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94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常规站题库单选题1094
A开路
B短路
C接地
D并联
A是
B否
A装置厂商
B系统集成厂商
C设计院
A全补偿
B过补偿
C欠补偿
D0补偿
A极大
B极小
C不大不小
D不确定
A正序
B负序
C零序
D以上均可
A受
B不受
C均可以
D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A220
B250
C300
D500
A是
B否
A间隔层
B变电站层
C链路层
D过程层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A1
B2
C3
D4
A降低;
B不变;
C增大;
D成比例增大。
A1.5
B1
C2.5
D0.5
A启动
B测量
C逻辑
D振荡闭锁
A母线
B线路或变压器
C任意
A1
B2
C3
D123都不会
A二次
B三次
C四次
D五次
AA相
BB相
CAB相
D三相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定
A二次
B三次
C五次
A10
B14
C6
A静态稳定破坏
B暂态稳定破坏
C电压崩溃
D频率崩溃
A时间配合
B时间和灵敏度均配合
C灵敏度配合
A70
B80
C90
D110
A单相拒动
B两相拒动
C三相拒动
D都要考虑
A二次谐波
B三次谐波
C五次谐波
D七次谐波
A单相拒动
B两相拒动
C三相拒动
D都要考虑
A愈大愈好
B适中为好
C愈小愈好
D大小均可
A-30
B0
C60
D90
A单相接地
B两相短路
C两相接地短路
D三相短路
A单相接地
B两相短路
C两相接地短路
D三相短路
A不起动
B应起动
C可起动也可不起动
D以上均可
A正序分量
B负序分量
C零序分量
D零序电压
A正序分量
B负序分量
C零序分量
D零序电压
A负载电流;
B空载电流;
C冲击电流;
D短路电流。
A相问距离
B纵联保护
C零序电流保护
D接地距离
A不起动
B应起动
C可起动也可不起动
D以上均可
A联动试验
B相序
C功率角度
D3i0极性
A等效电阻
B线性电阻
C非线性电阻
D有效电阻
A幅度最大
B幅度最小
C幅度不变
D不一定
A500V
B1000V
C2000V
A相反
B相同
C相差150
D相差120
A幅度最大
B幅度最小
C幅度不变
D不一定
A波动
B故障扰动
C功率缺额
D系统过电压
A单相接地
B两相短路
C两相接地短路
A0.04
B0.05
C0.1
D0.2
A前者更大
B两者相等
C前者较小
A距离保护
B电流差动保护
C零序电流方向保护
A二次谐波为主
B三次谐波为主
C五次谐波为主
A0.5级;
B10级;
C0.1级;
DD级;
A距离保护
B差动保护
C零序电流方向保护
A加极性
B减极性
C均可
A潜供
B助增
C汲出
D零序
A加极性
B减极性
C均可
A25
B40
C50
D70
A5%
B0.1
C0.15
A2倍
B√3倍
C3倍
A1.5
B2
C3
D4
A按断路器双重化配置
B按断路器单套配置
C集成在母线保护中
D集成在线路保护中
A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
B三相星形接线
C两相电流差接线
D三相零序接线
A电流差动保护
B零序电流保护
C相电流保护
D暂态方向纵联保护
A电流差动保护
B零序电流保护
C相电流保护
D暂态方向纵联保护
A最大运行方式
B最小运行方式
C正常运行方式
D事故运行方式
A有功功率严重不足
B无功功率严重不足
C系统受到小的干扰
D系统发生短路
A变压器分接头调整
B发电机组跳闸或失磁
C变压器故障
D联络线无故障跳开
A时间配合
B时间和灵敏度均配合
C灵敏度配合
D灵敏度和选择性的配合
A线路纵联保护
B变压器差动保护
C母线差动保护
D线路快速距离保护
A0.866
B1
C1.732
D3
A2%
B0.03
C0.05
A24次
B20次
C12次
A1
B0.5
C2
D1.5
A全补偿
B过补偿
C欠补偿
A5%
B0.1
C0.15
A全补偿
B过补偿
C欠补偿
A1
B1.732
C3
A同相
B不同相
C不定
A绝缘结构
B机箱
C屏柜
D二次采样系统
A220
B330
C250
D380
A5%
B0.1
C0.15
A同相
B不同相
C不定
A呈明显的非线性特性
B大致是直线
C不定
A呈明显的非线性特性
B大致是直线
C不定
A0°
B60°
C120°
D180°
A110V
B24V
C48V
D5V
A验收检验
B事故后检验
C用装置进行断路器跳合闸试验
A故障点
B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处
C系统电源处
D保护安装处
A故障点
B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处
C系统电源处
D保护安装处
A验收检验
B事故后检验
C用装置进行断路器跳合闸试验
A49
B50
C49.5
D49.2
A1h
B12h
C24h
D6h
A投入
B退出
C投入退出均可
A5
B10
C15
D20
AQ/P
BP/S
CQ/S
DP/Q
A投入
B退出
C投入退出均可
A投入
B退出
C投入退出均可
A24次
B20次
C12次
A被试回路
B直流回路
C其余回路
D交流回路
A120V
B180V
C70V
D220V
A负电源
B正电源
C正负电源
D以上均可
A智能终端
B本体智能终端
C合并单元
A接地短路点最高
B变压器中性点最高
C各处相等
D发电机中性点最高
A接地短路点最高
B变压器中性点最高
C各处相等
D发电机中性点最高
A线电压标么值
B线电压标么值的倍
C电流标么值
D电流标么值的倍
A间断角闭锁
B二次谐波制动
C二次谐波和间断角制动
D比率差动
A90°~110°
B60°~90°
C0°~90°
A单重方式
B三重方式
C综重方式
A1
B1.732
C3
D0.866
A静稳定
B暂态稳定
C动态稳定
A周期
B非周期
C1/2工频
A已执行
B工作终结
C工作结束
D以上均可
A90度
B180度
C270度
D360度
A异常运行保护
B辅助保护
C失灵保护
A100
B300
C150
D200
A对侧无电源
B对侧有电源
C都一样
A35
B105
C101
A1
B1.5
C2
D2.5
A大
B小
C大小相同
A0.7
B0.65
C0.8
A5ms
B1ms
C10ms
A0.8
B0.7
C0.5
A减小
B增大
C减小或增大
A频率缓降
B频率突然异常波动
C频率加速下降
D频率升高
A外时钟
B内时钟
C外时钟或者内时钟
A零序分量
B负序分量
C正序分量
A一次
B二次
C明显断开
D中性点
A能够反应变压器的所有故障。
B只能反应变压器的相间故障和接地故障。
C不能反应变压器的轻微匝间故障。
A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一致
B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无直接联系
C仅在变压器一侧有电流
A最高
B为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之间的线路压降
C与短路点相同
D不能判定
A最低点、1/2
B最高点、1/2
C最高点、末端
D最低点、末端
A验收检验、全部检验、传动检验
B部分检验、补充检验、定期检验
C验收检验、定期检验、补充检验
A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
B电流型和电压型继电器。
C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和静态型。
A稳态不平衡电流
B暂态不平衡电流
C稳态和暂态不平衡电流
D变压器空载合闸时的励磁涌流
A稳态不平衡电流
B暂态不平衡电流
C稳态和暂态不平衡电流
D变压器空载合闸时的励磁涌流
A均作往复性摆动
B会发生突变
C在振荡频率高时会发生突变
D在振荡频率低时会发生突变
A1
B2
C5
A零序定值要配合,不出现交错点
B时间必须首先配合,不出现交错点
C电流定值灵敏度和时间都要相互配合
A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一致
B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无直接联系
C仅在变压器一侧有电流
D变压器两侧均有电流
A不能反应所有的接地
B对相问故障反应不灵敏
C对反应单相接地故障灵敏
D能够反应所有的故障
A提高电网的电压水平
B补偿网络接地时的电容电流
C限制变压器故障电流
D消除潜供电流
A110V或220V直流回路对地
B直流逻辑回路对高压回路
C触点的动静两端之间
A110V或220V直流回路对地
B直流逻辑回路对高压回路
C触点的动静两端之间
A瞬时,延时
B瞬时,瞬时
C延时,延时
D延时,瞬时
A负序电流元件
B相电流元件
C零序方向元件
A0.025
B0.1
C0.05
D0.02
A线路侧
B母线侧
C线路或母线侧
A线路侧
B母线侧
C线路或母线侧
A母线故障的后备保护
B利用母联或分段断路器给另一母线充电的保护
C利用母线上任一断路器给母线充电的保护
D母线故障的主保护
A线电压和线电流之间的夹角
B线电压和相电流之间的夹角
C相电压和线电流之间的夹角
D相电压和相电流之间的夹角
A交流电流电压回路对地
B110V或220V直流回路对地
C110V或220V直流回路各对触点对地
A交流电流电压回路对地
B110V或220V直流回路对地
C110V或220V直流回路各对触点对地
A0.03
B0.04
C0.05
A增大一倍
B减小一倍
C无变化
A3%
B0.04
C0.05
A85%
B0.8
C0.9
A工区运行专工
B总工
C所专工
D生技领导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A快、快
B快、慢
C慢、快
D慢、慢
A0.85
B0.8
C0.9
A电源消失
B功率倒向
C通信故障
D振荡
A传输功率
B稳定性
C安全性
D衰减度
A0.8
B0.9
C1
D1.2
A可能会引起零序方向保护不正确动作
B可能会引起过流保护不正确动作
C可能会引起纵差保护不正确动作
A按电压等级划分,分级管理
B整定范围一般与调度操作范围相适应
C由各级继电保护部门协商决
A二次绕组中性线应直接接地
B应在接地点与电压继电器之间装设熔断器或快速开关
C二次绕组中性点应经击穿保险接地。
A鉴别短路电流和励磁涌流波形的区别,要求间断角为60°~65°
B加装电压元件
C各侧均接入制动绕组
A鉴别短路电流和励磁涌流波形的区别,要求间断角为60°~65°
B加装电压元件
C各侧均接入制动绕组
A限制通过跳闸绕组的电流
B防止因灯座短路造成断路器误跳闸
C防止灯泡过热
D补偿灯泡的额定电压
A只会使保护区缩短
B只会使继电器超越
C视条件可能失去方向性,可能使保护区缩短,也可能发生超越或拒动
D没有影响
A保护安装处的最大短路电流
B保护安装处的最小短路电流
C线路的最大负荷电流
D反方向故障时的最大短路电流
A提高过电流保护的可靠性
B提高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
C提高过电流保护的选择型
D提高过电流保护的快速性
A变压器有源侧电流互感器必须接入制动线圈
B变压器无源侧电流互感器必须接入制动线圈
C可任意接入
A电压超前电流45°
B电流超前电压45°
C电流超前电压135°
D电压超前电流135°
A缓慢的
B与三相短路一样快速变化
C缓慢的且与振荡周期无关
D电流是不变的,电压是变化的
A电压超前电流45°
B电流超前电压45°
C电流超前电压135°
D电压超前电流135°
A反应过渡电阻能力强
B出口故障时高速动作
C出口故障时高速动作,反应过渡电阻能力强
A一回路处于热备用状态;
B一回路处于接地检修状态;
C二回路运行状态
A同名故障相中的超前相
B同名故障相中的滞后相
C同名的非故障相
A原理缺陷
B运行维护不良
C调试质量不良
D制造质量不良
A50mm2
B100mm2
C25mm2
A能正确反应K3、K2、K1.1;
B能正确反应K3、K2、但不能反应K1.1、K1;
C能反应各种故障。
A断路器准备好动作
B故障点介质的绝缘强度的恢复
C躲过断路器的三相不同时合闸(断路器的三相不同步)
A使用绝缘工具,戴手套
B使用绝缘工具,并站在绝缘垫上
C使用绝缘工具,站在绝缘垫上,必须有专人监护
A电压超前电流45°
B电流超前电压45°
C电流超前电压135°
D电压超前电流135°。
A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L端
B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试验线引出端
C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N端
AS*=3U*I*
BS*=U*I*
C(U线)*=3(U相)*
DP*=3U*I*cosφ
A切除两条母线
B切除I母
C切除II母
D两条母线均不切除
A大于5
B小于3
C小于或等于4
D大于3
A启动远方跳闸
B启动母联失灵(或死区)保护
C启动失灵保护及远方跳闸
A电流继电器
B电阻继电器
C电抗继电器
D偏移阻抗继电器
A等效变换只保证变换后外电路的各电压、电流不变
B等效变换是说互换的电路部分一样
C等效变换对变换电路内部等效
D等效变换只对直流电路成立
A采样间隔为1ms,采样率为1000Hz
B采样间隔为5/3ms,采样率为1000Hz
C采样间隔为1ms,采样率为1200Hz
A接在跳闸继电器出口触点与断路器控制回路之间
B与断路器跳闸线圈并联
C与跳闸继电器出口触点并联
D与跳闸继电器线圈并联
A保护试验按钮、试验插件或启动微机保护
B短接触点、手按继电器等
C保护处于投入运行完全相同的状态,从端子排上通入电流、电压模拟各种故障
A采样间隔为lms,采样率为1000Hz
B采样间隔为5/3ms,采样率为1000Hz
C采样间隔为1ms,采样率为1200Hz
A以先保护后控制为原则
B以先信号和照明,先室外后室内部分为原则
C以先室内后室外为原则
D只要能找到都可以
A均指向线路
B零序指向线路,正序指向母线
C正序指向线路,零序指向母线
D均指向母线
AGGIO
BMMXU
CTCTR
DTVTR
A1kV
B2kV
C3kV
D5kV
A1
B15
C20
D30
A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二次均可以开路
B电流互感器二次可以短路但不得开路,电压互感器二次可以开路但不得短路
C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二次均不可以短路
A系统发生振荡时,母线差动保护不会误动
B区外发生故障时,母线差动保护不会误动
C由于误碰出口继电器而不至造成母线差动保护误动
A断路器在跳闸状态,并表示其跳闸回路完好
B断路器在合闸状态,并表示其合闸回路完好
C断路器在合闸状态,并表示其跳闸回路完好
A奇数
B偶数
C字母
D以上均可
A线性电路
B晶体管电路
C磁路
A开路
B短路
C断路
D不存在
A不用
B用
C以上二者都可以
A闭锁
B不闭锁
A等电位
B差电位
C高电位
D低电位
AIII段
BII段
CI段
D都一样
A正序性质
B负序性质
C零序性质
D复合性质
A数字载波
B光纤
C数字微波
A闭锁
B不闭锁
C仅闭锁单相重合闸
D不一定
A六级
B七级
C八级
D五级
A最大
B最小
C居中
A检查
B不检查
C无所谓
A部分校验
B运行中发现异常的校验
C补充校验
