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专项练习(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

考试总分:132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环境影响评价师《技术方法》专项练习(6)-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一)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估算模式是一种()预测模式。[1分]

    A单源

    B多源

    C体源

    D面源

  • 2. 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应选取()作为预测因子。[1分]

    A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

    B有特征的评价因子

    C地面浓度占标率大的评价因子

    D毒性较大的评价因子

  • 3. 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中的常规预测情景组合中,预测内容的小时浓度、日平均浓度是指()。[1分]

    A平均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

    D据污染源的类别来确定

  • 4. 对环境空气敏感区的环境影响分析,应考虑其预测值和同点位处的现状背景值的()的叠加影响。[1分]

    A最大值

    B加权平均值

    C最小值

    D平均值

  • 5. 对最大地面浓度点的环境影响分析可考虑预测值和所有现状背景值的()的叠加影响。[1分]

    A最小值

    B加权平均值

    C最大值

    D平均值

  • 6. 某拟建项目,经预测对附近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的贡献值是0.1mg/m³,最大地面浓度点的贡献值是0.2mg/m³。该环境空气敏感区的SO2现状监测值的平均值为0.2mg/m³,最大值为0.25mg/m³,最小值为0.18mg/m³,则该项目建成后,环境空气敏感区和最大地面浓度点的SO2质量浓度分别是()。[1分]

    A0.30mg/m³,0.40mg/m³

    B0.35mg/m³,0.45mg/m³

    C0.35mg/m³,0.40mg/m³

    D0.28mg/m³,0.38mg/m³

  • 7. [1分]

    A含水污染物i的排放浓度

    B评价河段含水污染物/的浓度

    C含水污染物f的地表水水质标准

    D含水污染物/的废水排放量

  • 8. Streeter-Phelps模式是研究()。[1分]

    ADO与BOD关系

    BDO与COD关系

    CCOD与BOD关系

    DBOD浓度

  • 9. 河流横向混合系数常用下列哪种经验公式法估算?()[1分]

    A费希尔(Fischer)法

    B狄欺逊(Diachishon)法

    C泰勒(Taylor)法

    D鲍登(Bowden)法

  • 10. 河流纵向离散系数常用下列哪种经验公式法估算?()[1分]

    A费希尔(Fischer)法

    B狄欺逊(Diachishon)法

    C泰勒(Taylor)法

    D鲍登(Bowden)法

  • 11. 湖库水体营养状况指数(TSI)评价法通常采用三个关联指标()。[1分]

    A透明度、总氮、叶绿素

    B透明度、总磷、叶绿素

    C总氮、总磷、叶绿素

    D总氮、总磷、透明度

  • 12. 潮汐河流中,最重要的质量输移是(),因此,可以用一维模型来描述质量的输移。[1分]

    A水平输移

    B垂向输移

    C横向输移

    D混合输移

  • 13.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二级评价中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时应采用()进行预测。[1分]

    A解析法

    B数值法

    C回归分析

    D趋势外推

  • 14.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一级评价应采用C)进行预测。[1分]

    A均衡法

    B数值法或解析法

    C回归分析

    D数值法

  • 15. 固体废物在淋滤作用下,淋滤液下渗引起的地下水污染属()污染。[1分]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

  • 16. 废水渠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属()污染。[1分]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

  • 17. 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造成地下水污染属()污染。[1分]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

  • 18. 污染物通过地层尖灭的天窗污染潜水或承压水属()污染。[1分]

    A间歇入渗型

    B连续入渗型

    C越流型

    D经流型

  • 19. 已知某线声源长10km,在距线声源10m处测得噪声值为90dB,则30m处的噪声值为()dB。[1分]

    A78

    B81

    C80.5

    D85.2

  • 20. 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20m处测得声压级为90dB,距铁路中心线40m处有一居民楼,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是()dB。[1分]

    A87

    B84

    C80

    D78

  • 21. 有一列50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600m处测得声压级为70dB,距铁路中心线1200m处有疗养院,则该疗养院的声压级是()dB。[1分]

    A67

    B70

    C64

    D60

  • 22. 有一列600m火车正在运行。若距铁路中心线250m处测得声压级为65dB,距铁路中心线500m处有居民楼,则该居民楼的声压级是()dB。[1分]

    A62

    B60.5

    C59

    D63

  • 23.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当成图面积>100km²时,二级生态评价的成图比例尺应≥1:10万,则三级生态影响评价的成图比例尺应()。[1分]

    A≥1:25万

    B≥1:5万

    C≥1:50万

    D≥1:10万

  • 24.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某拟建高速公路长度为120km,则该项目的生态评价成图比例尺应()。[1分]

    A≥1:1万

    B≥1:5万.

