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4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灭火救援专业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基础理论试题
A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B职业道德和安全规定
C执行操作规程和行为准则
D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
A木炭
B钨
C电焊
D合成橡胶
A引起人员中毒、窒息
B在一定条件下有阻燃作用
C影响视线
D成为火势发展、蔓延的因素
A20%
B16%
C21%
D12%
A木材
B棉
C毛
D石蜡
A1.33kN
B1.83kN
C2.33kN
D3.33kN
A20
B25
C30
D35
A100
B150
C200
D50
A30
B40
C50
D60
A设有火灾自动报警设备和消防设施控制设备
B有用于接收、显示、处理火灾报警信号,控制相关消防设施的专门处所
C是利用固定消防设施处置火灾的信息指挥中心
D不是建筑内消防设施控制中心的枢纽
A全淹没式干粉灭火系统
B局部应用式干粉灭火系统
C手持软管干粉灭火系统
D固定应用式干粉灭火系统
A1小时
B半小时
C15分钟
D45分钟
A5
B4
C3
D2
A温度
B空气
C环境
D湿度
A着火点
B闪点
C燃点
D自燃点
A越高
B越低
C大于45℃
D等于45℃
A易燃
B难燃
C可燃
D不燃
A粉尘
B炸药
C钢瓶
D炸弹
A就近停靠使用水源
B确保重点,兼顾一般
C快速准确,科学合理
D掌握辖区水源情况
A应根据着火对象的特点
B火灾调查
C火势蔓延方向
D作战环境
A敞开楼梯间
B封闭楼梯间
C防烟楼梯间
D客运电梯
A地下建筑内进风的安全出入口
B扶梯
C避难层
D选择有利于直攻火点的位置进行
A有火风压、烟囱效应
B热对流、热辐射
C热传导
D爆燃、风力
A烟雾扩散影响
B客运电梯拥挤
C疏散距离影响
D人员拥挤影响
A着火层下一、二层
B着火层
C着火上层
D着火层上一、二层
A有效控制火势蔓延
B有效进行排烟
C有效进行火情侦查
D有效进行人员疏散
A原油
B煤油
C柴油
D汽油
A二氧化碳
B水
C氟蛋白泡沫
D干粉
A下风方向
B上风方向
C重要目标
D蔓延方向
A直流水枪
B开花水枪
C泡沫管枪
D喷雾水枪
A内部设施设备损坏严重,难以正常运转。
B需要的救援力量多,情况复杂,救援难度大、时间长,大型救援装备使用困难。
C工程通道少、结构简易,人员疏散困难。
D容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社会影响大。
A高温作用。
B人为破坏。
C超重荷载作用。
D低劣工程质量。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
A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大。
B易造成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C易发生爆炸燃烧。
D污染环境,洗消困难。
A机械救助
B徒手救助
C自我救助
D其他
A显示层
B应用层
C网络层
D数据层
A地理信息技术
B风险评估技术
C后勤保障技术
D三维全景技术
A第一出动
B当地群众
C增援力量
D社会应急救援联动力量
A“谁主管,谁负责”
B“谁经营,谁管理”
C“谁负责,谁执行”
D“谁主管,谁监督”
A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
B预防为主、应急为辅
C应急为主、预防为辅
D演练为主、预案为辅
A乡
B镇
C县
D市
A化学反应
B物理反应
C光电反应
D分解反应
A无色
B黄绿
C蓝色
D白色
A1.5%~10%
B2.5%~20%
C4.5%~40%
D15%~90%
A水
B泡沫
C二氧化碳
D干粉
A2.5
B2
C1.6
D1.2
A水带挂钩
B水带护桥
C水带包布
D毛毯
A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