A200
B250
C300
D350
A50
B2500
C1000
A电压
B电流
C阻抗
A10—12年
B8—10年
C6—8年
D5—6年
A网络
B交换机
C点对点
D总线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A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
B由电阻、电容电路构成的
C由程序实现的
A必须分开
B不需分开
C可以分开
D按需并接
AMU
B外部对时系统
C智能终端
D互感器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确定
A10
B14
C6
A电流档
B电压档
C1kΩ档
D10kΩ档
A1kΩ档
B电流档
C电压档
D10Ω档
A1
B3
C6
D12
A空载损耗;
B短路损耗;
C短路阻抗;
D短路电流标幺值
A380V
B450V
C500V
D600V
A调试状态
B运行状态
C不对应状态
A330
B365
C300
D250
A是
B否
A绕组温度;
B下层温度;
C中层温度;
D上层温度。
A联动试验
B相序
C功率角度
D3I0极性
A二次谐波
B三次谐波
C五次谐波
A5
B6
C4
D3
A无须接地
B两端接地
C靠控制屏一端接地
D靠端子箱一端接地
A0.01
B0.05
C0.1
D0.15
A500V
B1000V
C2000V
A系统电压
B合闸初相角
CT1传变特性
D变压器容量
A插拔插件
B使用不带接地的电烙铁
C触摸插件电路
A全补偿
B过补偿
C欠补偿
D0补偿。
A减少送受端电气距离
B降低电压等级
C电气制动
D快关主汽门
A电阻档
B交流高压档
C直流电流档位置
D任意档位
A距离保护
B差动保护
C零序电流方向保护
A4mm2
B8mm2
C6mm2
A漆刷
B绝缘工具
C吸尘器
D毛笔
A与系统频率成反比
B与系统频率无关
C与系统频率成正比
A潜供电流影响
B单相跳闸慢
C短路电流小
D短路电流大
A电压保护
B电流保护
C阻抗保护
D方向保护
A光纤
B电子式互感器
C测控装置
D智能终端
A零
B最大值
C有效值
D饱和截止
A顺时针
B逆时针
C平行方向
A正序
B负序
C零序
A电压等级
B用户的重要程度
C供电可靠性
D负荷电流的大小
A单相接地
B两相短路
C两相接地
A1倍
B√3倍
C3/2倍
D3倍
A大于20ms
B大于10ms
C大于0.2s
D大于0.1s
A瓦斯保护
B压力释放保护
C所有非电量保护
A10kΩ
B15kΩ
C20kΩ
A1~2
B2~3
C1
D3~4
A辅助保护
B异常运行保护
C后备保护
D安全自动装置
A单相重合闸
B三相重合闸
C禁止重合闸
D综合重合闸
A只应
B宜
C不得
A先停交流,后停直流
B先停直流,后停交流
C交直流同时停
D与停用顺序无关
A产生铁磁谐振
B分担二次压降
C改变二次阻抗角
D消除铁磁谐振
A电流保护
B距离保护
C电流差动纵联保护和相差保护
D电压保护
A无穷大
B零
C电源阻抗
D谐振回路中的电抗
A过补偿
B欠补偿
C完全补偿
D三种都不是
A主后备保护
B内部故障的主保护
C外部故障的主保护
D外部故障的后备保护
A电流保护
B距离保护
C电流差动纵联保护和相差保护
D电压保护
A母线差动
B变压器保护
C线路保护
D充电保护
A外部短路电流
B负荷电流
C励磁涌流
A正序,负序,零序;
B正序和零序;
C正序和负序;
D负序和零序。
A传统互感器或电子式互感器
B仅传统互感器
C仅电子式互感器
A无穷大
B零
C电源阻抗
D谐振回路中的电抗
A外部短路电流
B负荷电流
C励磁涌流
A1
B1.732
C3
A只有正序故障分量
B只有负序故障分量
C只有零序故障分量
D正序、负序、零序故障分量都有
A非同步脉冲技术
B复杂网络时钟协议方式
CIRIG-B(DC)码方式
D以上都是
A180V
B100V
C300V
D300/√3V
A外部短路电流
B负荷电流
C励磁涌流
D故障电流
A0.02
B0.03
C0.05
A对侧无电源
B对侧有电源
A电流源,内阻视为无穷大
B电压源,内阻视为零
C电流源,内阻视为零
D电压源,内阻视为无穷大
A应闭锁相关保护
B仅闭锁受影响的保护功能
C保护退出运行
D不影响保护功能
A不大于20ms
B大于20ms
C小于20ms
D等于20ms
A1年之后进行
B1年之内进行
C运行3年之后进行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第四道防线
A安全性
B可信赖性
C选择性
D快速性
A选择性
B速动性
C灵敏性
D可靠性
A检修或更换一次设备后的检验、
B事故后检验
C利用装置进行断路器跳、合闸试验
A投切大型空载变压器
B发生三相短路故障
C发生二相接地短路
D发生单相接地
AA、B两相上
BA、C两相上
CC、B两相上
DA、N上
A杂散耦合
B传导耦合
C电容耦合
D间接耦合
A120V
B180V
C70V
D220V
A1
B2
C3
D5
A将U1顺时针旋转120°
B将U1逆时针旋转120°
C将U1逆时针旋转240°
A两相短路
B三相短路
C两相短路接地
D与故障类型无关
A退出,断开
B退出,保持
C投入,断开
D投入,保持
A对侧无电源
B对侧有电源
C都一样
A0.05
B0.1
C0.15
A投切大型空载变压器
B发生三相短路故障
C发生二相接地短路
D发生单相接地
A由线路流向母线
B由母线流向线路
C不流动
D由变压器中性点流向母线
A1.5mm2
B2.5mm2
C0.5mm2
A投入
B退出
C投入退出均可
D以上说法均正确
A单相接地
B两相接地
C三相接地
AQ/P
BP/S
CQ/S
DP/Q
AC相
BB相
CA相
A正常时触点断开
B继电器线圈带电时触点断开
C继电器线圈不带电时触点断开
D短路时触点断开
A不小于20kΩ
B不大于20kΩ
C等于20kΩ
D等于25kΩ
A1.5mm2
B2.5mm2
C0.5mm2
A1.0s
B1.3s
C1.5s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A周期性地动作及返回
B不会动作
C一直处于动作状态
A110kV
B220kV
C330kV
D500kV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A能够反应变压器的所有故障
B只能反应变压器的相间故障和接地故障
C不能反应变压器的轻微匝间故障
AU1>U2
BU1=U2
CU1<U2
D不确定
A零序分量
B负序分量
C正序分量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A均作往复性摆动
B均会发生突变
C在振荡的频率高时会发生突变
D之间的相位角基本不变
A各种相间短路
B各种相间和单相接地短路
C单相接地故障
D两相接地故障
A0-90
B90-180
C180-270
D270-360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缓慢增大
A80%
B0.7
C0.5
A数目和阻抗
B阻抗和位置
C数目和位置
A0.1
B0.15
C0.2
A1级、1000V
B5级、1000V
C2级、500V
A100Ω
B150Ω
C200Ω
D300Ω
A零序定值要配合,不出现交错点
B时间必须首先配合,不出现交错点
C电流定值灵敏度和时间都要相互配合
A必须经比率制动
B必须经二次谐波制动
C不经任何制动,只要差流达到整定值即能动作
D经波形间断判别
A均作往复性摆动
B会发生突变
C在振荡频率高时会发生突变
D在振荡频率低时会发生突变
A整套保护就不起作用
B仅失去低压闭锁功能
C失去复合电压闭锁功能
D保护不受影响
A1/2;
B1/3;
C1/5。
A流过
B没有
C不一定有
AZ0=ZL+2ZM
BZ1=ZL+2ZM
CZ0=ZL-ZM
A电压闭锁元件
B电流闭锁元件
C方向闭锁元件
D以上均可
A充电压板投入
B母联电流大于充电过流定值
C充电保护过流延时大于充电延时定值
D充电过程中,母联电流由无至有瞬间
A两侧重合闸均动作
B非同期合闸
C两侧重合闸均不动作
D一侧重合闸起动、一侧重合闸不起动
A流过
B没有流过
C不一定有
A一
B二
C三
D四
A可无选择性要求
B须有选择性要求
C视具体情况而定
A可无选择性要求
B须有选择性要求
C视具体情况而定
A负序电流元件
B相电流元件
C零序方向元件
A站控层;间隔层;过程层
B控制层;隔离层;保护层
C控制层;间隔层;过程层
D站控层;隔离层;保护层
A事故后分析故障前潮流
B保证方向元件、阻抗元件动作的正确性
C微机保护录波功能的需要
A增大一倍
B减小一倍
C无变化
A8
B9
C10
D11
A转速上升时的某一时刻
B达到50%额定转速,待指针稳定后
C达到额定转速,待指针稳定后
A缓慢的
B与三相短路一样快速变化
C缓慢的且与振荡周期有关
D快速的且与振荡周期有关
A中性点零序CT电流
B主电抗器末端三相CT电流
C主电抗器首端三相CT电流
A单相重合闸
B三相重合闸
C综合重合闸
D重合闸停用
A500V
B1000V
C1500V
D2000V
A母线故障的后备保护
B利用母联或分段断路器给另一母线充电的保护
C利用母线上任一断路器给母线充电的保护
D母线故障的主保护
A整套保护就不起作用;
B仅失去低压闭锁功能;
C失去复合电压闭锁功能;
D保护不受影响。
A电流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B差动保护的整定值
C电压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A不能正确动作
B能正确动作
C动作特性不确定
A0.1
B0.2
C0.5
A全阻抗特性的阻抗继电器
B方向阻抗特性的阻抗继电器
C电抗特性的阻抗继电器
D带偏移特性的阻抗继电器
A大于10MΩ
B大于5MΩ
C大于0.5MΩ
D大于50MΩ
A基波
B三次谐波
C五次谐波
D七次谐波
A与故障点的位置无关
B故障点越远负序电压越高
C故障点越近负序电压越高
D不确定
A开关站接地,保护屏不接地
B开关站不接地,保护屏接地
C两侧接地
D两侧不接地
A超前相
B滞后相
C超前或滞后相
D以上均可
A2
B3
C4
D5
A与故障相正序电压同相位
B与故障相正序电压相位相差180。
C超前故障相正序电压90。
A电流互感器的变比不同
B电流互感器严重饱和
C励磁阻抗大
D合后位置
A可能动可能不动
B能动
C不动
A对侧启动元件动作
B对侧差动元件动作
C本侧低电压(或电压突变量)辅助启动元件动作+对侧启动元件动作
D本侧差动元件动作
A计入220kV系统保护动作的总次数中
B计入全部保护动作的总次数中
C应单独对录波器进行统计
A躲过系统的暂态过电压
B与线路保护I段相配合
C作为变压器的后备保护
D躲过变压器的后备保护
A0V
B100V
C200V
D220V
A0.7
B0.8
C0.9
A0V
B100V
C200V
D220V
A直流大小和方向不随时间变化;
B直流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
C直流大小可变化而方向不变;
D直流大小不变而方向随时间变化。
A电压互感器的中性线
B电压互感器的开口三角回路
C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绕组引出的试验线
A80%-115%
B80%-110%
C85%-110%
D85%-115%
A使用绝缘工具,戴手套
B使用绝缘工具,并站在绝缘垫上
C使用绝缘工具,站在绝缘垫上,必须有专人监护
A1ms,1000Hz
B1ms,600Hz
C5/3ms,1000Hz
D5/3ms,600Hz
A用专用的模拟试验装置进行试验
B由端子排通入与故障情况相符的电流、电压模拟量进行试验
C用卡触点和通入电流、电压模拟量进行试验
A星型侧相电压超前三角侧相电压30°
B星型侧线电压超前三角侧线电压30°
C星型侧线电压滞后三角侧线电压30°
A对应保护装置的勾三功能不应投入
B对应保护装置的勾三功能需投入
C上述两种状态均可
A3Z
BZ/3
CZ
A1MΩ
B0.5MΩ
C2MΩ
D5MΩ
A两侧系统功角差为0或者360度时
B两侧系统功角差为90度时
C两侧系统功角差为180度时
D两侧系统功角差为270度时
A电阻性
B电容性
C电感性
D电抗性
A间隙过电流保护
B零序电压保护
C间隙过电流保护与零序电压保护,且其接点串联出口
D间隙过电流保护与零序电压保护,且其接点并联出口
A并联电容且还需串联一个电阻
B串联电容且还需串联一个电阻
C串联电容且还需并联一个电阻
A应使用空接点或光电隔离连接
B应利用电位的方式进行连接
C可使用隔离变压器进行连接
A增大“差动速断”动作电流的整定值
B适当减小差动保护的二次谐波制动比
C适当增大差动保护的二次谐波制动比
A均指向线路
B零序指向线路,正序指向母线
C正序指向线路,零序指向母线
D均指向母线
A正确动作一次
B拒动一次
C不予评价
A150
B180
C300
A进行注油和滤油时
B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时
C变压器轻瓦斯保护动作后
A较大启动功率的
B较小启动功率的
C电压启动的
D电流启动的
A因短路相电压为零而拒动
B因感受零序电压最大而灵敏动作
C因零序电压为零而拒动
A小于10倍
B小于20倍
C等于20倍
D大于20倍
A断路器在跳闸状态,并表示其跳闸回路完好
B断路器在合闸状态,并表示其合闸回路完好
C断路器在合闸状态,并表示其跳闸回路完好
A滞后于C相电压一线路阻抗角
B滞后于B相电压一线路阻抗角
C滞后于BC相间电压一线路阻抗角
D滞后于A相电压一线路阻抗角
A备用线路自投
B备用主变自投
C备用电源自投
D其他
A单模和多模
B单桢和多桢
C差模和共模
A选择性
B快速性
C灵敏性
A4
B5
C6
D7
A5
B6
C7
D8
A可以替代
B不可以替代
C不确定
A过负荷
B振荡
C短路
D欠负荷
A主
B近后备
C远后备
D辅助
A主
B近后备
C远后备
D辅助
A近
B远
C无
D视情况而定
A低于
B等于
C高于
ARAM
BEPROM
CE2PROM
A磁保持
B瞬时重复动作
C电保持
A基本不变
B变大
C变小
D不一定
A500
B2500
C1000
A相电压
B相电流
C线电流
A可以合用
B相互备用
C不宜合用
D不清楚
A电力线载波
B架空地线
C光纤
D导引线
A数字载波
B光纤
C数字微波
D高频通道
A各一个
B各两个
C各三个
D各四个
A一次电流
B二次电流
C励磁电流
D短路电流
A20ms
B30ms
C40ms
D50ms
A线路无电压
B检同期
C不检
D无所谓
A正序分量
B负序分量
C零序分量
A10—12年
B8—10年
C6—8年
A500
B800
C1000
D1500
A突变的
B逐渐的
C不变的
D不定的
A大
B小
C相等
D视情况而定
A相位
B相序
C相位差
D相序和相位
A二次
B三次
C五次
D七次谐波
A1台
B2台
C3台
D4台
A10
B20
C30
A500
B1000
C2500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均可
A不应
B应
C必要时可以
A不应
B应
C必要时可以
A测量阻抗
B整定阻抗
C动作阻抗
A总线型
B环型
C星型
D放射型
AUφ
B-Uφ
C0
DUφ
A升高
B降低
C变化
A全补偿
B过补偿
C欠补偿
D零补偿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电源内阻为零
A稳态
B暂态
C正常负荷下
A强电
B弱电
C输入
D输出
A相间故障
B振荡时
C不对称接地故障或非全相运行时
D短路
A与系统频率成反比
B与系统频率无关
C与系统频率成正比
A单相接地短路
B两相接地短路
C三相短路
D两相相间短路
A潜供电流影响
B单相跳闸慢