    C≥1:25万

    D≥1:10万

  • 25.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某拟建高速公路长度为40km,如二级评价的生态评价成图比例尺应≥1:10万,则三级评价成图比例尺应()。[1分]

    A≥1:1万

    B≥1:5万

    C≥1:25万.

    D≥1:10万

  • 26.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生态学原理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称()。[1分]

    A生产力法

    B生物多样性法

    C景观生态学法

    D生态机理分析法

  • 27. 一般认为春季湖水循环期间的总磷浓度在()以下时基本不发生藻花和降低水的透明度。[1分]

    A1mg/m³

    B2mg/m³

    C10mg/m³

    D20mg/m³

  • 28. 表征土壤侵蚀强度的指标是()。[1分]

    A土壤侵蚀厚度

    B土壤侵蚀量

    C土壤侵蚀面积

    D土壤侵蚀模数

  • 29. 风力侵蚀强度分级指标有()。[1分]

    A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

    B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土壤侵蚀面积

    C植被覆盖度、侵蚀模数、土壤侵蚀面积

    D侵蚀模数、年风蚀厚度、土壤侵蚀面积

  • 30. 通常,工业、矿业固体废物所含的成分经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后会形成()污染。[1分]

    A物理物质型

    B化学物质型

    C辐射物质型

    D病原体型

  • 31. 填埋场产生的气体排放对大气的污染、对公众健康的危害以及可能发生的()对公众安全有一定的威胁。[1分]

    A燃烧

    B爆炸

    C泄漏

    D处理不当

  • 32. 垃圾填埋场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的主要内容是()。[1分]

    A释放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B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C渗滤液对环境的影响

    D释放气体及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 3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在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1分]

    A不大于20m

    B不大于30m

    C不大于50m

    D不大于60m

  • 3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直角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1分]

    A50~100m

    B100~500m

    C100~200m

    D50~200m

  • 35.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极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1分]

    A50~100m

    B100~500m

    C100~200m

    D50~200m

  • 36.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极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1分]

    A50~100m

    B100~500m

    C100~200m

    D50~200m

  • 37. 大气二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三年内的()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1分]

    A至少连续一年

    B任意一年

    C至少连续二年

    D任意二年

  • 38. 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1分]

    A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C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 39. 在分析典型日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1分]

    A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平均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B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日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C评价范围内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D预测范围内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

  • 40. 在分析典型小时气象条件下,项目对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的最大环境影响时,应绘制()出现区域小时平均浓度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浓度等值线分布图。[1分]

    A环境空气敏感区

    B评价范围内

    C环境空气敏感区和评价范围

    D计算点

  • 41. 上游来水CODCr(p)=14.5mg/L,Qp=8.7m³/s;污水排放源强CODCr(h)=58mg/L,Qh=1.0m³/s。如忽略排污口至起始断面间的水质变化,且起始断面的水质分布均匀,则起始断面的CODCr浓度是()mg/L。[1分]

    A14.5

    B19.0

    C25.0

    D36.3

  • 42. 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h=19440m³/d,CODCr(h)=100mg/L。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p=6.0m³/s,CODCr(p)=12mg/L,u=0.1m/s,Kc=0.51L/d。假设污水进入河流后立即与河水均匀混合,在距排污口下游10km的某断面处,河水中CODCr浓度是()mg/L。[1分]

