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5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
A建设项目各组成设施
B各环境要素
C建设项目影响因子
D污染源
A建设项目的污染因子
B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浓度
C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
D建设项目占用土地面枳大小
A排放量最大
B等标排放量(Pi)最大
C毒性最大
D环境质量标准最严
A4天
B5天
C6天
D7天
A小时平均浓度计算
B日平均浓度计算
C年长期平均浓度计算
D最大落地浓度的计算
A丰水期和平水期
B平水期和枯水期
C丰水期和枯水期
D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A=15
B>20
C<10
D=10
A一維模式
BS—P模式
C二维模式
D零维模式
A100
B150
C180
D200
A1级
B2级
C3级
D所有级别
A1级
B2级
C3级
D不分级但要做专题
A低
B中
C较高
D高
A所有规划
B产生轻微环境影响的规划
C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规划
D产生一般环境影响的规划
A全面性
B针对性
C超前性
D可行性
A12h
B14h
C16h
D18h
A>6
B>5
C>7.5
D>3
A交通干线两侧区域
B文教区
C工业区
D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
A5DB(A)
B10DB(A)
C15DB(A)
D20DB(A)
A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4
B随即采集2
C随即采集4
D以不等时间隔采集4-5
A一
B二
C三
D四
A65
B70
C75
D80
A单台出力大于70MW(100t/h)发电锅炉
B单台出力大于56MW(80t/h)发电锅炉
C单台出力大于45.5MW(65t/h)发电锅炉
D单台出力小于45.5MW(65t/h)发电锅炉
A生产运行
B选址期间勘探
C服务期满后
D施工
A给出最大贡献值
B给出最小贡献值
C叠加背景值
D给出平均贡献值
A选址(选线)阶段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二种
B建设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二种
C设计阶段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三种
D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生产运行阶段的环境影响和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三种
A类比调查法
B数学模式法
C物理模型法
D专业判断法
A评价工作期间的大潮期
B评价工作期间的小潮期
C评价工作期间的大潮期和小潮期
D一年中的所有小潮期
A水面下0.5m,距河底不应小于0.5m
B水面下0.3m,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C水面下0.5m,距河底不应小于0.3m
D水面下0.2m,距离河底不应小于0.2m
A1000m
B500m
C300m
D200m
A1-2.5km2
B0.5-1.5km2
C0.5-2km2
D1-3km2
A面源
B位于AB连线之间的点源
C线源
DA点源或B点源
A20%
B50%
C70%
D90%
AI类变为Ⅱ类
BI一Ⅲ类变为Ⅳ或V类
CⅡ类变为Ⅲ类
DIV类变为V类
A2-8km
B5—20km
C8-30km
D10-40km
A对区域环境容量做预測
B对所有重要评价因子均进行单项预測
C对区域性全方位的生态影响做预測
D对所有因子均进行单项预测
A不可交叉使用
B可交叉使用
C有限制性综合排放标准
D按工程与地域特点选取
A自然保护区
B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C特定工北区
D风景名胜区
A0.10
B0.15
C0.20
D0.25
A0.01
B0.05
C0.15
D0.25
A维持自然背景水平
B保障对植物正常生长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C维护人体健康
D保障农林业生产
A果园
B林地
C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
D蔬菜地
A150
B200
C50
D500
A10m
B15m
C20m
D25m
A设施底部低于地下水最高水位线
B位于居民中心区冬季最大风频的上风向
C场界距居民区100m
D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防护区域以外
A距军事基地的距离300m
B填埋场场址位于50年一遇的洪水标高线以上
C距地表水域距离为100m
D场址足够大,以保证建成后具有10年以上的使用期
A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B当地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C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D当地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A环境措施
B环保投资
C环境管理
D当地环境
A规模较大,与地质条件有关
B规模较小,但与地质条件有关
C规模较大,但与地质条件无关
D规模较小,且与地质条件无关
A建设项目规模性质
B评价工作级别
C当地土地利用状况
D当地的气候和污染气象条件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冬、夏两季