B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
C立即起火或微燃
D立即起火,且火焰传播迅速
A可燃性建筑材料
B易燃性建筑材料
C难燃性建筑材料
D不燃性建筑材料
A木材
B砼
C钢材
D砖
A不准将破拆物抛向地面
B不准随意破拆玻璃幕墙
C及时在地面划出警戒区域
D破拆区域的越大越方便救援。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着火源
D易燃物
A硫
B沥青
C石蜡
D松香
A内部燃烧
B表面燃烧
C放射燃烧
D阴燃
A“集中兵力、准确快速”
B“救人第一、科学施救”
C“先控制、后消灭”
D“统一指挥,逐级指挥”
A战术原则
B指导思想
C战术方法
D组织指挥原则
A组织指挥原则
B战术原则
C战术方法
D指导思想
A形成“隔离带”
B改变烟气流向
C阻止火势蔓延
D形成大面积燃烧
A军用建筑
B民用建筑
C工业建筑
D农业建筑
A砖木结构、混合结构
B复合结构
C钢筋混凝土结构
D钢结构
A单层及多层建筑
B高层
C钢结构
D大跨建筑
A不断释放出可燃气体,便会发生轰燃
B以最初着火的可燃物烧尽而终止
C因通风不足,火灾可能自行熄灭,或受到较弱供氧条件的支持,以缓慢的速度维持燃烧
D有足够的可燃物,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火灾迅速发展至整个房间。
A可燃数量
B火灾温度
C燃烧速度
D建筑物的空间布局
A无毒
B无味
C无燃烧爆炸危险
D低毒
A1.5%~10%
B15.7%~27.4%
C10%~90%
D20%~80%
A沸溢或喷溅
B流淌火
C立体燃烧
D猛烈燃烧
A油罐发生火灾时,热辐射除向四周扩散外,也加热了液面
B油品具有热波特性,温度不下传,高温区域未增厚
C油品含有水分或由于灭火时向着火油罐内喷射了水
D油品具有较高的沸点和较大的黏度,水沸腾汽化被油薄膜包围形成油泡沫
A燃烧
B化学反应
C分解
D化合反应
A迅速撤离现场,在外围做好战斗准备
B强攻近战,利用大流量水进行冷却
C以快制快,迅速控制爆炸发生
D对危险物品的实施疏散和保护
A氟蛋白泡沫
B普通蛋白泡沫
C高倍数泡沫
D清水泡沫
A“冷却防爆、强攻近战”
B“重点突破、逐片消灭”
C“分段合击、区域窒息”
D“堵截包围、阵地为主”
A外部处置
B内部处置
C内、外结合处置
D灭火处置
A可燃气体泄露
B道路交通事故
C飞行器事故
D洪涝灾害
A洪涝灾害
B地震灾害
C台风灾害
D海啸灾害
A先近后远,先水面后水下
B先远后近,先水面后水下
C先近后远,先水下后水面
D先远后近,先水下后水面
A服务人民
B热爱祖国
C辛勤劳动
D团结友爱
A主管公安机关
B上级公安机关
C上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A着火源
B可燃物
C助燃物
D易燃物
A自燃
B着火
C闪燃
D爆燃
A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
B高温
C杂质
D密度
A15%~85%
B0.5%~92%
C1.5%~12%
D2.5%~82%
A消防水带卡箍
B使用拉梯
C卡牢消防接口
D水带挂钩
A防热辐射、燃烧火焰
B防止坠落物冲击和穿透
C电击
D侧面挤压
A灭火防护服
B封闭式防化服
C避火服
D防火防化服
A高电压场合
B有割伤场合
C化学灾害事故现场
D高温场合
A应急照明灯
B疏散指示标志
C应急指示标志
D自明灯
A6m
B5m
C4m
D3m
A应当按照指挥
B便于进攻
C便于转移或者撤离
D便于观察
A疏散出来的物品必须检查是否夹带火种。
B疏散出来的物品堆放凌乱。
C疏散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时,要划出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D疏散压缩气体钢瓶,必须充分冷却,并在水枪掩护下进行。
A沥青
B金属钾
C电石
D黄磷
A温度、浓度
B颜色变化
C扩散范围
D气味、颜色、浓度、流动方向
A着火点
B火灾
C爆炸
D燃烧
A热传导
B热辐射
C热对流
D热传播
A大面积易燃建筑密集区、露天堆场或森林、草原火灾时
B多层建筑或高大的生产装置发生火灾时
C大面积易燃液体流淌火
D建(构)筑物或物体内部燃烧时
A发挥高喷车的主战效能。