    A56

    B19.0

    C15.2

    D8.52

  • 43. 拟在河边建一工厂,该厂将以2.56m³/s的流量排放废水,废水中污染物(持久性物质)的浓度为1500mg/L,该河流平均流速为0.61m/s,平均河宽为12.5m,平均水深为0.58m,与该工厂相同的污染物浓度为400mg/L,该工厂的废水排入河流后,污染物浓度是()mg/L。[1分]

    A503.4

    B692.3

    C803.4

    D705.6

  • 44. 某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h=0.25m³/s,苯酚浓度为ch=40mg/L,河流流量QP=6.5m³/s,流速Vx=0.4m/s,苯酚背景浓度为Cp=0.8mg/L,苯酚的降解系数K=0.25d-1,忽略纵向弥散作用,在排放点下游15km处的苯酚浓度是()mg/L。[1分]

    A1.89

    B3.03

    C5.47

    D2.02

  • 45.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经验公式确定承压水水位变化区域半径的适用条件是()。[1分]

    A无观察孔完整井抽水时

    B有一个观察孔完整井抽水时

    C有两个观察孔完整井抽水时

    D近地表水体单孔抽水时

  • 46.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量均衡法属于集中参数方法,适宜进行()评价。[1分]

    A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资源利用量

    B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量

    C区域或流域地下水位变化量

    D区域或流域地下水水质变化量

  • 47.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量均衡法的均衡期的选择一般选用()。[1分]

    A5年、10年或20年

    B5年、15年或30年

    C5年、20年或40年

    D5年、30年或60年

  • 48.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对于I类建设项目的地下水水质影响评价,可采用()进行评价。[1分]

    A综合指数法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标准指数法

    D平均加权法

  • 49. 某工厂冷却塔外1m处,噪声级为100dB(A),厂界值要求标准为60dB(A),在不考虑屏障衰减的情况下,厂界与冷却塔的最小距离应为()。[1分]

    A80m

    B100m

    C50m

    D60m

  • 50. 任何形状的声源,只要声波波长()声源几何尺寸,该声源可视为点声源。[1分]

    A远远大于

    B远远小于

    C等于

    D远远小于等于

  • 51. 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声源中心到预测点之间的距离超过声源最大几何尺寸()时,可将该声源近似为点声源。[1分]

    A很多

    B1倍

    C3倍

    D2倍

  • 52. 某厂的鼓风机产生噪声,距鼓风机3m处测得噪声为85dB,鼓风机距居民楼30m,该鼓风机噪声在居民楼处产生的声压级是()dB。[1分]

    A75

    B68

    C65

    D60

  • 53. 不考虑背景值的情况下,厂界南的噪声预测值应为()dB(A)。[1分]

    A31.4

    B41.2

    C30.7

    D41.6

  • 54. 垃圾填埋场的环评需对洪涝()产生的过量渗滤液以及垃圾释放气因物理、化学条件异变而产生垃圾爆炸等进行风险事故评价。[1分]

    A正常年

    B多年平均

    C特征年

    D五年平均

  • 55. 垃圾填埋场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一般是根据监测值与各种标准,采用()方法。[1分]

    A单因子和多因子综合评判

    B单因子

    C多因子综合评判

    D极值评判

  • 56. 由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在预测点产生的声级为()[1分]

    A贡献值

    B背景值

    C预测值

    D叠加值

  • 57.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公式=用以表达()。[1分]

    A丰富度指数

    B辛普森多样性指数

    C优势度指数

    D香农-威纳指数

  • 58. 按照水力侵蚀的强度分级,下列哪个侵蚀模数值属强度侵蚀?()[1分]

    A1000~2500t/(km²•a)

    B2500~5000t/(km²•a)

    C5000~8000t/(km²•a)

    D8000~15000t/(km²•a)

  • 59. 风蚀强度分级按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mm)、侵蚀模数[t/(km²•a)]三项指标划分,以下三项指标属中度风蚀强度的是()t/(km²•a)。[1分]

    A70~50,2~10,200~2500

    B50~30,10~25,2500~5000

    C10~30,25~50,5000~8000

    D<10,50~100,8000~15000

  • 60. 土壤侵蚀模数为2500~5000t/(km²•a)时,水土流失属于()。[1分]