C短路电流小
D短路电流大
A距离保护
B零序电流保护
C纵联保护
D电流速断段
A顺时针
B逆时针
C平行方向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确定
A可以
B不宜
C禁止
D统一
A相间故障
B振荡时
C不对称接地故障或非全相运行时
D以上都会
A轻瓦斯
B重瓦斯
C后备保护
D一套差动保护
A逐次逼近型
B计数器型
C积分型
D微分型
A串联电容器
B并联电抗器
C避雷器
A1s
B1.5s
C2s
D2.5s
A两点接地
B一点接地
C不接地
D多点接地
A主保护
B后备保护
C辅助保护
D高频保护
A修改程序
B加装辅助T1
C整定系数
A串联方式
B星形
C并联方式
D三角形
A母差各出口回路
B母联出口
C母差总出口
A间断角闭锁
B二次谐波制动
C比率制动
A0.01
B0.05
C0.1
D0.15
A母线差动
B变压器保护
C线路保护
A减小,大
B减小、小
C增大、大
D增大、小
A0.05
B0.1
C0.15
A投入
B不投入
C投入或不投入
A大
B小
C一样
D不一定
A直接接地方式
B经消弧圈接地方式
C经大电抗器接地方式
A直接接地方式
B经消弧圈接地方式
C经大电抗器接地方式
A直接接地方式
B经消弧圈接地方式
C经大电抗器接地方式
A故障点
B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处
C系统电源处
D不一定
A母差各出口回路;
B母联出口;
C母差总出口
A由线路流向母线
B由母线流向线路
C不流动
D不确定
A音响信号
B音响信号和光字牌信号
C光字牌信号
A音响信号
B音响信号和光字牌信号
C光字牌信号
A0.09mm
B0.10mm
C0.11mm
A简单不对称故障
B复杂不对称故障
C复杂故障
D复杂对称故障
A最大运行方式
B最小运行方式
C正常运行方式
D故障运行方式
A1.5平方毫米
B2.5平方毫米
C4.0平方毫米
A站域保护
B简易母线保护
C分布式母线保护
A与发时钟保持一致
B从接收码流中提取
C因为专用,不需要时钟
A电流差动继电器
B阻抗继电器
C零序方向继电器
D电流继电器
A是否摆动
B是否在零位
C是否在刻度一半处
D是否在满刻度
A开路,短路
B开路,开路
C短路,开路
D短路,短路
A1倍
B3/2倍
C3倍
D2倍
A负序
B正序
C零序
D不一定
A不应
B可以
C必须
A电流源,内阻视为无穷大
B电压源,内阻视为零
C电流源,内阻视为零
D电压源,内阻视为无穷大
AI母小差
B大差
CI母小差和大差同时
A高压侧
B中压侧
C低压侧
D中\低压侧
A全补偿
B过补偿
C欠补偿
D不补偿
A5mm2
B1mm2
C0.5mm2
A略微增大
B不变
C增大为正常相电压的1.5倍
A略微增大
B不变
C增大为正常相电压的1.5倍
A只发告警信号
B必须发遥信
C只启动光子牌
D跳闸
A瓦斯保护
B差动保护
C过流保护
D闭锁有载调压
A可远方在线修改
B只能在本地修改
C既可在远方在线修改,也可在本地修改
D不可修改
A3.5平方毫米
B4平方毫米
C2.5平方毫米
D1.5平方毫米
AGOOSE点对点
BGOOSE网络传输
C电缆直接接入
D其他
A潜供电流的影响
B单相故障跳闸慢
C短路阻抗小
D短路阻抗大
A应同时动作
B不应动作
C以时间差动作
D视情况而定是否动作
A0.8
B0.5
C0.65
AC相
BB相
CA相
AC相
BB相
CA相
A提高装置的灵敏性
B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C提高装置的可靠性
D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A0°;
B60°;
C120°;
D180°;
A同一点接地
B分别接地
C不相联且不接地
A被试回路
B直流回路
C其余回路
D交流回路
A500
B1000
C1500
D2000
A所有电流的绝对值之和
B所有流出电流之和
C所有流入电流之和
D所有电流和的绝对值
A有名值=标么值×基准值
B标么值=有名值×基准值
C基准值=标么值×有名值
A1/2+j√3/2
B﹣1/2+j√3/2
C﹣1/2-j√3/2
A0.15~0.25s
B0.3~0.5s
C0.5s
D≥0.5s
A电流增大,电压升高
B电压降低,电流增大
C电流减少,电压升高
D电压降低,电流减小
A智能终端
B合并单元
C失步解列
D线路过电压及远跳就地判别
A纵联保护
B零序电流保护
C零序过电压保护
D接地距离保护
A电压缓降
B电压突然异常波动
C电压加速下降
D电压升高
A线电压标么值
B线电压标么值的√3倍
C电流标么值
D电流标么值的√3倍
AGOOSE网络
BSV网络
CGOOSE点对点连接
D直接电缆连接
A各自CT端子箱
B保护屏上
C断路器控制屏
D开关站
A暂态稳定
B动态稳定
C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D静态稳定
A均作往复性摆动
B均会发生突变
C在振荡的频率高时会发生突变
D之间的相位角基本不变
A调出旋转备用
B迅速启动备用机组
C联网系统的事故支援
D投入部分电容器或电抗器
A采用相互独立的
B采用同一个
C既可采用相互独立,也可采用同一个
D无特殊要求
A系统规格文件
B全站系统配置文件
CIED实例配置文件
DIED能力描述文件
A较大
B较小
C不定
A切除部分负荷
B减少发电机有功功率输出
C切除双回线路中的一回
D减少发电机无功功率输出
A提高电网电压水平;
B限制变压器故障电流;
C补偿电网接地的电容电流;
D吸收无功。
A纵联电流差动主保护
B相间和接地距离保护
C零序电流保护
D过电压保护
A异常运行保护
B辅助保护
C失灵保护
D以上都是
A拉闸限电
B系统停电
C继续供电
D线路检修
A100V
B180V
C300V
D60V
A电阻性
B电容性
C电感性
A流过
B没有
C不一定有
A电流启动
B电压断线闭锁
C电流启动和电压断线闭锁保护并延时发信号
A整定错误
BTA二次接线错误
C两侧TA二次回路时间常数相差太大
A有可靠的选择性
B有较高的灵敏度
C有较快的动作速度
A负荷、稳态
B故障、不对称
C故障、充电
D负荷、充电
A功率因素角
B线路阻抗角
C保护安装处的功角
D0度
A最大运行方式
B正常运行方式
C最小运行方式
A时间继电器
B电流继电器
C信号继电器
A需人工
B自动
C不能再
D无特殊要求
A√3
B43467
C2
D√3/2
A工频分量和暂态分量
B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
C工频正序分量和暂态正序分量
D工频正序分量和工频负序分量和工频零序分量
A投入运行
B有选择性的投入运行
C有选择性的退出运行
D退出运行
A1级、1000V
B0.5级、1000V
C0.2级、500V
A49.5Hz
B49.2Hz
C49.0Hz
D48.5Hz
A当前可修改定值
B当前不允许修改定值
C无效定值区
D当前定值区
A10ms
B60ms
C80-200ms
D200-300ms
A音响信号
B光字牌信号
C音响和光字牌信号
A切除两条母线
B切除Ⅰ母
C切除Ⅱ母
D不动作
A0°~90°
B90°~180°
C180°~270°
D270°~360°
A0°~90°
B90°~180°
C180°~270°
D270°~360°
A电流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B差动保护的整定值
C电压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A电流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B差动保护的整定值
C电压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A缩短系统的故障冲击时间
B控制原动机功率,减少加速转矩
C人为施加负荷,减少加速转矩
A两侧重合闸均起动
B非同期合闸
C两侧重合闸均不起动
D一侧重合闸起动,另一侧不起动
A后台不能接收到保护动作信号
B后台不能进行遥控操作
C保护动作后断路器不能跳闸
A距故障点越近就越高
B距故障点越远就越高
C与距离无关
D距故障点越近就越低
A容量和变比都增加一倍
B变比增加一倍容量不变
C变比不变容量增加一倍
A100%
B80%,100%,115%
C80%,100%,120%
D80%,115%
A变压器各侧双套,公共绕组单套
B变压器各侧与公共绕组共用2套MU
C双重化
D单套
A与故障点的位置无关
B故障点越远负序电压越高
C故障点越近负序电压越高
D不确定
A0.15~0.25s
B0.3~0.5s
C约0.5s
D约1s
A电流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B差动保护的整定值
C电压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A距故障点越远越高
B距故障点越近越高
C与距离无关
D距故障点越近越低
A同名故障相中的超前相
B同名故障相中的落后相
C同名非故障相
A不装设熔断器
B装设较大容量的熔断器
C装设较小容量的熔断器
A20ms以上
B10~35ms
C10~25ms
D20~50ms
A需与保护配合
B防止多次重合
C故障点去游离需一定时间
A断线继电器
B辅助变流器
C母差元件
D辅助变流器切换回路
A母线电压合并单元
B间隔合并单元
C测控装置
D其他
AZ1>Z0
BZ1=Z0
CZ1<Z0
A系统规格文件
B全站系统配置文件
CIED实例配置文件
DIED能力描述文件
A一回路处于热备用状态
B一回路处于接地检修状态
C二回路运行状态
A1、投入
BB、退出
CC、投入退出均可
DD、视变压器情况而定
A15%-20%
B10%-15%
C5%-10%
D≤5%
A一次侧相电压超前二次侧相电压30°
B一次侧线电压超前二次侧线电压30°
C一次侧线电压滞后二次侧线电压30°
AB相和C相的全电压与断相前差别不大
BB相和C相的全电压与断相前差别较大
CB相和C相的全电压与断相前幅值相等
AB相和C相的全电压与断相前差别不大
BB相和C相的全电压与断相前差别较大
CB相和C相的全电压与断相前幅值相等
A装置的配置
B装置的型号
C额定参数(直流电源额定电压、交流额定电流、电压等)
D装置的结构
A负序电压等于正序电压
B负序电压大于正序电压
C负序电压小于正序电压
D不能确定
A拒动断路器所在母线上的所有开关
B故障元件的其它断路器
C母联断路器
A在同一点接地
B分别接地
C只需保护屏(柜)接地
D只需电烙铁接地
A大于10MΩ
B大于5MΩ
C大于0.5MΩ
A所有变压器均装
B视变压器的使用性质而定
C1500kVA以上的变压器要装设
D8000kVA以上的变压器要装设
A整定错误
BTA二次接线错误
C两侧TA二次回路时间常数相差太大
D两侧TA二次回路时间常数相差太小
A系统规格文件
B全站系统配置文件
CIED实例配置文件
DIED能力描述文件
A最大故障
B躲过最大负荷
C最小故障
D单相接地故障
A55%~70%
B50%~70%
C50%~75%
A定值整定错误
BTA二次接线错误
C两侧TA二次回路时间常数相差太大
D两侧TA二次回路时间常数相差太小
A离电源越远,电流越大、电压越低
B离电源越远,电流越小、电压越高
C离电源越远,电流越大,电压越高
A缓慢的且与振荡周期无关
B与三相短路一样快速变化
C缓慢的且与振荡周期有关
D之间的相位角基本不变
A缓慢的且与振荡周期无关
B与三相短路一样快速变化
C缓慢的且与振荡周期有关
D之间的相位角基本不变
A启动远方跳闸
B启动母联失灵(或死区)保护
C启动失灵保护及远方跳闸。
A自身电容电流
B非故障元件电容电流和
C故障元件电容电流和
A零序过压
B间隙过流
C零序过流
D零序过压和间隙过流
A国调中心
B网、省公司
C地区供电公司、发电厂
A间隙过电流保护
B间隙过电压保护
C间隙过电流保护与间隙过电压保护,且其接点串联出口
D间隙过电流保护与间隙过电压保护,且其接点并联出口
A增大“差动速断”动作电流的整定值
B适当减小差动保护的二次谐波制动比
C适当增大差动保护的二次谐波制动比
A与A相正序电压同相位
B与A相正序电压相位相差180o
C超前于A相正序电压90o
D滞后于A相电压90o
A保护用电压回路
B计量用电压回路
C开口三角绕组的零序电压引出线回路
D开口三角绕组的试验用引出线回路
A分别配置独立的MU
B共用1个独立的MU
C首端与线路电压共用MU。
D首、末端与线路电压共用MU。
A控制开关手柄在合闸位置,指示灯发平光
B控制开关手柄在跳闸位置,指示灯发闪光
C控制开关手柄在合闸位置,指示灯发闪光
A容量和变比都增加一倍
B变比增加一倍,容量不变
C变比不变,容量增加一倍
D容量和变比都不变
A控制开关手柄在合闸位置,指示灯发平光
B控制开关手柄在跳闸位置,指示灯发闪光
C控制开关手柄在合闸位置,指示灯发闪光
A拒动断路器所在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
B母联断路器
C故障元件其他断路器
D所有断路器
A正确动作一次
B正确动作二次
C跳开的断路器个数
A1.5、7
B1、6
C1、7
D2、6
A三个相电流有效值相等
B三个相电压相等且相位角互差120度
C三个相电流有效值相等,三个相电压相等且相位角互差120度
D三项负载阻抗相等,且阻抗角相等
A在B相回路中不应装设熔断器或快速开关
B应在接地点与电压继电器之间装设熔断器或快速开关
C应在TV二次出口与接地点之间装设熔断器或快速开关
D无所谓
A正电源
B负电源
C远离正、负电源(不能直接接于电源端)
D无所谓
AGOOSE网络
BSV网络
CGOOSE点对点连接
D直接电缆连接
A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
B全部检验
C部分校验
D补充校验
A超前
B反相位
C同相位
D滞后
A断路器失灵保护
B零序电流保护
C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
A灵敏系数及动作时间
B灵敏系数
C动作时间
D采样时间
A大于5
B小于3
C小于或等于3
D大于3
A电力工业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榆验测试中心(以卜简称部质检中心)动模试验确认合格方可使用
B基建投资单位(业主)的指令
C网、省公司继电保护部门的指令
A110V或220V直流回路对地
B110V或220V交流回路对地
C110V或220V直流回路的各触点对地回路
D保护跳合闸回路对地
AG接屏蔽线、L接线路端、E接地
BG接屏蔽线、L接地、E接线路端
CG接地、L接线路端、E接屏蔽线
D三个端子可任意连接
A故障点距母线越近,电压越高;
B故障点距母线越近,电压越低;
C与故障点的距离远近无关。
A正电源
B负电源
C远离正、负电源(不能直接接于电源端)
A为了躲励磁涌流
B为了提高内部故障时保护动作的可靠性
C当区外故障不平衡电流增加,为了使继电器动作电流随不平衡电流增加而提高动作值
A各自在220~500kV保护室外一点接地;
B只在N600室内接地;
C在开关场处及室内均接地
A三相三继电器式完全星形接线
B两相两继电器式不完全星形接线
C两相三继电器式不完全星形接线
A三相三继电器式完全星形接线
B两相两继电器式不完全星形接线
C两相三继电器式不完全星形接线
A正电源
B负电源
C远离正、负电源(不能直接接于电源端)
ATWJ在跳闸回路中,HWJ在合闸回路中
BTWJ在合闸回路中,HWJ在跳闸回路中
CTWJ、HWJ均在跳闸回路中
DTWJ、HWJ均在合闸回路中
A需与保护配合
B故障点要有足够的去游离时间以及断路器及传动机构的准备再次动作时间
C防止多次重合
D反措要求
A1.2倍;1.1倍
B1.1倍;1.2倍
