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国家四级助听器验配师考试自编习题(一)
A颈动脉管内口-三叉神经压迹-岩浅小神经沟-岩浅大神经沟-上半规管
B三叉神经压迹-颈动脉管内口-岩浅大神经沟-岩浅小神经沟-上半规管
C上半规管-岩浅大神经沟-岩浅小神经沟-三叉神经压迹-颈动脉管内口
D颈动脉管内口-三叉神经压迹-岩浅大神经沟-岩浅小神经沟-上半规管
E上半规管-岩浅小神经沟-岩浅大神经沟-三叉神经压迹-颈动脉管内口
A声音觉察阶段
B声音辨别阶段
C声音识别阶段
D声音理解阶段
E声音记忆阶段
A鳞部
B鼓窦
C乳突
D茎突
E岩部
A耳道-耳甲腔-耳甲艇-三角窝
B耳道-耳甲腔-三角窝-耳甲艇
C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耳道
D耳甲艇-三角窝-耳甲腔-耳道
E耳甲艇-耳甲腔-三角窝-耳道
A耳道的第二弯曲处
B外耳道软骨部与骨部交界处
C软骨性外耳道的中部
D骨性外耳道的前部
E骨部据鼓膜约0.5CM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衍射现象
D投射现象
E散射现象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衍射现象
D投射现象
E散射现象
A听见时一个心理过程
B听见是一种生理过程
C包括听觉察知,听觉注意,听觉定向
D听觉识别。听觉记忆也是此范畴
E有听觉反馈,听觉感念和听觉理解形成
A55-65dBSPL
B60-65dBSPL
C65-70dBHL
D65-70dBSPL
E60-65dBHL
A锌空气电池
B汞电池
C银电池
D铜电池
E锂电池
A用来增加1000赫兹以上高频增益
B用来降低1000赫兹以上高频增益
C用来增加1000赫兹以下低频增益
D用来降低1000赫兹以下低频增益
E降低500赫兹低频增益
A降低低频的放大
B降低高频的放大
C增加高频的放大
D增加低频的放大
E削减高频
AMCL
BUCL
CMPO
DWDRC
EAGC
A运动系统
B感觉系统
C神经系统
D中枢系统
E传到系统
A鳞部
B鼓部
C乳突部
D鼓窦
E茎突
A蝶骨,顶骨和枕骨之间,参与颅后窝与颅前窝的组成
B额骨,顶骨和蝶骨之间,参与颅中窝与颅后窝的组成
C蝶骨,额骨和枕骨之间,参与颅后窝与颅前窝的组成
D蝶骨,顶骨和枕骨之间,参与颅中窝与颅后窝的组成
E额骨,顶骨和蝶骨之间,参与颅前窝与颅后窝的组成
A外耳道下棘
B外耳道上棘
C蝶骨大翼
D颞中动脉沟
E脑膜中动脉沟
A波长
B周期
C声速
D相位
E振幅
A波长
B周期
C声速
D相位
E振幅
A40dBSPL,60dBSPL,80dBSPL的三条频响曲线
B40dBSPL,70dBSPL,90dBSPL的三条频响曲线
C40宋,70宋,100宋的三条等响曲线
D40方,70方,100方的三条等响曲线
E40dB,70dB,90dB声音大小对应的三条频响曲线
A模拟人耳对50dBSPL以下强度噪声的响度感觉
B模拟人耳对55dBSPL以下强度噪声的响度感觉
C模拟人耳对60dBSPL以下强度噪声的响度感觉
D模拟人耳对55dBSPL以下纯音测听时的响度感觉
E模拟人耳对60dBSPL以下纯音测听时的响度感觉
A1
B2
C3
D4
A听骨链
B锤骨
C镫骨
D茎骨
A咽鼓管是沟通股室与鼻腔的管道
B成人咽鼓管与水平面成30°-40°,幼儿约为20°
C咽鼓管分为骨部和软骨部
D咽鼓管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官腔最狭窄,内径为1-2mm
E咽鼓管咽口和咽鼓管软骨部经常是闭合的,呈一条裂隙
A耳蜗
B内耳
C中耳
D鼓阶
E中阶
A0.5,1和2KHz
B0.5,1,2和4KHz
C1,2和4KHz
D0.5,1,2和3KHz
A感知-传递-发音
B发音-感知-传递
C感知-发音-传递
D发音-传递-感知
E发音-理解-感知-传递
A220HZ/325HZ/265HZ
B120HZ/220HZ/265HZ
C120HZ/225HZ/265HZ
D120HZ/225HZ/365HZ
E120HZ/265HZ/225HZ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E6对
A中后位
B前高位
C中前位
D前低位
E高后位
A中后位
B前高位
C中前位
D前低位
E后后位
A声孔长度主要改变高频共振峰的位置
B改变低频的位置
C声孔延长会降低低频的增益
D声孔缩短使高频降低
E声孔缩短波峰移向低频
A使助听器高频降低
B使助听器高频输出降低
C使助听器低频增加
D是助听器低频降低
E是助听器中频降低
A250-4000
B500-3000
C250-3000
D250-1000
E250-2000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E五级