    A轻度侵蚀

    B中度侵蚀

    C强度侵蚀

    D极强度侵蚀

  • 61. 土壤侵蚀强度以()表示。[1分]

    A土壤侵蚀模数[t/(m²•a)]

    B土壤容许流失量[t/(m²•a)]

    C土壤侵蚀模数[t/(km²•a)]

    D植被覆盖度(mm)

  • 62. 下列哪个公式表达的是填埋场污染物迁移速度?()[1分]

    A

    B

    C

    D

  • 6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通常可根据填埋场“年龄”分为两类,“年轻”填埋场的填埋时间在()年以下。[1分]

    A2

    B3

    C4

    D5

  • 64. 一般情况,“年轻”填埋场的渗滤液的pH(),BOD5及COD浓度()。[1分]

    A较高较高

    B较低较高

    C较高较低

    D较低较低

  • 65. 城市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气体主要为()。[1分]

    A氨气和一氧化碳

    B甲烷和二氧化碳

    C甲烷和二氧化氮

    D氮气和氨气

  • 66. 两个排气筒高度分别为24m及30m,距离为50m,排气筒的污染物排放速率分别为0.44kg/h及2.56kg/h,则等效排气筒的排放速率是()。[1分]

    A4.56

    B4.2

    C2.12

    D3.0

  • 67. [1分]

    A

    B

    C

    D

  • 68.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对于临近污染源的高层住宅楼,应适当考虑()的预测受体。[1分]

    A不同代表长度上

    B不同代表宽度上

    C不同代表高度上

    D不同代表朝向上

  • 69. 只需预测小时浓度的污染源类别有()。[1分]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E拟建项目相关污染源

  • 70. 某拟建项目SO2对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二类区)预测小时贡献值为0.10mg/m³,现状监测值为0.35mg/m³,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为0.05mg/m³,则建成后保护目标的小时浓度值和达标情况是()。[1分]

    A0.50mg/m³,达标

    B0.50mg/m³,不达标

    C0.40mg/m³,达标

    D0.40mg/m³,不达标

  • 71. 大气一级评价项目的长期气象条件为:近五年内的()的逐日、逐次气象条件。[1分]

    A至少连续二年

    B任意三年

    C至少连续四年

    D至少连续三年

  • 72. 建设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所选取的典型小时气象条件是指釆用长期气象资料()。[1分]

    A逐次计算出污染最严重时对应的小时气象条件

    B不同季节的代表性小时气象条件

    C选取的逆温气象条件

    D选取的静风气象条件

  • 73. 在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在评价工作级别较低,评价时间短,无法取得足够的参数、数据时,可用()。[1分]

    A物理模型法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

    C数学模式法类比分析法

    D类比分析法物理模型法

  • 74. 在混合系数采用示踪试验法测定时,如果连续恒定投放,其投放时间应大于()。[1分]

    A5xm/u

    B2.5xm/ub

    C1.5xmH/u²

    D0.5xmGH/u²

  • 75. 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300m³/h,CODCr=200mg/L,石油类:20mg/L,氰化物:10mg/L,六价铬:6mg/L。污水排入附近一条小河,河水流量为5000m³/h,对应污染物的监测浓度分别为CODCr:10mg/L,石油类:0.4mg/L,氰化物:0.1mg/L,六价铬:0.03mg/L。则根据ISE计算结果,水质参数排序正确的是()。(注:河流执行IV类水体标准,CODCr:20mg/L,石油类:0.5mg/L,总氰化物:0.2mg/L,六价铬:0.05mg/L)[1分]

    ACODCr>石油类>氰化物>六价铬

    B六价铬>石油类>氰化物>CODCr

    C氰化物〉石油类>CODCr>六价铬

    D石油类>六价铬>氰化物>CODCr

  • 76.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河流,其排放口下游临界氧亏点断面溶解氧浓度CA与排放口断面的溶解氧浓度CO相比,()。[1分]