C1.1倍;1.15倍
D1.3倍;1.1倍
A≥1.5
B≥1.4
C≥1.3
D≥1.2
A因流入地中的电流只有零序电流,故等于零
B不等于零
C视中性点接地分布而定,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
A带延时的间隙零序电流保护;
B带延时的零序过电压保护;
C放电间隙
A滞后于BC相间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
B滞后于B相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
C滞后于C相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
D超前BC相间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
A三相跳闸不重合
B单相跳闸,重合单相,后加速跳三相
C三相跳闸,重合三相,后加速跳三相
D选跳故障相,瞬时重合单相,后加速跳三相
A该点到故障点的线路零序阻抗角;
B该点正方向到零序网络中性点之间的零序阻抗角;
C该点反方向到零序网络中性点之间的零序阻抗角;
A继电保护和安自装置均必须投入
B继电保护必须投入、安自装置必须退出
C继电保护可退出、安自装置必须投入
D继电保护和安自装置投入需按恢复方案而定
A使距离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增大
B使距离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减小
C使距离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增大
D使距离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减小,保护范围减小
A各自的中性点接地
B选择其中一组接地,另一组经放电间隙接地
C只允许有一个公共接地点,其接地点宜选在控制室
D在各自的中性点接地外,在控制室内也要通过公共接地点接地
A电压
B稳定
C电流
D系统
A可采用打印定值和键盘传动相结合的方法
B可采用检查VFC模数变换系统和键盘传动相结合的方法
C只能用由电流电压端子通入与故障情况相符的模拟量,保护装置处于与投入运行完全相同状态的整组试验方法
A其电流和电压回路应按反极性与相应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回路联接
B该相位角与线路正向故障时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的相位关系一致
C该元件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零序方向保护
A提高保护动作速度
B防止在区内故障较高的短路水平时,由于电流互感器的饱和产生谐波量增加,导致谐波制动的比率差动元件拒动
C保护设置的双重化,互为备用
D提高整套保护灵敏度
A除发电厂备用电源快速切换外,应保证在工作电源或设备断开后,才投入备用电源或设备
B工作电源或设备上的电压,不论何种原因消失,自动投入装置均应动作
C自动投入装置应保证只动作一次
A初始动作电流小的差动保护动作灵敏度高
B初始动作电流较大,但比率制动系数较小的差动保护动作灵敏度高
C当拐点电流及比率制动系数分别相等时,初始动作电流小者,其动作灵敏度高
A(UN/√3)/(100/√3)/(100/3)V
B(UN/√3)/(100/√3)/(100)V
C(UN/√3)/(100)/(100/3)V
A对直流分量和衰减的直流分量都有很好的滤波作用
B对直流分量和所有的谐波分量都有很好的滤波作用
C对直流分量和整数倍的谐波分量都有很好的滤波作用
AN侧A相无电流,B、C相有短路电流
BN侧A相无电流,B、C相电流大小不
CN侧A相有电流,与B、C相电流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
A每只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必须有一个单独的接地点
B所有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地点均设置在电流互感器端子箱内
C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对于多组电流互感器相互有联系的二次回路接地点应设在保护盘上
A每只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必须有一个单独的接地点
B所有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地点均设置在电流互感器端子箱内
C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对于多组电流互感器相互有联系的二次回路接地点应设在保护盘上
A另一套保护装置的重合闸也必须停用,否则两套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可能不一致;
B对应的保护装置也必须退出,否则两套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可能不一致;
C对保护的动作行为无影响,断路器仍可按照预定方式实现重合。
A两套纵联差动保护可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供电
B其中一组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另一组可与断路器控制回路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
C其中一组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另一组可与一套后备保护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
A正序电压和负序电压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小,零序电压是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大
B正序电压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小,负序电压和零序电压是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大
C零序电压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小,正序电压和负序电压是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大
A必须与保护主机部分由同一专用端子对取得正、负直流电源
B应由出口继电器所在屏上的专用端子对取得正、负直流电源
C为提高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应由另一直流熔断器提供电源
A必须与保护主机部分由同一专用端子对取得正、负直流电源
B应由出口继电器所在屏上的专用端子对取得正、负直流电源
C为提高保护装置的抗干扰能力,应由另一直流熔断器提供电源
AN侧A相有电流,B、C相无电流
BN侧A相有电流,B、C相有电流,但大小不同
CN侧A相有电流,与B、C相电流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同
D不能确定
A解列重合闸方式,即将一侧电源解列,另一侧装设线路无电压检定的重合闸方式
B当水电厂条件许可时,可采用自同步重合闸方式
C为避免非同步重合及两侧电源均重合于故障线路上,可采用一侧无电压检定,另一侧采用同步检定的重合闸方式
D以上均正确
A该单位两次不正确动作
B暂不评价保护动作正确与否,等以后找出原因再评价
C仅按该单位不正确动作一次评价
A智能电子设备的相互启动、相互闭锁信息可通过GOOSE网传输,双重化配置的保护可直接交换信息
B变压器保护跳母联、分段断路器,只能采用直跳方式
C变压器非电量保护采用就地直接电缆跳闸,信息通过本体智能终端上送过程层GOOSE网
A正确动作、不采取
B不正确动作、不采取
C正确动作、采取
D不正确动作、采取
A每只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必须有一个单独的接地点;
B所有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地点均设置在电流互感器端子箱内;
C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对于多组电流互感器相互有联系的二次回路接地点应设在保护屏上;
D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应分别在端子箱和保护屏接地。
A动作标度在最大、最小、中间三个位置时的动作与返回值
B整定点的动作与返回值
C对电流继电器,通以1.05倍动作电流及保护装设处可能出现的最大短路电流检验其动作及复归的可靠性
D对低电压及低电流继电器,应分别加入最高运行电压或通入最大负荷电流,检验其应无抖动现象
A母差保护动作评价,线路纵差保护和“对侧纵联”不予评价
B母差保护和“对侧纵联”分别评价,线路纵差保护不予评价
C母差保护和线路纵联保护分别评价,“对侧纵联”不予评价
D母差保护和线路纵联保护分别评价,“线路纵联”按两侧分别进行评价
A一种近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保护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切除故障
B一种远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断路器拒动时,必须依靠故障元件本身保护的动作信号启动失灵保护以切除故障点
C一种近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断路器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隔离故障点
D一种远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保护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隔离故障点
A每只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必须有一个单独的接地点
B所有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地点均设置在电流互感器端子箱内
C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对于多组电流互感器相互有联系的二次回路接地点应设在保护盘上
D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允许有两个接地点,对于多组电流互感器相互有联系的二次回路接地点应设在保护盘上
A1、一种近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保护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切除故障
BB、一种远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断路器拒动时,必须依靠故障元件本身保护的动作信号启动失灵保护以切除故障点
CC、一种近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断路器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隔离故障点
DD、一种远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保护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隔离故障点
A保持稳定运行和电网的正常供电;
B当系统不能保持稳定运行时,必须防止系统崩溃并尽量减少负荷损失。
C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
D正常运行时,应能供应全部负荷并保持充裕性和安全性。系统元件负载不超过其额定系统频率和母线电压处于正常水平,有足够的稳定储备和有功、无功备用容量。
A虽零序方向继电器动作,但零序电流继电器不可能动作,IV段不出口
B零序方向继电器会动作,零序电流继电器也动作,IV段可出口
C零序方向继电器动作,零序电流继电器也可能动作,但Ⅳ段不会出口
A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时,继电保护应动而未动作,应评价为“不正确动作(拒动)”
B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时,继电保护不应动而误动作,应评价为“不正确动作(误动)”
C线路纵联保护的不正确动作若是因一侧设备的不正确状态引起的,两侧均评价为“不正确动作”
D不同的保护装置因同一原因造成的不正确动作,应分别评价为“不正确动作”。
A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时,继电保护应动而未动作,应评价为“不正确动作(拒动)”
B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运行时,继电保护不应动而误动作,应评价为“不正确动作(误动)”
C线路纵联保护的不正确动作若是因一侧设备的不正确状态引起的,两侧均评价为“不正确动作”
D不同的保护装置因同一原因造成的不正确动作,应分别评价为“不正确动作”。
A母线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和主变压器零序联跳回路等
B母线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主变压器零序联跳回路和用钳形伏安相位表测量等
C母线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主变压器零序联跳回路和用拉路法寻找直流接地等。
A配置的全线速动保护、相间和接地故障的速断段保护动作时间取决于装置本身的技术性能。
B下一级电压母线配出线路的故障切除时间,应满足上一级电压电网继电保护部门按系统稳定要求和继电保护整定配合需要提出的整定限额要求
C手动合闸和自动重合于母线或线路时,应有确定的速动保护快速动作切除故障。合闸时短时投入的专用保护应予整定。
D继电保护应尽量加快动作时间和缩短时间级差。
A不评价
B正确动作1次,误动1次
C不正确动作1次
D不正确动作2次
A正确动作一次
B正确动作二次
C跳开的断路器个数
A距故障点越远负序电压越高
B距故障点越近负序电压越高
C与故障点位置无关
D距故障点越近负序电压越低
A断路器失灵保护选择性能不好
B防止断路器失灵保护误动
C断路器失灵保护原理不完善
D以上均可
A故障线发生短路时
B故障线一侧三相断路器三相跳闸后
C故障线一侧单相跳闸后
D故障线两侧三相跳闸后
A本侧启动元件和本侧差动元件同时动作
B对侧启动元件和本侧差动元件同时动作
C两侧启动元件和本侧差动元件同时动作
