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专家预测卷四

考试总分:9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专家预测卷四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下列关于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的说法正确的是()。[1分]

    A目前,我国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级别对应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别

    B环境质量一般分类别,环境功能区一般分等级

    C目前,我国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级别不一定对应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类别

    D一般情况下,高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没有低能区严格

  • 2. 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在执行上()。[1分]

    A囯家标准优于地方标准

    B地方标准优于国家标准

    C地方标准平行于国家标准

    D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交叉

  • 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算点的分类不包括()。[1分]

    A环境空气敏感区

    B文教区

    C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 4. 大气环境评价等级划分是结合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结果,选择正常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排放参数,采用估算模式计算(),然后按评价工作分级判据进行分级。[1分]

    A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B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C各污染物的最大影响程度和最远影响范围

    D各污染物的最小影响程度和最近影响范围

  • 5. 对于建成后全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有明显减少的改、扩建项目,评价等级可低于()。[1分]

    A一级

    B—级或二级

    C二级

    D二级或三级

  • 6. 大气环境评价确定评价工作等级的同时应说明()。[1分]

    A受大气污染影响人口情况

    B主要污染物

    C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质量

    D估算模式计算参数和选项

  • 7.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的氨氮标准限值为()mg/L。[1分]

    A≤0.5

    B≤1.5

    C≤1.0

    D≤2.0

  • 8. 河流断面宽深比大于或等于()时,可视为矩形河流。[1分]

    A5

    B10

    C20

    D25

  • 9. 建设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可分为()。[1分]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 10. 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的评价技术包括()级评价要求。[1分]

    A2

    B3

    C4

    D5

  • 11. 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为()。[1分]

    A预测值

    B背景值

    C贡献值

    D叠加值

  • 12. —般户外、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进行环境噪声的测量时,距地面高度的共同要求是()。[1分]

    A≥1m

    B≥1.5m

    C≥1.2m

    D以上都不对

  • 13.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位于乡村区域的集镇执行()声环境功能区要求。[1分]

    A0类

    B2类

    C1类

    D4类

  • 14. 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中,根据预测内容设定预测情景,一般考虑()个方面的内容。[1分]

    A

    B

    C

    D

  • 15. 若评价项目的物质危险源属非重大危险源,其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等级为()。[1分]

    A三级

    B—级或二级

    C一级

    D二级

  • 16. 下列()是一个稳态烟羽扩散模式,可基于大气边界层数据特征模拟点源、面源、体源等排放出的污染物在短期(小时平均、日平均)、长期(年平均)的浓度分布,适用于农村或城市地区、简单或复杂地形。[1分]

    A估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 17. 在风险识别环境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重点收集()资料。[1分]

    A厂址周边环境

    B区域环境资料

    C人口分布和环境保护目标

    D厂址内环境

  • 18. 根据有毒有害物质向环境放散的危害环境事故起因,风险类型分为()。[1分]

    A二种

    B三种

    C四种

    D五种

  • 19. 环境影响评价选取非导则推荐的评价或预测分析方法的,应根据建设项R特征、评价范围、()等分析其适用性。[1分]

    A影响范围

    B影响强度

    C影响方式

    D影响性质

  • 20. 在建设项目工程分析的方法中,()要求时间长,需要投入的工作量大,所得结果较准确。[1分]

    A系统分析法

    B物料平衡计算法

    C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

  • 21.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不包括()。[1分]

    A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搜集现有的资料,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B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量数据,并作出分析或评价

    C环境现状调查时,首先应遥感调查,当这些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

    D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 22. 当生活垃圾填埋场通过异气管道直接排放填埋气体时,导气管排放口的甲烷的体积百分比应()。[1分]

    A不大于5%

    B不大于15%

    C不大于10%

    D不大于20%

  • 23. 下列()是为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1分]

    A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B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C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D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 24. 自()起设立(包括新建、扩建、改建)的污染源执行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1分]

    A1997年1月1日

    B2001年1月1日

    C2001年7月1日

    D1997年7月1日

  • 25. 对于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评价等级应不低于()。[1分]

    A—级

    B二级

    C三级

    D未规定

  • 26. 对一家在上海郊区2000年建成投产的以生产氮肥为主的化肥厂,其氮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为()mg/m3。[1分]

