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7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9年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
A(1)县政府关于选举结果的确认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B(2)村民如果认为村民委员会选举有问题。应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10分]
A(1)材料反映了我国法的适用中的哪一项基本原则?
B(2)该基本原则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C(3)结合材料分析如何正确适用这一原则?[10分]
A(1)何为秋审?其历史渊源是什么?
B(2)试分别说明秋审案件的五种处理方式。
C(3)清朝秋审制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0分]
A原告
B人民法院
C动产
D不可抗力
A资本主义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B资本主义法律都是在直接继承封建制法律的基础上产生的
C资本主义法律具有超阶级性和超历史性
D资本主义法律的核心作用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
A公法具有强制性,而私法不具有强制性
B人们遵守法律主要是基于对法律强制性的恐惧
C法律对于统治阶级的内部成员没有强制性
D法律的强带性是法律发挥作用的最后保障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中国
A行政诉讼制度
B审判监督制度
C法律监督制度
D违宪审查制度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民政部
A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所有
B国家所有
C个人所有
D法人所有
A唐律
B原告所属国法律
C被告所属国法律
D在当事人所属国法律和唐律中选择其一
A丈夫
B公婆
C自己的父母
D夫家的祖辈
A笞三百
B笞五百
C弃市
D髡钳城旦舂
A八岁以下
B十岁以下
C十二岁以下
D十四岁以下
A法律的要求更高
B法律规范的产生更早
C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更广
D法律规范的内容更加具体和明确
A审计监督属于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B审计监督是检察监督的一种方式
C审计监督是一种专门的行政监督
D审计监督在本质上属于社会监督
A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兼从轻的原则
B行政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C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用从新的原则
D法治的一般要求是新法不具有溯及力
A社会成员对法及法律现象的共同看法不属于法律文化的范畴
B法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法律调整所达到的水平
C法律文化包括现行法律实践中一切因偶然因素而变化的成分
D法律文化的多样性阻碍了不同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传播
A坚持依宪治国
B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2日内
B3日内
C5日内
D10日内
A志愿兵役制
B义务兵役制
C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以义务兵役制为主
D义务兵役制与志愿兵役制相结合,以志愿兵役制为主
A《世界人权宣言》
B《联合国宪章》
C《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D《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A《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B《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C《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D《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A英美法系又可以称为法典法系
B我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属于英美法系
C英美法系国家中,有些国家实行不成文宪法制
D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源于罗马法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则
D技术性规定
A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
B调整统治阶级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
C保护全体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权益
D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人身安全
A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与不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
B群体法律意识与社会法律意识
C法律心理与法律思想体系
D职业法律意识与非职业法律意识
A人民主权原则
B基本人权原则
C法治原则
D权力制衡原则
A国民
B立法机关
C制宪会议
D宪法起草机关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A工人阶级的领导
B工农联盟
C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D统一战线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A傅别
B契券
C质剂
D出举
A长孙无忌
B魏征
C陈群
D武则天
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1923年《中华民国宪法》
D《钦定宪法大纲》
A与首犯同等处罚
B减首犯一等处罚
C减首犯二等处罚
D减首犯三等处罚
A法律的规范性
B法律的普遍性
C法律的确定性
D法律的统一性
A法律实施
B法律实效
C法律适用
D法律实现
A表现形式相同
B指导思想相同
C稳定性程度相同
D实施途径相同
A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
B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
C确定性规则和委任性规则
D调整性规则和构成性规则
A人权保障制度
B劳动保障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文化保障制度
A两院制
B代表的专职制
C人民代表大会的全权性
D代表任期的限任制
A政治指导
B政治领导
C组织领导
D思想领导
A我国是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组成的统一国家
B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体现了权力的横向配置关系
C我国采用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D我国的各个地方行政单位享有的权力属于“剩余权力”
A惯犯
B偶犯
C故意
D过失
A《开皇律》
B《大明律》
C《宋刑统》
D《开元律》
A决事比
B封诊式
C指挥
D廷行事
A大理院
B大理寺
C法部
D刑部
A居民委员会对居民会议负责
B居民委员会受上级政权机关的领导
C居民委员会是最基层的一级政权机关
D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5至10人组成
A农村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每一个少数民族至少有一名代表
C凡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
D精神病患者也享有选举权
A由公安机关执行
B经人民法院批准
C有相关的证人在场
D工作人员应出示搜查证件
A制定定法律
B规定行政措施
C制定行政法规
D发布行政决定和命令
A法律解释一般由待处理的案件引起
B法律解释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不具有价值取向性
C并不是所有的法律解释都具有法律效力
D法律解释有时可以起到弥补立法不足的作用
A平等权
B劳动权
C受教育权
D言论自由
A只能针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免的人选范围
B必须有10名代表联名
C必须说明罢免的理由
D采用书面形式
A法律途径保护
B政治庇护
C外交途径保护
D经济手段保护
A阿党附益
B见知故纵
C酎金
D奸党
A主动性
B单方面性
C终极性
D中立性
A时效免责
B不诉免责
C正当防卫免责
D自首立功免责
A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B承认经济以外因素对法律的影响
C认为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否认新法与旧法之间的继承性
A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B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共同行使
C以临时中央审判所作为行使最高司法权的机关
D以英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中华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
A无夫妇女犯奸构成犯罪
B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
C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伤等罪的处罚
D减轻尊长对卑幼、夫对妻杀伤等罪的处罚
A法律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
B法律决定国家的性质
C法律保障国家职能的实现
D法律确认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A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B法理学为部门法学的研究提供了立场、观点和方法
C法理学属于应用法学和国内法学
D法理学只研究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
A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的活动
B不得利用宗教进行损害公民身体健康的活动
C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D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A职制
B贼盗
C捕断
D户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