B把水枪(炮)部署在火场的主要方面,以堵截火势、掩护救人方面为主要阵地
C合理确定出水枪(炮)数量,形成局部攻势
D不可同时多处布置阵地,以免造成火场供水中断
A个人好恶
B物资的价值
C危险性
D重要程度
A造成火势扩大蔓延
B降低室内温度
C能够尽快发现火源
D可以提高能见度
A内墙门、间隔墙、楼板孔洞
B厨房、卫生间
C闷顶、外墙窗口
D穿越楼板、墙壁的管道和缝隙
A冷热骤变和外力冲击
B高温作用、爆炸作用
C附加荷载
D自然灾害
A钢结构的冷热骤变
B火场高温
C结构应力关系的破坏
D建筑物荷载过大
A燃烧猛烈,不易爆炸
B物性各异,火势多变
C毒害性大,扑救困难
D化学灼伤,危及人体
A先着火层、再着火上层、后着火下层
B先着火上层、再着火层、后着火下层
C先着火下层、再着火上层、后着火层
D先着火层、再着火下层、后着火上层
A逐渐开启排烟口,使用开花水枪掩护
B先开启进风口,再开启排烟口
C先开启排烟口,再用大量水稀释
D减少排烟口数量和面积
A原油
B汽油
C柴油
D航空煤油
A毒性
B比重
C浓度
D质量
A上风
B下风
C侧上风
D侧下风
A1/3
B1/2
C2/3
D3/4
A传达及时
B反应快速灵敏
C报告准确
D响应迅速
A煤气
B氯气
C天然气
D氨气
A照明车
B供电车
C器材供应车
D牵引车
A1km
B2km
C3km
D4km
A甲烷
B乙烷
C丙烷
D丁烷
A开花水枪
B喷雾水枪
C直流水枪
D惰性气体
A城市街道图
B单位总平面图
C单位立面图
D建筑施工的平面图
A为民
B忠诚
C忠心
D奉献
A主管公安机关
B地方人民政府
C公安机关消防机构
D到场的最高行政首长
A燃点
B爆点
C临界点
D闪点
A樟脑
B石蜡
C磷
D硫磺
A物理和化学
B原子和分子
C有机和无极
D内因和外因
A15%
B14%
C13%
D12%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A对流体的摩擦阻力很小
B对流体的摩擦阻力加大
C增加灭火剂压力
D提升灭火剂流量
A消防安全腰带
B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C消防护目镜
D防爆手持电台
A水炮
B水带
C水枪
D泡沫管枪
A直流水枪
B空气泡沫枪
C水(泡沫)炮
D多用水枪
A2h或2.5h
B1.5h或2h
C1h或1.5h
D0.5h或1h
A休息层
B避难层
C安全层
D中转层
A18m和10m
B20m和10m
C25m和12m
D25m和15m
A要在进出口处登记姓名
B记录进出时间
C记录空(氧)气呼吸器压力
D未用水枪进行掩护
A2
B3
C4
D5
A易燃
B难燃
C可燃
D自燃
A可燃
B易燃
C毒性
D不燃、惰性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传播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传播
A火势向单个方向蔓延时
B火势向多个方向蔓延时
C开辟救人通道抢救人命时
D多层建筑火灾和大面积、立体火灾
A警戒标志杆
B方位灯
C警戒灯
D警戒带
A火灾烟气的毒害性
B烟气抑制火灾蔓延
C火灾烟气的减光性
D火灾烟气的恐怖性
A疏散路线
B作战区域
C装备器材储存区域
D被困人员可能所处的区域
A热辐射
B热传导
C热对流
D飞火
A易形成立体燃烧
B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C灭火作战难度大
D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容易
A战斗力量分配的原则是着火层大于着火层上层,着火层上层大于着火层下层。
B战斗力量部署的顺序依次是着火层下层、着火层上层、着火层。
C战斗力量分配的原则是着火层上层大于着火层,着火层下层大于着火层上层。
D战斗力量部署的顺序依次是着火层上层、着火层下层、着火层。
A大跨度钢结构建筑着火时,消防人员应尽可能选择靠近燃烧部位的出入口进入室内
B钢结构高层建筑着火时,应携带器材优先选择消防电梯进行登高;
C单层钢结构厂房着火时,应选择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的出入口作为进攻起点位置
D多层钢结构厂房着火时,应首先利用内楼梯登高进攻
A以固为主,固移结合
