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6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9 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试题
A(1)应如何认定甲、乙、丁行为的性质?为什么?
B(2)应如何处罚甲、乙、丁?[15分]
A(1)村委会对王某的死亡是否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为什么?
B(2)供电公司对王某的死亡是否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为什么?
C(3)两被告主张的抗辩事由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15分]
A(1)本条的罪名和罪状的描述类型。
B(2)应如何理解本条中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C(3)以本条所规定的方法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应如何处理?简要说明理由。[10分]
A二者之间形成合同关系
B二者之间形成不当得利关系
C二者之间形成侵权关系
D二者之间不能形成民事法律关系
A使用权
B地上权
C地役权
D相邻权
A乙优先受偿
B银行优先受偿
C乙与银行按比例受偿
D乙与银行平均受偿
A代位继承
B转继承
C第一顺序法定继承
D第二顺序法定继承
A正当防卫
B自助行为
C侵权行为
D紧急避险
A甲过失致陈某重伤后拒不送医,致其死亡
B乙对严重残疾的儿子拒绝抚养,致其冻饿身亡
C丙对自己负责维修的锅炉不维修,致锅炉爆炸
D丁过失引起火险后,不予扑灭,酿成火灾
A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能成为单位犯罪
B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不包括几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C高等院校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对单位犯罪的两罚制是既处罚单位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犯罪过程中
B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
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以前
D出现了损害结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A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20万元处罚
B对甲、乙均应按照盗窃6万元处罚
C对甲按照盗窃6万元、乙按照盗窃l万元处罚
D对甲按照盗窃5万元、乙按照盗窃l万元处罚
A乙只能要求适用定金条款
B乙只能要求适用违约金条款
C乙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条款或者定金条款
D乙可以要求违约金条款和定金条款同时适用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推定过错责任原则
D公平责任原则
A名誉权
B荣誉权
C姓名权
D信用权
A商标注册人
B商标设计人
C商标制作人
D商标使用人
A对象认识错误
B法律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认识错误
D手段认识错误
A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是出现了不法侵害以外的危险
B紧急避险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C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保护的利益
D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体范围一致
A对犯罪既遂,按照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处罚
B犯罪既遂的法律标准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行为人没有实现犯罪的预期目的也可以成立犯罪既遂
D只要出现犯罪结果就构成犯罪既遂
A甲为劫财而将受害人骗到预定地点
B乙为劫财而埋伏在阴暗处等候被害人出现
C丙为劫财而在被害人饮料中投放麻醉药
D丁为劫财而购买了一把匕首
A对不满16周岁的人不得适用无期徒刑
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判决执行以前的羁押不得折抵刑期
C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适用假释
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0年以上
A征得被监护人同意
B为了被监护人的利益
C征得其他监护人同意
D征得被监护人所在地的居(村)委会同意
A意外事件
B不当得利
C赠与行为
D侵权行为
A通常理解进行解释
B公平原则进行解释
C旅游习惯进行解释
D对旅行社不利原则进行解释
A债权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B债权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和妻所有的财产清偿
C债权人不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财产清偿
D无论债权人是否知道该约定,都以夫和妻所有的财产清偿
A一般侵权
B高度危险作业侵权
C环境污染侵权
D产品缺陷侵权
A是抢劫罪的必要要件
B是抢劫罪的选择要件
C是抢劫罪的加重情节
D与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无关
A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不同
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因素不同
C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积极追求
D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知情
A甲、乙二人是共同实行犯
B甲、乙二人互为片面共犯
C甲、乙二人互为间接正犯
D甲、乙二人不构成盗窃罪共犯
A必要共同犯罪
B特殊共同犯罪
C简单共同犯罪
D复杂共同犯罪
A甲乘坐外国轮船从中国港口出发,当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
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中国公民落水而亡
C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与同行的旅客斗殴,致其重伤,该旅客被送人中国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D丁在其本国境内打猎,致正在该国旅游的中国公民死亡
A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免予刑罚处罚
B对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予以非刑罚处罚
C给予司法机关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自由裁量权
D避免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化
A犯罪同类客体是建立刑法分则体系的主要依据
B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或物
C犯罪直接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D一个犯罪可以同时侵犯数个直接客体
A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当事人5万元后逃匿
B乙非法剥夺武某人身自由10天
C丙一夜之间盗窃同一住宅楼3户人家财物共5万元
D丁在实施抢劫过程中致受害人重伤且久治不愈
A吸收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A没收财产前犯罪分子所负的任何债务都不能以没收的财产偿还
B对犯罪分子非法取得的财产应当适用没收财产刑
C在判处没收财产刑时不得没收犯罪分子家属应有的财产
D对犯罪分子在犯罪中使用的本人财物应当适用没收财产刑
A寻衅滋事罪是指肆意挑衅,无事生非,起哄闹事的行为
B因寻衅滋事而致人轻伤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C因寻衅滋事而致人重伤的,以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并罚
D因寻衅滋事而致人死亡的,以寻衅滋事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
A由甲、丙共同承担
B由甲、乙、丙共同承担
C由甲全部承担
D由乙自行承担
A无效
B有效
C效力待定
D部分有效部分无效
A小张在与保险公司签订的合同中约定“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赔偿保险金”
B小王与小李在房屋买卖合同中约定“双方到房产部门办理登记过户手续后,房屋所有权转移”
C甲公司与乙公司在租赁合同中约定“待甲所建大楼落成时租给乙工作室两间”
D小明的爷爷与小明约定“小明获得游泳冠军后,给小明买1台电脑”
A代人书写起诉状
B代人办理企业登记
C代人整理资料
D代人看管小孩
A完全物权与限定物权
B主物权与从物权
C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D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A方某承担
B何某承担
C方某和何某共同承担
D方某、何某和赵某共同承担
A居住在同一幢楼的居民对共同乘坐的电梯形成的共有关系
B甲乙对各出资800元购买的洗衣机形成的共有关系
C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无特别约定,夫妻对一方所得的稿酬形成的共有关系
D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对被继承人遗留的没有分割的遗产形成的共有关系
A出让
B转让
C划拨
D先占
A订立合同的行为
B履行合同的行为
C变更合同的行为
D解除合吲的行为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A盗窃信用后冒名使用的
B盗窃毒品后自己食用的
C盗窃商业秘密再出卖的
D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后出卖的
A某医院将甲之子与乙之子抱错,10年后再发现
B某扩印部将丙丁结婚照的底片丢失
C某公司使用知名企业的名称促销自己的产品
D某人冒用明星庚的姓名演出获利
A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运输方便的
B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的
C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
D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而为其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的
A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
B危害结果是某些犯罪既遂的必备要件
C行为犯的既遂不要求危害结果的实际发生
D危险犯的既遂不要求实际危害结果的发生
A贪污罪
B非法行医罪
C私放在押人员罪
D滥用职权罪
A出版者的权利
B表演者的权利
C录音制作者的权利
D播放者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