    A2000

    B1700

    C1000

    D400

  • 27. 对于大气二级评价项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调査,距离项目最近的地面气象观测站,近()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的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1分]

    A2

    B3

    C4

    D5

  • 28.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判据的污水排放量划分为()等级。[1分]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 2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不包括()。[1分]

    A总纲

    B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C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D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 30.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1分]

    A水域功能类别

    B水域类型

    C水质

    D水环境

  • 31. 地下水二级评价要求查明各含水层之间以及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同时掌握评价区评价期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1分]

    A枯、丰水期

    B枯、平水期

    C枯、平、丰水期

    D枯水期

  • 32. 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中应特别关注相关的(),必要时应扩展至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以及可能与建设项目所在的水文地质单元存在直接补排关系的区域。[1分]

    A环境敏感区域

    B环境保护目标

    C环境保护目标和敏感区域

    D未规定

  • 33. 下列()是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而制定的标准物质。[1分]

    A国家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B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C国家环境基础标准

    D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 34. 声环境现状调查需收集评价范围内()地理地形图。[1分]

    A1:(2000~100000)

    B1:(5000~100000)

    C1:(2000~50000)

    D1:(500~5000)

  • 35. 机场飞机噪声预测的内容中,需给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为()的等声级线图。[1分]

    A65dB、70dB、75dB、80dB、85dB

    B60dB、70dB、80dB、90dB、100dB

    C70dB、75dB、80dB、85dB、90dB

    D75dB、80dB、85dB、90dB、95dB

  • 36. 判定生态影响判据的依据有()。(1)国家、行业和地方已颁布的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和区划等确定的目标、措施与要求。(2)科学研究判定的生态效应或评价项目实际的生态监测、模拟结果。(3)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及相似区域生态背景值或本底值。(4)巳有性质、规模以及区域生态敏感性相似项目的实际生态影响类比。(5)相关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咨询意见。[1分]

    A(1)(2)

    B(1)(2)(3)

    C(2)(3)(4)

    D(1)(2)(3)(4)(5)

  • 37. 下列()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1分]

    A生态环境

    B生态现状调查

    C生物群落

    D生态因子

  • 3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提供土壤限制值。[1分]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 39. 环境风险一级评价应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对事故影响进行()预测,说明影响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1分]

    A半定量

    B定性

    C定量或定性

    D定量

  • 40. 下列()是基于估算模式开发的计算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1分]

    A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BAERMOD模式

    CADMS模式

    DCALPUFF模式

  • 41. 对验收调查重点叙述错误的是()。[1分]

    A工程环境保护投资情况

    B验证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对污染因子达标情况的预测结果

    C工程施工期实际存在的及公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

    D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中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

  • 42. 工程调查时提供工程平面布置图(或线路走向示意图),应标注()。[1分]

    A主要工程设施

    B环境敏感目标

    C主要工程设施和环境敏感目标

    D主要建筑物、河流、道路、人口分布

  • 43. 对于某一具体建设项目,在划分各评价项目的工作等级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或当地对环境的特殊要求等情况可作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上下不应超过()。[1分]

    A—级

    B半级

    C二级

    D三级

  • 4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中公众参与属于()。[1分]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贯穿于全过程

  • 45. 危险废物贮存设施的场界应位于居民区()以外。[1分]

    A800m

    B600m

    C500m

    D1000m

  • 46. 特定工业区属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1分]

    A三类区

    B二类区

    C一类区

    D四类区

  • 47. 我国《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设置了()指标体系。[1分]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 4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TSP年平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勻的()个日均值。[1分]

    A4

    B5

    C6

    D7

  • 49.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的计算公式Pi=(Ci÷Coix100%,其中的Coi,是指第i个污染物()不重复。[1分]

    A单位时间排放量(g/s)

    B达标排放后的排放浓度(mg/m3)

    C估算模式计算出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D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 50. 污水排放量中包括()。[1分]

    A间接冷却水量

    B循环水量

    C其他含污染量物极少的清净下水排放量

    D含热量大的冷却水的排放量

  • 51. 根据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输移、衰减特点以及它们的预测模式,将污染物分为四类,其中不包括()。[1分]

