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9年司法考试全真模拟试题5套(二卷)
A甲除走私1000克冰毒外,还曾与他人共同运输3000克海洛因
B乙非法购买一支手枪,并长期私藏在家中
C丙谋杀仇人张某后,发现张某携有现金1万多元,遂取走该现金
D丁见李某带有大量现金,将李某毒杀,劫取其所带全部财物,并将李某尸体剁成碎块后掩埋
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寻衅滋事罪
D不构成犯罪
A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应追究刑事责任
B仍在追诉时效期限内,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C应认为是对名胜古迹的持续破坏,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
D虽已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但可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究其刑事责任
A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
B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C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
D买卖国家机关公文罪和为境外窃取国家秘密罪
AA地法院
BB地法院
CC地法院
DA.B.C三地法院均可
AA省高级人民法院
BB市中级人民法院
CC县人民法院
DB市中级人民法院或者C县人民法院
A刘某应该停止一切活动,且其申请回避之前所进行的诉讼行为均无效
B刘某应该停止一切活动,但其申请回避之前进行的诉讼行为均有效
C刘某不应该停止侦查活动,且在回避决定作出之前进行的诉讼行为均有效
D刘某不应该停止侦查活动,其在回避决定作出之前进行的诉讼行为是否有效需要有关人员或者机关视具体情况而决定
A视听资料.视听资料
B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C视听资料.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D勘验检查笔录.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A我国对公诉案件的审查实行实体审查与程序审查相结合
B我国采用“起诉状一本主义”
C审查的方法,以书面审查为主
D法院经审查,认为不属于本院管辖,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法院
A本案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B人民检察院应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C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是正确的,但不应由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D人民检察院应当写出书面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处理
A裁定撤销原判,直接改判李某死刑立即执行,后报最高人民法院复核
B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C裁定撤销原判,由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第一审,依法判处李某死刑立即执行
D裁定维持一审判决
A李某是某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因表现突出被调任为某机关副主任科员
B王某是某县工商局公务员,被挂职到国家工商总局锻炼一年
C赵某是公安局聘任的合同工,对公安局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向公安局申诉
D齐某是税务局的工人,对聘用工资不服,在知道处理决定之日起60日内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A甲男与乙女是恋爱关系,因乙女家人极力反对二人交往,乙女提出分手。甲男怀恨在心将乙女骗至郊区无人处杀害,随后,又于次日晚将乙女之母故意砍成轻伤,以示教训。甲男的行为属于连续犯
B王某为了拐卖妇女,以介绍工作为名将找工作的乡下女赵某从A市骗至B市,在寻求买主的同时强迫其卖淫。王某的行为属于结果加重犯
C宋某抢夺李老太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因用力过猛致其摔倒在地身亡。宋某的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
D刘某明知其开摩托车强行夺取行人财物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放任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刘某的行为构成抢夺罪
A甲某在抢劫的时候将他人打成重伤
B乙某为了劫持飞机将飞机上的一名空姐打成重伤
C丙某为勒索财物绑架了一个富商,该富商为了逃跑从楼上跳下,造成重伤
D丁某(财政局长)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100万元,情节极其严重
A受贿罪
B贪污罪
C职务侵占罪
D侵占罪
A玩忽职守罪
B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C玩忽职守罪与为亲友非法牟利罪
D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
A裁定中止审理,把简易程序转化成普通程序
B裁定延期审理,把简易程序转化成普通程序
C决定中止审理,把简易程序转化成普通程序
D决定延期审理,把简易程序转化成普通程序
A罪名不改;维持一审判处的2年有期徒刑,将一审判处的9年有期徒刑改为7年,并在7年以上9年以下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
B将抢夺罪改判为抢劫罪;改判两罪刑罚分别为5年和7年有期徒刑,并在7年以上12年以下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
C将抢夺罪改判为抢劫罪;维持一审判处的2年有期徒刑,将一审判处的9年有期徒刑改为7年,并在7年以上9年以下决定应当执行的刑期
D裁定发回一审法院重审
A直接将指控书及相关材料移送给B区人民法院
B将指控书及相关材料退回A区人民检察院
C将指控书及相关材料移送给B区人民检察院,再由B区人民检察院向B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D将指控书及相关材料移送给甲市人民检察院,让甲市人民检察院将相关卷宗和材料移交给B区人民检察院,再由B区人民检察院向B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A受理,并在自愿的基础上,以调解结案
B受理,并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调解不成,依法裁判
C受理,并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告知其另行起诉
D不受理,告知其另行起诉
A市政府
