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1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经济与民商》考点练习试题:第九章 市场规制法
A侵权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
B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
C受害人在被侵权期间所获得的利润
D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利润的两倍
A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B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C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D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方法、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行为
A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在账外给予对方折扣
B第三人使用明知是他人违反约定提供的客户名单进行交易
C当地政府发布文件限制在本地区销售外地生产的同类产品
D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季节性降价
A对商品作片面的宣传或者对比的
B将科学上未定论的观点、现象等当作定论的事实用于商品宣传的
C以歧义性语言或者其他引人误解的方式进行商品宣传的
D以明显的夸张方式宣传商品,但不足以造成相关公众误解的
A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鲜活商品
B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季节性降价
C因破产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D最高奖金为6000元的抽奖式有奖销售
A3
B5
C7
D9
A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5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B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2亿元人民币
C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2亿元人民币
D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A工商局
B国家发改委
C商务部
D反垄断审查委员会
A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B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者销售数量
C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
D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A执行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产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识
B采取措施,保持销售产品的质量
C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
D不得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
A有权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
B消费者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C有权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D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A原油
B天然气
C建设工程
D建筑材料
A对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认定
B对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认定
C作出的有关经营者集中的决定
D作出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处罚
A1
B2
C3
D4
A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1/2的,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B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2/3,其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1/10的,不应当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C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3/4,其中有两个经营者市场份额合计不足1/5的,不应当推定该两个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D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有证据证明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不应当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A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
B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C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D农业生产中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
A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的协议
B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C联合抵制交易
D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A能够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
B经评审的价格最低
C投标价格不得低于成本
D产品质量最好
A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B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
C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
D为实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救灾救助等社会公共利益的
A甲公司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49%,即可推定甲.公司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B甲公司、乙公司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68%,其中乙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2%,则甲公司和乙公司被推定为共同占有市场支配地位
C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78%,其中乙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5%,丙公司的市场份额为8%,则丙公司不应被推定为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D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78%,其中乙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5%,丙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1%,则甲公司、乙公司和丙公司被推定为共同占有市场支配地位
A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
B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C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
D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A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为90亿元人民币,其中有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分别为5亿元人民币、8亿元人民币
B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为120亿元人民币,其中有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分别为6亿元人民币、7亿元人民币
C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为30亿元人民币,其中有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分别为5亿元人民币、8亿元人民币
D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为25亿元人民币,其中有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分别为6亿元人民币、7亿元人民币
A经营者未及时作出书面承诺的
B经营者未履行承诺的
C作出中止调查决定所依据的事实发生重大变化的
D中止调查的决定是基于经营者提供的不完整或者不真实的信息作出的
A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B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C联合抵制交易
D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
A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的行为
B对外地商品设定收费项目
C强制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
D排斥或者限制外地经营者在本地投资或者设立分支机构
A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时,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销售者要求赔偿
B使用他人营业执照的违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消费者可以向营业执照的持有人要求赔偿
C消费者在展销会、租赁柜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提供者要求赔偿
D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向经营者要求赔偿,不能向广告的经营者要求赔偿
A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
B可以自收到处罚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也可以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C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应当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D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因清偿债务降价销售商品
B最高奖金超过5000元的抽奖式的有奖销售
C季节性降价
D在商品上伪造认证标志
A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B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用于清偿债务的行为
C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的行为
D利用有奖销售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A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B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C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D使用银行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A甲披露自己以偷盗手段获取的A企业的商业秘密
B乙披露甲以偷盗手段获取的A企业的商业秘密
C甲允许丙使用自己以偷盗手段获取的A企业的商业秘密
D丁不知甲以偷盗手段获取A企业的商业秘密,披露该商业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