B内攻近战
C救人第一
D上堵下防
A沸溢、喷溅之前
B沸溢、喷溅之时
C局部发生燃烧
D灭火剂准备充足
A上风方向
B下风方向
C沾染区域
D扩散区域
A中队
B分队
C班
D小组
A350℃
B500℃
C600℃
D800℃
A350℃
B500℃
C600℃
D800℃
A正确选择停车位置和进攻路线。
B设立现场安全员,确定撤离信号,实施全程动态仪器检测。
C作业人员在泄漏区域的下水道或地下空间的顶部、井口处、储罐两端等处进行处置。
D调集一定数量的消防车在泄漏区域附近集结待命。
A人员伤亡多,财产损失大。
B极易造成次生灾害。
C失事地点不确定,救援困难。
D救援难度大。
A山岳救助
B地震救援
C水域救人
D地质灾害救援
A搜寻遇难人员
B加固堤坝
C疏排水道
D堵截决口
A灾情设定
B危害特性
C处置程序
D救援后清理物资
A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
B调节从业人员内心情绪
C调节从业人员服务态度
D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
A组织营救和救治受害人员
B封锁危险场所,划定警戒区
C禁止或者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
D保障食品、饮用水、燃料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E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A放热
B发光
C发烟
D火焰
A有爆炸
B易燃
C毒害
D腐蚀
A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殊危险性
B适合的灭火介质、不适合的灭火介质
C消防人员个体防护
D包括危险特性、灭火介质和方法、灭火注意事项
A手抬式消防炮
B脉冲消防炮
C移动式自摆消防炮
D车载消防炮
A本体
B出水口的控制阀门
C进水口和出水口连接用的管牙接口
D密封圈
A消防登高立面
B可靠的消防操作场地
C消防通道
D消防管线
A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和通报火灾,并及时联动各种消防设施
B及时引导人员疏散
C接收设备的反馈信号而设置在建(构)筑物中或其他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
D是建筑消防安全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A高温
B浓烟
C黑暗
D恐怖、噪音
A增强科学的进攻、及时的转移或撤退的指挥意识
B增强优化作战成果的效益意识
C增强科学决策的防范风险意识
D增强主动防护的安全意识
A开辟救人通道抢救人命时
B消除爆炸危险时
C抢救重要的物资或资料时
D堵漏或采取关阀断流等工艺措施时
A选择行车路线
B保持途中联络
C做好战斗准备
D应对意外事件和保证行驶安全
A直接供水
B串联供水
C运水供水
D排吸器引水与移动泵供水
A撬砸法、拉拽法
B切割法、冲撞法
C顶撑法、爆破法
D机械拆除法
A可燃物荷载
B建筑空间
C燃烧物热值
D建筑物导热性能
E物质燃烧速度
A着火层的堵截阵地通常选择有着火房间的门口、窗口,着火区域的楼梯口,有蔓延可能的吊顶处等
B战斗力量部署的顺序依次是着火层、着火层上层、着火层下层
C着火层上部的堵截阵地一般选择在楼梯口,电梯井、楼板孔洞处,有火势窜入危险的窗口,电缆、管道的竖向管井处等
D着火层下部的堵截阵地主要选择在与着火层相连的各开口部位和竖向管井处,重点防止掉落的燃烧物或下沉的烟气引燃下部可燃物
A检测的内容主要检测气体泄漏的物质,什么物品泄漏;
B泄漏的数量
C泄露的部位。
D泄漏的范围。
A堰塞湖
B泥石流
C山体滑坡
D塌方
A挖掘时间
B形状、
C大小、
D深度
A易发生爆炸燃烧事故
B扩散范围广
C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D污染环境,不易洗消
A稀释防爆
B关阀堵漏
C输转倒罐
D主动点燃
A社会性
B行政性
C经常性
D技术性
A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B环境保护