B市园林局
C国务院
D处罚决定随绿化办公室的撤销而自动失效
A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供被诉行为的全部证据和依据,否则视为没有证据
B被告若有正当事由可以延期提供,但必须书面告知法院
C被告若有正当事由可以延期提供,但必须经法院准许
D被告即使有正当事由,也必须在收到起诉状后10日后提供
A如果该行为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人民法院应判决变更
B只有该行为超越职权.滥用职权人民法院才应判决变更
C只有对行政处罚行为人民法院才有权变更
D只有对行政处罚与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人民法院才有权变更
A以区分局为被告在王某的户籍所在地A区法院起诉
B以市局为被告在B区的铁路运输法院起诉
C以区分局为被告在B区法院起诉
D以市局为被告在B区法院起诉
A以派出所为被告继续审
B以县公安局为被告予以审理
C裁定驳回原告起诉
D裁定终结诉讼
A甲为谋杀刘某而持刀潜入刘某家中隐藏.守候;
B乙为谋杀孙某购买一支手枪,以便杀孙某时使用;
C丙为谋杀赵某而在赵某饮用的茶水中投放毒药;
D丁为谋杀李某而花10万元雇佣杀手。
A伪造货币罪单位犯罪的犯罪对象不仅包括人民币还包括外币,犯罪主体不仅包括自然人还包括单位
B伪造货币罪以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以谋利为目的作为犯罪构成要件
C我国刑法第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构成犯罪。据此,运输假币罪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明知是假币而加以运输,而出售.购买假币罪则不要求行为人明知是假币
D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成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和其他金融公司的工作人员可成为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的主体
A强奸罪
B故意杀人罪
C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D按牵连犯原则,择一重罪论处
A合同诈骗罪
B诈骗罪
C偷税罪
D合同诈骗罪和偷税罪
A非法侵入住宅罪
B非法搜查罪
C不构成犯罪
D滥用职权罪与非法侵入住宅罪
A侵占罪
B抢夺罪
C盗窃罪
D不构成犯罪,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A市人民检察院
B市人民法院
C市国家安全机关
D市公安机关
A应当接受,但经过审查之后,应当将材料移送主管机关处理
B应当接受,但经过审查之后,应将材料退回给孙某,告知其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
C应当接受,并进行相关侦查,然后建议并支持孙某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诉
D不予接受,因为诽谤案件属于自诉案件,不属于公安机关受理
A一个月
B一个半月
C三个月
D六个月
A分别处理,对盗窃罪审查起诉,将劫持航空器罪的案件材料移送至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B将两罪均移送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C两罪均由县检察院审查起诉
D将案件卷宗及材料退回县公安机关,再由县公安机关上交给市公安机关,最后,由市公安机关向市人民检察院移交
A未经传唤,直接拘传
B应由公安机关决定
C据传时,因高某拒绝据传,检察人员对其使用了器械
D时间长至近24小时
A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对其设定的许可进行评价
B如果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变化或废止的,行政机关可依法撤回或变更
C被许可人以欺骗手段取得许可的,如该许可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许可
D行政许可过程中机关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该许可应当被撤消
A供应商认为采购文件.采购过程和中标.成交结果等使其受到损害的,可以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质疑
B处理投诉期间,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不得暂停采购人的采购活动
C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投诉后三十日内对投诉事项作出处理决定
D投诉人对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投诉处理决定不服的,须先提起复议,然后提起行政诉讼
A对于某一个具体犯罪,刑法分则条文只要没有明文规定该罪的犯罪主体是单位,那么,这个罪的犯罪主体就只能由自然人构成。
B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我国刑法既规定了双罚制,也规定了单罚制。但是,单罚制只包括了处罚单位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情形,不包括只处罚单位的情形。
C王某为进行走私成品油犯罪活动,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了科达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后,王某以科达公司的名义大肆进行走私犯罪。该案应对科达公司判处罚金,对王某判处刑罚。
D单位涉嫌犯罪后,若被有关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可以直接追究其直接责任人员或主管人员的刑事责任。
A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B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C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D以故意杀人罪(既遂)定罪处罚
A破坏交通工具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既遂
C破坏交通设施罪的未遂
D盗窃罪
A某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在经营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该公司严重亏损
B某高校校长对财务管理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巨额资金无法收回
C某法院执行庭庭长在执行民事判决中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致使当事人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D某外汇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外汇管理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大量逃汇,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A黄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欺骗他人自杀,构成诈骗罪
