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9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主管护师水平测试题1
A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以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
B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病程的长短
C传染过程一定导致传染病
D传染病的发生不一定有传染过程
E传染病就是传染过程的唯一表现形式
A猪
B犬
C鼠
D吸血昆虫
E患者、病毒携带者
A极期
B初期
C缓解期
D恢复期
E潜伏期
A白细胞总数
B多核细胞
C淋巴细胞
D蛋白质
E糖和氯化物
A多系统多器官性病变
B心血管病变
C血管壁病变
D肾脏损害
E皮肤及关节病变
A常规给氧
B建立通畅的静脉通道
C观察生命体征
D记录出入量
E常规给予血管收缩剂
A一般持续2周
B尿量>400ml/d
C尿量增多,比重仍低
D极易并发感染
E1周内症状就可以改善
A血压下降
B硬膜外血肿
C呼吸抑制
D全脊髓麻醉
E头痛
A用无菌干敷料覆盖
B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回纳腹腔
C立即将脱出的肠管回纳腹腔
D用无菌生理盐水敷料,外用洁净器皿覆盖
E不做任何局部处理
A胃小弯
B胃窦
C贲门
D胃大弯
E胃前壁
AI期内痔
BⅡ期内痔
CⅢ期内痔
D混合痔
E嵌顿性内痔
A注意休息
B做好心理护理
C避免腹内压增加
D加强营养,饮食可不限制
E预防感染
A摄腹部平片
B排泄性尿路造影
C尿路双重造影
DB超检查
ECT检查
A肾周围血肿早期引流
B观察和支持疗法
C用导尿管冲洗肾盂
D肾部分切除
E全肾切除
A输液
B阿托品+哌替啶肌注
C肾区热敷
D阿托品穴位注射
E针刺
A泌尿系结核
B前列腺肥大
C泌尿系结石
D泌尿系肿瘤
E急性膀胱炎
A饮食控制
B散步
C服用磺脲类药物
D胰岛素治疗
E血糖的监测
A轻微活动后有胸闷气急及心悸感
B休息时心率>120次/分
C休息时呼吸>20次/分
D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E肝、脾大,有压痛
A头盆不称
B病理性缩复环
C不协调性宫缩乏力
D协调性宫缩乏力
E子宫痉挛性狭窄环
A胎位异常
B各种不适当的阴道助产手术
C宫缩剂使用不当
D宫体部瘢痕破裂
E急性羊水过多
A30%
B40%
C50%
D60%
E70%
A宫内节育器
B口服避孕药
C阴道隔膜
D安全期避孕
E体外排精
A阴道手术前准备
B局部用药前
C滴虫性阴道炎
D产后3天内
E慢性宫颈炎
A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B宫颈黏液检查
C尿中雌三醇测定
D基础体温测定
E诊断性刮宫
A安乃近
B地塞米松
C青霉素
D氨基糖苷类
E氨茶碱
A分为分次给予和连续输注两种方法
B分次给予,每次100~300ml
C分次给予,每次间隔2~3小时
D分次给予适合鼻胃管及胃功能良好者
E连续输注适合胃造瘘和胃功能良好者
A适当休息
B清淡饮食
C对症处理
D中医中药治疗
E常规应用抗生素
A1型糖尿病患者
B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C单纯用饮食难以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
D合并妊娠者
E合并严重感染
A空腹血糖测定
B空腹血胰岛素测定
C尿糖测定
D葡萄糖耐量试验
E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A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B便秘时高压灌肠
C应用脱水剂
D限制液体摄入量
E呼吸不畅可行气管切开
A24~26℃
B26~28℃
C30~32℃
D32~34℃
E34~36℃
A肿块
B出血
C溃疡
D疼痛
E局部组织受压
A环状软骨上方,气管的左右两侧
B环状软骨上方,气管的前后两侧
C环状软骨下方,气管的左右两侧
D环状软骨下方,气管的前后两侧
E环状软骨下方,气管的周围
A溶栓药物常用链激酶
B抗凝治疗使用于较小范围的血栓
C病程不超过72小时患者,采用溶栓疗法
D常用祛聚药物是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
E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A胸部正位片
BCT扫描
C胸腔穿刺
DB超检查
E血常规检查
A支气管黏膜上皮
B肺脏层胸膜
C肺泡组织
D壁层胸膜上皮
E支气管软骨
A保持大小便通畅
B维持体液平衡
C做好心理护理
D鼓励早期下床活动
E严格掌握患者进食时间
A膝关节和踝关节
B肩关节和肘关节
C髋关节和膝关节
D踝关节和腕关节
E任何大关节
A腰椎侧突
B骶棘肌痉挛
C直腿抬高试验(+)
D感觉异常
E臀肌萎缩
A多发生于胫骨上端、股骨下端及桡骨远端
B可有复发及转移
C早期局部彻底切刮术加灭活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D多发生于20~40岁的青壮年
ECodman三角为其X线特点
A有节律的阵发性收缩,由弱到强
B由子宫两角开始,向宫底中部集中然后向下扩展
C底部最强,下段最弱
D体部肌纤维收缩变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恢复原状
E宫缩高峰时,子宫体变硬
A软瘫状
B自主动作很多
C仰卧时像俯卧的青蛙
D此型少见于婴幼儿时期
E此后不可能转为其他类型
A匹莫林
B利他林
C苯丙胺
D神经兴奋剂
E硫喷妥钠
A鼻、牙龈出血
B血尿、蛋白尿
C关节疼痛及肿胀
D腹痛、恶心、呕吐
E皮肤紫癜
A检出带病者
B无须产前诊断
C不用开展遗传咨询
D开展健康教育
E不需婚前检查
A腹部静脉曲张
B腹部有反跳痛
C腹部有压痛
D脐周触及肿块
E腹壁揉面感
A持续时间不超过8小时
