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6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质量工程师《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模拟卷(1)
A提高对生产方交检批的质量要求
B保护使用方利益
C扩大生产方的生产能力
D检索抽样方案
A1
B2
C3
D4
A3/5
B5/6
C6/5
D5/3
A
B
C
D
A陡壁型
B平顶型
C双峰型
D孤岛型
A0.9%
B1.4%
C0.0018%
D0.14%
A37,164
B37,244
C22,164
D22,244
A要求相关指数R大
B要求残差平方和小
C要求标准残差S小
D要求决定系数小
A
B
C
D
A使用可用性
B固有可用性
C基本可靠性
D任务可靠性
A早期
B中期
C详细设计期
D定稿期
A多数项目
B次要项目
C少数项目
D多数不合格项目
A0%~60%
B0%~70%
C0%~80%
D0%~90%
A简易性与准确性
B准确性与有效性
C无偏性与有效性
D无偏性与简易性
A0.1353
B0.6065
C0.4712
D0.7418
A
B
C
D
AX
BY
CZ
Dy
Ar=0
Br=±1
Cr>0
Dr<0
A可靠性实验是实验室的实验
B环境应力筛选试验不能提高产品固有可靠性,但通过改进设计和工艺等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C可靠性增长试验是通过发现故障,分析和纠正故障,以及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而进行验证以提高产品可靠性水平的过程
D可靠性测定试验的目的是通过试验测定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A威布尔分布
B对数正态分布
C二项分布
D指数分布
A逻辑关系,物理关系
B物理关系,逻辑关系
C逻辑关系,统计关系
D物理关系,统计关系
AB级(很可能发生)
BA级(经常发生)
CD级(很少发生)
DE级(极不可能发生)
A99.95%
B99.85%
C99.05%
D99.99%
A样本均值
B样本中位数
C样本众数
D样本标准差
AA类不合格:7A类不合格品:7
BB类不合格:8B类不合格品:7
CC类不合格:8C类不合格品:6
D合计不合格数:23合计不合格品数:20
A0.951
B0.851
C0.751
D0.651
A规定时间
B规定条件
C规定功能
D规定维修
A
B
C
D
A发生次数
B每个项目的累计作用
C每个项目的成本
D每个项目相应的作用大小
A矩形柱面积
B累计频数
C矩形柱高
D发生次数
AA-AB
BB-AB
CAB
DAB
EAB-A
A测量对象是散装或流程性材料
B产品的可靠性试验
C材料的疲劳试验,零件的强度检验
D产品的安全性检验
E其他适于使用全数检验或全数检验不经济的场合
A缩短诊断异常的时间
B迅速采取纠正措施
C减少损失
D提高成本
E保证产品质量
A偶然波动可以避免
B偶然波动不可以避免
C采取措施不可以消除异常波动
D采取措施可以消除异常波动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A产品系统级模型
B分系统级模型
C串联模型
D设备级模型
E并联模型
A制定
B设计
C生产
D保证
E管理
A单独的
B综合的
C定期的
D连续的
E断续的
A最高经济收益率
B最高顾客满意度
C最快产品更新速度
D最低资源成本
E最合理的价格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法
C分层抽样法
D整体抽样法
E类型抽样法
A监督质量水平
B监督抽样检验功效
C监督检验等级
D监督总体水平
E监督样本的容量
A对于同一个AQL值和同一个样本量字码,采用任何一种抽检方案类型,其OC曲线基本上是一致的
B选择抽样方案类型主要考虑的因素:产品的检验和抽样的费用
C在使用GB/T2828.1时注意,使用一次抽样方案没有接收的批不能继续使用二次抽样方案
D从心理效果上讲,二次(和五次)抽样比一次抽样好
E生产方往往愿意采用二次或多次抽样方案
A在产批
B销售批
C运输批
D每个批应该是同型号、同等级、同种类的产品
E每个批应由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
A质量
B操作者
C成本
D原材料
E作业方法
A构成因素展开型
B构成因素收束型
C准备分支型
D措施展开型
E归纳总结型
A确定具体的目的或目标
B引发和产生创造性的思维
C提出手段和措施
D绘制手段,措施卡片
E形成目标手段的树状展开图
A确定整个工程的工期
