B棑放浓度实960mg/m3,排放速率<85kg/h
C排放浓度彡480mg/m3,排放速率彡170kg/h
D排放浓度实480mg/m3,排放速率实85kg/h
A海洋石油开发工业
B纺织染整工业
C钢铁工业
D疏酸工业
A1998年12月31日
B1999年12月31日
C2000年12月31日
D2002年12月31日
ApH值
B悬浮物
C生化需氡量
D化学需氧量
A评价范围不能扩大或缩小
B根据项目的评价级别确定评价范围
C评价范围应考虑主导风向
D当评价区外有环境敏感目标,则应将评价范围适当扩大
A只考虑评价区主导风向
B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
C以评价区污染源监測为主
D只考虑评价区地形特点
A6
B5
C4
D3
A不能使用
B可直接使用
C必须补充现场一年的观測资料后使用
D经相关分析后,相关系数达到0.8以上时使用
A风速
B风向
C总云量
D低云量
A水面下0.5m,此点距河底不应小于0.5m
B水面下0.5m,此点距河底不应小于0.4m
C水面下0.5m,此点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D水面下0.3m,此点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A矩阵法
B加权平均法
C标准指数法
D幂指数法
A矩阵法
B幂指数法
C加权平均法
D自净利用指数法
A—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A使用寿命
B经济寿命
C影响时间
D预測时限
A1级
B2级
C3级
D2和3级
A某大型水库工程
B2hm2湿地垦殖工程
C50km地下输水管道工程
D60X10H/a油田开发工程
A机场周边外延5km
B公路中心线外延300m
C输气管道中轴线外延500m
D湖岸开发工程所在区域及湖岸带外延2km
A地下热水
B地下低硬度水
C地下矿水
D地下盐卤水
A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各监测一次
B每年丰水期、平水期各监测一次
C每年平水期、枯水期各监測一次
D每年监測两次,可以不考虑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AI
BIl
CⅢ
DIV
A—
B二
C三
D四
A工厂车间内环境
B工厂车间外环境
C工厂周边的居住区
D有噪声污染的企事业单位的边界
A55
B60
C65
D70
A工厂外1m
B居民楼室外1m
C居民住宅居室中央
D工厂动力设备间内
Amg/m3
Bmg/L
C无量纲
Dkg/h
A在拟建棑污口上游500m应布设取样断面
B水质现状监測取样断面不必考虑需进行预测的地点
C调查范围内支流汇入处和污水排入处应设置取样断面
D河口感潮河段内拟设排污口时,可只在下游布设监測取样断面
AIso2=0.24
BIno2=0.15
CIh2s=1.0
DInh3=1.1
A正常排放、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
B正常棑放、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时段
C非正常排放、水体自净能力最小时段
D非正常排放、水体自净能力一般时段
A飞机噪声
B铁路货场噪声
C社会生活噪声
D城市轻轨交通噪声
A遥感法
B现场调查法
C类比调查法
D收集资料法
A对于改、扩建工程的一、二级评价,既要调查改、炉建工程’也应调查现有工程
B对于改、扩建工程的一、二级评价’只对改、扩建工程进行调查
C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包括拟建工程污染源调查及评价区内工血和民用污染源调查
D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必须全面调查评价区内工业和民用污染源
A采用隔声窗
B设置声屏障
C夜间禁止施工
D改用低噪声打桩机
AA污染物80
BA污染物100
CB污染物200
DB污染物400
A严于国家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B严于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C严于国家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D严于国家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A工程特性
B环境特性
C评价工作周期
D建设单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