A中阶
B鼓阶
C基底膜
D前庭阶
E前庭
A成人较好耳的永久性非助听平均听阈级>40DBnHL,儿童>30DBnHL
B成人较好耳的永久性非助听平均听阈级>40DBnSPL,儿童>30DBnSPL
C成人双耳非助听平均听阈级>40DBnSPL,儿童>30DBnSPL
D成人双耳非助听永久性助听平均听阈级>40DBnHL,儿童>30DBnHL
E成人双耳非助听永久性助听平均听阈级>40DBnSPL,儿童>30DBnSPL
A浆液性分泌物
B稠密脓性有臭味
C黏液性或黏液脓性无臭味
D血水样转变为黏液脓性或纯脓性
E长期持续性流脓,偶尔混有胆固醇结晶或鳞屑
A血水样转变为粘液脓性火纯脓性
B稠密脓性有臭味
C黏液性或黏液脓性无臭味
D浆液性分泌物
E长期持续性流脓,偶尔混有胆固醇结晶或鳞屑
A内心新年和特殊社会手段
B心理知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
C内心信念和行为规范
D行为原则和特殊社会手段
E经济手段和社会分工
A任何一个社会都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任何一个社会和阶段都特别重视的一种道德规范
B其产生和形成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客观的反应了社会道德关系
C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镇南关比较特殊的规范
D反应了公民与公民,公民与国家,公民与社会的关系
E主观的反应了社会道德的关系
A茎突
B股室
C咽鼓管
D骨窦
E乳突
A45°和35°
B50°和30°
C45°和30°
D50°和35°
E40°和30°
A先天性耳前瘘管
B外耳道炎
C耵聍栓塞
D大泡性骨膜炎
E鼓室畸形
A500HZ-3000HZ
B1000HZ-3000HZ
C1000HZ-4000HZ
D500HZ-4000HZ
A0.5min
B0.5min-1min
C1min-2min
D2min以上
E5min以上
A宋
B分贝
C方
D美
E赫兹
A中响复韵母
B后响复韵母
C前响鼻韵母
D舌尖鼻韵母
E舌根鼻韵母
A30dBSPL
B30DBHL
C40DBHL
D40DBSPL
E50DBSPL
A500赫兹1000赫兹2000赫兹处的平均增益
B500赫兹1000赫兹2000赫兹4000赫兹处的平均增益
C500赫兹1000赫兹2000赫兹3000赫兹处的平均增益
D1000赫兹2000赫兹3000赫兹处的平均增益
E1000赫兹2000赫兹4000赫兹6000赫兹处的平均增益
A标准式耳模
B骨架式耳模
C声管式耳模
D壳式耳模
E耳道式耳模
A音频范围是250-2000赫兹,言语识别率为大于百分之七十
B音频范围在250-1000赫兹,言语识别率大于百分之四十四
C音频范围是250-3000赫兹,言语识别率大于百分之四十四
D音频范围是250-4000赫兹,言语识别率大于百分之八十
A0-3各月采用听性反射
B0-3各月采用听觉行为反应
C4-6各月采用视觉强化测听
D2-8各月到2岁采用视觉香花测听
A小儿应首选耳背式助听器,佩戴方便,功率大小具有灵活性
B小儿应首选数字式助听器,能有效的保护残余听力,分辨率高,佩戴舒适
C助听器的输出一定控制在不舒适阈以下
D助听器的输出和当时的听力损失相适应就可以了
E为防止“听力剥夺”现象的发生,小儿应坚持双耳同时佩戴助听器
A圆孔
B卵圆孔
C破裂孔
D茎乳孔
E乳突孔
A耳廓
B外耳道
C耳屏
D耳垂
E外耳
A详细向家长,亲属和监护人了解并记录现病史,既往史,遗传史及药物史等
B进行耳常规检查,要注意鼻咽部,咽鼓管和中耳腔的病变,这些部位病变可导致听力波动
C对疑为有脑瘫,智力低下,孤独症,多动症,交往障碍的小儿,请神经科和精神科的帮助
D影像学检查可以排除和确定内耳及相关结构的异常,常规应做CT和MRI
E一般选择大功率的助听器给小儿试听
A音质
B音量
C声输出限制
D耳模声孔和泄孔的形状
E选配公式
A模拟人耳对50-70dBSPL以下强度噪声的响度感觉
B模拟人耳对55-85dBSPL以下强度噪声的响度感觉
C模拟人耳对60-90dBSPL以下强度噪声的响度感觉
D模拟人耳对55-70dBSPL纯音测听时的响度感觉
E模拟人耳对60-90纯音测听时的响度感觉
A2006年
B2007年
C2008年
D2009年
A按照职业道德特殊原则和规范
B按照职业道德一般原则和规范
C按照社会发展状况
D按照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
E按照科学文化水平,专业技能和道德品质
A2004万
B2760万
C2780万
D2800万
E2980万
A前上象限
B前下象限
C后下象限
D后上象限
E中部
A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折射而成
