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99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8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基础心理学模拟题100题(三)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
D中立性态度
A不要以自己的价值观来揣摸求助者
B敢于判断破裂家庭或死亡婚姻
C将问题具体化、客观化
D坚持夫妻双方同时参加咨询
A性爱、情爱相互依存融为一体
B性角色、性身份融为一体
C感性、理性相互依存融为一体
D性医学、性道德融为一体
A再生性能力
B推断性能力
C流体智力
D晶体智力
A思想准备
B定势
C问题解决的策略
D动力定型
A幼儿期
B童年期
C青春发育期
D青年期
A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B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
C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
D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
A促进会谈继续下去
B使咨询师可以少说多听
C检验咨询关系
D让求助者充分表现
A行为可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
B心理学要排除主观内省
C不能将知觉或意识作为研究对象
D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属于行为反应
A4~5
B4~6
C4~7
D4~8
A心理过程的组成部分
B独立于心理过程之外的心理现象
C由心理过程构成的
D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A深入探讨求助者问题的深层原因
B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C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
D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
A“高级神经类型”的功能协调
B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C各种情绪和情感活动的协调一致
D意识活动和心理动力过程的一致
A人的心理结构缺乏层次性
B心理结构与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相类似
C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D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动力
A直觉行动思维
B表象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动作形象思维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A100
B120
C140
D160
A尽力满足求助者的要求
B可以适当地使用方言
C严守求助者的所有秘密
D可以适当地使用专业术语
A心理咨询按照对方的要求解决问题
B心理咨询不能够解决他的全部问题
C没有必要告知对方什么是心理咨询
D求助者不必了解心理咨询如何进行
A躯体创伤
B噪音
C歪曲的认知结构
D饥饿
A多数是非器质性的能力明显受损
B常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
C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下降
D绝大多数是器质性的
A完形学派鼓励求助者辨别言语与非言语表达之间的差异
B理性情绪学派鼓励求助者去检验自己的行为是否真实与负责
C现实疗法激励求助者重新评估仍然影响其生活的早年重要决定
D交互分析法促使求助者培养理性信念
A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咨询称为发展咨询
B发现心理健康遭到破坏而咨询称为健康咨询
C为个人的成功想突破个人弱点而咨询称为发展咨询
D因各种挫折引起行为问题而咨询称为发展咨询
A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
B成年期的社会化
C教导社会成员掌握、遵守社会规范
D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A0.64
B0.55
C0.43
D0.21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
D分层抽样
A越少
B越多
C越难预测
D迅速增加
A开放式询问
B解释性询问
C引导性询问
D间接性询问
A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B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
C个人的心理发展决定于生理成熟
D心理发展是跨文化心理学和历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A横断研究
B纵向研究
C个案研究
D因果研究
A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B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C家庭作业
D行为技术
A空间性
B情境性
C特异性
D动机性
A社会促进反应
B模仿
C感染
D暗示
A性别认同
B性冲动的困惑
C性好奇
D性道德缺乏
A心理问题
B严重心理问题
C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D确诊的神经症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A身体语言
B身体运动
C目光接触
D面部表情
AZ分数
BT分数
C标准九分数
D离差智商
A巴甫洛夫
B冯特
C桑代克和斯金纳
D罗杰•斯佩里
A咨询师要以自己的参照框架去剖析求助者的问题
B咨询师借助于求助者的言行,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
C咨询师借助于知识经验,把握对方体验与其人格之间的联系
D咨询师要运用技巧将自己的共情传达给求助者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A2种水平和4个阶段
B3种水平和6个阶段
C4种水平和8个阶段
D4种水平和6个阶段
A激情
B表征
C应激
D表情
A摩根
B奥斯古德
C舒茨
D费斯廷格
A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A异常心理可以部分改善
B异常心理无法被矫正
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完全异常的
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可以互相转换
A有三个可供被试者选择的答案
B每一测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
