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2年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真题
A骶岬向前突出
B骶坐切迹呈圆形
C骶骨较直
D坐骨棘间径大于或等于10cm
A子宫
B处女膜
C卵巢
D阴道口
A阴阜
B阴道
C阴道前庭
D大阴唇
A黏膜
B肌层
C纤维组织膜
D腺体
A宫骶韧带
B卵巢固有韧带
C主韧带
D圆韧带
A宫骶韧带
B骨盆漏斗韧带
C子宫动脉
D主韧带
A成人子宫重约70g
B婴儿期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1:2
C成人幼稚型子宫只是子宫小,但宫体与宫颈比例正常
D月经期子宫内膜由海绵层剥脱
A生殖器神经系体干神经
B阴部神经在坐骨结节内侧分三支,为会阴神经、痔下神经与阴蒂背神经
C内生殖器主要由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所支配
D临床上下半身截瘫的产妇不能顺利分娩
A正常妇女卵巢雌、孕激素的分泌,随着卵巢周期的变化而改变
B随着卵泡逐渐成熟,雌激素的分泌逐渐增加,至排卵前形成第一高峰
C排卵后7~8天黄体成熟,雌激素分泌达第二高峰
D排卵前孕激素分泌增加,至黄体成熟时达第二高峰
A排卵后,卵泡壁塌陷,卵泡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腔内,凝成血块称为血体
B排卵后7~8天,黄体发育达最高峰
C排卵后9~10天,黄体开始萎缩,萎缩后,月经来潮
D黄体萎缩完成其退化的全过程约为2~3周,细胞变性,组织纤维化称为白体
A卵巢合成雌二醇及雌酮,雌三醇是其降解产物,活性最弱
B雌激素在血液中与特异的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结合
C卵巢能直接摄取血液循环中的胆固醇,作为合成性激素的基础结构
D孕酮是雄烯二酮和睾酮的前身,雄烯二酮和睾酮是雌酮和雌二醇的前身
A卵巢分泌激素可使基础体温呈双相型
B基础体温高温相持续3周以上仍不降时,应考虑早孕的可能
C排卵后孕激素使子宫内膜由增生期转变为分泌期
D排卵后孕激素刺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
A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
B醛固酮降低
C皮质醇降低
D甲状腺素降低
A有两条脐静脉
B脐静脉血汇入肝脏
C脐动脉内为含氧量高叫动脉血
D右心的血有1/3通过肺脏
A透明带必须消失
B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必须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C囊胚和子宫内膜必须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
D必须有足够量的雌激素
A精子到达输卵管与卵子相遇,顶体外膜破裂释出顶体酶,称为精子获能
B获能的精子穿透初级卵母细胞的透明带,为受精的开始
C孕卵植入后蜕膜产生"早孕因子",抑制母体淋巴细胞活性
D妊娠期的子宫内膜称为蜕膜
A恶心、呕吐
B尿频
C乳房胀痛
D停经史
A已婚生育年龄妇女,平时月经规律,一旦月经过期10日疑为妊娠
B月经过期未来潮,黄体酮试验阳性,应疑为妊娠
C哺乳期妇女月经尚未恢复,亦可会再次妊娠
D于停经6周左右都具有"早孕反应"
A宫颈黏液检查见到排列成行的椭圆体,不见羊齿状结晶
B超声显像于妊娠第5周即可见妊娠环
C双相型体温的妇女,高温相持续18天不见下降
D黄体酮试验阴性
A胎儿心动音
B脐带血流音
C胎儿血流音
D胎盘血流音
A胎儿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低,故胎儿血红蛋白较高
B妊娠16周胎儿即有呼吸运动
C胎儿肠胃功能基本未建立,当胎儿在宫内严重缺氧时才刺激肠道蠕动
D胎儿肾上腺按其重量与体重之比,远远超过成人
A生理缩复环,发生在子宫组织学内口的平面
B儿头的固定,初产妇比经产妇早
C胎盘的剥离是由于胎盘后血肿引起的
D外旋转是由于胎儿肩胛的回旋而产生
A所有节段部增厚
B节律性收缩
C上下段之间形成狭窄环
D分成上下两段
A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2~3cm
B共需以上
C平均每2~3h宫口扩张1cm