    ACA>CO

    BCA<CO

    CCA=CO

    D不能确定高低

  • 77. 流域3个相邻城市向同一河流干流排放某种难降解污染物,干流功能区目标(类别及限值)分布如下图所示:已知干流枯水设计流量为10m³/s,忽略悬沙吸附沉降作用,保证3个城市所有功能区达标的最大允许负荷(包括背景负荷)为()。[1分]

    A0.25g/s

    B0.50g/s

    C0.75g/s

    D1.00g/s

  • 78.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适宜进行区域或流域地下水补给资源量评价的预测方法是()。[1分]

    A地下水数值模型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地下水流解析法

  • 79.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下列哪种地下水预测方法可以拟合观测资料以求得水动力弥散系数。()[1分]

    A地下水数值模型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地下水流解析法

  • 80.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对地下水位不能恢复、持续下降的疏干漏斗,采用()进行评价。[1分]

    A地下水流解析法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中心水位降和水位下降速率

    D据地下水水位变化速率、变化幅度、水质及岩性等分析其发展的趋势

  • 81. 重金属经过各种污染途径进入包气带,进入包气带中的重金属元素首先发生()。[1分]

    A吸附作用

    B络合作用

    C氧化作用

    D离子交换作用

  • 82. 室内吊扇工作时,测得噪声声压P=0.002Pa;电冰箱单独开动时声压级是46dB,两者同时开动时的合成声压级是()dB。[1分]

    A41

    B61

    C47

    D48

  • 83. 已知L1=85dB,L2=85dB,则合成声压级L1+2是()dB。[1分]

    A86

    B87

    C88

    D90

  • 84. 上题中如居民楼执行的噪声标准是55dB,如果要达标,则居民楼应离鼓风机的距离是()m。[1分]

    A65

    B85

    C75

    D95

  • 85. 已知距某点声源10m处测得噪声值为90dB,则30m处的噪声值为()dB。[1分]

    A72

    B78

    C80.5

    D84

  • 86. 某车间一窗户面积为20m²,已知室内靠近窗户处的声压级为90dB,靠近窗户处的室内和室外声压级差为15dB,等效室外声源的声功率级应为()。[1分]

    A28dB

    B75dB

    C88dB

    D103dB

  • 87. 锅炉房3台风机合成后噪声级(不考虑距离)是()dB(A)。[1分]

    A96.4

    B94.8

    C90

    D97.6

  • 88. 预测点的贡献值和背景值按能量叠加方法计算得到的声级为()。[1分]

    A贡献值

    B背景值

    C预测值

    D最大预测值

  • 89.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当成图面积≥100km²时,二级生态影响评价的成图比例尺应()。[1分]

    A≥25万

    B≥1:5万

    C≥1:50万

    D≥1:10万

  • 90.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生态机理分析法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受其影响的动、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依照()分析、预测工程生态影响的方法。[1分]

    A生态学原理

    B生命科学原理

    C景观学原理

    D生物学原理

  • 91.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生态综合指数法评价公式△E=∑(Ehi-Ehqi)xWi中△E表示()。[1分]

    A开发建设活动前后生物多样性变化值

    B开发建设活动前后生态质量变化值

    C开发建设活动后i因子的质量指标

    D开发建设活动前i因子的质量指标

  • 92. 通用水土流失方程式A=R•K•L•S•C•P中,A表示()。[1分]

    A土壤侵蚀模数

    B土壤容许流失量

    C土壤侵蚀面积

    D单位面积多年平均土壤侵蚀量

  • 93. 用营养物质负荷法预测富营养化时,当TP为15mg/m³时,湖泊富营养化等级为()。[1分]

    A富营养

    B中营养

    C贫营养

    D—般营养

  • 94. 在陆地堆积或简单填埋的固体废物,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物本身的分解,将会产生含有有害化学物质的(),从而形成水污染。[1分]

    A渗滤液

    B重金属

    C有毒、有害气体

    D有机体

  • 95. 堆放的固体废物产生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是()。[1分]

    A细微颗粒、粉尘、毒气、恶臭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氯气

    C细微颗粒、粉尘、BOD5、氨氮

    D二氧化硫、一氧化二氮、二氧化碳、重金属

  • 96. 一般情况,“年老”填埋场的渗滤液的pH(),BOD5及COD浓度()。[1分]

