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7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8年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
A(1)该区人民检察院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特殊规定是否符合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依据何在?
B(2)如果该区人民检察院的规定有问题,应如何处理和纠正?[10分]
A(1)依照唐《户令》的规定,财产继承如何进行?
B(2)何为“户绝”?户绝之家的财产如何继承?
C(3)试结合上述引文的相关内容,总结唐朝继承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10分]
A霍布斯主张神意论
B格劳秀斯坚持理性论
C卢梭强调社会控制论
D庞德提出民族精神论
A某工商行政管理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B某高校制定的《大学生行为守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条例》
D甲乙两公司依法签订的购销合同
A责任法定原则
B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
C连带责任原则
D因果联系原则
A政治联盟
B工农联盟
C民主联盟
D社会联盟
A国家所有
B集体所有
C个人所有
D集体与个人共有
A共青团
B工会
C学生会
D妇女联合会
A康有为
B伍廷芳
C沈家本
D袁世凯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A合并论罪从重
B累犯加重
C共同犯罪加重
D盗罪类推
A商鞅
B李悝
C吴起
D王安石
A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只有权利没有义务
B任何权利都不能成为法律关系的客体
C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可以互相替换
D在特定情况下,有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A程序法有助于实体法的实现
B合同法相对于民法而言是特别法
C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程序法
D行政法与刑法都是公法
A政党监督属于社会监督
B民众与社会团体的监督没有实质作用
C法律监督只能在监督对象做出行为后进行
D法律监督可以根绝执法中的违法行为
A派出法庭法官甲对一起离婚案件的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
B居民委员会主任乙对邻里纠纷进行调解
C市检察院对一起贪污案件进行查处
D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某公司违规使用商标的行为进行处罚
A制定
B认可
C判决
D惯例
A历史性
B严密的组织性
C阶级性
D特殊的强制力
A地方司法权相对独立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央与地方分权制度
D经济特区制度
A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B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
C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
D公安机关和监察机关
A1928年
B1929年
C1930年
D1935年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C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
A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后法优于前法
C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D法律优于行政法规
A法院受理某企业的破产申请
B检察院进行春季法制宣传
C公安局对一小偷处以行政拘留处罚
D某市仲裁机构对一起案件进行仲裁
A拿破仑法典
B罗马法
C唐律疏议
D汉穆拉比法典
A语义解释
B历史解释
C目的解释
D系统解释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结构形式的基本理论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人民代表大会制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D人民代表大会制以权力分立体制为前提
A年龄的限制
B政治条件的限制
C国籍的限制
D居住期限的限制
A区域性
B自治性
C民族性
D专业性
A经济发展水平
B收入的多样性
C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D所有制的结构形式
A更轻
B更重
C同等
D视情况而定
A泰始律
B大统式
C大业律
D麟趾格
A律
B令
C格
D式
A确认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确认国民党为最高训政者,代行国民大会的统治权
C规定五院制的政府组织形式
D规定公民享有一系列的权利自由及应尽的义务
A强行性规范
B任意性规范
C非确定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A评价作用
B指引作用
C预测作用
D强制作用
A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
B权利能力是指法律关系主体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C行为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并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资格
D公民具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A国际条约
B湖北省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C国务院的《粮食购销条例》
D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执行主席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总理
D国家主席
A批评权
B罢免权
C言论自由
D政治自由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D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
A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内实施的地方性法律
B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内其他立法的基础和法律依据
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普通法律的一种,不能与宪法相抵触
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基本法律的一种,效力范围及于全国
A参议会
B资政院
C谘议局
D都督府
A谋大逆
B恶逆
C不孝
D不睦
A三人以上
B五人以上
C八人以上
D十人以上
A分析法学派
B历史法学派
C自然法学派
D经济分析法学派
A有利于更广泛地收集民意
B有利于提高立法质量
C有利于减少或避免立法的任意性
D有利于树立法的权威性
A精神病患者甲
B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的乙
C被监视居住的丙
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丁
A受庇护权保护的对象只能是外国人
B申请庇护可以基于政治原因,也可以是其他原因
C对于受庇护的申请,我国政府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
D享有庇护权的人不被驱逐或引渡
A私习天文
B强盗
C谋杀
D损坏官印文书
A政权组织形式决定国家性质
B政权组织形式是实现国家权力的形式
C政权组织形式是形成全民意志的方式
D没有适当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管理就无法有效进行
A申请人是中国公民的近亲属
B申请人定居在外国
C申请人自愿
D申请人有其他正当理由
A自我组织
B自我管理
C自我教育
D自我服务
A圆审
B大审
C朝审
D热审
A国际经济法学
B法社会学
C刑事诉讼法学
D刑法学
A解释宪法
B对法律进行合宪性审查
C对国务院的工作是否违宪进行审查
D对重大违宪事件组织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国务院
A誊录试卷法
B糊名考校法
C考官回避制
D九品中正制
A改变了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体例
B删除了“十恶”重罪等内容
C对于婚姻、继承、田宅、钱债等纯属民事性质的行为不再科刑
D增加了一些新罪名,诸如妨害国交罪、妨害选举罪、私铸银元罪等
A法决定政策的效力
B政策指导法律的制定
C法促进政策的实施
D政策指导法律的实施
A对旧法制的仇视引起的对一切法制的轻视
B建国以前长期形成的主要依靠党的政策办事的传统和习惯
C旧社会留下的封建专制传统较多,民主法制传统较少
D法制不适合于当时我国的国情
A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废除111件法律
B2004年国务院颁布《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细则》
C2005年某高校民法典研究所公布《绿色民法典》
D2006年某出版单位出版《物权法立法意见》
A军事法院
B海事法院
C铁路运输法院
D行政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