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1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供配电专业模拟题--电气传动
Af1<f2<f3
Bf1>f2>f3
Cf1<f3<f2
Df1>f3>f2
AICA01
BICN01
CICW56
DICA00
AU1>U1?@
B1/2U1?@<U1<U1?@
CU1=1/2U1?@
DU1=1/5U1?@
Ap1=3p2
Bp1=2p2
Cp1<p2
D2p2>p1>p2
A直流调速装置+直流电动机组合可实现四象限运行,交—交变频器+同步电动机组合不能实现四象限运行
B交—交变频器+同步电动机组合的功率因数cosj比直流调速装置+直流电动机组合低
C交—交变频同步电动机的效率比直流电动机高
D由于同步电动机比直流电动机有较小的转动惯量,交—交变频器+同步电动机组合除了加速时间短可节电外,还有较好的缓冲振荡的作用。
A电动机—发电机组(旋转变流机组)
B晶闸管变流器
C电力变压器
D交流调压器硅整流器
A二套电枢变流装置,二套励磁变流装置,一套电枢回路切换开关
B一套电枢变流装置,二套励磁变流装置,一套电枢回路切换开关
C一套电枢变流装置,二套励磁变流装置,一套逻辑切换装置
D一套电枢变流装置,一套励磁变流装置,一套逻辑切换装置。
A静止变流器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B用可变直流电源改变励磁电流调速
C用脉冲调制方法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D用变阻器改变电枢电阻调速
A比较项目:直流回路滤波环节;电压型变频器:电抗器;电流型变频器:电容器
B比较项目:输出电压波形;电压型变频器:矩形波;电流型变频器:决定于负载对异步电动机近似为正弦波
C比较项目:输出电流波形;电压型变频器:决定于负载功率因数有谐波分量;电流型变频器:矩形波
D比较项目:回馈制动;电压型变频器:须在电源侧设置反并联逆变器;电流型变频器:方便,主电路不需附加设备
A当电动机反接时,频敏变阻器的等效阻抗最小;
B在反接制动的过程中,频敏变阻器的等效阻抗始终随转子电流频率的减小而减小;
C在反接制动的过程中,频敏变阻器使电动机在反接过程中转矩亦接近恒定;
D频敏变阻器适用于反接制动和需要频繁正、反转工作的机械。
A直流电流
B单相交流电流
C三相交流电
D脉冲电源
A交流供电电源断开后,向定子两相绕组通直流电流
B将电源相序反接
C将其定子从电源上断开后,接到外接电阻上
D交流供电电源断开后,接入反相脉冲电流
A125A
B160A
C200A
D100A
A电动机启动电流的1~1.5倍;
B电动机额定电流的7.2倍;
C电动机启动电流的2~2.5倍;
D电动机额定电流的5.8倍。
AAC-3
BAC-5b
CDC-3
DAC-8a
AAC-6b
BAC-2
CDC-3
DAC-8a
A
B
C
D
A中央处理器(CPU)
B输入/输出(I/O)模块
C存储器
D打印机
A接收用户程序和数据;
B完成用户程序中规定的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任务;
C对PLC的内部电路供电;
D存储用户程序和数据。
A其系统程序存储区中,存放着相当于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系统程序;
B它包括随机存取的存储器RAM但不包括在过程中只能读出、不能写入的存储器EPROM;
C用户程序存储区存放用户编制的应用控制程序;
D存储器可分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和用户程序存储器。
A连续工作制
B断续周期工作制
C包括启动的断续周期工作制
D连续周期工作制。
AR0<R1<R2
BR0>R1>R2
CR0<R2<R1
DR0>R2>R1
A频敏变阻器相当于一个铁心损耗很大的三相电抗器
B在启动过程中,频敏变阻器的电抗值和对应于铁心涡流损耗的等效电阻值随着转子电流频率的减小而自动增加
C随着电动机转速的增高,频敏变阻器自动平滑地减小阻抗值,从而可以限制启动电流
D频敏变阻器不需经过分级切换电阻就可以使电机平稳启动
A0.548,满足
B0.300,不满足
C0.669,满足
D0.691,不满足
A电枢电路串联电阻的调速方法属于恒转矩调速
B一般在基速以上需要提高转速时使用