    A接近中性或弱碱性较低

    B接近中性或弱碱性较高

    C接近酸性或弱酸性较高

    D较低较低

  • 97. 封场后的填埋场,植被恢复过程种植于填埋场顶部覆盖层上的植物()受到污染。[1分]

    A可能

    B不会

    C一定

    D严重

  • 98. 两个排气筒高度分别为24m及30m,距离为50m,排气筒的污染物排放速率分别为0.44kg/h及2.56kg/h,则等效排气筒的高度是()。[1分]

    A28.7

    B30

    C27.2

    D24

  • 99.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应选择()作为计算点。[1分]

    A区域地面上风向轴线浓度点

    B区域地面下风向轴线浓度点

    C所有的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D所有的环境空气敏感区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 100.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时,如预测计算点距离源中心>1000m,采用直角坐标的网格点网格间距应是()。[1分]

    A50~100m.

    B50~400m

    C100~200m

    D100~500m

  • 101. 下列哪种污染类别,需预测所有因子?()[1分]

    A新增污染源的正常排放

    B新增污染源的非正常排放

    C削减污染源

    D被取代污染源

  • 102.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需叠加现状背景值,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1分]

    A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一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B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一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C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D新增污染源预测值+现状监测值+削减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被取代污染源计算值(如果有)=项目建成后最终的环境影响

  • 103. 某技改项目NO2对附近的环境保护目标(二类区)预测小时贡献值为0.05mg/m³,现状监测值为0.10mg/m³,削减污染源计算值为0.05mg/m³,在环境保护目标附近另有一拟新建项目,据环评报告该项目预测小时贡献值为0.10mg/m³,则技改完成和新建项目完成后保护目标的小时浓度值和达标情况是()。[1分]

    A0.25mg/m³,不达标

    B0.10mg/m³,达标

    C0.20mg/m³,不达标

    D0.20mg/m³,达标

  • 104. 以下对水污染物迁移与转化的过程描述不正确的是()。[1分]

    A化学过程是主要指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析出

    B水体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转化过程和生物降解过程

    C混合稀释作用只能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不能减少其总量

    D影响生物自净作用的关键是:溶解氧的含量,有机污染物的性质、浓度以及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 105. 对于持久性污染物(连续排放),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段适用的水质模式是()。[1分]

    A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B河流一维稳态模式

    C零维模式

    DS-P模式

  • 106. 河流复氧系数K2的单独估值方法常用()。[1分]

    A实验室测定法

    B经验公式法

    C现场实测法

    D水质数学模型率确定

  • 107. 不属于耗氧系数K1的单独估值方法的是()。[1分]

    A实验室测定法

    B两点法

    Ckol法

    D经验公式法

  • 108. 一般废水分()进行预测。[1分]

    A正常排放和不芷常排放

    B正常排放、不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

    C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

    D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三阶段

  • 109. 一均匀稳态河段,河宽B=100m,平均水深H=2m,流速u=0.5m/s,平均底坡i=0.0005。一个拟建项目以岸边和河中心两种方案排放污水的完全混合距离分别是()。[1分]

    A26374.7m,6593.7m

    B17394.7m,7903.6m

    C6593.7m,26374.7m

    D27875.3m,6694.8m

  • 110. 在沉降作用明显的河流充分混合段,对排入河流的化学需氧量(COD)进行水质预测最适宜采用()。[1分]

    A河流一维水质模式

    B河流平面二维水质模式

    C河流完全混合模式

    D河流S-P模式

  • 111.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应用()可以给出在各种参数值的情况下渗流区中任何一点上的水位(水头)值。[1分]

    A地下水数值模型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地下水流解析法

  • 112. 下列哪种地下水预测方法可以解决许多复杂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下的地下水资源评价问题,并可以预测各种幵采方案条件下地下水位的变化,即预测各种条件下的地下水状态。()[1分]

    A数值法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地下水溶质运移解析法

    D回归分析

  • 113.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对于II类建设项目评价其导致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时,可采用()进行评价。[1分]