B黄某构成故意杀人罪
C黄某诱骗他人自杀,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
D胡某是自杀,黄某不负刑事责任
A仅触犯绑架罪
B同时触犯绑架罪和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
C仅触犯抢劫罪
D同时触犯绑架罪和抢劫罪,择一重罪定罪处罚
A10日
B14日
C15日
D37日
A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处理
B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撤销案件
C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将案卷退回公安机关,并建议公安机关重新侦查
D对程华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并撤销对其逮捕的决定,通知公安机关立即释放
A本案应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B本案应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C对孙某的取保候审应由国家安全机关执行
D对孙某的取保候审应由公安机关执行
A王小花
B王小花的父亲
C王小花的叔叔
D王小花的祖父
A对于条文本身问题的解释,可以由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政府的法制机构提出解释要求,由国务院解释
B对于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可以由国务院各部门提出解释请求,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解释
C对于司法审判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的解释,可以由法院提请最高法院解释
D对于具体应用中的重大问题的解释,可以由国务院各部门或省级政府提出解释请求,由国务院解释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
D较大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林某的行为属于连续犯,应按故意伤害罪一罪处罚,又由于给被害人造成的是轻伤,所以,根据刑法第234条第1款的规定,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B林某的行为属于连续犯,应按寻衅滋事罪一罪处罚,根据刑法第293条的规定,应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C林某的行为属于连续犯,应按故意伤害罪一罪处罚,但由于给10名被害人造成了轻伤,所以,应当根据刑法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D林某的行为属于连续犯,但如果按故意伤害罪一罪处罚,就会违反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所以,应当允许同种数罪并罚,对林某处三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A警察甲明知柯某是被冤枉的,仍捏造证据向检察院移送起诉柯某
B法官乙明知梁某是贩毒分子,仍将伪证作为定案根据,使梁某逃脱制裁
C法官丙在执行一份诉前保全裁定时,明知该批货物随时可能被转运,却忙于和朋友喝酒,不去扣押。待其酒后去扣押时,货主已将货物转走。因此造成该案审结后胜诉方280万元的债权无法执行
D王某系家里独子,2003年5月因盗窃价值3000元的手机一部被检察机关批捕。王某的父亲向检察官丁送去10万元后,丁故意违法对王某做出不起诉决定
A多次挪用公款,并用后次挪用公款归还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数额以案发时未还的实际数额认
B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是挪用公款罪的加重情节
C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数罪并罚
D使用人与挪用人共谋取得挪用款的,以共犯论处
A使用作废的信用证进行信用证诈骗活动,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应当以票据诈骗罪定罪处罚
B使用伪造的国库券,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应当以金融凭证诈骗罪定罪处罚
C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的,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应当以保险诈骗罪定罪处罚
D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A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B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C辩护人
D出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
A和解
B调解
C反诉
D撤诉
A犯罪嫌疑人甲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
B犯罪嫌疑人乙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缺乏足够的证据予以证明
C犯罪嫌疑人丙又聋又哑,且犯罪情节轻微
D犯罪嫌疑人甲,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情节轻微
A视听资料
B间接证据
C直接证据
D实物证据
A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进行质证
B法院依职权调取的证据,由法庭出示,不质证
C对经过庭审质证的证据,除确有必要,不再进行质证
D当事人申请法院调取的证据,由申请调取的当事人在庭审中出示,不再进行质证
A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B受贿罪
C伪证罪
D商业受贿罪
A二审法院应当开庭审理
B二审法院可以书面审理
C因上诉不是针对原审事实认定,二审法院对本案不能以事实不清为由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D因本案不存在抗诉,二审法院则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A有权替甲申请取保候审
B申请检察人员回避
C向检察机关陈述辩护意见
D经被害人同意,向其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
A维持判决
B撤销判决
C履行判决
D确认判决