C因其机械特性变软,系统转速受负载影响大,重载时还会产生堵转现象
D在串联电阻中流过的是电枢电流,长期运行时损耗较大
A6837kVA
B5128kVA
C4835kVA
D3419kVA
A每台晶闸管变流器单独用一台整流变压器,将电网电压变换成变流器所需的交流电压时
B变流器所需的交流电压与电网电压相同时
C传动系统单机容量小于500kW,多台变流器共用一台整流变压器时
D供电电源的容量是单台变流器容量的5~10倍。
A整流输出靠直流电抗器滤波,具有恒流源特性;
B电动机的电流波形为正弦波;
C电压波形接近于正弦波;
D这种方式电力能返回电源,适用于四象限运行和要求快速调速的场合。
A无中线半控星形连接—半控调压电路,每相只有一个晶闸管;
B开三角形连接—晶闸管与负载接成内三角形的三相调压电路;
C无中线星形连接—不带中线的三相调压电路,最大移相范围150°,无三次谐波;
D带中线星形连接—带中线的三相调压电路,要求触发移相180°,三相对称。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A防止非同步冲击的保护
B单项接地保护
C电流速断保护
D纵联差动保护
A连续运行的三相电动机当采用熔断器保护时,应装设断相保护
B连续运行的三相电动机当采用低压断路器保护时,不得装设断相保护
C电动机的断相保护器件宜采用断相保护热继电器
D额定功率不超过3kW的电动机可不装设断相保护
A10~20s
B0.1~0.25s
C3~9s
D0.5~1.5s
A80A
B160A
C250A
D50A
A调节时间
B回升时间
C恢复时间
D起调时间
A扰动所作用的那个调节对象的放大系数越大输出量波动的幅值就越大;
B二阶闭环调节系统当扰动作用于调节对象输入端时造成输出量波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C三阶闭环调节系统比二阶闭环调节系统扰动恢复时间短;
D三阶闭环调节系统比二阶闭环调节系统扰动恢复时间长。
A
B
C
D
APLC工作的主要特点是输入信号集中批处理,执行过程集中批处理和输出控制也集中批处理;
BPLC以中断工作方式,根据中断请求将信号读入到寄存输入状态的输入映像寄存器中存储,这一过程称为采样
CPLC的工作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输入采样阶段、程序执行阶段和输出刷新阶段;
DPLC按顺序对程序进行扫描,即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扫描每条指令,并分别从输入映像寄存器和输出映像寄存器中获得所需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再将程序执行的结果写入寄存执行结果的输出映像寄存器中保存。
APLC网络通常采用3级或4级子网构成的复合型扑结构,各级子网中配置不同的通信协议,以适应不同的通信要求;
BPLC网络高层子网对实时性要求较高;
C在PLC网络的低层子网及中间层子网采用Ethernet协议;
D不同型号的PLC网络通常在各级子网中配置相同的通信协议,以适应不同型号PLC之间的通信要求。
A优先采用变频启动
B宜采用在转子回路中接入频敏变阻器或电阻器启动
C启动转矩应满足机械的要求
D启动电流平均值不宜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的2倍或制造厂的规定值
A全压启动
B电抗器减压启动
C转子串电阻启动
D星—三角降压启动
A转子串频敏变阻器启动
B全压启动
C自耦变压器启动
D变频启动
A电抗器降压启动一般应用于高压电动机;
B电抗器降压启动一般应用于低压小容量电动机
C采用电抗器降压启动,电动机的电流按其端电压的比例降低
D采用电抗器降压启动,电动机的转矩按其端电压二次方的比例降低
A在调速过程中不同的稳定速度下,电动机的转矩为常数
B如果选择的调速方法能使=常数,则在恒转矩负载下,电机不论在高速和低速下运行,其发热情况是一样的
C当磁通一定时调节电枢电压或电枢回路电阻的方法,就属于恒转矩调速方法
D对恒功率负载,应尽量采用恒转矩调速方法,电机容量才会得到充分利用
A恒功率负载在调速过程中负载功率PL=常数;
B当电枢电压一定时减弱磁通的调速方法属于恒功率调速方法;
C对于恒功率负载如果使调速过程保持,则在不同转速时,电动机电流将不同,并在低速时电机将会过载;
D对恒转矩负载,应尽量采用恒功率调速方法,电机容量才会得到充分利用。
A改变极对数
B定子调压调速
