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05-08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真题解析——综合法律知识(第四章)
A民事程序
B行政程序
C行政复议
D刑事赔偿
A追加被告
B决定合并审理
C通知第三人参加诉讼
D允许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A国务院部门规章
B反倾销国际公约
C被告所在地政府反倾销法规
D国务院部委反倾销的工作规定
A2009年8月13日
B2008年8月13日
C2011年8月13日
D2027年8月13日
A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的
B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
C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复议为提起诉讼必经程序而未申请复议的
D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的
A赔偿损失
B颁发资质证明
C返还罚款
D发放抚恤金
A行政机关适用法律错误的
B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的
C行政处罚机关同意人民法院变更处罚决定的
D利害关系人同为原告的
A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存在合理性问题的
B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者废止的
C起诉人错列被告的
D请求事项不属于行政审批权限范围的
A中止诉讼
B中止执行
C财产保全
D不予受理
A法院院长
B翻译人员
C书记员
D证人
A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因法律,政策变化需要变更或者废止的
B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但存在合理性问题
C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
D起诉被告不作为的理由不能成立的
A甲认为某省工商局印发的一个适用全省的管理办法不合理而提起诉讼
B乙认为其工作单位某市税务局无理扣发其奖金而提起诉讼
C丙认为某市工商局扣押他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正版光盘而提起诉讼
D丁公司认为某市环保局违法要求其维修一公共排水系统而提起诉讼
A因为甲不是行政行为直接针对的特定对象,所以没有资格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行政诉讼
B因为甲与该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可以依法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行政诉讼
C甲不能直接以原告资格起诉,但可以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
D甲不具有原告资格
A甲可以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B甲可以向相关行政机关提起复议
C甲不服该判决,可以拒绝交纳交通规费
D交通管理部门在判决生效后,对甲拒绝交纳交通规费的行为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A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认定的主要事实和证据的
B部分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
C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处理结果的
D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所适用的规范依据的
A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被限制人身自由地人民法院管辖
B经复议的案件,如果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C确认发明专利权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D下级人民法院对其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决定
A市中级人民法院
BB区基层人民法院
CC区基层人民法院
DD区基层人民法院
A15天
B1个月
C2个月
D3个月
A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存在
B适用法律是否正确无误
C是否依据法定程序进行
D内容是否公正合理
A原告或者第三人提供了证据线索,但无法自行收集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的
B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利益的事实认定的
C涉及依职权追加当事人、中止诉讼、终结诉讼、回避等程序性事项的
D被告认为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申请人民法院调取的
A不享有,批准行为不是针对居民,他们不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B不享有,批准行为与居民之间并不具有利害关系,对居民相邻权造成损害的是该公司的建楼行为,居民应该以该公司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
C不享有,尽管居民处于相关人地位,但是批准行为还没有对他们的相邻权造成损害,因此批准行为与居民之间不具有利害关系
D享有,作为相关人,批准行为已经侵犯了居民的相邻权,尽管这种损害在楼建成后才发生,但是这种损害的发生是必然的
A他们是共同诉讼中的共同原告
B他们是非共同诉讼中的共同原告
C他们应当推选1至5名诉讼代表人参加诉讼
D对他们的起诉,人民法院有一并审理的义务
A可以通知其他利害关系人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
B因为是共同诉讼,因而应当强行追加其他相关人为共同原告
C有义务通知其他相关人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是否参加,取决于他们自己
D因为是共同诉讼,对不愿以第三人身份参加诉讼的其他相关人应当强行列为第三人
A确认批准行为违法,要求拆除该办公楼
B撤销批准行为,但对办公楼予以保留;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判决承担赔偿责任
C衡量利益得失,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D确认批准行为违法,并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判决承担赔偿责任
A警察丙
B派出所
CD区公安分局
DA市公安局
AB区人民法院
BC区人民法院
CD区人民法院
DA市中级人民法院
A应将其列为共同被告
B可以将其列为共同被告
C可以将其列为第三人
D应要求其提供自己没有过错的证据
A立案之日起3个月
B立案之日起6个月
C开庭审理之日起3个月
D开庭审理之日起6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