    A标准指数法

    B预测水位与现状调查水位相比较的方法

    C地下水量均衡法

    D平均加权法

  • 114.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对土壤盐渍化,在影响预测与评价时可采用()进行评价。[1分]

    A地下水流解析法

    B地下水量均衡法

    C中心水位降和水位下降速率

    D据地下水水位变化速率、变化幅度、水质及岩性等分析其发展的趋势

  • 115. 有机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途径为()。[1分]

    A污染源→表层土壤→下包气带土壤→犁底层土壤→地下含水层

    B污染源→表层土壤→地下含水层→犁底层土壤→下包气带土壤

    C污染源→表层土壤→犁底层土壤→下包气带土壤→地下含水层

    D污染源→表层土壤→犁底层土壤→地下含水层→下包气带土壤

  • 116. 某工厂内有4种机器,声压级分别是84dB、82dB、86dB、89dB,它们同时运行时的声压级是()dB。[1分]

    A94

    B92

    C95

    D98

  • 117. 室内有两个噪声源,同时工作时总声压级为73dB,当其中一个声源停止工作时,测得室内声压级为72dB,另一声源的声压级是()dB。[1分]

    A62

    B67

    C78

    D66

  • 118. 某工厂机器噪声源附近测得噪声声压级为67dB,背景值为60dB,机器的噪声是()dB。[1分]

    A62

    B60

    C66

    D64

  • 119. 某工程室外声源有引风机排气口,室内声源有球磨机、水录,在未采取治理措施前,风机排气、球磨机、水泵在预测点的噪声贡献值分别为60dB(A)、42dB(A),42dB(A),要使预测点声级满足55dB(A)标准要求,采取的噪声控制措施为()。[1分]

    A引风机排气口加消声器

    B引风机加隔声罩

    C球磨机加隔声罩

    D水泵加隔声罩

  • 120. 距某一线声源r处的声级为50dB,2r处的声级为47dB,在r至距离范围内该线声源可视作()。[1分]

    A点声源

    B面声源

    C有限长线声源

    D无限长线声源

  • 121. 在计算噪声从室内向室外传播噪声衰减时,会使用到(),当该声压级难以测量时,将使用()计算。[1分]

    A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

    B倍频带声压级等效连续A声级

    C总声压级倍频带声压级

    D倍频带声压级A声级

  • 122. 不考虑背景值的情况下,厂界东的噪声预测值应为()dB(A)。[1分]

    A29

    B28.8

    C29.8

    D22.9

  • 123. 不含建设项目自身声源影响的环境声级为()。[1分]

    A贡献值

    B背景值

    C预测值

    D叠加值

  • 124.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当成图面积≥100km²时,一级生态影响评价的成图比例尺应()。[1分]

    A≥1:25万

    B≥1:5万

    C≥1:50万

    D≥1:10万

  • 125.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生态综合指数法评价公式△E=∑(Ehi-Ehqi)xWi中Wi表示()。[1分]

    A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

    B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Ci因子的权值

    D种数

  • 126. 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生态影响评价中,类比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1分]

    A定量和半定量

    B定性和半定量

    C定性和定量

    D半定性和半定量

  • 127. [1分]

    A年面积水负荷

    B水力停留时间

    C单位面积年总磷负荷

    D叶绿素

  • 128. 用营养状况指数法预测富营养化时,当TSI为35时,湖泊富营养化等级为()。[1分]

    A富营养

    B中营养

    C贫营养

    D—般营养

  • 129. 通常,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所含的成分经物理、化学、生物转化后会形成()污染。[1分]

    A物理物质型

    B化学物质型

    C辐射物质型

    D病原体型

  • 130. 固体废物堆放、贮存和处置场的污染物可以通过()方式释放到环境中。[1分]

    A固态

    B气态

    C液态

    D上述形态的一种或多种

  • 131. —般情况,“年轻”填埋场的渗滤液的B0D5/COD的比值()。[1分]

    A中等

    B较低

    C较高

    D不能确定

  • 132. 填埋场渗滤液()可能会对地下水及地表水造成污染。[1分]

    A泄漏

    B处理不当

    C重金属

    D泄漏或处理不当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