D一般潜伏期较加速期短
A第5腰椎棘突上
B米氏菱形窝的上角
C髂后上棘连线中点下2~2.5cm
D第5腰椎棘突下
A骨盆的关节有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
B骨盆的重要韧带有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
C骨盆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及骶岬上缘的连线为界分为假骨盆和真骨盆两部分
D假骨盆直接与产道有关
A非孕妇女长约cm
B峡部下端为解剖学内口
C指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
D峡部黏膜为高柱状上皮
A子宫韧带
B膀胱和直肠的支柱作用
C骨盆底肌肉和筋膜的支托作用
D腹腔压力作用
A主韧带
B圆韧带
C阔韧带
D宫骶韧带
A宫颈后面的上侧方
B宫颈后面的侧方
C相当于组织学内口
D宫颈后面的侧方
A间质部
B峡部
C壶腹部
D伞部
A量少,黏稠
B拉丝度大
C水分少
D镜下可见羊齿状结晶
A始基卵泡包含1个卵母细胞与四周一层梭形或扁平细胞
B新生儿有15万~50万个始基卵泡,一生中只有00~400个发育成熟
C卵母细胞与周围颗粒细胞组成放射冠
D颗粒细胞分泌黏多糖在卵泡周围形成透明带
A月经周期从月经来潮第1天算起
B经血一般不凝,是由于缺乏凝血因子
C一次月经出血量约0~50ml
D正常月经周期是28天
A月经周期的长短,主要与卵泡期有关
B月经血可凝固,多伴有小血块
C正常月经量不超过80ml
D月经来潮表明卵巢有排卵,且未发生受精和孕卵着床
A骨骺区
B乳腺
C阴道
D垂体
A仅在排卵前产生
B为一种多肽
C抑制子宫活动
D维持泌乳
A吸吮刺激
B甲状原素
C催产素
D前列腺素
A排卵时卵母细胞与其周围卵丘一起被排出
B卵泡液中的前列腺素与促使排卵有关
C排卵前的成熟卵泡一般直径为18~2mm
D排卵前24h左右雌激素与促黄体素同时达到高峰
A泌尿系统肌张力降低
B输尿管蠕动增加
C孕妇易发生右侧肾盂肾炎
D夜尿量少于日尿量
A自妊娠12周血容量开始增加
B妊娠32~34周达高峰
C34周后缓慢增加至足月
D红细胞约增加500ml,血浆约增力口1000ml
A从妊娠6周左右开始增加
B于妊娠中期增加最快
C于妊娠32~34周达高峰
D血浆增加多于红细胞
A循环血容量增加
B妊娠后期易发生缺铁
C血脂到晚期明显增加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A尿雌三醇测定
B尿雌激素/肌酐(ABCD/BD)比值
C血清胎盘生乳素值
D缩宫素激惹试验
A孕妇营养不良
B衣原体感染
C丈夫吸烟
D轮廓胎盘
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B瘦素
C胰岛素
D异亮氨酸
A12h胎动计数如小于10次,提示胎儿宫内缺氧
B胎动消失提示胎儿濒临死亡
C胎动频繁挣扎,提示胎儿有急性缺氧
D观察20min无胎动,提示胎儿储备能力下降
A卵磷脂与鞘磷脂比值>2
B羊水肌酐测定>2mg/dl
C羊水中脂肪细胞出现率达20%
D羊水胆红素类物质用△OD450测值>0.02
A胎盘主要合成激素和酶
B免疫球蛋白G(IgG)可通过胎盘使胎儿出生后短期内有免疫力
C分泌的胎盘生乳素是促进胎儿发育的重要因子
D能分泌雌、孕激素参与妊娠期母体各系统的变化
A有节律的阵发性收缩,由弱到强并维持一定时间
B自子宫两角开始,以每分钟约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展
C宫缩的极性是指底部最强,是下段的2倍
D体部肌纤维收缩时变短变宽,松弛时恢复原状
A入口前后径又叫真结合径,其长短与分娩机制有关
B类人猿型骨盆的入口横径长而前后径短
C出口后矢状径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
D骨盆倾斜度为60°,其大小和胎头衔接无关
A女型骨盆
B扁平型骨盆
C类人猿型骨盆
D男型骨盆
A上端包绕子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
B阴道壁仅由粘膜与弹力纤维构成
C后穹窿顶端与子宫直肠陷凹贴近,后者是腹腔最低部分
D黏膜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所覆盖,有腺体
A重约50g
B宫腔容量约5ml
C体积7~8cm×4~5cm×2~3cm
D宫体与宫颈比为2:1