C串极调速
D转子串电阻调速
A改变转差率
B改变供电电源频率
C改变极对数
D改变交流电动机端子电压
A电动机直接启动时间为30s以上
B生产过程中不可能发生过负荷
C单相接地电流大于5A
D电动机允许非同步冲击
A50%、10~15s
B60%、1~2s
C70%、0.5~1s
D50%、5~10s
A应装设接地故障保护
B应根据具体情况装设过载保护
C严禁装设断相保护
D应装设短路保护
A总计算电流为30A的数台低压电动机
B数台电动机不允许无选择地切断
C工艺上要求同时启停的数台电动机
D不同时切断电源将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数台低压电动机
A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时间,又称响应时间
B输出量第一次回到扰动信号作用前输出值时对应的时间
C输出量进入原稳态值的95%~98%范围内并不再溢出的时间
D输出量进入稳态值±(2%~5%)这一区域而不再溢出的时间,又称过渡过程时间
A±(2%~5%)
B±(95%~98%)
C±7%
D±10%
A第二次到达稳态值
B第一次进入稳态值的-1%
C第一次到达稳态值
D第一次进入稳态值的-2%
A二阶闭环调节系统属于无差调节系统;
B二阶闭环调节系统存在跟踪误差;
C静态误差为零,跟踪误差为常数的调节系统称为一阶误差系统;
D二阶闭环调节系统不存在跟踪误差。
A应能对生产工艺过程显示和管理;
B应能适应工厂生产现场的恶劣环境;
C对过程信号、画面刷新等实时快速响应;
D操作站必须设在现场设备附近。
AAutoCAD
B梯形图
C流程图
D语句表
A开关量输入/输出总点数及电压等级;
B模拟量输入/输出总点数及信号类型;
CPLC主机的耗电量;
D现场设备(被控对象)对响应速度、采样周期的要求。
A
B
C
D
AFN<F1<F2
BFN>F1>F2
CFN<F2<F1
DFN>F2>F1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在原电流值上下波动
A转子串频敏变阻器启动
B星—三角启动
C全压启动
D变频启动
A电源为小容量发电厂,每1kVA发电机容量为0.5~0.8kW;
B电源为变电所,经常启动时不大于变压器容量的20%;不经常启动时不大于变压器容量的30%
C电源为高压线路,不超过电动机连接线路上的短路容量的3%
D电源为变压器电动机组,电动机功率不大于变压器容量的80%
A改变加在回路的外加电压U,随着U的上升n下降;
B改变电动机电枢外加电压的频率f,随着f的上升n下降;
C改变加在回路的外加电压U,随着U的上升n上升;
D改变加在电动机励磁回路的磁通F,随着F的上升n上升。
A整流变压器短路机会较多,因此,变压器的绕组和结构应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在同等容量下,变流变压器的体积应比一般电力变压器大些
B变流变压器的漏抗可限制短路电流,改善电网侧的电流波形,因此,变压器的漏抗可略大一些
C一般的阻抗电压考虑在2%~4%范围内
D由于晶闸管装置发生过电压的机会较多,因此,整流变压器应就有较高的绝缘强度
A4%
B1%
C10%
D8%
A整流输出经电感电容滤波,具有恒压源特性;
B逆变器具有反馈二极管,是一种方波电压逆变器;
C变频器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提供可调的电压与频率成比例的交流电源
D不设置与整流器反向并联的再生逆变器,即可实现再生制动。
A在定子上设置单一绕组,改变其不同的接线组合;
B在定子上设置两套不同极对数的独立绕组,每个独立绕组有一种接线方式;
C在定子上设置两套不同极对数的独立绕组,每个独立绕组又有不同的接线组合;
D在定子上设置单一绕组,引出三个接线端子。
A项目:换能方式;交-直-交变频器:两次换能,效率略低;交-交变频器:一次换能,效率较高
B项目:所用器件数量;交-直-交变频器:较少;交-交变频器:交-直-交变频器:较多
C项目:调频范围;交-直-交变频器:频率调节范围为电源频率1/3~1/2;交-交变频器:输出最高频率为电源频率
D项目:电源功率因数;交-直-交变频器:功率因数高;交-交变频器:较低
A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源极性反接
B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串入电阻
