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前冲刺试卷(3)
A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央政治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国务院
A经济实力
B国家信誉
C政治权力
D财产权利
A总预算和单门预算
B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
C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D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A合法性原则就是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B企业在设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循合理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合法性原则
C单位在不违背国际统一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增加、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D设置会计科目是为了分类反映单位的经济信息,便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进行有关决策
A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B权责分明、注重贡献
C注重公平、缩小差距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行政法
A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B法系是法律体系的简称
C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
D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最高的地位
A税收课税对象
B计税依据
C税收管理权限
D税负能否转嫁
A农历1月1日起至12月30日
B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
C企业的一个营业周期
D企业开始营业日起至次年的同一日期止
A经济制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生产关系
D分配制度
A货币的职能
B货币的起源
C货币的形态
D货币的作用
A应付票据
B长期借款
C应付股利
D应付职工薪酬
A7222578000
B7800078000
C66450132100
D75894.25132100
A10000
B250
C10500
D10750
A商业信用
B国家信用
C银行信用
D消费信用
A保持币值稳定
B实现充分就业
C保持利率稳定
D保持汇率稳定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价值成度和贮藏手段
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D世界货币和价值尺度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
A社会保障补助支出
B债务利息支出
C政府采购支出
D财政补贴支出
A贸易差额
B经常差额
C基本差额
D综合差额
A预付账款
B坏账准备
C累计折旧
D预收账款
A商品销售数量
B产品生产数量
C商品价格运动
D货币流通速度
A互换交易
B期货交易
C现货交易
D期权交易
A经常差额
B资本差额
C基本差额
D综合差额
A有限合伙人不执行合伙事务,不得对外代表有限合伙企业
B有限合伙人不可以用劳务出资,普通合伙人则可以用劳务出资
C普通合伙企业不能获得法人资格,但有限合伙企业可以获得法人资格
D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资为限对合伙债务承担有限清偿责任
A法律是建立在人们信仰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舆论发生作用的社会规范
B法律是一种以公共权利为后盾的、具有特殊强制性的社会规范
C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
D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
A间接标价法
B无法判定
C应付标价法
D直接标价法
A可兑现信用货币、
B不可兑现信用货币
C电子货币
D代用货币
A规定货币单位
B定货币材料
C规定货币名称
D规定价格标准
A国有资产收益
B税收
C基金收入
D政府债务
A日记账
B总分类账
C明细分类账
D备查账
A671.00
B683.06
C683.00
D683.12
A课税对象
B纳税环节
C税率
D纳税人
A制定垄断价格
B垄断产品经销商
C提高工人劳动强度
D延长工人劳动时间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A无为政策
B扩展政策
C平衡政策
D紧缩政策
A直接观察法
B报告法
C采访法
D电话访问法
A现金
B银行存款
C银行券
D电子货币
A国有资产所有权
B财产权利
C政治权利
D军事力量
A货币市场
B资本市场
C股票市场
D债券市场
A法律规则
B法律制度
C法律规范
D法律章程
A弥补财政赤字
B筹集政府建设资金
C宏观调控
D增发货币
A仲裁以不公审理为原则
B仲裁庭仲裁纠纷时,其中一部分事实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
C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D仲裁一律开庭进行
A1
B2
C3
D4
A1
B2
C3
D4
A第一手统计数据
B第二手统计数据
C已经加工的数据
D处理分析后数据
A国家金库制度
B政府采购制度
C预算公开制度
D审计监督制度
A国有企业
B国民经济关键行业
C国家政府机关
D国民经济总体活动
A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B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C合理引导生产和消费
D保持币值基本稳定
A利润再分配
B资源配置
C风险再分配
D财富再分配
A负债增加
B资产减少
C资产增加
D所有者权益减少
A累积频数
B频数
C累积百分比
D累积频率
A交叉汇率
B中心汇率
C基本汇率
D平价汇率
A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该市某类工业企业
C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某类设备
D该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A劳动的二重性
B劳动的差异性
C生产和交换
D生产和消费
A重叠
B相近
C不等
D间断
A粗放型
B混合型
C集约型
D内涵型
A必然相等
B有时相等
C不会相等
D只有在期末时相等
A财政专户管理
B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
C公共预算管理
D不作统一管理
A经济发展的目标形式
B经济发展的决策方式
C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
D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
A强行性规则和义务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授权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D授权性规则和义务规则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A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后作出的第一审判决
B重审案件的判决
C按照第一审程序对案件再审的判决
D第二审法院的判决
A升值
B贴水
C升水
D贬值
A增加
B减少
C持平
D不能作结论
A种植结构
B经营方式
C分配方式
D管理模式
A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B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C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D行政法规
A直接标价法
B美元标价法
C双向报价法
D间接标价法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全面调查
D非全面调查
A人
B环境
C气候
D物
E意识形态
A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B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
C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
D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E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A权责发生制
B收付实现制
C实地盘存制
D永续盘存制
E历史成本
A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B为市场和市场主体提供经济联系的场所和载体
C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D实现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之问的信息沟通和传递
E较为真实地反映商品和要素的市场价值
A资本总额均分为每股金额相等的股份
B股东可以转让股票,也可以退股
C股东人数只有上限,没有下限
D需定期向社会公开其账务状况
E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发行
A重置成本
B可变现净值
C现值
D资产或者负债
E公允价值
A法的国家意志性
B法的经济性
C法的物质制约性
D法的阶级性
E法的强制性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
B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C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D行为人意思表示真实
E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A外币性
B币值稳定性
C世界货币性
D可兑换性
E普遍接受性
A极差
B标准差
C方差
D众数
E平均数
A全国财政收入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
B全国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C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D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E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A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公开进行
B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
C对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期限为自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
D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可以提出抗诉
E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或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A应收款项
B长期投资
C运输工具
D存货
E原材料
A极端值
B组内极差
C各组数值大小
D组内标准差
E各组频数多少
A统计报表
B普查
C抽样调查
D重点调查
E典型调查
A个体经济
B自然经济
C私有经济
D商品经济
E市场经济
A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B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C把经济总量发展到世界第一
D不顾生态环境,牺牲一切代价
E完全接受国外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且运用到我们国家经济体制当中
A依法设立
B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C承担无限责任
D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E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A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B是债务货币
C随时可以兑现
D使用具有强制性
E规定发行准备制度
A税收收入
B出卖公产收入
C行政性收费
D国债收入
E罚款收入
A调节经济职能
B资源配置职能
C协调利益职能
D收入分配职能
E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A金币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金元本位制
E金汇兑本位制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达到共同富裕
C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E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设置账户
B复式记账
C登记账簿
D货币计量
E财产清查
A经济发展水平
B价格总水平
C生产技术水平
D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
E政府职能范围
A国债偿债率
B国债负担率
C负债率
D国债依存度
E清偿率
A股份制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外资经济
E股份合作制经济
A直接信用
B国家信用
C间接信用
D商业信用
E消费信用
A销售发票
B考勤记录
C差旅费报销单
D成本分配表
E转账凭证
A原告是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
B被告明确
C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
D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E在诉讼时效后两年内进行
A资源配置职能
B收入分配职能
C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D综合平衡职能
E货币发行职能
A计划制度
B金融中介
C金融市场
D金融工具
E经济制度
A贸易全球化
B生产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物流全球化
E科技全球化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A债券
B现金
C股票
D银行存款
E国库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