D两侧启动元件和差动元件同时动作
A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
B开口端应装在下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
C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保护的跳闸出口回路
A相电压与相电流
B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
C零序电压与相电流
D相间电压与相间电流
A应
B宜
C不得
D如与N600无电气联系
A采用动作功率较大的中间继电器,而不要求快速动作
B对中间继电器增加0.5秒的延时
C在中间继电器起动线圈上并联电容
A未检查断路器是否在断开位置
B未挂好接地线
C未拉开有关隔离开关(刀闸)
D未装设好遮栏
A通知并等候保护人员现场处理,值班人员不必采取任何措施
B停用保护并向调度汇报
C汇报调度等候调度命令
A相电压与相电流
B零序电压与零序电流
C零序电压与相电流
D相间电压与相间电流
A在中间继电器起动线圈上并联电容
B对中间继电器增加0.5秒的延时
C采用动作功率较大的中间继电器,而不要求快速动作
A电缆的屏蔽层应仅在开关场可靠接地
B电缆的屏蔽层应仅在控制室可靠接地
C电缆的屏蔽层应在开关场和控制室两端可靠接地
A运行中发现异常情况后的检验
B已投运行的装置停电一年及以上,再次投入运行时的检验
C用装置进行断路器跳、合闸试验
D当在现有的一次设备上投入新安装的装置时的校验
A电压互感器二次接地属保护接地,电流互感器属工作接地
B电压互感器二次接地属工作接地,电流互感器属保护接地
C均属工作接地
D均属保护接地
A零序电压超前零序电流约80。
B零序电压滞后零序电流约80。
C零序电压滞后零序电流约110。
A各自在220~500kV保护室外一点接地
B只在N600室内接地
C在开关场处及室内均接地
A能瞬时切除故障
B不能瞬时切除故障
C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故障点在I段保护范围内时,可以瞬时切除故障;故障点在II段保护范围内时,则需带延时切除
A不低于2500V、2min的试验标准
B不低于1000V,1min的试验标准
C不低于2500V,1min的试验标准。
A延时闭锁可能误动的保护
B瞬时闭锁可能误动的保护,并且在数据恢复正常后尽快恢复被闭锁的保护
C瞬时闭锁可能误动的保护,并且一直闭锁
D不闭锁保护
A由同一专用端子对取得正、负直流电源
B由出口继电器屏上的专用端子对取得正、负直流电源
C在各自的安装保护屏上的专用端子对取得正、负直流电源
A保护动作侧不正确,未动作侧不评价
B保护动作侧不评价,未动作侧不正确
C两侧各一次不正确
A由同一专用端子对取得正、负直流电源;
B由出口继电器屏上的专用端子对取得正、负直流电源;
C在各自的安装保护屏上的专用端子对取得正、负直流电源
A80%
B0.75
C1
D1.15
A与零序等值网络的状况和正负序等值网络的变化有关
B只与零序等值网络的状况有关,与正负序等值网络的变化无关
C只与正负序等值网络的变化有关,与零序等值网络的状况无关
D不确定
A相对愈小,动作时间愈短
B相对愈大,动作时间愈短
C相对愈灵敏,动作时间愈短
A带延时的间隙零序电流保护
B带延时的零序过电压保护
C放电间隙
A并联“一反向二极管”的方式
B并联“一反向二极管串电阻”的方式
C并联“一只容量适当的电容器”的方式
A三相跳闸不重合;
B单相跳闸,重合单相,后加速跳三相
C三相跳闸,重合三相,后加速跳三相
D选跳故障相,瞬时重合单相,后加速跳三相
A其每一跳闸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B两组跳闸回路可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供电
C其中一组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另一组可与一套主保护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
A局部电网服从整个电网
B下一级电网服从上一级电网
C局部问题自行处理
D以下级电网的需要为主
A本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2
B相邻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2
C相邻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5
A相对愈小,动作时间愈短
B相对愈大,动作时间愈短
C相对愈小,动作时间愈长
D相对愈大,动作时间愈长
A避免两组母线PT二次误并列
B防止PT二次向一次反充电
C使保护装置的二次电压回路随主接线一起进行切换,避免电压一、二不对应造成误动或拒动
AZL+Zk
B2(ZL+Zk)
C3(ZL+Zk)
A结构及工作原理简单、中间环节环节少、尤其是近处故障动作速度快
B不受运行方式影响,能够具备稳定的速动段保护范围
C保护反应零序电流的绝对值,受过渡电阻影响小,可作为经高阻接地故障的可靠的后备保护
A交流电源引入线必须经抗干扰处理,直流电源来线可不经抗干扰处理
B直流电源引入线必须经抗干扰处理,交流电源来线可不经抗干扰处理
C交流及直流电源引入线均必须经抗干扰处理
A正确动作,不能够
B不正确动作,不能够
C不正确,能够
D正确动作,应能够
A可采用打印定值和键盘传动相结合的方法;
B可采用检查VFC模数变换系统和键盘传动相结合的方法;
C只能用由电流电压端子通入与故障情况相符的模拟量,保护装置处于与投入运行完全相同状态的整组试验方法。
A应有临时接地线,但在一个回路中禁止有两个接地点
B应有临时接地线,且可以有两个接地点
C可以没有接地点
A电压互感器二次只能有一个接地点,接地点位置在电压互感器安装处
B主设备差动保护各侧电流互感器二次只能有一个公共接地点,接地点在电流互感器端子箱
C发电机中性点电压互感器二次只能有一个接地点,接地点应在保护盘上
A强电和弱电回路不得合用同一根电缆
B尽量要求使用屏蔽电缆,如使用普通铠装电缆,则应使用电缆备用芯,在开关场及主控室同时接地的方法,作为抗干扰措施
C保护用电缆与电力电缆不应同层敷设
A每只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必须有一个单独的接地点
B所有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地点均设置在电流互感器端子箱内
C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只允许有一个接地点,对于多组电流互感器相互有联系的二次回路接地点应设在保护盘上
A必须有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B应在两套纵联保护所用的直流熔断器中选用负荷较轻的供电
C既可由另一组专用直流熔断器供电,也可适当分配到两套纵联保护所用的直流供电回路中
A必须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B应在两套纵联保护所用的直流熔断器中选用负荷较轻的供电
C既可由另一组专用直流熔断器供电,也可适当地分配到两套纵联保护所用的直流供电回路中
A强电和弱电回路不得合用同一根电缆;
B尽量要求使用屏蔽电缆,如使用普通铠装电缆,则应使用电缆备用芯,在开关场及主控室同时接地的方法,作为抗干扰措施;
C保护用电缆与电力电缆不应同层敷设;
A紧急控制,预防性控制
B预防性控制,紧急控制
C安全性控制,防御性控制
D防御性控制,安全性控制
A(√3/2)A
B√3A
C1A
A故障点的零序电压大于故障点的负序电压
B电源侧母线上零序电压大于该母线上负序电压
C电源侧母线上零序电压小于该母线上负序电压
D电源侧母线上正序电压等于该母线上负序电压与零序电压之和
Aarg(Ua/Ia)=97,arg(U1/I1)=122
Barg(Ua/Ia)=195,arg(Ua/Ia)=121
Carg(Ua/Ia)=13,arg(Ua/Ia)=119
A弱信号线不得和强干扰(如中间继电器线圈回路)的导线相邻近
B因保护中已采取了抗干扰措施,弱信号线可以和强干扰(如中间继电器线圈回路)的导线相邻近
C在弱信号线回路并接抗干扰电容后,弱信号线可以和强干扰(如中间继电器线圈回路)的导线相邻近
A有关,若检修线路两侧接地,则运行线路的零序电流将增大
B有关,若检修线路两侧接地,则运行线路的零序电流将减少
C无关,无论检修线路是否两侧接地,运行线路的零序电流均相同
A只要不是本身工作的设备异常或跳闸,就可以继续工作,由运行值班人员处理
B应立即停止工作,保持现状,待找出原因或确定与本工作无关后,方可继续工作
C可继续工作,由运行值班人员处理异常或事故
D可将人员分成两组,一组继续工作,一组协助运行值班人员查找原因
A动作值不一样,两者之间的比值是,通单相电流动作值大,三相对称电流动作值小
B动作值不一样,两者之间的比值是,通单相电流动作值小,三相对称电流动作值大
C动作值一样
A正序电压、负序电压、零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高
B正序电压、负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高,零序电压越靠近短路点越高
C正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高,负序电压、零序电压越靠近短路点越高
D正序电压、零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高,负序电压越靠近短路点越高
A三相跳闸不重合
B选跳故障相,延时重合故障相,后加速跳三相
C三相跳闸,延时重合三相,后加速跳三相
D选跳故障相,延时重合故障相,后加速再跳故障相,同时三相不一致保护跳三相
A短路时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而系统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值均作往复性摆动
B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着功角δ的变化而变化
C系统振荡时,将对以测量电流为原理的保护形成影响,如:电流速断保护、电流纵联差动保护等
D短路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是基本不变的
A一种近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保护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切除故障
B一种远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断路器拒动时,必须依靠故障元件本身保护的动作信号起动失灵保护以切除故障点
C一种近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断路器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隔离故障点
D一种远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保护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隔离故障点
A失灵保护的启动回路由保护动作出口接点和断路器失灵判别元件(电流元件)构成“与”回路所组成。
B失灵保护的启动回路由保护动作出口接点和断路器失灵判别元件(电流元件)构成“或”回路所组成。
C母线差动保护(1母或2母)出口继电器动作接点和断路器失灵判别元件(电流元件)构成“与”回路所组成
A宜将被保护设备或线路的主保护(包括纵、横联保护等)及后备保护综合在一整套装置内
B主后一体化的保护共用直流电源输人回路及交流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
C主后一体化的保护应能反应被保护设备或线路的各种故障及异常状态,并动作于跳闸或给出信号
D对仅配置一套主保护的设备,可采用主后一体化的保护装置
A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回路开放,本站有保护装置动作且超过失灵保护整定时间仍未返回
B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回路开放,故障元件的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失灵保护整定时间仍未返回,且故障元件的保护装置曾动作
C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回路开放,本站有保护装置动作,且该保护装置和与之相对应的失灵电流判别元件的持续动作时间超过失灵保护整定时间仍未返回
A此种接线无问题
B低压侧区外发生故障时差动保护可能误动
C高压侧区外发生故障时差动保护可能误动
D高、低压侧区外发生故障时差动保护均可能误动
A在开关场并接在一起后,合成一根后引至控制室,并在控制室接地后
B必须分别引至控制室,并在控制室一点接地后
C三次侧的UN在开关场就地接地,仅将二次侧的UN引至控制室,并在控制室接地后
A在开关场并接后,合成一根引自控制室接地
B必须分别引至控制室,并在控制室接地
C三次侧UN在开关场接地后引入控制N600,二次侧的UN单独引入控制室N600并接地
D分别在开关场接地后再引入控制室N600接地
A压板上口对地电压为+110V左右,下口对地为0V左右
B压板上口对地电压为-110V左右,下口对地为0V左右
C压板上口对地电压为+110V左右,下口对地为-110V左右
A200A;双侧
B200A;单侧
C300A;双侧
D300A;单侧
A(Id/Igdz,0.85,0.58)
B(Id/2Igdz,1.15,1.732)
C(2Id/Igdz,1.15,1.16)
D(Id/2Igdz,1.15,1.16)
A因短路相电压为零而拒动
B因感受零序电压最大而灵敏动作
C因零序电压为零而拒动
A因短路相电压为零而拒动
B因感受零序电压最大而灵敏动作
C因零序电压为零而拒动
A用以清除吸入空气中的杂质和水分;
B用以清除变压器油中的杂质和水分;
C用以吸收和净化变压器匝间短路时产生的烟气;
D用以清除变压器各种故障时产生的油烟。
A偏于时间轴的一侧即励磁涌流中含有大量的直流分量
B含有很大的二次谐波分量
C在一个周波内正半波与负半波对称
D波形是间断的,且间断角很大
A滞后于C相电压一线路阻抗角
B滞后于B相电压一线路阻抗角;
C滞后于BC相间电压一线路阻抗角
D滞后于A相电压一线路阻抗角;
A220/√3:0.1/3kV
B220/√3:0.1/√3kV
C220/√3:0.1kV
D220/3:0.1/√3kV
A采用动作功率较大的中间继电器,而不要求快速动作
B对中间继电器增加5s的延时
C在中间继电器起动线圈上并联电容
A规定时间内的故障
B规定时间内连续发生的故障
C规定时间内连续发生规定次数的故障
D任何时刻发生的故障
A因短路相电压为零而拒动
B因感受零序电压最大而灵敏动作
C因零序电压为零而拒动
A拒动断路器所在母线上的所有断路器
B母联断路器
C故障元件其它断路器
D所有断路器
A故障点距母线越近,电压越高
B故障点距母线越近,电压越低
C与故障点的距离远近无关
A断路器失灵保护
B零序电流保护
C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
A应
B宜