C直流电动机的励磁回路极性反接
D断开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回路电源,接入单相交流电流
A纵联差动保护
B过负荷保护
C低电压保护
D电流速断保护
A对于需要反接制动的电动机,必须采用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
B对密接通断工作的电动机,不宜采用热继电器作过载保护
C热继电器使用场所的环境温度不应超过制造厂所规定的最高温度
D连续工作电动机保护用热继电器可根据电动机的实际负荷及工艺要求,选取热继电器的电流整定值为0.95~1.05倍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A刀开关
B开关熔断器组
C无触点开关
D隔离开关
AAC-3
BDC-6
CDC-3
DAC-8a
A3.6:1
B8.52:1
C2.37:1
D10:1
A动态波动量
B超调量
C调节时间
D起调时间
A输入端不加给定滤波器时跟踪误差为零;
B输入端加给定滤波器时跟踪误差为零;
C静态误差为零;
D输入端加给定滤波器时跟踪误差为常数。
A在阶跃给定下输入端加给定滤波器最大超调量约为8.1%,比输入端不加给定滤波器的超调量小;
B在阶跃给定下输入端不加给定滤波器最大超调量约为43%,比输入端加给定滤波器的超调量大;
C在阶跃给定下输入端不加给定滤波器,系统的超调次数增多;
D输入端加给定滤波器在线性渐增给定时可以获得良好的跟踪性能,即无跟踪误差。
A40~100ms
B500~700ms
C1~2s
D20~80ms
A现场总线的突破性发展在于把现场总线任务确定为:把所有现场装置连成网络,打破一台一台控制器的界限,让所有现场信息上网传送;
B早期研制开发现场总线只是为了解决现场装置微机化之后如何从现场采集信号以及如何把控制信号送到现场去的问题;
C现场总线是由制造逻辑控制的PLC系统的生产厂家研制开发的;
DPROFIBUS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现场总线
A励磁电流越小,磁通量越大;
B电枢端电压一定时,励磁电流越小转速越高;
C励磁电流越大,磁通量越大;
D电枢端电压一定时,励磁电流越大转速越高。
A电动机全压启动时配电母线的电压降应符合有关规定
B制造厂对电动机的启动方式无特殊规定;
C启动电流平均值不得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的2倍
D机械能承受电动机全压启动时的冲击转矩。
A电动机—发电机组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B用直流电源和变阻器改变励磁电流调速;
C用静止变流器改变电枢电压调速;
D用接触器和电阻器改变电枢电阻调速。
A改变极对数;
B改变转差率;
C改变励磁电流;
D改变供电电源频率。
A熔断器
B低压断路器的瞬动过电流脱扣器
C接触器
D无载开断的隔离器。
A运行中容易过载的电动机应装设过载保护;
B额定功率大于20kW的连续运行电动机宜装设过载保护;
C短时工作或断续周期工作的电动机也应装设过载保护;
D启动条件困难而要求限制启动时间的电动机装设过载保护。
A滤掉反馈信号中的谐波成分;
B抗干扰;
C降低电枢发热;
D提高系统功率因数。
A电动机
B电源装置
C控制装置
D照明系统
A他励电动机
B磁阻电动机
C鼠笼型电动机
D绕线型电动机
A高次谐波使电动机损耗加大;
B高次谐波使电动机总感抗减小,cosj提高,输出转矩加大;
C高次谐波电流会产生6倍于基波频率的脉动转矩,严重影响电动机正常工作;
D在使用晶闸管调压调速装置时,考虑谐波影响,选用一般标准电动机时应适当增加容量。
A电流互感器
B自耦变压器
C频敏变阻器
D外接电阻
A当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速小于理想空载转速时可以得到制动转矩;
B回馈制动时电动机处于发电机状态;
C当交流异步电动机运行在第一象限,回馈制动时电动机特性位于第四象限;
D回馈制动是使电动机转速大于理想空载转速,将电能返回电源系统的一种电制动方式。
A电流速断保护
B单相接地保护
C过负荷保护
D失步保护
A防止大于12mm固体进入电机、防滴电机;
B防止大于1mm固体进入电机、防浸水电机;
C防尘电机、防溅水电机;
D防止大于1mm固体进入电机、防溅水电机。
