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1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多选难题汇总
A支路电流;
B回路电流;
C叠加原理;
D戴维南原理。
A倍;
B2倍;
C1/2;
D1/3。
AUl超过U2;
BUl、U2均超过Ue;
CU2超过Ue;
DU2超过U1。
A2倍;
B倍;
C3倍;
D4倍。
A增长;
B缩短;
C不变;
D随电流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A两相不完全星形接线;
B三相星形接线;
C两相电流差接线;
D三相零序接线。
A2%;
B3%;
C5%;
D10%。
A二次电压超前一次电流接近90°;
B二次电压与一次电流接近0°;
C二次电压滞后一次电流接近90°;
D二次电压与一次电流的相位不能确定。
A1%-1.5%;
B0.5%-1%;
C2%-2.5%;
D2.5%-3%。
A对串补电容无影响;
B在电压二次断线时不会误动;
C能快速地反映各种对称和不对称故障;
D系统振荡无影响,不需采取任何措施。
A所需的加工设备少,比较经济;
B相一地制通道衰耗小;
C减少对通信的干扰;
D相一地制通道衰耗大。
A2.5%;
B5%;
C10%;
D2%。
A20MΩ;
B50MΩ;
C10MΩ;
D5MΩ。
A线路电压损失增大;
B线路电压损失增大,有功损耗增大;
C线路电压损失增大,有功损耗增大,发电设备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D有功损耗增大。
A操作电源经双回线断路器辅助常开触点串联后加至保护装置上;
B操作电源经双回线跳闸位置中间继电器触点串联后加至保护装置上;
C操作电源经双回线合闸位置中间继电器触点串联后加至保护装置上;
D操作电源经双回线合闸位置中间继电器触点并联后加至保护装置上。
A全阻抗继电器;
B方向阻抗继电器;
C偏移性的阻抗继电器;
D电抗特性的阻抗继电器。
A7°;
B5°;
C3°;
D1°。
A1;
B1.5;
C2;
D0.5。
A两侧重合闸均起动;
B非同期合闸;
C两侧重合闸均不起动;
D一侧重合闸起动,另一侧不起动。
A与A相电压同相们;
B与A相电压相位相差180°;
C超前于A相电压90;
D滞后于A相电压90°。
A提高灵敏度;
B消除正向出口三相短路的死区;
C防止反向出口短路动作;
D提高选择性。
A相对愈小,动作时间愈短;
B相对愈大,动作时间愈短;
C相对愈小,动作时间愈长;
D相对愈大,动作时间愈长。
A阻抗元件;
B负序电流元件;
C零序电流元件;
D普通电流元件。
A2%;
B2.5%;
C3%;
D3.5%。
A均压电容;
B并联电阻;
C均压带;
D并联均压环。
A60;
B80;
C90;
D100。
A变压器容量;
B线路容量;
C负荷电源;
D最大短路电流。
A三相断线;
B三相短路;
C三相短路并接地;
D单相接地。
A15s和60s;
B15s和45s;
C20s和70s;
D20s和60s。
A下降;
B上升;
C不变;
D不清楚。
A线电压;
B一半的线电压;
C相电压;
D一半的相电压。
A相等;
B单相全波整流比桥式整流大一倍;
C桥式整流比单相全波整流大一倍;
D单相全波整流比桥式整流大两倍。
A单相全波整流比桥式整流大一倍;
B桥式整流比单相全波整流大一倍;
C桥式整流比单相全波整流大两倍;
D相等。
A相电压;
B线电压;
C零序电压;
D抽取电压。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与系统频率变化无关。
A零序电流超前零序电压90°;
B零序电流落后零序电压90°;
C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同相;
D零序电流与零序电压反相。
A二次侧电流;
B二次差电流;
C负载电流;
D过负荷电流。
A各种相间短路;
B单相接地短路;
C开路故障;
D两相接地短路。
A各种相间短路;
B单相接地故障;
C两相接地故障;
D相间和装有电流互感器的那一相的单相接地短路。
A5%;
B8%;
C10%;
D3%。
A为了提高差动保护的动作速度;
B为了防止在区内故障较高的短路水平时,由于电流互感器的饱和产生高次谐波量增加.导致差动元件拒动;
C保护设置的双重化,互为备用;
D为了提高差动保护的可靠性。
A相邻线电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
B相邻线电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C本线电流继电器的常开触点;
D本线电流继电器的常闭触点。
A在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时均为Z1L;
B在三相短路时为Z1L,在两相短路时为2Z1L;
C在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时均为ZlL;
D在三相短路和两相短路时均为2Z1L。
A0;
B1;
C3;
D2。
A1MΩ;
B0.5MΩ;
C2MΩ;
D5MΩ。
A10MΩ;
B50MΩ;
C5MΩ;
D1MΩ。
A选择性;
B可靠性;
C灵敏性;
D快速性。
A0.1-0.15;
B0.15~0.25;
C0.15-0.2;
D0.2-0.25。
A使保护范围伸长;
B使保护范围缩短;
C保护范围不变;
D保护范围不定。
A180V;
B100V;
C50V;
D57.7V。
A励磁涌流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B两侧相位不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C二次回路额定电流不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D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型号不同产生的不平衡电流。
A110℃;
B100℃;
C95℃;
