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6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
A—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执行大气二级质量标准
B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执行大气二级质量标准
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执行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D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执行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A大于现状调查范围
B小于现状调查范围
C等于或略大于现状调查范围
D等于或略小于现状调查范围
A公路
B水利
C化工石化
D矿山开发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气象台(站)的等级
B气象台(站)的方位
C气象台(站)的海拔高度
D气象台(站)与建设项目所在地的距离及两者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的差异
A限制行车速度
B在敏感区路侧建声屏障
C给受影响居民以经济补偿
D临街建筑全部改为商业用途
AI类变为II类
BIl类变为III类
CIV类变为V类
DI-III类变为IV-V类
A矩形弯曲河流
B非矩形平直河流
C水深变化较大的湖泊水库
D非矩形弯曲河流
A发生概率最大
B安全隐患最大
C造成財产损失最大
D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
A安全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评价
B环境风险评价与安全评价不相关
C安全评价即是环境风险评价
D安全评价的资料可用于环境风险评价
A对事故影响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应急措施
B对事故影响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制定应急措施
C定量预测,提出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
D定量预測,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A0.04
B0.05
C0.10
D0.15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A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B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C1997年1月1日前设立的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D1997年1月1日起设立的污染源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A1400mg/m³
B960mg/m³
C550mg/m³
D400mg/m³
A—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A造纸工业
B肉类加工工业
C船舶工业
D水泥工业
A开工日期
B歧工验收日期
C投产运行日期
D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
A8m
B10m
C15m
D20m
A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废物
B生活垃圾
C易爆的危险废物
D低热值的危险废物
A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B人体健康基准现状值
C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现状值
D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A准备
B施工
C退役
D生产运行
A可研、建设、生产运行
B设计、建设、生产运行
C建设、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
D试车、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
A直接利用此系数计算,但必须进行验正
B直接利用此系数计算,但必须进行实測
C直接利用此系数计算,不必再进行实測
D直接利用此系数计算,但要经过权威机构认证
A土壤物化性质
B土壤一次、二次污染情况
C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质量现状
D耕作层厚度
A
B
C
D
A—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A含有非持久性污染物和热污染,有11个水质参数需要预測浓度
B含有非持久性污染特和酸性物质,有10个水质参数需要预測浓度
C只含有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7个水质参数需要预測浓度
D只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6个水质参数需要预测浓度
A0.5~1.5km²
B1~2.5km²
C24km²
D36km²
A1
B2
C3
D1,2,3
A室内模拟法
B生态机理分析法
C核查表法
D情景分析法
A建设单位上级部门提出的
B建设单位提出的
C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
D环评单位建议的
A排放口在线监測技术
B煤的集中转换及其集中转换技术
C区内各企业脱硫除尘技木
D太阳能及风力发电技术
A火灾、爆炸、中毒
B爆炸、恶臭、中毒
C火灾、泄漏、恶臭
D爆炸、泄漏、火灾
A应对该项目其他事故进行风险计算
B该项目不存在环境风险
C该项目不需要制定应急预案
D该项目仍需制定应急预案
A18
B14
C12
D6
A特定工业区