A中国公民谭某去美国留学,在美国盗窃他人财物,数额巨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B福建省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周某随团探亲去日本,在日本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C我国解放军某部队军人张某因公务出国在菲律宾,因财物被盗,为生活所迫抢夺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D美国公民琼斯将代为保管的居住在美国的我国公民赵某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按照我国刑法应当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A贩卖毒品罪
B强迫他人吸毒罪。
C盗窃罪
D抢劫罪
A行为人甲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数额巨大的财物,并借此为自己谋取到了不正当利益,情节特别严重的,可能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B行为人乙在被勒索的情况下,给予国家工作人员数额较大的财物,但没获取不正当利益,不构成犯罪
C介绍贿赂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实施沟通.撮合,促使行贿.受贿得以实现的行为,这里的受贿人不仅包括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国家工作人员等,也包括非国家工作人员
D介绍贿赂人.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其介绍贿赂行为和行贿行为的,应当减轻或从轻处罚
A鉴定人刘某在民事诉讼中作虚假的鉴定,使被害人丧失1千万元的财产,刘某的行为构成伪证罪
B甲将盗来的汽车交给乙,说“这是我今晚偷来的,你帮我开去交给张三”,乙把车交给张三后立即回家睡觉,未获取任何报酬。乙不构成犯罪。
C在法警将被告人王某从看守所押到法庭受审的途中,被告人王某的家属纠集多人将王某抢走,王某的家属构成聚众持械劫狱罪
D帮助当事人毁灭证据的,构成包庇罪。
A被害人刘某
B孙某的父亲
C孙某的叔叔
D孙某的辩护人陈某(经过孙某同意)
A甲向人民法院对乙提起侵占罪的自诉案件审理中,甲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一次
B甲向人民法院对乙提起侵占罪的自诉案件审理中,甲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两次
C甲向人民法院对乙提起侵占罪的自诉案件审理中,对甲经过一次合法传唤,甲无正当理由据不到庭
D甲向人民法院对乙提起侵占罪的自诉案件审理中,对甲经过两次合法传唤,甲无正当理由据不不到庭
A在当代社会,公正与效率都已经成为衡量一国刑事诉讼是否科学与文明的重要尺度。
B讲究诉讼效率就是应当降低诉讼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刑事和解制度和恢复性司法制度。
C坚持诉讼效率,不仅要求在刑事诉讼中严格控制审前行为的期间,而且要求庭审中奉行不间断审理原则。
D对羁押的期间进行严格限定,以及广泛建立简易程序加速刑事案件的处理,也都是提高诉讼效率的方式。
A国家林业局是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机构
B家海洋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C国家知识产权局是国务院直属机构
D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是国务院组成部门
A县公安局
B县人民检察院
C县人民法院
D市中级人民法院
A明某仅构成非法拘禁罪
B明某构成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
C明某的非法拘禁罪属于结果加重犯
D明某仅构成故意伤害罪
A驳回检察院的起诉,将指控书及相关材料退回市检察院,因为市检察院起诉的级别不当
B将案件交由下级法院审理
C继续审理本案
D移送给上级(省级)人民法院,让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
A必须先向乡政府请求国家赔偿,对乡政府的决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
B可以在向县人民政府申请复议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
C可以在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
D必须先申请复议,复议后才能在诉讼中才能提出国家赔偿请求
A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以伪造的票据作担保,骗取对方当事人货物的
B保险事故的证明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
C骗取数量较大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
D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
A盗窃.诈骗.抢夺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
B入户或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诈骗.抢夺后在户外或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
C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
D使用凶器或以凶器相威胁的;
A抢劫违禁品后又以违禁品实施其他犯罪的,应以抢劫罪与具体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B实施伤害犯罪,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觉,临时起意劫取他人财物的,应以伤害罪与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
C实施强奸犯罪,在被害人未失去知觉,临时起意劫取他人财物的,应以强奸罪与抢劫罪实行数罪并罚;
D实施伤害犯罪,在被害人失去知觉或者没有发觉的情形下,临时起意拿走他人财物的,应以伤害罪与盗窃罪实行数罪并罚
A对犯罪嫌疑人赵某是否有精神病的鉴定
B钱某,涉嫌抗税罪,符合逮捕条件,应当对其实行逮捕,但因其有严重疾病,可以对其适用取保候审,对钱某严重疾病的鉴定
C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甲被乙打成重伤,对乙伤情的鉴定
D钱某因抢夺罪被判刑入狱,现因有严重疾病需要监外执行,对其重大疾病的证明
A李某是工商局公务员,在接到上级命令后执行,结果该命令明显不当,则李某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B李某是工商局公务员,接到上级命令后,如果发现该决定或者命令明显违法可以拒绝执行
C李某是工商局公务员,接到上级命令后,如果发现该决定或者命令明显违法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
D李某是工商局公务员,对明显不当的决定或命令,执行后无须承担法律责任
A对于依法不需要许可的,应当在5日内告知不受理