A环境工作温度在40℃以下且在正常环境工作,可选用A级、E级绝缘等级的电动机;
B湿热带环境宜选用E级绝缘等级的电动机;
C任何环境下都可选用H级绝缘等级的电动机;
D环境温度在40℃以上的电动机宜选用F级或B级绝缘等级的电动机。
A限制晶闸管导通时的di/dt;
B限制短路时的短路电流上升率;
C提高变流器输入电压;
D改善电源电压波形,减少公用变压器与变流器之间的相互干扰。
A脉冲宽度调制变频调速是将一个周期的逆变电压分割成几个脉冲,分配脉冲时使电源谐波成分尽量减少;
B改变脉冲数和脉冲宽度,使供电给电动机的基波电压与频率成比例变化;
C频率越高脉冲数越少;
D此种方式电源侧功率因数低、电机侧谐波成分多。
A失步保护
B电流速断保护
C防止非同步冲击的保护
D纵联差动保护
A低压电动机应装设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B电动机的短路保护器件不能兼作接地故障保护器件;
C每台交流电动机应分别装设相间短路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
D在TN系统中的末端线路,通常采用一套短路和接地故障保护完成这两种功能。
A静态误差是指在阶跃给定下,经过相当长时间之后,稳定状态下输出量与给定量之间的误差;
B跟踪误差是指在输入通道上给定线性渐增信号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稳定状态下输出量与给定量之间的误差;
C跟踪误差是指在阶跃给定下,经过相当长时间之后,稳定状态下输出量与给定量之间的误差;
D静态误差是指在输入通道上给定线性渐增信号时,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稳定状态下输出量与给定量之间的误差。
A上位机和PLC
BPLC和PLC;
CPLC与UPS电源
DPLC与远程I/O
A直流电动机宜采用调节电源电压或电阻器降压启动;
B启动转矩和调速特性应满足机械的要求;
C宜采用在转子回路中接入频敏变阻器或电阻器启动;
D启动电流不宜超过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5倍或制造厂的规定值。
A转子串电阻分级启动
B电枢回路串电阻启动;
C延边三角形降压启动
D频敏变阻器启动
A直流电动机应采用励磁回路串电阻方式启动;
B直流电动机的启动电流不宜超过制造厂的规定值;
C如经济条件允许,直流电动机可采用变频启动方式;
D小型直流电动机可以直接启动。
A启动平稳,对电网冲击小;
B若干台电动机可共用一套变频启动装置,较为经济;
C启动功率一般为电动机功率的90%;
D如经济上许可,大型直流电动机可采用变频方式启动。
A长延时脱扣器在7.2倍额定电流下的动作时间,应大于电动机的实际启动时间;
B低压断路器仅用作短路和接地故障保护时,可不装设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
C用长延时脱扣器作电动机过载保护时,其整定电流应接近,但不小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D当长延时脱扣器的整定电流不能兼作电动机的过载保护时,电动机应另装可靠的过载保护。
A每台电动机应分别装设控制电器;
B控制电器宜采用接触器、启动器或其他电动机专用开关;
C符合控制和保护要求时,5kW及以下的电动机可采用封闭式负荷开关作为控制电器;
D启动次数少的电动机可采用低压断路器兼作控制电器。
A控制回路断电会造成严重后果时;
B主回路短路保护器件的额定电流不超过50A时;
C控制回路接线简单、线路很短且有可靠的机械防护时;
D主回路短路保护器件的额定电流不超过20A时。
ATN系统中控制回路发生接地故障时,控制回路的接线方式应能防止电动机意外启动或不能停车;
B对可靠性要求高的复杂控制回路可采用直流电源;
CTT系统必须在控制回路中装设隔离变压器;
D额定电压不超过交流50V的控制回路的接线和布线,应能防止引人较高的电位。
A电动机在某一转速下运行时,负载由理想空载变到额定负载所产生的转速降落与额定负载时的转速之比,称为静差率;
B静差率与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无关;
C静差率与系统工作速度有关,工作速度越高静差率越小;
D调速系统机械特性越硬,静差率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