B持续时间不超过20小时
C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
D持续时间不超过30天
E持续时间不超过48天
AQRS波群前无P波
B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同
C有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
D代偿间歇完全
EQRS波时限>0.12秒
A遗传
B感染
C食物
D性激素水平改变
E寒冷
A张力性气胸
B慢性脓胸
C连枷胸
D进行性血胸
E开放性气胸
A各种营养同步进入体内
B减轻心脏负荷
C减少污染机会
D简化输液过程
E降低代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
A全麻未醒者,可取侧卧位
B连续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取侧卧位
C腰麻术后应去枕平卧6~8小时
D四肢手术后不必抬高患肢
E头面部手术全麻后取半卧位
A嵌顿性疝
B绞窄性疝
C滑动性疝
D难复性疝
E易复性疝
A中骨盆平面呈横椭圆形
B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C出口平面由两个不同平面的三角形组成
D出口平面呈纵椭圆形
E骨盆入口即真假骨盆的交界面
A胆囊炎所致
B胆管结石所致
C胆囊结石所致
D胰头癌所致
E胆总管囊肿所致
A压痛最显著的部位常为原发病灶处
B无膈下游离气体,就可排除消化性溃疡穿孔
C实质器官破裂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D肠梗阻出现腹膜刺激征,提示病情加重
E腹腔穿刺出不凝固血液
A半年内避免重体力劳动
B不使用阿司匹林,维生素K
C合理饮食,防寒保暖
D定时服抗凝药物
E避免过度激动
A子宫性闭经
B卵巢性闭经
C垂体性闭经
D下丘脑性闭经
E肾上腺功能异常引起的闭经
A腰部肿块
B低热
C疼痛
D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血尿
E贫血
A膝关节和踝关节
B肩关节和肘关节
C髋关节和膝关节
D踝关节和腕关节
E任何大关节
A3次/小时
B5次/小时
C<10次/12小时
D30次/24小时
E不规则
A调整饮食
B注意保暖
C口服补液
D应用止泻药物
E服用活菌制剂
A产后12小时
B产后3~5天
C产后1~2周
D产后4~6周
E产后6~8周
A侵蚀性葡萄胎
B子宫腺肌病
C葡萄胎
D子宫内膜炎
E子宫内膜异位症
A免疫治疗
B对因治疗
C对症治疗
D激素治疗
E抗生素治疗
AⅠb期
BⅡa期
CⅡb期
DⅢa期
EⅢb期
A新霉素
B甲硝唑
C利福昔明
D乳果糖
E青霉素
A发作后持续精神异常
B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或神经功能障碍不能完全恢复
C频繁发作
D仅表现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状态
E一次发作后持续意识障碍
A意识丧失
B阿-斯综合征
C呼吸停止
D心音消失
E脉搏触不到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类风湿关节炎
C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D坏死性血管炎
E白塞病
A艾滋病
B狂犬病
C霍乱
D破伤风
E禽流感
A切口疼痛减轻
B生命体征平稳后
C拔除腹腔引流管
D恶心、呕吐消失后
E肛门排气后
A药物与非药物止痛方法联合使用
B当患者出现明显疼痛时,护士立即报告医师,并采取有效措施
C对中等程度疼痛的患者,可采用非麻醉性止痛药
D疼痛原因未明,严重疼痛可以使用镇痛药
E给药后20~30分钟,须评估和记录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A磷状细胞癌
B炎性乳癌
C腺癌
D乳头湿疹样癌
E导管癌
A胃穿孔
B十二指肠破裂
C病原菌经血行和淋巴途径或女性生殖道入腹腔
D绞窄性肠梗阻
E结肠手术污染
A胎心音
B子宫动脉杂音
C胎动音
D脐带血管杂音
E呼吸音
A化脓性阑尾炎
B胰腺炎
C细菌性心内膜炎
D胃溃疡穿孔
E胆道感染
A注意饮食卫生
B经常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C经常服用消化酶类药物
D控制糖尿病
E防治胆道疾病
A1%乳酸或0.5%醋酸溶液阴道冲洗
B娠期.哺乳期妇女慎用
C2%~4%碳酸氢钠溶液冲洗阴道每天1次
D未婚女性口服甲硝唑0.2g,每天2次×7天
E睡前阴道放置甲硝唑0.2g,每天2次×10天
A肾图
B排泄性尿路造影
C尿细菌学检查
D尿比重测定
E尿蛋白测定
A排尿困难
B尿频,尤其是夜尿次数增加
C血尿
D尿急、尿痛
E肾积水
A异常活动
B弹性固定
C骨擦音
D畸形
E关节盂空虚
A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B畸形、异常活动、骨擦音
C畸形、异常活动、功能障碍
D肿胀、瘀斑、异常活动
E畸形、弹性固定、关节部位空虚
A产后3周
B产后4周
C产后5周
D产后6周
E产后7周
A1个月以后
B2个月以后
C3个月以后
D4个月以后
E1岁以后
A下腹痛或腰骶痛
B不孕
C盆腔内扪及不活动包块
D卵管卵巢积水
E常有高热
A白细胞计数降至1.0×109/L以下,限制探视
B注意个人卫生
C依病情增加测量体温的次数
D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
E注意室内环境,防止患者受凉
A出疹后5天
B出疹后7天
C出疹后10天
D出疹后14天
E出疹后21天
A子宫内膜面积增大
B凝血机制障碍
C子宫黏膜肌瘤
D肌瘤妨碍子宫收缩
E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A膀胱截石位
B侧卧位
C平卧位
D半卧位
E俯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