B对许可的材料进行审核时,均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
C对于统一办理与联合集中办理的许可,行政许可机关自受理之日30日内作出决定
D法律.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没有地域限制
A工商局决定对王某依法给予40元罚款,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B交通局决定对李某依法给于100元罚款,不当场收缴事后将难以执行,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C林业局决定对处在山区的刘某依法罚款30元,由于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刘某提出后,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D对于当场处罚的罚款,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
A徐某可以直接对该征收行为提起行政复议
B徐某可以直接针对该规范性文件要求复议审查
C徐某可以在申请复议征收行为时要求审查该规范性文件
D徐某不必经过复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不予受理,应先提起行政复议
B应予受理,复议机关不受理复议申请或在法定期间不作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C不应受理,行政复议为提起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
D以上理由都不对
A委托有效,行政复议法并未禁止委托他人代为提起复议申请
B委托无效,行政复议法并未允许委托他人代为提起复议申请
C被委托人李某兄长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提起复议
D以上说法都不对
A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B复议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
C复议机关为违反了法定义务
D复议机关不予受理是正确的
A王某申请大学生创业基金,行政机关予以批准
B甲企业申请科技开发财政支持,行政机关予以批准
C杨某在抢险抗洪中牺牲,行政机关对其家属发放抚恤金
D民政局对受灾地区发放生活救济金
A15周岁的王某在盗窃时,被失主发现。他为了摆脱失主的追赶,使用匕首将失主捅成重伤,应以抢劫罪追究王某的刑事责任
B17周岁的李某盗窃2500元,系初犯,而且在母亲的陪同下投案自首。对李某应当免予刑事处罚
C15周岁的孔某和17周岁的庞某共同绑架他人,并残忍地将人质杀害,应当以绑架罪追究二人的刑事责任
D16周岁的黄某过失致人重伤,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A盗窃金额2.61万元
B盗窃金额2.4万元
C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D应当并处罚金
A犯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为窝藏赃物而当场使用暴力
B携带凶器抢夺
C聚众哄抢公私财物,为抗拒抓捕而以暴力相威胁
D聚众“打砸抢”因而毁坏公私财物的首要分子
A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数量较大的,才追究刑事责任
B单位可以成为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主体
C以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的,不另成立妨害公务罪
D运输毒品罪仅限于在境内运输毒品,而不包括从境外运往境内和从境内运往境外
A逮捕
B侦查终结,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C审查起诉之后,代表国家提起公诉
D人民法院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
A人民陪审员不得担任审判长
B人民陪审员有权参加所有第一审的审判活动
C人民陪审员无权参加发回重审案件的审判活动
D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对于法律适用问题,人民陪审员应当接受法官的指导
A为邱某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
B如果邱某被逮捕,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C了解邱某涉嫌的罪名
D同邱某的会见与通信权
A如果犯罪嫌疑人甲拒绝检查,可以对他进行强制检查
B如果被害人乙拒绝检查,为了解案情和搜集证据,必要时也可对她进行强制检查
C对被害人乙的检查,可以由男性医师进行检查
D如果案情需要对被害人乙进行搜查,可以由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搜查
A侦查羁押期间自查清甲真实身份之日起计算
B在查清甲真实身份以前,允许其聘请在某高校从事刑事诉讼法教学的哥哥为他提供法律帮助
C在查清甲真实身份以前,裁定诉讼中止,待查清其真实身份之后,才继续进行侦查
D如果甲坚持不讲起真实身份和姓名达20年以上,可以撤销此案
A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已经记入金融机构法定存款账户的客户资金归个人使用,是挪用公款。
B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吸收客户资金不入账,却给客户开具银行存单,客户也认为将款已存银行,该款却被行为人以个人名义借贷给他人的,应认定为挪用公款罪。
C银行工作人员未将其吸收的客户存款记入银行法定账户,却直接非法拆借给他人,数额巨大.但并未造成损失的,不构成吸收客户资金不入帐罪。
D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吸收客户资金乐入账,却给客户开具银行存单,客户也认为将款已存入银行,该款却被行为人以个人名义借贷给他人的,应认定为挪用资金罪。
A非法拘禁罪
B故意伤害罪
C抢劫罪
D敲诈勒索罪
A乙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和包庇罪(教唆)
B甲某构成交通肇事罪(共犯)和包庇罪
C乙某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依法应当在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适用刑罚
D乙某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且因逃逸而致人死亡,应依法判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A可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补充侦查必须在一个月以内侦查完成
B可自行侦查,自行侦查必须在一个月以内侦查完成
C可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退回补充侦查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
D可自行侦查,自行侦查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