C公安
D卫生
E交通运输
A堵截、突破
B夹攻、合击
C分割、围歼
D排烟、破拆
E封堵、监护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核爆炸
D粉尘爆炸
A隔离法
B窒息法
C冷却法
D抑制法
A化学品名称
B生产企业名称
C地址
D应急电话
A消防水带接口
B消防吸水管接口
C各种异径接口
D异形接口和闷盖
A防蜂服
B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
C防静电服
D佩戴式防爆照明灯
A妨碍消防车操作的树木
B架空管线
C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D直通室外的楼梯
A触发器件
B火灾报警装置
C火灾警报装置
D电源
A双手不得同时离梯
B保护人员可有可无
C梯子未锁牢挂稳前,严禁攀登
D二楼以上登高时,必须使用安全绳保护
A应当选择适宜水域
B确定救生员
C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
D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域各方面情况下进行
A大面积燃烧区域被分割后
B多层建筑或高大生产装置火灾被分割后
C易燃建筑密集区被分割后
D大面积易燃液体流淌火
A火源(泄漏点)位置、燃烧(泄漏)物质性质、燃烧(泄漏)范围和火势蔓延(泄漏扩散)的主要方向。
B火场内有无被困或遇险人员,及其所在位置、数量;疏散途径的位置及安全性。
C有无爆炸、毒害、腐蚀、遇水燃烧等物质,及其数量、存放形式和具体位置。
D燃烧的建(构)筑物的结构特点,及其毗邻建(构)筑物的状况,是否需要破拆;有无带电设备,是否需要切断电源。
A形态
B重量
C体积
D价值
A缺氧
B毒害
C尘害
D高温
A一级建筑
B二级建筑
C三级建筑
D四级建筑
A玻璃破碎
B墙体晃动
C结构变形
D异常声响
A玻璃破碎器、
B绝缘剪短钳
C机动链锯
D液压扩张器
A地壳运动
B水土流失
C大量降雨
D人为破坏
A水雾
B惰性气体
C水幕
D直流水
A听
B喊
C嗅
D寻
A政治民主,服务群众,热爱岗位,英勇善战
B公正执法,清正廉洁,爱兵如子,文明守纪
C政治坚定,服务人民,爱岗敬业,英勇顽强
D秉公执法,清正廉洁,尊干爱兵,文明守纪
A热爱敬业、忠于祖国、关爱生命,救人第一、科学救人
B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关爱生命,救人第一、科学施救、
C安全环保、听从指挥,团结协作、英勇顽强,竭诚奉献
D安全第一、听从指挥,团结协作、英勇顽强,竭诚奉献
A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
B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
C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
D在任何场所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
E阻拦报警
A制定消防安全制度
B组织防火检查
C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D建立消防档案
E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
A氮
B二氧化碳
C氖
D二氧化碳
A氯气
B光气
C溴甲烷
D氰化氢
A汽油
B乙醛
C丙酮
D醚
A重量轻
B结构简单
C使用维护简便
D起动快,搬运和使用灵活
A火灾报警控制器
B消防联动控制器
C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
D或其组合设备
A为安全疏散创造有利条件
B为消防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C控制火势蔓延
D加快空气流动加速火势蔓延
A洒水喷头
B报警阀组
C水流报警装置
D以及管道、供水设施
A泡沫产生装置
B泡沫比例混合器
C泡沫混合液管道、泡沫液储罐
D消防泵、消防水源、控制阀门
A有大量人员围观,严重影响灭火战斗行动的现场。