A通过子宫角部肌肉层内的为间质部
B间质部外侧的为壶腹部
C峡部比间质部的管腔宽
D漏斗部(伞部)为输卵管宽大部分
A子宫体
B输卵管
C子宫峡部
D子宫颈管
A临近青春期或青春期后,颗粒细胞增生,细胞表面的FSH受体增多
B在FSH的作用下,卵泡间质细胞分成三层卵泡膜细胞
C导致排卵的内分泌调节为排卵前血LH/FSH峰的出现
D每一月经周期中有5~10个生长卵泡发育成熟
A月经来潮子宫内膜自致密层剥脱
B子宫内膜分为功能层与基底层
C内膜基底层有周期性变化
D子宫内膜为柱状上皮
A子宫蜕膜的维持主要依靠HBDG
BHBDG是一种糖蛋白激素
C孕妇尿中HBDG随妊娠月份而增加
DHBDG的生物活性与黄体生成素相似
A雌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正反馈,也有负反馈
B排卵前LH和FSH分泌达高峰
C月经前雌激素孕激素共同作用,对下丘脑和垂体产生抑制激素
D排卵前8h雌激素出现峰式分泌
A雌激素是由卵泡内膜细胞与颗粒细胞协同产生的
B孕激素是雄激素的前身,雄激素又是雌激素的前身
C孕二醇是孕酮的主要代谢产物
D孕激素在血内大部分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相结合,仅小量游离
A雌激素在周期中有一个高峰
B孕激素在周期中有两个高峰
C月经来潮时孕激素水平开始下降
D雌激素于排卵后7~8天出现高峰
A基础体温单相型
B阴道脱落细胞反映为轻度雌激素影响
C宫颈黏液有羊齿状结晶
D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
A是一种多肽激素
B是由合体滋养细胞贮存及释放
C是通过母体促进胎儿发育的重要"代谢调节因
D胎盘功能低下时浓度增加
A乳晕色素沉着
B子宫增大,主要由于肌细胞增生所致
C受孕8周内卵巢黄体主要起维持妊娠作用
D妊娠后半期体重增加平均每周500g以上
A孕妇与胎儿代谢物均由肾脏排出
B肾小球滤过率与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均相应增加
C代谢产物尿素、肌酐等因排泄增多,孕妇血中浓度低于非孕妇女
D孕妇仰卧位时,因子宫压迫,尿量减少
A心脏容量至孕末期约增加10%
B心率每分钟增加10~15次
C心尖部闻及柔软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D心脏向左向下向前移位
A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50%
B血小板数增加2倍
C凝血因子Ⅺ、ⅩⅢ降低
D纤溶活性增加
A妊娠初期动脉血压增加,脉压减小
B妊娠后肺功能降低,故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时,病情易加重
C垂体前叶增大,故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多
D因受孕激素影响,输尿管蠕动减弱、尿流缓慢,加上子宫压迫,易发生肾盂肾炎
A黄体功能于孕10周后由胎盘取代
B不哺乳者垂体生乳素产后3周内降至非孕时水平
C肾盂肾炎和胆石症发作与高水平孕激素有关
D妊娠32~34周时心搏出量及血容量达高峰
A骨盆入口前后径是对角结合径(DBD)减去1.5~2cm
B中骨盆是骨盆最窄平面,横径小于前后径
C骨盆倾斜度为60°
D骨盆轴与地平面垂直
A羊水卵磷脂比鞘磷脂值(L/S比值)>2,提示胎肺成熟
B羊水肌酐测定≥2mg%为肾成熟
C羊水胆红素<0.02示胎儿肝脏成熟
D羊水脂肪细胞出现率达20%示胎儿皮肤成熟
A绒毛血管
B绒毛间质
C绒毛上皮细胞及基底膜
D母体毛细血管壁
A脐静脉血含氧大于上下腔静脉,注入肝,心脑的血含氧量大于注入肺的血含氧量
B下腔静脉血绝大部分通过卵圆孔进入左心房,上腔静脉入右心房的血大部分经动脉导管入主动脉
C出生后由于肺循环建立,左心房压力大于右心房,故卵圆孔开始关闭
D胎儿体内无纯动脉血,脐动脉血含氧量大于脐静脉
A胎头在阴道外口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B胎头在阴道外口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C胎儿肩部在骨盆腔内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D胎儿肩部在骨盆腔内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A枕左前位是分娩中最常见的胎方位
