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6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助理企业培训师理论知识模拟题二
A态度、意志、情感、理智
B态度、热情、意志、认知
C认知、意志、情感、理智
D态度、意志、情绪、认知
A集中效应
B地板效应
C门槛效应
D天花板效应
A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B胆汁质、敏感质、抑郁质、多血质
C多血质、粘液质、敏感质、抑郁质
D多血质、胆汁质、活性质、抑郁质
A构造性测验
B投射性测验
C选拔测验
D水平测验
A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分半信度
D评分者信度
A被测对象的差异
B被测对象的规模
C分半的方式
D评分标准的统一性
A客观性
B先进性
C准确性
D难以操作性
A二列相关法
B∮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积差相关法
A测量的效度指标
B测量的标准化
C测量的公平性
D测量的可信度
A变量
B参照点
C常量
D测量单位
A算术平均数
B平均数
C加权平均数
D绝对平均数
A离差
B方差和标准差
C平均数比值
D级差
A二列相关法
B∮相关法
C点二列相关法
D积差相关法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动力
A超√理论
B复杂人假设
C社会人假设
D权变人假设
A认知测验与人格测验
B构造性测验与投射性测验
C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
D水平测验与团体测验
A命名量表→一般量表→顺序量表→等比量表。
B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结构量表→等比量表。
C一般量表→顺序量表→等比量表→结构量表。
D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等比量表。
A84
B80
C83.6
D82
A100Z
B︱10Z︱
C10Z+50
D100Z+50
A常模
B评分者
C标准答案
D平均分数
A行为测验
B动力测验
C职业兴趣测试
D人格测验
A难易程度
B题目类型
C时间长短
D是否标准化
A间接性测验
B模糊性测验
C投射性测验
D开放性测验
A标杆
B参照体
C常模
D基准
A0.5
B0.3
C0.2
D0.65
A能力因素测评、动力因素测评、个人风格因素测评
B选拔性测评、开发性测评、考核性测评、诊断性测评
C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人格测评、行政职业能力测评
D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人格测评、兴趣测评
A测量的公平性
B测量信度
C测验试测
D评分者信度
A预测法
B模拟分析法
C关联法
D收敛法
A表层性
B间接性
C波动性
D模糊性
A可比性
B相对性
C参照性
D模糊性
A完全随机分半
B采用奇偶分半法
C采用难易程度分半法,难易题各组成一组
D按不同内容模块分成奇偶两组再分别组成两个测验
A基础率
B合格率
C准确率
D录取率
A可以减少无关因素对测评目的的影响
B使用测评工具对不同的人进行测评后所得的结果便于进行对照和比较
C同一测评工具可以用于各种人并可以反复使用
D可以减少统计工作量
A双向性
B目的性
C事先的计划
D问题的结构化
A测验的合成
B测验的技术分析与鉴定
C编写测验手册
D制定常模标准
A适应性强,主试官可根据不同要求,对被试者提各种各样的问题。
B可以进行双向沟通。
C测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容易确定
D可以多渠道地获得被试者的有关信息
A面部表情
B手势
C语气
D身体姿势
A差异性
B相对稳定性
C可测量性
D动态权变性
A气质
B心态
C性格
D行为风格
A非结构化面试
B多结构化面试
C半结构化面试
D结构化面试
A面试程序结构化
B面试题目结构化
C面试者专业技能结构化
D面试评定标准结构化
A循环信度
B再测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A二分变量
B离散变量
C连续变量
D模糊变量
A教育有效性
B教育内容
C教育效果
D教育目标
A双向沟通的过程
B互相不熟悉
C结构化
D以谈话和观察为主
A遗留效应
B练习效应
C时间间隔长导致的个体特质发生变化
D趋同效应
A内容效度
B预测效度
C同时效度
D目标效度
A具有相等单位
B等距
C绝对零点
D等比
A能力
B心理素质
C个人风格
D动力
A成就测验
B智力测验
C典型行为测验
D能力倾向测验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