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7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7 年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
A(1)“旧律”在篇目上增加了哪三篇?
B(2)“旧律”在篇目体例上存在什么问题?
C(3)“新律”在篇目体例上有哪些主要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D(4)汉魏之后,《晋律》和《唐律》在法典的篇目体例上又是如何演变的?[10分]
A(1)甲的行为是否属于我国宪法所保护的公民言论自由的范围?理论依据何在?
B(2)县公安局的行为侵犯了甲的哪些宪法权利?宪法依据何在?[10分]
A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
B法律创制主体的不同
C法律制定程序的不同
D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
A以属人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B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C以保护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属地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D以折中主义为主,与属地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
A法律部门的划分虽然有客观依据,但最终还是人们主观活动的产物
B划分法律部门的目的主要是便于统计本国法律数量的多少
C划分法律部门时应当注意使各法律部门之间法律规范的数量保持相等
D法律部门划定后应保持其恒定性,不能随着社会法制状况的改变而调整
A奥古斯丁
B格劳秀斯
C萨维尼
D庞德
A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被害人所负的一种法律责任
B民事责任的功能是救济当事人的权利,不具有惩罚的功能
C行政责任是指行政机关违反行政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D在我国,承担违宪责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机关
A国家的民族构成
B国家的阶级构成
C国家权力之间的横向配置关系
D国家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D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
A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B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
D加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
A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御史台
A6篇
B7篇
C12篇
D18篇
A发遣
B充军
C加役流
D刺配
A宋刑统
B大明律
C元朝法律
D大清律例
A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必须通过法律制度和法律调整才能发挥作用
B法律意识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
C根据专门化和职业化的不同,可以将法律意识分为职业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
D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现象作出的客观价值判断
A因果联系原则
B责任与处罚相称原则
C责任法定原则
D责任自负原则
A经济条件不是法的内容的惟一决定因素
B法的物质制约性原理不具有普遍性
C经济以外的因素有时也对法的本质起最终决定作用
D一国法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与该国的经济制度无关
A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通过权利义务的设定和运行来实现,这要求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规定应具有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B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区别之一,在于法律规范可以反复适用,而道德规范不能反复适用
C法律具有统一性和普遍性,因此一国法律体系内部的各种法律规范之间不存在矛盾
D法律之所以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主要是因为法律只有依靠惩罚才能发挥作用
A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B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D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A总理任免国务院组成人员
B总理、副总理领导国务院工作
C总理召集和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
D总理规定行政措施
A领导关系
B指导关系
C制约关系
D从属关系
A1215年英国的自由大宪章
B1799年法国宪法设立的护法元老院
C1803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审理马伯里诉麦迪逊案
D1936年苏联宪法设立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
A出界罪
B阿党附益罪
C非正罪
D左官罪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A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法或法律现象,就有了研究这一社会现象的法学
B法学在西方发源于古希腊,到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法家、儒家等许多专门研究法律问题的法学派别
D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承认法是永恒的和超历史的
A行政法规是规范和调整行政法律关系的总称
B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
C由全部的行政法规构成的法律部门称作行政法部门
D行政法规是一种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的法律渊源
A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
B工农联盟
C生产资料公有制
D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A1787年的美国宪法
B1791年的法国宪法
C1918年的苏俄宪法
D1919年的德国魏玛宪法
A宣布甲、乙当选
B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
C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
D宣布无人当选,同时以甲、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特权与豁免条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
A邓析制竹刑
B子产铸刑鼎
C李悝制法经
D晋国铸刑鼎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A唐朝
B宋朝
C五代
D元朝
A大理院
B行政院
C兼理司法法院
D平政院
A确定性规则
B任意性规则
C准用性规则
D委任性规则
A甲的人身
B甲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
C甲购买的火车票
D铁路部门运送甲的行为
A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在正式公布之前,法律不会自己生效
C法律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
D法律永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
A两大法系在经济基础、社会历史背景以及总的指导思想方面都是一致的
B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而判例一般不是正式意义上的法律渊源
C英美法系的立法都不采用法典形式,其制定法是单行的法律、法规
D就哲学倾向而言,大陆法系倾向于经验主义,英美法系则倾向于理性主义
A妇女代表
B少数民族代表
C民主党派代表
D知识分子代表
A血统主义原则
B出生地主义原则
C以血统主义为主、出生地主义为辅的原则
D以出生地主义为主、血统主义为辅的原则
A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B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合作经济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家庭承包责任制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各民主党派享有政治自由
C各民主党派保持相对独立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入仕做官
B年老退休
C居丧告假
D授予荣誉
A开皇律
B泰始律
C贞观律
D北齐律
A唐律
B大明律
C大诰
D大清律例
A武德律
B麟趾格
C大业律
D大统式
A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宪法
B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C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D规定国家建立和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B中央军事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C国务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D国家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A科学研究的自由
B出版自由
C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
D言论自由
A国务院各部门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
D国家的企业事业组织
A必须符合法定提案人数
B提出的议案必须是合理的
C必须依照法定的程序提出
D必须事先征得党委的同意
A“刑法”可以用作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法律部门的名称
B“刑法”可以用作我国的一种法律渊源的名称
C“刑法”可以用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这一法律文件的简称
D“刑法”可以用作我国法学体系中一个法学分支学科的名称
A法律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程度
B国家机关贯彻法治原则的程度
C法律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
D社会成员对法律的了解程度
A有权提出对国务院的质询案
B无权提出对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质询案
C有权提出对最高人民法院的质询案
D无权提出对国家主席的质询案
A行政赔偿
B刑事被害赔偿
C刑事赔偿
D精神损害赔偿
A规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B维护最低限度的社会治安
C保障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D确认和维护生产资料所有制
A商品经济越发展,就越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调整
B法的部门越多,对商品经济的决定作用就越大
C简单商品经济的繁荣是罗马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D法的发展程度受商品经济对法的需求程度制约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A收回治外法权是修律的一个重要动因
B修订法律馆是负责修订法律的专门机关
C《大清民律草案》的体例结构仿效《法国民法典》
D《大清新刑律》属于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A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
B它采取民商分立的编纂体例
C它是分编草拟、分期公布的
D它在婚姻家庭制度方面保留了较多的传统色彩
A所有的公民都应无差别地享有相同的法律权利
B任何合法权利受到侵犯的公民都应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
C所有的公民都应毫无例外地履行相同的法律义务
D对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A从法律分类的角度而言,该法应当属于公法
B从效力范围的角度而言,该法只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效
C从法系的角度而言,该法属于英美法系中的普通法
D从法律渊源的角度而言,该法属于我国的“基本法律”
A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
B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C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D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A流一千里
B流一千五百里
C流二千五百里
D流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