B参战人员和车辆多,实施灭火战斗行动需占用道路的现场
C火势不能迅速有效控制,有蔓延扩大趋势的现场。
D发生有毒气体、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泄漏扩散的灾害事
A在位人员各负其责
B停放位置要适当
C器材放置要有序
D水带铺设路线要安全
A消防车应停放在灾害现场上风或侧上风处,并能随时进攻或撤离。
B消防人员在战斗展开前要做好安全防护,携带相应的检测仪器,边检测,边接近泄漏源
C有可能发生爆燃的易燃气体泄漏现场,在未控制着火源的情况下,不能盲目战斗展开
D消防人员必须做好防中毒的安全防护后才能进入有毒区域
A建筑物的走廊、门、窗、阳台等出入口和通道
B会堂、礼堂、剧院等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
C建筑物的防烟楼梯、封闭楼梯、消防电梯、室外疏散楼梯以及高层建筑的避难层
D地铁、地下商(市)场等地下建筑的出入口、通道、通风口、风亭
A走廊、通道、
B楼梯、窗口
C阳台、盥洗室
D乘务室
A利用消防水池供水。
B利用移动消防装备与固定消防设施相结合供水
C利用固定消防设施供水
D利用移动消防装备直接供水
A燃烧猛烈
B火势蔓延途径多
C易造成人员伤亡
D结构易倒塌
A高温作用
B钢结构的冷热骤变
C结构应力关系的破坏
D火场爆炸、外力冲击
A事故发生突然,难以预防。
B事故危害加剧。
C救援行动艰难。
D事故发生突然,正在紧张施工的人员难以预防瞬间发生的灾害。
A人员密集场所
B危险化学品单位
C高层公共建筑
D重要机关和单位
A力量调集
B处置程序和方法
C注意事项
D战斗保障
A火场供水战斗车
B火场运水车
C火场串联(接力)供水车
D火场机动(备用)供水车
A空气泡沫管枪
B泡沫钩枪
C泡沫炮
D泡沫产生器
A沸溢
B喷溅
C热辐射强
D燃烧猛烈
A热传导强度
B可燃物的组成
C燃烧条件
D热辐射强度
A缺氧
B高温
C烟尘
D毒性气体
A钾
B钠
C镁
D沥青
A化学
B生物
C电气以及电磁
D核辐射
A不燃性
B难燃性
C可燃性
D易燃性
A玻璃
B纤维板
C石材
D钢材
A防火墙
B防火门
C防火卷帘
D水幕墙
A敞开楼梯
B封闭楼梯间
C防烟楼梯间
D室外楼梯
A能消除火势对人的威胁
B消灭初期火灾
C控制发展阶段火灾
D防止或排除爆炸、中毒、倒塌等险情
A火场指挥员在出动途中或到达火场后,根据火灾情况,认为灭火力量不足时。
B火场上出现爆炸或建筑物倒塌等情况,灭火力量不足时。
C消防通信指挥中心根据报警了解到的情况,确认有必要调集增援力量时。
D火场基本被控制,但有复燃的可能。
A当火场上有人受到火势严重威胁时,抢救人命是火场的主要方面。
B当火场上有贵重的仪器设备、技术资料、图书档案等受到火势威胁,有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严重政治影响时,保护和疏散贵重物资和重要资料是火场的主要方面。
C当火场内的压力容器、爆炸性、毒性、腐蚀性和放射性等危险化学品受到火势严重威胁,有可能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建筑倒塌、设备损坏等险情时,消除这些险情是火场的主要方面
D当已经发生爆炸,且连续不断,控制爆炸是火场的主要方面
A集中灭火力量于火场
B集中灭火力量于火场的主要方面
C根据火情和灭火作战的需要,调集灭火力量
D使火场上形成相对的兵力优势
A现场基本情况:现场鸟瞰图像、火势发展变化情况、特殊火灾情况、伤亡损失情况、气象情况
B灭火作战基本情况:战斗部署情况、战斗行动情况、火场指挥情况、协同作战情况
C特写景况:关键部位、重要场景、感人场面
D撤离情况:收捡器材、清点人员、总结讲评
A便于人员疏散
B稳定人员情绪
C传递相关信息
D便于展开行动
E增加安全系数
A利用建筑应急照明、临时架线照明
B使用照明消防车照明
C使用移动式灯具照明
D使用便携式灯具照明
A使用性质
B结构类型
C层数或高度
D耐火等级
A投毒
B枪击
C爆炸
D飞行器撞击
A生产
B运输
C储存
D使用
A坍塌建筑的布局、层数、面积、使用性质
B坍塌部位的结构情况
C是否有燃气或水管断裂泄漏
D地面道路交通情况
A易燃易爆气体泄漏
B毒害性气体泄漏
C易燃可燃液体泄漏
D毒害性、腐蚀性液体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