A向下不应超过二级
B上下不应超过一级
C向上不应超过二级
D可大于二级
A主要的点源
B部分点源
C各个点源
D源强最大的点源
A矩形平直河流
B弯曲河流
C非矩形河流
D矩形考曲河流
A标准指数法
B自净利用指数法
C幂指数法
D向量模法
A点源
B线源
C面源
D混合源
A土地利用现状
B资源分布
C用图形、图像显示评价区域全方位的评价和预測成果
D关鍵评价因子的评价成果
A补偿措施
B可靠的保护措施和方案
C一般性措施
D恢复措施
A自然资源分布
B经济结构与增长
C生态完整性
D资源开发利用
A功能区划
B产业结构与布局
C环保设施建设
D监測布点方案
A环境现状描述
B拟议规划的概述
C开展公众参与
D具体项目的工程分析
A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
B水产养殖区
C一般工业用水区
D农业用水区
A电化学探头法
B重铬酸盐法
C紫外线分光光度计
D稀释与接种法
A海洋开发作此
B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C一般工业用水区
D海洋港口水域
AO
B1
C2
D3
A昼间75DB(A),夜间72DB(A)
B昼间65DB(A),夜间62DB(A)
C昼间70DB(A),夜间67DB(A)
D昼间80DB(A),夜间80DB(A)
A15m
B50m
C30m
D25m
A1.0mg/m3
B2.0mg/m3
C5.0mg/m3
D8.0mg/m3
A城镇居住区
B一般工业区
C农村地区
D特定工此区
A顆粒物(TSP)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D一氧化碳
A不同高度的稳定度
B不同高度的风速
C不同高度的扩散参数
D混合层高度
AU10≥2.0m/s
BU10≥1.5m/s
CU10≥1.0m/s
DU10≥0.5m/s
A地面平均风速
B烟气出口流速
C排气筒出口处的平均风速
D烟气流量
A100μm
B50μm
C15μm
Dμm
A矩形平直河流
B矩形弯曲河流
C平直河流
D非矩形河流
A0类
B1类
C2类
D3类
A2DB(A)以内
B3DB(A)
C4DB(A)
D5-10DB(A)
A所有的环境噪声现状測量点都应作为预测点
B为便于绘制等声级线图,可以用网格法确定顸测点
C按功能区均匀布设预測点
D评价范围内需要特别考虑的预测点
A20%
B30%
C40%
D50%
A近期
B中期
C远期
D中远期
A临时性车辆管制
B禁止夜间施工
C调整規划布局
D个人防噪声设备
A污染物排放总量
B大气排放浓度
C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D大气最大允许排放浓度
A农业环境影响
B土地利用变化
C基本农田及土地环境质量
D社会影响
A最高功能类別对应的标准值
B最低功能类別对应的标准值
C任意功能类别的标准值
D最高、最低功能类别标准值的平均值
AI
BⅡ
CIII
DⅣ
AI
BⅡ
CIII
DIV
A地理位置
B水环境质量现状
C海岸岸形态与海水平均深度
D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
A环评大纲批准日期
B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批准日期
C建设项目竣工日期
D建设项目投产日期
A综合污水处理厂出口
B接纳该污水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出口
C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
D综合污水处理厂入口
A食品加工业
B炼油工
C烧碱、聚氯乙烯工业
D机械制造业
A55
B60
C65
D70
A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
B不利气象条件下的浓度分布
C季(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
D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排放情况下的浓度分布
A间接冷却水
B循环水
C含污染物极少的清净下水
D含热量大的冷却水
A工程分析
B环境现状
C评价等级
D当地的环保要求
A>50000m3/d
B50000—20000m3/d
C20000-10000m3/d
D<4000m3/d
A生产运行阶段的开车、停车、检修时的
B生产运行阶段一般性事故时的
C在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事故时的
D生产运行阶段一般性漏泄的
A一般按各污染物1h平均取值时间的二级标准限值计算
B一般按各污染物日平均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C标准中污染物没有1h平均限值的,桉日平均浓度限值计算
D对标准中未包含的项目,可参照TJ36-79中相应值选用
A年、季(期)地面温度,露点温度及降雨量
B年、季(期)风玫瑰图
C月平均风速随月份的变化(曲线图)
D季(期)小时平均风速的日变化(曲线图〉
E年、季(期)各风向,各风速段,各级大气稳定度的联合频率及年、季(期)的各级大气稳定度的出现频率
A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
B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C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規(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D建设项目所属行业
A特性
B范围
C大小
D重要程度
A排气筒中心坐标及分布平面图
B排气筒高度及出口内径
C排气筒烟气出口流速及溫度
D污染物正常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