C不得
D如与N600无电气联系,可
A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
B开口端应装在下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
C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保护的跳闸出口回路。
A电压互感器二次接地属保护接地,电流互感器属工作接地
B均属保护接地
C均属工作接地
D电压互感器二次接地属工作接地,电流互感器属保护接地
A(Z1-Z0)/3Z0
B(Z0-Z1)/3Z0
C(Z1-Z0)/3Z1
D(Z0-Z1)/3Z1
A断路器失灵保护
B零序电流保护
C断路器三相不一致保护
D接地距离保护
AX1Σ>X0Σ
BX1Σ=X0Σ
CX1Σ<X0Σ
D不确定
A3%
B5%
C10%
D15%
Au1与u2同相
Bu1与u2反相
Cu1滞后u2150°
Du1超前u230°
A系统规格文件
B全站系统配置文件
CIED实例配置文件
DIED能力描述文件
A两套直流系统同时运行互为备用
B任何时候两套直流系统均不得有电的联系
C正常时两套直流系统并列运行
D正常时两套直流系统分列运行
A不低于2500V、2min的试验标准
B不低于1000V、1min的试验标准
C不低于2500V、1min的试验标准
A保护有死区
B保护相继动作
C保护不正确动作
D保护既存在相继动作又存在死区
A10
B20
C30
D40
A断路器-负荷侧隔离开关-母线侧隔离开关
B负荷侧隔离开关-断路器-母线侧隔离开关
C母线侧隔离开关-断路器-负荷侧隔离开关
D母线侧隔离开关-负荷侧隔离开关-断路器
A单侧电源线路的距离保护不应经振荡闭锁;
B双侧电源线路的距离保护必须经振荡闭锁;
C35kV及以下的线路距离保护不考虑系统振荡误动问题;
A三相跳闸不重合
B单相跳闸,重合单相,后加速跳三相
C三相跳闸,重合三相,后加速跳三相
D选跳故障相,瞬时重合单相,后加速跳三相
A助增电流的存在使距离保护范围延长
B汲出电流存在使距离保护范围缩短
C助增电流的存在使距离保护范围缩短
D助增电流和汲出电流的存在都将使距离保护范围延长
A母线电压超前振荡电流的角度等于线路阻抗角
B母线电压超前振荡电流的角度等于原有负荷阻抗角
C母线电压与线路振荡电流间的夹角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A主保护投退压板
B检修压板
C纵联保护投退压板
D零序保护投退
AZK0大于ZK1
BZK0等于ZK1
CZK0小于ZK1
A相对愈小,动作时间愈短;
B相对愈大,动作时间愈短;
C相对愈灵敏,动作时间愈短;
A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
B110kV(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
C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
A交换机
B单A/D系统
C双A/D系统
D总线
A测量部分、启动部分
B测量部分、启动部力、振荡闭锁部分、二次电压回路断线失压闭锁部分、逻辑部分
C测量部分、启动部分、振荡闭锁部分二次电压回路断线失压闭锁部分
D测量部分、启动部分振荡闭锁部分
A10~30
B1000~2000
C250~300
A保护装置收到故障起始数据的时刻到保护发出跳闸命令的时间
B保护装置收到故障起始数据的时刻到智能终端出口动作时间
C一次模拟量数据产生时刻到保护发出跳闸命令的时间
D一次模拟量数据产生时刻到智能终端出口动作时间
A保护装置收到故障起始数据的时刻到保护发出跳闸命令的时间
B保护装置收到故障起始数据的时刻到智能终端出口动作时间
C一次模拟量数据产生时刻到保护发出跳闸命令的时间
D一次模拟量数据产生时刻到智能终端出口动作时间
A当重合于本线路故障,相邻元件的保护
B在非全相运行期间健全相又发生故障时,相邻元件的保护
C在重合闸后加速的时间内以及单相重合闸过程中发生区外故障时,被加速的线路保护
D在交流失压情况下的保护
A对直流分量和衰减的直流分量都有很好的滤波作用
B对直流分量和整数倍的谐波分量都有很好的滤波作用
C对直流分量和所有的谐波分量都有很好的滤波作用
A断路器失灵保护选择性能不好
B防止断路器失灵保护误动作
C断路器失灵保护原理不完善
D断路器失灵保护必须采用复合电压闭锁元件选择母线
A保证外部短路时差动保护各侧电流相位一致,不必考虑三次谐波及零序电流不平衡
B保证外部短路时差动保护各侧电流相位一致,滤去可能产生不平衡的三次谐波及零序电流
C调整差动保护各侧电流的幅值
A对直流分量和衰减的直流分量都有很好的滤波作用
B对直流分量和所有的谐波分量都有很好的滤波作用
C对直流分量和整数倍的谐波分量都有很好的滤波作用
A差动电流随过励磁程度的增大而非线性增大
B差动电流中没有非周期分量及偶次谐波;
C差动电流中含有明显的3次、5次谐波;
D5次谐波与基波的比值随着过励磁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A数据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接口部分
B数据采集系统,输入输出接口部分,微型计算机系统,电源部分;CPU,电源部分
C据采集系统,储存元件,微型计算机系统,电源部分
D输入输出接口部分,储存元件,微型计算机系统,电源部分
A另一套保护装置的重合闸也必须停用,否则两套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可能不一致
B对应的保护装置也必须退出,否则两套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可能不一致
C对保护的动作行为无影响,断路器仍可按照预定方式实现重合
A三相设置,保护屏内的小开关设置在切换回路之前
B三相设置,保护屏内的小开关设置在切换回路之后
C分相设置,保护屏内的小开关设置在切换回路之前
D分相设置,保护屏内的小开关设置在切换回路之后
A正常运行方式下,任意一回线路检修
B正常运行方式下,与被保护设备相邻近的一回线路或一个元件检修
C正常运行方式下,与被保护设备相邻近的一回线路检修并有另一回线路故障被切除
A第一种工作票
B第二种工作票
C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
D第二种工作票和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票
A正序电压和负序电压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小,零序电压是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大
B正序电压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小,负序电压和零序电压是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大
C零序电压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小,正序电压和负序电压是越靠近故障点数值越大
A其每一跳闸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B两组跳闸回路可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供电
C其中一组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另一组可与一套主保护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
D两组分别与各自的主保护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
A母差保护和母联失灵保护应分别评价为“正确动作”
B母差保护不予评价,母联失灵保护评价为“正确动作”
C母差保护评价为“不正确动作”,母联失灵保护评价为“正确动作”。
A不能单独以“六角图”或类似的测试方法确证3Uo构成的零序方向保护的极性关系是否正确
B利用“六角图”或类似的测试方法便可确证3Uo构成的零序方向保护的极性关系是否正确
C利用测试成功率因数角的方法可确证3Uo构成的零序方向保护的极性关系是否正确
A只可反应变压器三角形绕组的断线故障
B只可反应Y0侧一相的断线故障
C既不能反应变压器三角形绕组的断线故障,也不能反应Y0侧一相的断线故障
D既能反应变压器三角形绕组的断线故障,也能反应Y0侧一相的断线故障
A一次电流和二次负载阻抗
B一次电流和二次绕组漏抗
C二次负载阻抗
D一次电流和二次电流
A系统发生振荡时电流和电压值都往复摆动,并且三相严重不对称;
B零序电流保护在电网发生振荡时容易误动作;
C有一电流保护其动作时限为4.5秒,在系统发生振荡时它不会误动作;
D距离保护在系统发生振荡时容易误动作,所以系统发生振荡时应断开距离保护投退压板。
A大于被检修线路两端不接地的情况
B与被检修线路两端不接地的情况相同
C小于被检修线路两端不接地的情况
A大于被检修线路两端不接地的情况
B与被检修线路两端不接地的情况相同
C小于被检修线路两端不接地的情况
A0.2s~0.3s
B0.1s~0.15s
C0.05s~0.10s
D0.4s~0.5s
A正序电压、负序电压、零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高
B正序电压、负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高,零序电压越靠近短路点越高
C正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高,负序电压、零序电压越靠近短路点越高
D正序电压、零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高,负序电压越靠近短路点越高
A动作值不一样,两者之间的比值是1:√3,通单相电流动作值大,三相对称电流动作值小
B动作值不一样,两者之间的比值是1:√3,通单相电流动作值小,三相对称电流动作值大
C动作值一样
A保护装置必须要求其交、直流输入回路外接抗干扰元件来满足有关电磁兼容标准的要求。
B保护装置的软件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程序出现不符合要求的更改
C使用于220kV及以上电压的电力设备非电量保护应相对独立
D使用于220kV及以上电压的电力设备非电量保护应具有独立的跳闸出口回路
A根据系统的稳定要求
B对重要用户供电的线路
C线路发生三相短路,如使发电厂厂用母线电压低于允许值,且其它保护不能无时限和有选择的切除短路时
D该线路采用全线速动保护后,不仅改善本线路保护性能,而且能够改善整个电网保护的性能时
A短路时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而系统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值均作往复性摆动;
B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着功角δ的变化而变化;
C系统振荡时,将对以测量电流为原理的保护形成影响,如:电流速断保护、电流纵联差动保护等。
D短路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是基本不变的。
A此种接线无问题
B低压侧区外发生故障时差动保护可能误动
C高压侧区外发生故障时差动保护可能误动
D高、低压侧区外发生故障时差动保护均可能误动
A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回路开放,本站有保护装置动作且超过失灵保护整定时间仍未返回
B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回路开放,故障元件的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失灵保护整定时间仍未返回,且故障元件的保护装置曾动作
C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回路开放,本站有保护装置动作,且该保护装置和与之相对应的失灵电流判别元件持续动作时间超过失灵保护整定时间仍未返回。
A由自耦变压器高、中压及公共绕组三侧电流构成的差动保护无需采用防止励磁涌流的专门措施;
B自耦变压器的零序电流保护接在变压器中性点套管CT上,设方向元件;
C大容量的变压器,由于系统电压升高或频率降低,容易引起铁芯饱和,应装设过励磁保护;
D变压器高中压侧的距离保护,通过各自的偏移部分对各自的母线起到后备保护的作用。
A可以用电压表检测3U0回路是否有不平衡电压的方法判断3U0回路是否完好
B可以用电压表检测3U0回路是否有不平衡电压的方法判断3U0回路是否完好,但必须使用高内阻的数字万用表,使用指针式万用表不能进行正确地判断
C不能以检测3U0回路是否有不平衡电压的方法判断3U0回路是否完好
A装置内所有隔离变压器(如电压、电流、直流逆变电源等采用的隔离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均必须可靠接地
B装置内所有隔离变压器(如电压、电流、直流逆变电源等采用的隔离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间必须有良好的屏蔽层,且屏蔽层应在保护屏可靠接地
C装置内所有隔离变压器(如电压、电流、直流逆变电源等采用的隔离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间必须有良好的屏蔽层,且屏蔽层与一、二次绕组均应在保护屏可靠接地
A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随万的变化一直在做往复性的摆动,但变化速度相对较慢;而短路时,在短路初瞬电压、电流是突变的,变化量较大,但短路稳态时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基本不变
B振荡时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随万的变化,幅值在变化,但相位基本不变,而短路稳态时阻抗继电器测量阻抗在幅值和相位上基本不变
C振荡时只会出现正序分量电流、电压,不会出现负序分量电流、电压,而发生接地短路时只会出现零序分量电压、电流不会出现正序和负序分量电压电流
D振荡时只会出现正序分量电流、电压,不会出现负序分量电流、电压,而发生接地短路时不会出现正序分量电压电流
A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的有效值随δ的变化一直在做往复性的摆动,但变化速度相对较慢;而短路时,在短路初瞬电压、电流是突变的,变化量较大,但短路稳态时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基本不变。
B振荡时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随δ的变化,幅值在变化,但相位基本不变,而短路稳态时阻抗继电器测量阻抗在幅值和相位上基本不变。
C振荡时只会出现正序分量电流、电压,不会出现负序分量电流、电压,而发生接地短路时只会出现零序分量电压、电流不会出现正序和负序分量电压电流。
D振荡时只会出现正序分量电流、电压,不会出现负序分量电流、电压,而发生接地短路时不会出现正序分量电压电流。