C尽量不选择中性的答案
D测验有时间限制
A精神运动性障碍
B精神性-情感症状
C躯体性障碍
D心理障碍
A求助者来访时的特征
B咨询中的谈话内容
C对咨询印象的总结
D综合对咨询话题、求助者主诉内容和问题的记录
A1986
B1985
C2001
D1937
A条形图
B直方图
C剖面图
D都不是
A错觉
B梦
C无意识
D幻觉
A机能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A心理咨询有其局限性
B应禁止使用专业术语
C尽可能避免使用方言
D积极练习以避免紧张
A不能够用来预测学习成绩
B信度和效度完全是可靠的
C即使单独使用效果也很好
D该方法操作简便且较为完善
A它是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中不大常用的技巧
B使用释义技巧时没必要先征得求助者的同意
C指重复并评价对方话题后顺便提出另一问题
D释义能使求助者感到咨询员所提问题很合理
A建议变换地方再谈
B强迫对方停止谈话
C时间有限下次再谈
D暂时休止然后再谈
A原测验
B所有条目之间
C题目与分测验之间
D两半测验
A听
B嗅
C味
D触
A2
B3
C4
D5
A同化
B顺应
C适应
D守恒
A许又新
B郭念锋
C钟友彬
D李心天
A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B对方自我探索过多
C使求助者过分依赖
D谈话内容过于具体
A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B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C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
D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A能够改变求助者的个性和态度
B尽可能挖掘求助者的所有情况
C符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和兴趣
D可把思维障碍的症状加以讨论
A耷拉着的肩膀表示内心受到压抑
B耸着的肩膀和愤怒有关
C肩膀平齐是精神负担沉重的反映
D弯曲的肩膀说明能承担责任
A积极
B消极
C双向作用
D定向作用
A精神运动性兴奋
B语词新作
C情绪高涨
D思维奔逸
A构想效度
B效标效度
C区分效度
D逻辑效度
A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B介绍个人受训背景
C遵守职业道德和相关法律法规
D尊重求助者
A使求助者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
B使求助者获得自我价值感
C可以唤起对方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D以上三点
A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B没有发生质变
C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D逻辑思维可以摆脱形象
A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B智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心理评定量表
A复述
B视觉复述
C归类
D系列化
A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
B心理和生理互为因果
C求助者常有心理问题躯体化倾向
D生理欠佳体验为心理不适
A协调
B朋友
C帮助者与被帮助者
D教育者与被教育者
A1904
B1907
C1890
D1908
A辩证的
B相对的
C实用性
D抽象性
A评估压力对自身的利、弊及程度
B评估压力的性质
C评估自己的实力
D确定自己对待压力的方式
A依上级咨询师诊断的结果进行谈话
B根据临床诊断的结果分析进行谈话
C根据咨询员观察到的疑点进行谈话
D依咨询员主动提出的内容进行谈话
A一般和严重心理问题的标准之一
B心理问题与精神疾病的标准之一
C正常人群与异常人群的标准之一
D正常人与心理问题者的标准之一
A以奖励为手段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
B以严厉惩罚为手段消除某种行为
C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
D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
A医生诊治患者的躯体疾病
B医生应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辅导
C医生按照患者的要求行事
D患者应减轻医生的精神压力
A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B只要具备产生错觉的条件,错觉就一定会发生
C只要知道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是可以克服的
D错觉所产生的歪曲带有固定的倾向
A本我
B镜我
C自我
D超我
A它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B它是对过去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C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D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A嗯
B讲下去
C别停下
D还有吗
A凭经验弄清情况
B详细记录测验时被试者的表现
C取得被试者的合作
D不予理睬
A仅第一图告之缺少部分
B第一、二图均告之缺少部分
C任何图均不告之缺少部分
D每图限时20秒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范围
A态度
B偏见
C歧视
D距离
A可以使求助者感到被接纳、被信任
B可以使咨询师宣泄情感
C可以使求助者感到安全
D可以使咨询师认识真正的自我
A使用智力年龄表示测验成绩
B将测验题目按照年龄分组
C建立了常模
D用离差智商代替比率智商
A提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B提出R=f(s.A)的公式,其中R为反应,S为中间变量
C提出R=f(S.A)的公式,其中R为反应,A为第三变量
D提出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A没有必要告知对方什么是心理咨询
B心理咨询不能够解决他的全部问题
C求助者不必了解心理咨询如何进行
D心理咨询按照对方的要求解决问题
A由现实因素激发
B持续时间较短
C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
D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
A逻辑的矛盾
B文化价值冲突
C新旧经验相悖
D观念的矛盾
A理想期待与现实行为的脱节
B对男女的性行为道德评判不一致
C过去与现代不一致
D理想期待与现实行为相对一致
A大小
B范围
C定性
D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