    A光污染

    B非持久性污染物

    C酸和碱

    D持久性污染物

  • 52. 向()水体排污时,应结合环境规划酌情处理或由环保部门事先规定排污要求。[1分]

    A未超标

    B已超标

    C正常

    D未规定

  • 53.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向鱼虾类越冬场水域排放的污水,应执行()标准。[1分]

    A—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 54. Ⅰ建设项目一级评价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査与评价的范围为()km2。[1分]

    A≥50

    B≥20

    C≤50

    D20-50

  • 5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当I类建设项目位于基岩地区时,一级评价以()为调査评价范围。[1分]

    A同一地下水水块段

    B同一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块段

    C同一地下水文地质单元

    D能说明地下水环境的基本情况

  • 56. 某中型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为3dB(A),此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应按()进行工作。[1分]

    A一级评价

    B二级或三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评价

  • 57.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时,可将该声源近似为点声源。[1分]

    A2倍

    B1倍

    C3倍

    D4倍

  • 58. 关于工程分析的重点主要内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分]

    A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B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C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D与特殊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

  • 59. 生态现状调查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査的范围应()评价工作的范围。[1分]

    A不小于

    B大于

    C等于

    D小于

  • 60. 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类。[1分]

    A

    B

    C

    D

  • 61.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短期生产、加工、运输、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临界量的功能单元。[1分]

    A等于

    B等于或低于

    C等于或超过

    D超过

  • 62. 工程建设过程中,验收调查时段不包括()。[1分]

    A工程前期

    B施工期

    C检查期

    D试运行期

  • 63. 生态敏感目标不包括()。[1分]

    A需特殊保护地区

    B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C社会关注区

    D疗养院

  • 64.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1分]

    A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B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C建设项目类型、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

    D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现状

  • 65. 下列属于环境现状调査的方法的是()。[1分]

    A类比分析法

    B收集资料

    C实测法

    D实验法

  • 66. ()污水应在转运站内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砷、总铅等污染物浓度限值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中规定的浓度限值,其他水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由企业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根据其污水处理能力商定或执行相关标准。[1分]

    A排人环境水体的

    B排入未设置污水处理厂的排水管网的

    C自行处理的

    D排人设置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排水管网的

  • 67. —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分为()。[1分]

    AⅠ级场和Ⅱ级场

    BⅠ类场、Ⅱ类场、Ⅲ类场

    C1类场和2类场

    DⅠ类场和Ⅱ类场

  • 68. 排气筒高度如不能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要求的高度,应按其高度对应的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执行。[1分]

    A50%

    B70%

    C60%

    D40%

  • 69. 依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锅炉建成使用年限,I时段是指()前建成使用的锅炉。[1分]

    A1994年6月1日

    B1997年1月1日

    C2000年12月31日

    D2001年1月1日

  • 70. 某城镇边上的一般工业区内有一金属延压加工厂,其中设有加热炉,其烟囱高度和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应该执行()。[1分]

    A《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B《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

    C《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D《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二级标准

  • 71. 总悬浮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监测分析方法为()。[1分]

    A重量法

    B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C紫外光度法

    D化学发光法

  • 72. 根据污水复杂程度的判断,污水中污染物类型数=1,需预测浓度的水质参数数目<7属于()。[1分]

    A复杂

    B中等

    C简单

    D—般

  • 73. “水域规模”划分为“大湖(库)、中湖(库)、小湖(库)”的依据是()。[1分]

    A平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

    B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

    C枯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或水面面积

    D丰水期湖泊或水库的平均水深以及水面面积

  • 74. 一般情况,河口一级评价调查时期为一个潮汐年的()。[1分]

    A平水期和枯水期

    B大潮期和小潮期

    C丰水期和枯水期

    D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

  • 75. 一般情况,在拟建排污口上游()处应设置一个取样断面。[1分]

    A500m

    B400m

    C300m

    D200m

  • 76. 对河宽小于50m者,在取样断面上距岸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1分]

    A1/5

    B1/4

    C1/2

    D1/3

  • 77. 地下水一级评价项目评价区面积大于100km2时,每增加()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1个点/层。[1分]

    A15

    B20

    C25

    D30

  • 78. 地下水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个点/层。[1分]