A1
B2
C3
D4
A开路
B短路
C接地
D并联
A过负荷
B振荡
C短路
D欠负荷
A2次
B3次
C5次
D7次
A高
B低
C相同
A1欧
B10欧
C5欧
D0.5欧
A高
B低
C相同
A零
B增大
C减小
D不变
A时间配合
B时间和灵敏度均配合
C灵敏度配合
A动力系统
B电力系统
C电力网
D用电设备
A不存在
B存在
C有时有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A直流电
B交流电
C交、直流电
D高频电压
A部分校验
B运行中发现异常的校验
C补充校验
A母线
B线路或变压器
C任意
A4%
B0.02
C0.05
AXc=ωC
BXc=1/ωC
CXc=1/C
DXc=1/ω
A静态稳定
B暂态稳定
C电压崩溃
D频率崩溃
AROM
BRAM
CEPROM
A65
B97
C89
D121
A时间配合
B时间和灵敏度均配合
C灵敏度配合
A10~12年
B8~10年
C6~8年
A零序
B负序
C突变量
A1
B2
C3
D任意
A红灯平光
B绿灯平光
C红灯闪光
D绿灯闪光
A交换机
B保护装置
C网络
D电子式互感器
A是
B否
A普遍下降
B升高
C边远地区下降
D边远地区升高
A有效值
B最大值
C平均值
D瞬时值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视情况而定
A5
B6
C4
D3
A只允许一点接地
B可以有两点接地
C可以有三点接地
D多点接地
A0.5级
B10级
C0.1级
D0.2级
A辅助保护
B异常运行保护
C后备保护
A电流源,内阻视为无穷大
B电压源,内阻视为零
C电流源,内阻视为零
A说明内部有故障
B不一定有故障
C说明有较大故障
D没有故障
A允许
B做好安全措施
C不允许
D有人监护
AMMS
BSV
CGOOSE
D其他方式
A直流电压表
B电子管电压表
C万用表
D普通交流电压表
A工频过电压
B操作过电压
C谐振过电压
D雷击过电压
A500
B1000
C2500
A距离保护
B电流差动保护
C零序电流方向保护
D低电压保护
A交换机
B母线电压合并单元
C智能终端
D保护装置
AROM
BRAM
CEPROM
DEEPROM
A动态稳定
B静态稳定
C暂态稳定
A前者更大
B两者相等
C前者较小
A相电压
B2倍的相电压
C3倍的相电压
D√3倍的相电压
A0-30℃
B5-30℃
C0-25℃
D5-25℃
A幅度最大
B幅度最小
C幅度不变
D幅度不定
A幅度最大
B幅度最小
C幅度不变
D不能确定
A0.01
B0.02
C0.03
D0.05
A1倍
B√3倍
C3/2倍
D3倍
A±3%
B±5%
C±10%
A48.5~49Hz
B49~49.5Hz
C48Hz
D45Hz
A更换新的熔断器
B继续运行
C停止运行
D取下二次熔丝
A单相接地
B两相短路
C两相接地
A1倍
B√3倍
C3/2倍
D3倍
A远后备
B近后备
C辅助保护
A有功功率严重不足
B无功功率严重不足
C系统受到小的干扰
D系统发生短路
A辅助保护
B异常运行保护
C后备保护
D安自装置
A有源元件
B全部元件
C无源元件
A成正比
B成反比
C不确定
A每年不少于两次
B每两年进行一次
C每年不宜少于一次
A1、提高负荷功率因数
B减少线损
C改善电能波形
A相反
B相同
C相差150°
D相差120°
A只应
B宜
C不得
A正序和负序分量
B负序和零序分量
C正序和零序分量
D正序、负序和零序分量
A工频突变量距离保护
B距离保护
C零序方向电流保护
D纵联保护
A直接接地方式
B经消弧圈接地方式
C经大电抗器接地方式
A有源元件
B全部元件
C无源元件
D以上均可
AI母
BII母
CI母和II母
D拒动
A能保护线路全长
B不能保护线路全长
C有时能保护线路全长
D能保护线路全长并延伸至下一段
A电流差动保护
B零序电流速断保护
C电流速断保护
D负序电流保护
A20ms
B15ms
C30ms
D10ms
A星形
B三角形
C两者差不多
D一样
A接地短路点最高
B变压器中性点最高
C各处相等
D发电机中性点最高
AGOOSE点对点
BGOOSE网络传输
C电缆直接接入
D其他
A动态稳定
B静态稳定
C暂态稳定
D以上都不对
A精度高
B速度快
C易隔离和抗干扰能力强
A只有正序故障分量
B只有负序故障分量
C只有零序故障分量
D正序、负序、零序故障分量都有
A电压、电动势、电位
B最大值、频率、初相位
C容抗、感抗、阻抗
D平均值、周期、电流
A试验记录
B软件版本号
C试验方案
D工作班成员
A电压闭锁元件
B电流闭锁元件
C距离闭锁元件
A无所谓
B主-从
C从-从
D主-主
A0.05
B0.1
C0.15
A将Ua顺时针旋转120°
B将Ua逆时针旋转120°
C将Ua逆时针旋转240°
A警铃响,光字牌亮
B蜂鸣器响,光字牌亮
C警笛响,光字牌亮
A80KHz
B400kHz
C40KHz
D4KHz
A完全配合
B不完全配合
C完全不配合
D灵敏度配合
A高压侧
B中压侧
C低压侧
D中\低压侧
A主-主
B主-从
C从-从
D无所谓
A发电机是否接地
B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数目
C用电设备的外壳是否接地
D故障电流
A警铃响,光字牌亮
B蜂鸣器响,光字牌亮
C警笛响,光字牌亮
A65%;
B70%;
C75%;
D80%。
A减极性
B加极性
C反极性
D异名端
A远方
B就地
C相邻线路
A均作往复性摆动
B均会发生突变
C在振荡的频率高时会发生突变
D之间的相位角基本不变
A潜供电流的影响
B单相故障跳闸慢
C短路阻抗小
D短路阻抗大
ASV网络
BGOOSE网络
C智能终端
D站控层网络
A单重方式
B三重方式
C综重方式
A80%
B0.5
C0.65
A有名值=标幺值×基准值
B标幺值=有名值×基准值
C基准值=标幺值×有名值
A该线路的负荷电流
B最大的故障电流
C大于允许的过负荷电流
D最大短路电流
A前者远小于后者
B前者远大于后者
C可以比拟
A前者远小于后者
B前者远大于后者
C可以比拟
A减极性
B加极性
C同极性
D反极性
A单相接地
B两相接地
C三相接地
A周期
B非周期
C工频
D高频
A最大值、频率、初相角
B瞬时值、频率、初相角
C最大值、频率、相位差
D有效值、频率、初相角
A正常时接点断开
B继电器线圈带电时接点断开
C继电器线圈不带电时接点断开
D短路时接点断开
A使保护范围伸长
B使保护范围缩短
C保护范围不变
D保护范围不定
A按模拟量通道
B按电压等级
C按MU设置
D按保护装置设置
A35
B105
C101
A大
B小
C大小相同
A周期性地动作及返回
B不会动作
C一直处于动作状态
AAC两相
BBC两相
CAB两相
DAB相经过渡电阻
A异常运行保护
B辅助保护
C失灵保护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A5
B4
C3
A差动
B瓦斯
C220kV零序过流
D中性点零流
A70%
B0.65
C0.8
A0.2
B0.5
C1
D3
A快速切除死区故障及防止开关失灵
B保护相继快速动作
C防止保护拒动及防止开关失灵
D防止保护拒动
A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
B电流型和电压型继电器
C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和静态型
A全阻抗继电器?
B方向阻抗继电器
C偏移特性阻抗继电器
D上抛圆阻抗继电器
AGOOSE网络
BSV网络
CGOOSE点对点连接
D直接电缆连接
A1ms
B5ms
C10ms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A10%
B0.15
C0.2
A较大
B较小
C不定
A主保护投退压板
B检修压板
C纵联保护投退压板
D保护投退压板
A有可靠的选择性
B有较高的灵敏度
C有较快的动作速度
A必须经比率制动
B必须经二次谐波制动
C不经任何制动,只要差流达到整定值即能动作
D经波形间断判别
A验收检验、全部检验、传动检验
B部分检验、补充检验、定期检验
C验收检验、定期检验、补充检验
A故障点过渡电阻的大小
B相关元件的零序阻抗
C相关元件的各序阻抗
D系统容量的大小
A产生一个高电压
B通过很大的短路电流
C通过电容电流
D通过正常负荷电流
A大差
B大差、两个小差
C两个小差
D大差、一个小差
A互操作性
B一致性
C可靠性
A50%-60%
B60%-70%
C70%-80%
D≤50%
A功率因数角
B线路阻抗角
C保护安装处的功角
DO°
A阻抗电压大的变压器负荷小
B阻抗电压小的变压器负荷小
C负荷分配不受阻抗电压影响
D一样大
A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一致;
B变压器两侧电流相位无直接联系;
C仅在变压器一侧有电流;
A0.1
B0.15
C0.2
D0.25
AA相
BB相
CC相
A音响信号
B光示牌信号
C音响和光示牌信号
D事故信号
A10011
B1101
C1110
D11001
A事故后分析故障前潮流
B保证方向元件、阻抗元件动作的正确性
C微机保护录波功能的需要
A最高点;1/2
B最高点;末端
C最低点;1/2
D最低点;末端
A音响信号
B光字牌信号
C音响和光字牌信号
A5级
BTPS级
CD级
A电压超前电流45°
B电流超前电压45°
C电流超前电压135°
D电压超前电流135°
A两侧重合闸均不起动
B非同期合闸
C一侧重合闸起动,另一侧不起动
D两侧重合闸均起动
A积分成正比
B积分成反比
C瞬时值的绝对值成正比
A出口继电器
B装置电源
C通信模块
D人机界面
A1.5
B1.8
C2
A只会使保护区缩短
B只会使继电器超越
C视条件可能会失去方向性,也可能使保护区缩短,也可能超越或拒动
A电流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B差动保护的整定值
C电压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A无关
B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高
C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低
A误动
B拒动
C死区
D范围
A接在出口触点与断路器控制回路之间
B与断路器跳闸线圈并联
C与跳闸继电器出口触点并联
A同名故障相中的超前相
B同名故障相中的落后相
C同名非故障相
A0.5
B0.866
C2
D1.732
A负序电压=正序电压=零序电压
B正序电压=负序电压+零序电压
C零序电压>负序电压
A距故障点越远就越高
B距故障点越近就越高
C与距离无关
D距故障点越近就越低
A0.5级;
BTPS级;
CD级
A1
B2
C3
A接在出口触点与断路器控制回路之间。
B与断路器跳闸线圈并联。
C与跳闸继电器出口触点并联。
A电压超前电流45°
B电流超前电压45°
C电流超前电压135°
D电压超前电流135°
A可能动可能不动
B能动
C不动
A选择性;可靠性;灵敏性;快速性
B选择性;可靠性;安全性;快速性
C稳定性;可靠性;灵敏性;快速性
D安全性;稳定性;灵敏性;快速性
A计入220kV系统保护动作的总次数中
B计入全部保护动作的总次数中
C应单独对录波器进行统计
A采用主、后备保护一体化配置
B采用主、后备保护分开配置
C主保护双重化、后备保护单套配置
A0V
B100V
C200V
D220V
A70%
B0.8
C0.9
A常用于存放采样数据和计算的中间结果、标志字等信息
B存放微机保护的动作报告信息等内容
C存放保护整定值
D存放保护的软件
A需与保护配合;
B防止多次重合;
C故障点去游离需一定时间
A10W
B5W
C15W
A在保护室内一点接地
B在开关场一点接地
C一点接地
D在开关场和保护室分别接地
A与故障点位置无关
B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高
C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低
A增大“差动速断”动作电流的整定值
B适当减小差动保护二次谐波制动比
C只当增大差动保护的二次谐波制动比
A装设电压断线闭锁装置;
B装设电流增量启动元件;
C同时装设电压断线闭锁装置和电流增量启动元件。
A超前零序电压90°
B滞后零序电压90°
C和零序电压同相
D滞后零序电压45°
A200A;双侧
B300A
C360A
A用专用的模拟试验装置进行试验
B由端子排通入与故障情况相符的电流、电压模拟量进行试验
C用卡接点和通入电流、电压模拟量进行试验
A大于10MΩ
B大于5MΩ
C大于5MΩ
A星型侧相电压超前三角侧相电压30°
B星型侧线电压超前三角侧线电压30°
C星型侧线电压滞后三角侧线电压30°
AD级
B0.5级
C10级
D0.1级
A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L端
B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试验线引出端
C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的N端
A电阻性
B电容性
C电感性
D电抗性
A150
B180
C100
A大量投入负荷
B大量切除发电机
C借助低频减负荷装置切除负荷
D依赖负荷调节效应稳定频率
A直接从计数器中读取得的数
BTs期间的脉冲个数
C2Ts或以上期间的脉冲个数
A并联电容且还需串联一个电阻
B串联电容且还需串联一个电阻
C串联电容且还需并联一个电阻
A启动远方跳闸
B启动母联失灵(或死区)保护
C启动失灵保护及远方跳闸。
A大于120°
B为120°
C小于120°
A150Ω
B180Ω
C100Ω
AGOOSE网络
BGOOSE点对点连接
CSV网络
D就地直接电缆连接
A正确动作一次
B拒动一次
C不予评价
A因短路相电压为零而拒动
B因感受零序电压最大而灵敏动作
C因零序电压为零而拒动
A两端不接地
B一端接地
C两端接地
D以上均可
A间隙过电流保护
B间隙过电压保护
C间隙过电流保护与间隙过电压保护,且其接点串联出口
D间隙过电流保护与间隙过电压保护,且其接点并联出口
A线路电压损失增大
B线路电压损失增大,有功损耗增大,发电设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C线路电压损失增大,有功损耗增大
D有功损耗增大
A分层分区
B系统控制
C电力控制
D电压稳定
A0.1s
B0.2s
C0.5s
D1s
A振荡解列装置
B自动重合闸装置
C切负荷装置
D切机装置
A正确动作一次
B正确动作二次
C跳开的断路器个数
A各自的中性点接地B、C、
B只允许在一个公共地点接地
C有一个公共接地点,而且每组电压互感器中性点宜经放电间隙接地
A必须单独接入
B必须经多侧电流互感器并联
C根据现场情况可单独接入也可经多侧电流互感器并联接入
A断路器失灵保护原理不完善
B断路器失灵保护选择性能不好
C防止断路器失灵保护误动作
A系统间联络线
B地区系统中从主系统受电的终端变电站母线联络断路器
C地区电厂的高压侧母线联络断路器
D地区系统中主要变电站的高压侧母线联络断路器
A50mm2
B100mm2
C25mm2
A1.2
B1.5
C2
D3
A在B相回路中不应装设熔断器或快速开关
B应在接地点与电压继电器之间装设熔断器或快速开关
C应在电压互感器二次出口与接地点之间装设熔断器或快速开关
A断路器在合闸位置
B断路器在跳闸位置
C断路器合闸回路辅助触点未接通
D断路器跳闸回路辅助触点未接通
A使用同一保护正电源
B重瓦斯保护接保护电源,轻瓦斯保护接信号电源
C使用同一信号正电源
D重瓦斯保护接信号电源,轻瓦斯保护接保护电源