D85℃。
A临时性;
B事故性;
C计划;
D异常性。
A通断额定电流;
B隔离电源;
C切断过载电流;
D切断短路电流。
A10%;
B15%;
C20%;
D30%。
A40;
B50;
C60;
D45。
A80%;
B60%;
C70%;
D50%。
A立即动作;
B延时动作;
C不应动作;
D短路时间长短而定。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不定。
A快速性;
B选择性;
C可靠性;
D灵敏性。
A灵敏性;
B快速性;
C可靠性;
D选择性。
A防止中间继电器线圈正电源端子出现接地时与直电源绝缘监视回路构成通路而引起误动作;
B防止中间继电器线圈正电源端子与直流系统正电源同时接地时误动作;
C防止中间继电器线圈负电源端子接地与直流电源绝缘监视回路构成通路而误动作;
D防止中间继电器线圈负电源端子与直流系统负电源同时接地时误动作。
A故障点距母线越近,电压越高;
B故障点距离母线越近,电压越低;
C不管距离远近,基本上电压一样;
D不定。
A防止保护安装处正向两相金属性短路时方向阻抗继电器不动作;
B防止保护安装处反向两相金属性短路时方向阻抗继电器误动作;
C防止保护安装处正向三相短路时方向阻抗继电器不动作;
D提高灵敏度。
A正常工作最低电压;
B正常工作电压;
C正常工作最高电压;
D正常工作最低电压的50%。
A1/3;
B1/6;
C1/2;
D1。
A滞后于BC相间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
B滞后于B相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
C滞后于C相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
D超前BC相间电压一个线路阻抗角。
A70°;
B-45°;
C-105°;
D110°。
A各相的电流元件触点并联后,再串入各功率方向继电器触点;
B同名相的电流和功率方向继电器的触点串联后再并联;
C非同名相电流元件触点和方向元件触点串联后再并联;
D各相功率方向继电器的触点和各相的电流元件触点分别并联后再串联。
A负序电压继电器会动作;
B负序电压继电器不会动作;
C负序电压继电器动作情况不定;
D瞬时接通。
A因短路相电压为零而拒动;
B因感受零序电压最大而灵敏动作;
C因短路零序电压为零而拒动;
D因感受零序电压最大而拒动。
A两相两继电器,装同名相上;
B三相三继电器;
C两相两继电器,装异名相上;
D两相三继电器。
A20%;
B15%;
C10%;
D5%。
A±10%;
B±5%;
C±15%;
D±1%。
A充分发挥保护的作用;
B防止保护误动;
C躲过故障时暂态的影响;
D提高保护的选择性。
A断路器失灵保护原理不完善;
B断路器失灵保护选择性能不好;
C防止断路失灵保护误动作;
D为了以上三种原因。
A加装2次谐波滤过器;
B加装5次谐波滤过器;
C加装3次谐波滤过器;
D加装高次谐波滤过器。
A2;
B1;
C0;
D0.5。
A3I。滞后-3U。70°;
B-3U。滞后3I。70°;
C3I。超前-3U。20°;
D3I。滞后-3U。20°。
A与原磁通方向相反;
B与原磁通方向相同;
C与原磁通方向无关;
D与线圈尺寸大小有关。
A提高电网电压水平;
B限制变压器故障电流;
C提高变压器绝缘水平;
D补偿接地及故障时的电流。
A由网络的参数和结构决定的;
B由所接负载的大小和性质决定的;
C由网络结构和负载共同决定的;
D由网络参数和负载共同决定的。
A60℃;
B75℃;
C85℃;
D100℃。
A电抗;
B感抗;
C容抗;
D阻抗。
A100;
B110;
C120;
D130。
A500;
B1000;
C1500;
D2500。
A15°;
B20°;
C25°;
D30°。
A电流串联负反馈;
B电压串联负反馈;
C电压并联负反馈;
D电压并联正反馈。
A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
B电流型和电压型继电器;
C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和静态型;
D启动继电器和出口继电器。
A1.6-2;
B1-1.5;
C0.5~1;
D2-3。
A相等;
B1/6;
C1/3;
D1/2。
A全补偿方式;
B过补偿方式;
C欠补偿方式;
D不能确定。
A±3%;
B±5%;
C±10%;
D±15%。
A0;
B1;
C2;
D3。
A0.5%~1.5%;
B2%~4%;
C4.5%~6%;
D6.5%~7%。
A动作;
B不动作;
C可动可不动;
D动作情况与电压大小有关。
A超前零序电压90°;
B滞后零序电压90°;
C和零序电压同相位;
D滞后零序电压45°。
A500V;
B250V;
C1000V;
D2500V。
A10MΩ;
B5MΩ;
C50MΩ;
D20MΩ。
AIA为2/IK;
BIB为2/IK;
CIc为2/IK;
D三相均为2/IK。
A1/3;
B1/2;
C2/3;
D1。
A5%;
B10%;
C15%;
D20%。
A不大于跳(合)闸电流;
B不大于跳(合)闸电流的一半;
C不大于跳(合)闸电流的10%;
D不大于跳(合)闸电流的80%。
A5%;
B10%;
C15%;
D20%。
A1000V;
B600V;
C2000V;
D400V。
A三相三继电器式完全星形接线;
B两相两继电器式不完全星形接线;
C两相三继电器式不完全星形接线;
D两相电流差式接线。
A二次电压超前一次电流接近90°;
B二次电压与一次次电流接近0°;
C二次电压滞后一次电流接近90°;
D二次电压超前一次电流接近180°。
A误动;
B拒动;
C正确动作;
D不定。
A微分电路;
B积分电路;
C单稳电路;
D零指示器。
A500V;
B2500V;
C1500V;
D2000V。
A3;
B5;
C7;
D10。
A并联电阻;
B并联电感;
C并联电容;
D串联电阻。
A90℃;
B105℃;
C120℃
D130℃。
A大修;
B小修;
C临时性检修;
D加强监视。
A6;
B5;
C4;
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