    A5

    B6

    C7

    D8

  • 79. 评价I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水质影响时,根据①建设项目在各个不同生产阶段、除污染源附近小范围以外地区,均能达到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②在建设项目实施的某个阶段,有个别水质因子在较大范围内出现超标,但采取环保措施后,可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两条,应得出()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结论。[1分]

    A不能

    B可以

    C完全可以

    D未规定

  • 80. 《地下水质量标准》规定()水是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话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1分]

    AI类

    BII类

    CIII类

    DIV类

  • 81. 生态现状调查()可充分借鉴巳有资料进行说明。[1分]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四级评价

  • 82. 常用的生态现状评价方法中,()是把两个以上的生态信息叠合到一张图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变化的方向和程度。[1分]

    A模型法

    B列表清单

    C图形叠置

    D生态机理分析

  • 83. 应按照()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所采取措施的效果应有利修复和增强区域生态功能。[1分]

    A避让、补偿、减缓和重建

    B减缓、避让、补偿和重建

    C避让、减缓、补偿和重建

    D减缓、补偿、避让和重建

  • 84. 涉及()时,应尽可能提出避让措施,否则,应制定恢复、修复和补偿措施。[1分]

    A敏感生态保护目标

    B生态目标

    C采取措施后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

    D采取措施后不可恢复或修复的生态目标

  • 85. 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分别预测建设项目在水体自净能力最小和一般两个时段的环境影响。[1分]

    A一级评价

    B二级评价

    C三级评价

    D—、二级评价

  • 86. 下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包括移民安置、文物保护等方面采取的保护措施。[1分]

    A生态影响

    B污染影响

    C社会影响

    D环境影响

  • 87. 影响识别应明确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生产运行、服务期满后等不同阶段的各种行为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要素间的作用效应关系、影响性质、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建设项目对各环境要素可能产生的污染影响与生态影响。[1分]

    A定量分析

    B定性分析

    C详细分析

    D粗略估计

  • 88. 环境影响评价的各单项环境要素评价一般划分为()个工作等级。[1分]

    A1

    B2

    C3

    D4

  • 89. 下列有权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的机构是()。[2分]

    A自治区人民政府

    B自治州人民政府

    C省人民政府

    D直辖市人民政府

  • 90. 除同家环境标准外,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对还需要统一的技术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包括()。[2分]

    A执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

    B监测技术

    C环境区划

    D规划的技术要求

  • 91. 生态影响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2分]

    A工程沿线生态状况,珍稀动植物和水生生物的种类、保护级别和分布状况、鱼类三场分布等

    B工程占地情况调査,包括临时占地、永久占地,列表说明占地位置、用途、类型、面积、取弃土量(取弃土场)及生态恢复情况等

    C工程影响区域内水土流失现状、成因、类型,采取的水土保持、绿化及措施的实施效果等

    D给出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实际采取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对照、变化情况,并对变化情况予以必要的说明;对无法全面落实的措施,应说明实际情况并提出后续实施、改进的建议

  • 92.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基本要求()。[2分]

    A根据建设项目污染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结合各专项评价的丁作等级和调查范围,筛选出应调查的有关参数

    B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测试,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C对与建设项目有密切关系的环境状况应全面、详细调查,给出定量的数据并做出分析或评价;对一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查,应根据评价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

    D对改扩建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应分别按现有、在建、改扩建项目实施后汇总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及其变化量,给出改扩建项目建成后最终的污染物排放总量

  • 93. 下列内容属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的常规调査项目的是()。[2分]

    A风向

    B时间

    C露点温度

    D风速

  • 94. 下列内容属于大气环境一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的是()。[2分]

    A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B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C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D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平均地面小时浓度

  • 95. 国家环境基础标准的内容包括()。[2分]

    A标准中需要统一的信息编码

    B编制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的基础数据

    C标准中需要统-的符号图形

    D标准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术语

  • 96. 大气环境污染源调查时,对于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内容的调查应包括()。[2分]

    A颗粒物粒径分级(最多不超过20级)

    B颗粒物的分级粒径(um)

    C各级颗粒物的质量密度(g/cm3)

    D各级颗粒物所占的质量比

  • 97.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计箅点可分()。[2分]

    A区域地面下风向轴线浓度点

    B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

    C环境空气敏感区

    D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 98. 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2分]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消减污染源

    D年均浓度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