B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凸面集中反射而成
C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衍射而成
D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凹面集中反射而成
E外来光线被鼓膜的凸面集中折射而成
A高血压
B脑膜炎
C低血压
D颈椎病
E糖尿病
A可伴眩晕,恶心,呕吐,反复发作
B除第八颅神经外,伴有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C与内耳供血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
D多位双侧发病
E为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A刚能引起人耳听觉反映的最小声音刺激量
B人耳听觉反应的最大声音刺激
C能引起听觉反应的最小响度
D对声音敏感度的最小值
E引起声音反应的最小值
A宋
B分贝
C方
D美
E赫兹
A30DBSPL
B50DBSPL
C60DBSPL
D450DBHL
E60DBHL
A模拟助听器
B数字电路助听器
C电子管助听器
D半导体助听器
E炭精助听器
A输入声压级为90DB时输出声压级
B输出为90DB时的声压级
C90DB的输入声压级
D输入声压级为90DB时的听力级
E输出为90DB的听力级
ACROS耳模
Bjanssen耳模
C声管式耳模
D标准式耳模
E自由场式耳模
A听觉能力数量评估
B听觉功能评估
C介入增益测试
D助听器维护,指导
E助听器满意度问卷
A纯音测听
B耳声发射
C多频稳态
D声导抗
E听性脑干反应
A耳廓
B耳屏
C耳轮
D外耳道
E耳垂
A颞骨岩部内
B颞骨鳞部内
C颞骨乳突部
D颞骨鼓部内
E颞骨茎突内
A血水样转变为粘液脓性火纯脓性
B稠密脓性有臭味
C黏液性或黏液脓性无臭味
D浆液性分泌物
E长期持续性流脓,偶尔混有胆固醇结晶或鳞屑
A成人第一年半年一次
B成人一年以后一年一次
C儿童第一年应每三个月查一次
D儿童一年以后一年一次
E随访时间凭直觉走
A模拟人耳对85-100dBSPL高强度噪声的响度感觉
B模拟人耳对85dBSPL以上高强度噪声的响度感觉
C模拟人耳对100dBSPL以下高强度噪声的响度感觉
D模拟人耳对85-100dBSPL纯音测听时的响度感觉
A鼻腔
B口腔
C喉腔
D咽腔
E喉咽
A发音不清
B音色不好听
C音节受限制
D语调不准或缺乏语调
E不能分辨同音异义词
A高胆红素血症
B脑膜炎
C格林-巴利综合征
D药物中毒
E遗传性疾病
A声带
B气管
C咽腔
D软腭
E舌
A阴平
B阳平
C上声
D去声
E元声
A范围上的有限性
B职业道德的共同性
C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D职业分工的随意性
E形式上的多样性
A内淋巴
B耳蜗
C前庭
D骨半规管
E球囊
A保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
B引流中耳的分泌物
C阻声作用
D消声功能
E防止逆行性感染的作用
A爆破音
B鼻音
C清音
D半元音
E塞擦音
A固定助听器
B防止声反馈
C改善声学特征
A初级层次理想
B一级层次理想
C高级层次理想
D二级层次理想
E三级层次理想
A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
B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增强自律性
C学习先进任务的优秀品质,不断激励自己
D学习职业道德规范,掌握职业道德知识
E要从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
A清洗
B清洁
C保养
D整理
E整顿
A耳蜗内毛细胞4000-4500个,支配百分之五的听神经纤维,外毛细胞10000-14000个,支配百分之九十五的听神经纤维
B静纤毛的内毛细胞不与盖膜接触,外毛细胞与盖膜接触
C内毛细胞由支持细胞固定
D从系统发生来看,外毛细胞比内毛细胞的发生要晚很多,并且外毛细胞只存在于哺乳动物的耳蜗中
E外毛细胞呈V形放射状排列
AA675
BA13
C123
D10
E5
Aa
BI
CU
DT
ES
A小型化
B智能化
C多样化
D数字化
E技术化
A扬声器
B衰减器
C计权网络
D传声器
E检波网络
A双耳声源定位
B整合效应
C听觉融合
D头影效应
E听力剥夺
A解剖语音学
B生理语音学
C病理语音学
D声学语音学
E感知语音学
A瞬音
B声压
C振幅
D共振峰转移
E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