A通知并等候保护人员现场处理,值班人员不必采取任何措施
B停用保护并向调度汇报
C汇报调度等候调度命令
A电缆的屏蔽层应仅在开关场可靠接地
B电缆的屏蔽层应仅在控制室可靠接地
C电缆的屏蔽层应在开关场和控制室两端可靠接地
A应采用同步接通与断开的接点
B应采用先断开,后接通的接点
C应采用先接通,后断开的接点
D对接点的断开顺序不作要求
A2~3年
B3~5年
C1~2年
D3~4年
A(UN/√3)/(100/√3)/(100/3)
B(UN/√3)/(100/√3)/(100/3)
C(UN/√3)/(100/√3)/(100)
A继电保护在紧急控制之前动作
B继电保护在紧急控制之后动作
C继电保护与紧急控制可同时动作
D继电保护与紧急控制动作先后关系视系统需要
A各个间隔合并建模
B每个间隔单独建实例
C既可间隔合并建模,也可每个间隔单独建实例
D无特殊规定
A能瞬时切除故障
B不能瞬时切除故障
C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故障点在I段保护范围内时,可以瞬时切除故障;故障点在II段保护范围内时,则需带延时切除
A防止直流回路产生寄生回路
B保证直流回路短路时直流回路上下保护的选择性
C减少直流系统接地的发生
A二次谐波制动比越大,躲过励磁涌流的能力越强
B二次谐波制动比越大,躲过励磁涌流的能力越弱
C二次谐波制动比越大,躲空投时不平衡电流的能力越强
ATWJ在跳闸回路中,HWJ在合闸回路中
BTWJ在合闸回路中,HWJ在跳闸回路中
CTWJ、HWJ均在跳闸回路中
DTWJ、HWJ均在合闸回路中
A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90°
B零序电流落后零序电压90°
C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同相
D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反相
A二次谐波制动比越大,躲过励磁涌流的能力越强
B二次谐波制动比越大,躲过励磁涌流的能力越弱
C差动保护躲励磁涌流的能力,只与二次谐波电流的大小有关
A与零序等值网络的状况和正负序等值网络的变化有关
B只与零序等值网络的状况有关,与正负序等值网络的变化无关
C只与正负序等值网络的变化有关,与零序等值网络的状况无关
D不确定
A直接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经大电抗器接地方式。
B直接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不接地方式。
C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经大电抗器接地方式。
A直接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经大电抗器接地方式
B直接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不接地方式
C直接接地方式、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和经大电抗器接地方式
A同步、系统解列
B再同步、系统解列
C再同步、失步解列
D同步、失步解列
A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电子型、数字型等
B电流继电器、电压继电器、功率方向继电器等
C启动继电器、量度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信号继电器等
D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
A并联“一反向二极管”的方式
B并联“一反向二极管串电阻”的方式
C并联“一只容量适当的电容器”的方式
A为可靠切除被充电母线上的故障,专门设立母线充电保护
B为确保母线充电保护的可靠动作,尽量采用阻抗保护作为相间故障的保护
C母线充电保护仅在母线充电时投入,其余情况下应退出
A其每一跳闸回路应分别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B两组跳闸回路可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供电
C其中一组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另一组可与一套主保护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
A1:1:1/3
B1:1/2:1/3
C1/3:1/2:1
D√3:3:1
A为防止相互干扰,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电磁联系
B不允许有任何电的联系,如有需要,必须经空触点输出
C一般不允许有电磁联系,如有需要,应加装抗干扰电容等措施
A但在一个回路中禁止有两个接地点
B且可以有两个接地点
C可以没有接地点
A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
B开口端应装在下方,接到断路器的跳闸线圈回路
C开口端应装在上方,接到保护的跳闸出口回路
D开口端应装在下方,接到保护的跳闸出口回路
A本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2
B相邻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2
C相邻线路末端接地短路时,零序功率灵敏度不小于1.5
A等于该点到故障点的线路零序阻抗角
B等于该点正方向到零序网络中性点之间的零序阻抗角
C等于该点反方向至零序网络中性点之间的零序阻抗角
D不确定
A其电流和电压回路应按反极性与相应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回路联接
B该相位角与线路正向故障时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的相位关系一致
C该元件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零序方向保护
A交流电源引入线必须经抗干扰处理,直流电源来线可不经抗干扰处理
B直流电源引入线必须经抗干扰处理,交流电源来线可不经抗干扰处理
C交流及直流电源引入线均必须经抗干扰处理
A64kbit/s、2Mbit/s
B32kbit/s、2Mbit/s
C64kbit/s、1Mbit/s
D32kbit/s、4Mbit/s
A线路纵联保护按两侧分别进行评价
B远方跳闸装置按两侧分别进行评价
C变压器纵差、重瓦斯保护及各侧后备保护按高压侧归类评价
D错误地投、停继电保护造成的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但继电保护装置性能良好的可不进行分析评价。
A正序电压、负序电压、零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高
B正序电压、负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高,零序电压越靠近短路点越高
C正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高,负序电压、零序电压越靠近电源数值越低
D上述说法均不对
A应有临时接地线,但在一个回路中禁止有两个接地点
B应有临时接地线,且可以有两个接地点
C町以没有接地点
A电压互感器二次只能有一个接地点,接地点位置在电压互感器安装处
B主设备差动保护各侧电流互感器二次只能有一个公共接地点,接地点在电流互感器端了箱
C发电机中性点电压互感器二次只能有一个接地点,接地点应在保护盘上
A安全控制系统
B稳定控制系统
C电力系统
D通信系统
A两套纵联差动保护可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供电
B其中一组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另一组可与断路器控制回路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
C其中一组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另一组可与一套后备保护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
A必须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
B应在两套纵联保护所用的直流熔断器中选用负荷较轻的供电
C既可由另一组专用直流熔断器供电,也可适当地分配到两套纵联保护所用的直流供电回路中
A尽量使用专用的直流熔断器,特殊情况下可与控制回路共用一组直流熔断器;
B尽量使用专用的直流熔断器,或与某一断路器操作回路的直流熔断器共用;
C由专用的直流熔断器供电,不得与其它回路混用。
A该单位两次不正确动作
B仅按该单位一次不正确动作评价
C暂不评价,等以后找出原因再评价
A复合电压元件不动,过流元件动作,并启动出口继电器
B低电压元件或负序电压元件动作,同时电流元件动作,保护才启动出口继电器
C当相间电压降低或出现负序电压时,电流元件才动作
A系统发生振荡时电流和电压值都往复摆动,并且三相严重不对称
B零序电流保护在电网发生振荡时容易误动作
C有一电流保护其动作时限为4.5s,在系统发生振荡时它不会误动作
D距离保护在系统发生振荡时容易误动作,所以系统发生振荡时应断开距离保护投退连接片
A采用+48V直流电源,该电源的负端应连接至通信机房的接地铜排
B采用站用220V直流电源,该电源的正负端均不接地
C采用48V直流电源,该电源的正负端均不接地
D采用-48V直流电源,该电源的正端应连接至通信机房的接地铜排
A满足
B不满足
C无法判断
A保护装置应具有独立的DC/DC变换器供内部回路使用的电源
B拉、合装置直流电源或直流电压缓慢下降及上升时,装置不应误动作。
C直流消失时,装置可以误动,但应有输出触点以起动告警信号
D直流电源恢复(包括缓慢恢复)时,变换器应能自起动
A有关,若检修线路两侧接地,则运行线路的零序电流将增大
B有关,若检修线路两侧接地,则运行线路的零序电流将减少
C无关,无论检修线路是否两侧接地,运行线路的零序电流均相同
A(10/√3)/(0.1/√3)/(0.1/√3)
B(10/√3)/(0.1/√3)/(0.1/3)
C(10/√3)/(0.1/√3)/(0.1)
A变压器差动保护区外发生故障时,由于暂态分量的影响,电流波形将偏于时间轴的某一侧
B变压器充电时,由于励磁涌流的影响,充电侧电流波形将可能偏于时间轴的某一侧
C切除变压器负荷时,由于暂态分量的影响,变压器差动保护的差电流将短时间偏于时间轴的某一侧
A500V
B1000V
C1500V
D2500V
A一种近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保护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切除故障
B一种远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断路器拒动时,必须依靠故障元件本身保护的动作信号启动失灵保护以切除故障点
C一种近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断路器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隔离故障点
D一种远后备保护,当故障元件的保护拒动时,可依靠该保护隔离故障点
A短路时电流、电压值是突变的,而系统振荡时系统各点电压和电流值均作往复性摆动
B振荡时系统任何一点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角都随着功角万的变化而变化
C系统振荡时,将对以测量电流为原理的保护形成影响,如:电流速断保护、电流纵联差动保护等
D短路时电压与电流的相位角是基本不变的
A两支二极管串联后与继电器的线圈并联,要求每支二极管的反压不低于500V
B一支二极管与一适当感抗值的电感串联后与继电器的线圈并联,要求二极管与电感的反压均不低于1000V
C一支二极管与一适当阻值的电阻串联后与继电器的线圈并联,要求二极管的反压不低于1000V
A启动回路由保护动作出口接点和母联断路器失灵判别元件(电流元件)构成“或”回路所组成。
B母线差动保护(1母或2母)出口继电器动作接点和母联断路器失灵判别元件(电流元件)构成“与”回路。
C母线差动保护(1母或2母)出口继电器动作接点和断路器失灵判别元件(电流元件)构成“或”回路所组成。
A应仔细查验其电流、电压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B均应用负荷电流和工作电压来检验其电流、电压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C应从保护屏的端子排上加入试验电流来检验其电流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D应从保护屏的端子排上加入试验电压来检验其电压回路接线的正确性
A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回路开放,本站有保护装置动作且超过失灵保护整定时间仍未返回
B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回路开放,故障元件的电流持续时间超过失灵保护整定时间仍未返回,且故障元件的保护装置曾动作
C失灵保护电压闭锁回路开放,本站有保护装置动作,且该保护装置和与之相对应的失灵电流判别元件的持续动作时间超过失灵保护整定时间仍未返回。
A在开关场并接在一起后,合成一根后引至控制室,并在控制室接地后
B必须分别引至控制室,并在控制室一点接地后
C三次侧的UN在开关场就地接地,仅将二次侧的UN引至控制室,并在控制室接地后
A除具有全线速动的纵联保护功能外,还应至少具有三段式相间、接地距离保护,反时限或定时限零序方向电流保护的后备保护功能
B对有监视的保护通道,在系统正常情况下,通道发生故障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发出告警信号
C能适用于弱电源情况
D在交流失压情况下,应具有在失压情况下自动投入的后备保护功能,并要求保证选择性
A对于纵联保护,在被保护范围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时,应有足够的灵敏度
B带延时的线路后备灵敏段保护〔例如距离II段),在被保护线路末端发生金属性故障时,应有足够的灵敏度。
C零序电流保护最末一段的动作电流定值不应大于3001,任何情况都不可抬高定值。
D在同一套保护装置中,闭锁、启动、方向判别和选相等辅助元件的动作灵敏度,应大于所控制的测量、判别等主要元件的动作灵敏度。
A系统发生全相或非全相振荡,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跳闸
B系统在全相振荡过程中,被保护线路如发生各种类型的不对称故障,保护装置应选择性地动作跳闸,纵联保护仍应快速动作
C系统在全相振荡过程中发生三相故障,故障线路的保护装置应可靠动作跳闸,并允许带短延时
D系统在非全相振荡过程中,被保护线路如发生各种类型的不对称故障,允许保护失去选择性,只需切除故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