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71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5年法律硕士研究生入学联考综合课试题
A法律规则规定的内容
B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
C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
D法律规则所包含的社会关系
A就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律渊源而言,可以概括为以宪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主的法律渊源
B在我国,作为法律渊源之一的“法律”一词是在广义上使用的,除了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外,还包括其他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必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后才能生效
D国际法不是构成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但是我国签订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
A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也是守法的主体,但是依法享有外交豁免权的人除外
B在我国,守法的范围是指依法制定并生效的所有规范性法律文件,而不包括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在我国,守法专指依法履行法律义务
D为了不受法律制裁而不违法的状态是守法的最低状态
A人民主权
B三权分立
C天赋人权
D法治主义
A内容的根本性
B效力的最高性
C立法的原则性
D实现的多层次性
A享有甲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到届满
B自然转任乙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按正常工作调动手续转任乙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被终止甲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资格
A具有中国国籍
B具有双重国籍
C无国籍
D不具有中国国籍
A大会执行主席
B大会主席团
C国家主席
D委员长
A三等
B四等
C五等
D六等
A1841年
B1842年
C1843年
D1845年
A边区各专员公署
B边区高等法院
C边区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最高法院
A西塞罗
B塞维尼
C托马斯•阿奎那
D托马斯•霍布斯
A自通过之日就具有了法律效力
B在公布之前不产生法律效力
C必须自公布之日起产生法律效力
D只对赞成其通过的人具有法律效力
A文理解释
B系统解释
C目的解释
D语法解释
A解决一般法与特别法冲突的原则是一般法优于特别法
B实体法与程序法是按照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对法律所作的划分
C英美法系法律的基本分类是公法和私法
D从一定意义上讲,法的历史类型、法的渊源和法系等都可以看作是法的分类
A确认社会各阶级的政治地位
B使民主制度法律化
C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D集中体现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国家主席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A村民负责
B村民会议负责
C村党支部负责
D乡政府负责
A经济社会权利
B人身自由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言论自由
A商鞅
B子产
C邓析
D李悝
A顺治会典
B雍正会典
C康熙会典
D乾隆会典
A《大清现行刑律》
B《大清新型律》
C《中华民国刑法》
D《暂行新刑律》
A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一词最早来源于教会法
B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非法律意义上的权利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代表着某种利益
C法律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相互关联,权利的实现离不开义务的履行
D法律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但是必须超越社会的文化发展
A立法者要像自然科学家一样思维和行动
B法律是客观的,立法者在立法时不应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C立法要尊重和反映客观规律
D立法者应该把现行法律看作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A技术规范上升为法律后,称为技术法规
B并不是所有的技术法规都是社会规范
C有些技术法规不具有国家意志性
D技术法规调整的对象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A行政法
B宪法
C社会保障法
D民法
A精神病患者某甲
B吸毒者某乙
C老年人某丙
D被刑事拘留的某丁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国家主席
A国家对权力的配置
B国家对权利的配置
C国家对领土的划分
D国家对民族关系的调整
A民族自治
B自治权
C区域自治
D自治机关
A日本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A大理寺
B大理院
C最高法院
D临时最高裁判所
A立法院
B行政院
C最高法院
D司法院大法官会议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
C《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古希腊斯多葛学派认为法律是民族精神的体现,随着民族的成长而成长
B法律的形成过程是法律日益脱离宗教、道德规范而成为独立的、专门的社会规范的过程
C社会公共事务的简化和人的独立意识的成长也是促进法律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D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社会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但这些因素又是在政治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相互作用的
A在封建社会中后期出现的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法律,在本质上已经属于真正意义上资本主义法律了
B各国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但其法律的产生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征
C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法律始终不变的核心
D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A甲说:“法律的制定又称法的创立和立法,从根本上讲,就是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把自己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
B乙说:“甲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的制定是指中共中央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依照法定的权限和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C丙说:“我基本上同意甲的观点,法律制定的目标主要在于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但是在现代社会,某些不产生国家意志的活动也属于法律制定活动”
D丁说:“我认为你们三人的观点都不正确,从本质上讲,法律制定实际上就是特定国家机关运用专门技术的活动,立法技术运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立法效果的好坏”
A狭义的法律效力是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广义的法律效力还包括共产党的政策的效力
B我国法律的空间效力遵循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的原则
C在我国的法律中,有些法律不仅在国内生效,而且根据国家主权原则还适用于国外发生的特定事件和行为
D法律的时间效力就是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的问题
A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A1979年
B1982年
C1988年
D1993年
A社会主义劳动者
B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行政公署
B街道办事处
C居民委员会
D信访办公室
A北齐律
B晋律
C开皇律
D九章律
A唐律
B阿拉伯法律
C日本法律
D阿拉伯法律或日本法律
A唐律疏议
B元典章
C大明律
D大清律例
A秦朝
B汉朝
C三国两晋南北朝
D唐朝
A罗马法系
B法典法系
C普通法系
D民法法系
A交通警察对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机动车驾驶员给予罚款处罚
B公民依法纳税
C男女双方依法进行结婚登记
D人民法院在民事案件审理中依法进行调解
A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中的一种思维活动,其目的是为法律适用提供正当理由
B英美法系中判例法的方法是对实质推理方法的运用
C我国司法实施中运用的法律推理通常是演绎推理
D辨证推理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解决因法律规定的复杂性而引起的疑难问题
A生活资料
B生产资料
C公民拾到的财物
D其他债权和知识产权
A分工负责
B互相监督
C互相配合
D互相制约
A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B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C各民主党派是反对党
D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A亲亲得相首匿
B春秋决狱
C上请
D秋冬行刑
A殴打或谋杀祖母、父母
B告发或咒骂祖父母、父母
C祖父母、父母在而“别籍异财”
D妻殴打或告发丈夫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A基本法律关系
B隶属型法律关系
C相对法律关系
D普通法律关系
A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主体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B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行为主体的意志、思想等主观方面因素与外部行为之间的因果联系
C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确认行为人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
D在认定行为人违法责任之前,应当区分这种因果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A国务院
B中央军事委员会
C国务院各部委
D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A普通行政区划
B民族自治区划
C经济特区区划
D特别行政区划
A修律的必要性
B无夫奸
C子孙违反教令
D正当防卫
A在法律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中,法律并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地服务于经济基础,并始终推动社会的发展
B在法律与政治的相互关系中,一般而言,政治对法律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居于主导地位
C国家是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政治基础,法律促进国家职能的实现,保障和规范国家权力的正常行使
D生产力是联系法律与生产关系的中介,法律通过调整生产力而影响生产关系的发展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中共中央
D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A国家事务
B经济和文化事务
C社会公益事务
D社会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