B正常足月胎儿,儿头双顶径已过坐骨棘假想平面,缺乏内旋转机制时也可自然分娩
C破膜多发生在第一产引末期
D胎儿娩出后应按摩挤引宫底促使胎盘娩出
A骨盆由骶骨、尾骨及左右髋骨组成
B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
C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而成
D尾骨由5块尾椎合成
A骶骨
B髋骨
C尾骨
D坐骨
A肛提肌由耻尾肌、髂尾肌与坐尾肌组成
B子宫肌层外层纵行,内层环行,中层交织
C阔韧带外/3为骨盆漏斗韧带
D前庭大腺又称巴多林腺,开口于阴道前庭部
A解剖学内口
B宫颈外口
C鳞柱状上皮交界处
D组织学内口
A卵巢表面由腹膜覆盖
B卵巢白膜是一层纤维组织
C髓质内有数以万计的始基卵泡
D髓质内有丰富的血管、神经
A宫骶韧带
B圆韧带
C主韧带
D骨盆漏斗韧带
A分为外生殖器及内生殖器淋巴
B外生殖器淋巴分深、浅两部分淋巴结
C内生殖器淋巴分髂淋巴组、腰淋巴组、骶前淋巴组
D外生殖器有感染或肿瘤时,可直接传播到腰淋巴结,然后注入胸乳糜池
A排卵后阴道上皮细胞加速脱落
B卵泡期一般是固定的
C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基础体温呈双温相
D随着卵泡的逐渐发育与成熟,宫颈黏液量由多变少
A在整个月经周期中,黄体的寿命为12~16天
B在血循环中,雌激素的95%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相结合,无生物活性
C雌二醇是雌三醇和雌酮的代谢产物,其雌激素作用最弱
D雌激素是由卵泡内膜细胞及颗粒细胞协同产生
A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体内无雌激素
B卵巢只分泌雌、孕激素
C甾体激素不称为类固醇激素
D孕激素是雄激素的前身物质
A子宫收缩
B输卵管蠕动
C子宫颈黏液的变化
D乳房发育
A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
B卵泡期的雌激素高峰对下丘脑产生正反馈
C下丘脑通过门静脉循环与垂体前叶密切联系
DLH在月经中期有一个分泌高峰,卵泡在高峰时排卵
A使绒毛发生水泡样变性
B维持黄体继续发育,使其变成妊娠黄体的作用
C促进乳腺发育
D与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并用可诱发排卵
A红细胞增加多于血浆增加
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白细胞稍减少
D血浆蛋白降低
A妊娠足月脐带长度一般为50cm
B脐带有两根脐动脉和一根脐静脉
C脐带表面由羊膜包围
D脐静脉的氧分压低于脐动脉
A心脏向左下方移位
B孕期心脏听诊闻及收缩期杂音可诊断为心脏异常
C孕妇心搏量对活动的反应与非孕期相同
D收缩压无明显变化,舒张压稍偏低
A胰岛素需要量增加
B糖原储备减少,易发生酮血症
C妊娠晚期基础代谢增高15%~20%
D足月妊娠时体重约增加12.5kg
A末次月经
B早孕反应出现时间
C首次胎动时间
DL/S比值
A有不规律宫缩,伴有阴道血性分泌物(见红)
B有不规律宫缩,伴有阴道流水
C有规律宫缩,伴有阴道少量出血
D有规律宫缩,伴有宫颈扩张
A妊娠18~20周用一般听筒可经孕妇腹壁听到
B妊娠24周以后在胎儿肢体侧听得最清楚
C为双音,第一音和第二音很接近,似钟表滴答声
D多伴有杂音
A超过12h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B超过24h以上无宫缩时应给予引产
C破膜时应注意羊水的颜色和性状
D给予肥皂水灌肠,刺激宫缩
A妊娠足月时羊水量约为1000ml
B妊娠足月时羊水不透明,略浑浊
C羊水量大于2000ml为羊水过多,少于300ml为羊水过少
D羊水量随着妊娠月份的增长而逐渐增多
A矢状缝在骨盆入口的左斜径上
B内旋转时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
C外旋转时胎头枕部向右旋转45°
D先娩出的胎肩为右肩
A宫颈扩张活跃期的加速阶段是从宫口扩张3cm至4cm,约需1.5h
B活跃期最大倾斜阶段,是从4cm扩至9cm,约需2h
C活跃期减缓阶段,是宫颈扩张从9cm至10cm,约需0.5h
D活跃期是指宫颈扩张3~1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