B确定各个分项工程的进度及效率
C确定关键线路,便于控制工程进度
D计算非关键工序的时差
E计算关键工序的时差
A这不是一个参数估计问题
B这不是一个假设检验问题
C这里要求的命题“μ=1.50”作出回答:是与否
D这一类问题被称为假设检验问题
E这类问题在质量管理中普遍存在
A
B
C
D
E
A描述
B测定
C记录
D评估
E检查
A计点值控制图总体特性值服从泊松分布
B计件值控制图总体特性值服从二项分布
C计数值控制图总体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
D计量值控制图总体特性值服从正态分布
E计量值控制图总体特性值服从二项分布
A早期故障阶段这一阶段的产品故障主要是设计与制造中的缺陷
B偶然故障阶段产品故障率可降至一个较低的水平,且基本处于平稳状态,可以近似认为故障率为常数
C耗损故障阶段产品故障率迅速上升,很快出现产品故障大量增加或报废的现象
D耗损故障阶段是产品的主要工作期间
E规定的允许故障率越高,产品的使用寿命越少
A故障调查
B故障核实
C会计分析
D工程分析
E统计分析
A假设条件用排列图
B归纳结果用排列图
C分析现象用排列图
D分析原因用排列图
E解决问题用排列图
A确定系统产品开发、改进的着眼点
B产品的质量展开以及其他展开,被广泛应用于质量机能展开之中
C可以在计划阶段对方案进行仔细推敲,从而保证计划的严密性
D系统核实产品的质量与各项操作乃至管理活动的关系,便于全面地对工作质量进行管理
E发现制造过程不良品的原因
A抓好QC小组的基本职责
B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小组活动
C做好QC小组的日常管理工作
D选拔QC小组的领导
E传达上级命令,监督QC小组完成
Aφ(a)=P(u
BP(u>a)=1-φ(a)
Cφ(-a)=1-φ(a)
DP(0≤u≤a)=-φ(a)
EP(-a≤u≤a)=2φ(a)-1
A这些随机变量都在正半轴(0,+∞)上取值
B这些变量分布大都为“右偏分布”
C若随机变量X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则经过对数变换Y=lnX后服从正态分布
D若记正态分布的均值为μY,方差为σY2,则相应的对数正态分布均值μX与方差σX2分别为μX=E(X)=exp(μY+σ2Y/2)σX2=Var(X)=UX2{exp(σY2/2)-1}
E对数正态变量经过对数变化后变为标准正态变量
A推断总体中有多少个个体
B推断总体是什么类型的分布
C推断总体的均值是多少
D推断总体的方差是多少
E推断总体的标准差是多少
AX控制图
Bnp控制图
CR控制图
Dp控制图
Eμ控制图
A状态Ⅰ: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同时达到,是最理想的状态
B状态Ⅱ:统计控制状态未达到,技术控制状态达到
C状态Ⅲ:统计控制状态达到,技术控制状态未达到
D状态Ⅳ:统计控制状态与技术控制状态均未达到,是最不理想的状态
E以上说法不完全对
A过程异常,由于点子偶然超出界外而判异,就犯了第一类错误
B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记为σ,第一类错误将造成寻找根本不存在的异因的损失
C过程异常,但仍会有部分产品,其质量特性值的数值大小仍位于控制界限内。如果抽取到这样的产品,点子仍会在界内,从而犯了第二类错误,即漏发警报
D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记以β,第二类错误将造成不合格品增加的损失
E用3σ方式来解决减少两类错误所造成的损失,在多数情况下,3σ方式都接近最优间隔距离
A
B
C
D
E
A再次确认5W1H的内容,并将其标准化
B进行标准的准备与传达
C找出遗留问题
D实施教育培训
E建立保证严格遵守标准的质量责任制
A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B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C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D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E质量改进是消除系统性的问题,对现有的质量水平在控制的基础上加以提高,使质量达到一个新水平、新高度
A提高计量检测的精度
B增加空调,减少白班与夜班的温差
C减少不同供应商的材料之间的质量差异
D校准计量检测仪器,防止仪器失准
E对新工人进行培训,缩小与老工人之间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