B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C一般工业区
D风景名胜区
A总铜
B总锰
C总铍
D总氰化合物
A二类
B三类
C四类
D五类
A禁止新建排污口
B已在保护区内的企业可新建排污口
C能够达标排放的废水可新建排污口
D经当地政府批准后可新建排污口
A—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A温度
BSS
C特征组分
D电导率
A排放方式(连续、间断)
B排气筒高度
C周围环境特点(敏感区)
D行业性质
A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重量
B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质量
C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生物体的数量
D总面积或总体积内生物体的质量
A厂地的中心
B厂界
C主要污染源
D高度最高的点源
A1620km
B1014km
C6—10km
D46km
A3个
B6个
C8个
D10个
A弱不稳定
B稳定
C中性
D较稳定
A工程分析、预測糢式、评价等级和当地的环保要求
B环境现状、预測模式、评价范围和下游保护目标要求
C监測方法、监测时段、监測断面和受纳水体功能要求
D预測方法、预測时段、预測范围和预測模式要求
A矩形平直河流
B矩形弯曲河流,
C非矩形河流
D弯曲河流
A15%
B5%
C7%
D10%
A声压级
B声功率级
CC计权声功率级
DA声级
A跑道方向取2~2.5km,侧向取0.2km
B跑道方向取1~2km,侧向取0.5km
C跑道方向取2~2.5km,侧向取0.5km
D跑道方向取1~2km,侧向取1.0km
A进行一级评价
B进行二级评价
C进行三级评价
D填环境影响报告表
A规划编制之前
B规划编制的初期
C規划编制中期
D规划编制完成前
A社会与经济
B时间与空间
C污染因子与污染物浓度
D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
A公众参与的意见
B有关的环境影响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
C环境影响减緩措施
D环境影响预測结论
A—次(丰水期)
B二次(丰、枯水期)
C三次(丰、平、枯水期)
D四次(每季一次)
A—
B二
C三
D四
A1
B2
C3
D4
A—
B二
C三
D四
A0.05
B0.1
C0.5
D1.0
A50
B55
C60
D65
A昼间60dB(A),夜间50dB(A)
B昼间65dB(A),夜间55dB(A)
C昼间70dB(A),夜间55dB(A)
D昼间75dB(A),夜间55dB(A)
A月平均
B监測总数平均
C一次最大
D日平均
A地方与行业
B海洋与陆域
C国家级与地方级
D国家、省(市)、区县级
A环境质量现状
B资源和能源状况
C周边污染源分布状况
D污染源的达标排放率状况
A常规现状质量
B特征环境质量
C各种环境质量
D各种污染物排放
A
B
C
D
A最近一年
B最近三年的冬、夏两季
C最近三年
D最近一年的冬、夏两季
A
B
C
D
A
B
C
D
A大、中河流排污口下游有重要保护目标
B充分混合河段
C污染物输入量不随时间变化
D河道流速不随时间变化
A
B
C
D
A820km
B510km
C28km
D15km
A污水计量系统
B污水集中处理
C后期雨水系统
D清净下水系统
A排放标准
B污染物棑放量
C环境容量
D环境保护方案
A可以接受
B采取进一步减少事故的措施后可以接受
C即使采取进一步减少事故的措施,也不可以接受
D采取进一步减少事故的措施后,重新评价其环境风险后再进行判断
A行业特点、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杲以及环境敏感程度
B环境敏感程度、贮存危险性物质数量以及物质危险性
C环境敏感程度、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物质危险性
D物质危险性、重大危险源判定结果以及贮存危险性物质数量
A2
B10
C1
D5
A从劣不从优
B从优不从劣
C可任选其中一类
D均按III类
A2000年12月31日起
B2001年1月1日起
C2001年12月31日起
D2002年1月1日起
A20%
B30%
C40%
D50%
A甲醛
B苯并[a]芘
C总站
D对硫磷
A每0.5h采样一次
B每1h采样一次
C每2h采样一次
D每4h采样一次
A《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一类功能区
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类功能区
C《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类功能区
D《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功能区
A0.8
B1.0
C1.2
D1.5
A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
B工程特点
C投资额
D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
E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A主要动、植物清单
B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C物质循环状况
D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关系
E影响生态系统的主要污染来源
A污染物浓度范围
B日平均浓度
C一次最高值
D—次值及日均值超标率
A
B
C
D
A评价等级
B污染物排放可能的达标的范围
C污水排放量
D河流的规模
A横断面、水面坡度
B感潮河段的范围
C涨潮、落潮及平潮的水位、水深、流向、流速等
D潮间隙、潮差和历时
A环境基础标准
B监測方法标准
C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D污染物排放标准
E环境质量标准
A工程投资
B工程特点
C工程进度
D环境特点
E评价工作等级
A平原取下限
B复杂地形取下限
C平原取上限
D复杂地形取上限
E如果外临近区域含有环境敏感区,要延长边长
A生活饮用水
B食品工此用水
C电力工业用水
D渔业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