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年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临考冲刺试题(3)
A确立组织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策略
B确定组织机构,分配人力资源
C激励并管理员工,组建团队
D评估执行情况,配置组织资源
AIS010015
BIS010014
CIS014001
DIS010017
A预防成本
B鉴定成本
C内部故障成本
D外部故障成本
A市场调研
B开发设计
C批量生产
D销售服务
A要求
B责任
C措施
D任务
Am
BA
Ccd
DV
A安装成本和维护成本
B基本成本和安装成本
C维护成本和安装成本
D基本成本和维护成本
A特性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赋予的
B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是固有特性
C产品可能具有一类或多类别的固有特性
D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
A期望
B信任
C保证
D过程
A不可预见性
B阶段性
C推荐性
D参照性
A系统方法
B过程方法
C互利关系
D决策方法
A企业标准只能是产品标准
B企业标准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还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C企业标准由企业制定,由当地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发布
D在有相应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时,不允许企业制定企业标准
A认知质量
B感知质量
C满意质量
D要求质量
A不合格品返工后仍不合格,所以不需要重新进行检验
B不合格品返工后成了合格品,所以不需要重新进行检验
C返修后还是不合格品,所以不需要重新进行检验
D返工后不管是否合格都需要重新进行检验
A计量
B测量
C检定
D校准
A集中处理式
B开环分类式
C开环处理式
D闭环处理式
A行为科学
B泰罗制
C系统理论
D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
APAF模式
B过程模式
C寿命周期模式
D综合控制模式
A是检测工作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B也称为质量检测的管理标准
C是由质量检测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共同起草的
D必须经最高管理层批准后纳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A结合
B联合
C合作
D共同
A检验
B验证
C鉴别
D检测
A重量分析法
B仪器分析法
C探伤分析法
D滴定分析法
A因试样(件)失效,重新取样后进行检测的,可以将两次试样的检测数据合成一个检测报告
B检测仪器设备失准后,需修复、校准合格后方可重新进行检测
C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应在记录中记载
D检测数据出现异常离散,应查清原因纠正后才能继续进行检测
A产品说明
B产品质量检验记录
C技术标准
D产品供方的发货单
A参考性
B建议性
C推荐性
D参照性
A明示的需求和期望
B明示的和通常隐含的需求或期望
C标准的需求或期望
D明示的、通常隐含的和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A产品
B体系
C过程
D环境
A魅力质量
B一元质量
C理所当然质量
D关键质量
A质量部门
B检验部门
C设计、技术部门
D生产部门
A把不合格品返工后成为合格品采取的措施
B把不合格品降级使用而采取的措施
C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原因而采取的措施
D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品而采取的措施
A产品技术信息
B质量协议
C并购协议
D基本供货协议
E技术协议
A生产
B营销
C电子贸易
D服务
A网络图
B矩阵图
C流程图
D文字
A审核结论是由审核组长确定的审核结果
B审核结论是最终的审核结果
C审核结论与审核目的有关,审核目的不同,审核结论也不同
D审核结论以审核发现为基础
A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检验来评定
B作业人员技能水平较低
C自动化程度较高、不需要进行测量
D质量特性主要取决于过程参数
A样品状态
B操作人员能力
C仪器设备状态
D测试的环境条件
A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
B取样的代表性不够
C对环境条件的控制不完善
D操作者粗心带来的读数误差
E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多
D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次越少
A组织对供应商给予技术支持,帮助其降低成本、改进质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B组织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
C长期稳定的紧密合作取代短期的合同
D组织与供应商有较多的信息交流与信息共享
A在一定的质量下,价格越低,顾客的感知价值越高
B在一定的质量下,价格越低,顾客的感知价值越低
C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D感知价值与顾客满意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A员工人数
B质量管理体系情况
C主要原材料来源
D主要顾客及其反馈信息
A5Μv
B10μV
C4μV
D120μV
A产品
B产品包装
C广告
D合同
A基本参数
B基本使用功能
C寿命
AIS09000
BIS09001
CIS09004
DIS019011
A实物质量
B对整车质量的影响程度
C投入使用质量
D进货检验质量
A40%:33%:27%
B70%:l5%:l5%
C45%:40%:5%
D55%:30%:l5%
A“总要求”
B“管理职责”
C“资源管理”
D“产品实现”
A质量管理体系是客观存在的
B质量管理体系是唯一的
C质量手册是唯一的
D形成文件的程序只有一个
A文件可以以纸张、磁盘、光盘、照片或标准样品等形式存在
B文件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C文件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文件的有效性
D文件控制不包括对外来文件的控制
A人力资源
B基础设施
C王作环境
D自然资源
Akg.m-3
Bkg/m3
Ckgm-3
Dg/mm-3
A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
B一致性是指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
C溯源性是指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必须溯源到企业的最高计量标准
D法制性是指计量必需的法制保障方面的特性
A出具检定证书
B检查测量仪器的检定标记或检定证书是否有效
C加标记
D检查检定后测量仪器是否遭受到明显改动
E检查测量仪器误差是否超过使用中的最大允许误差
A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慢变化
B计量特性变化某个规定的量所经历的时间
C测量仪器在规定时间内的零点漂移
D计量特性经过规定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化量
A40万
B50万
C55万
D65万
A40万
B50万
C55万
D65万
A85万
B90万
C95万
D100万
A155万
B165万
C175万
D195万
A安全性
B可靠性
C准确性
A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
B包含组织的结构图
C表述组织的质量方针
D规定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
A标准样品是文件
B记录是文件
C图纸是文件
D记录表格不是文件
A内审员可来自组织内部
B内审员可以是组织外部有资格的人员
C内审员不可审核自己的工作
D内审员应对不符合项提出纠正措施的建议
A价格
B功能
C外观
D包装
A经济性
B可靠性
C安全性
D价格合理性
A通用性强
B强调顾客第一
C突出质量改进
D结构变复杂
A最高管理层批准
B管理者代表批准
C有关授权人批准
D适用时顾客批准
A程序
B要求
C记录
D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A设计人员
B作业管理人员
C检验人员
D设备管理人员
A查验提供的质量凭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B确认检验依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C查验检验凭证的有效性和检验数据的完整性
D核实用户反馈情况的真实性
A准确度应符合检定规程的要求
B准确度为±lmg
C准确度为0.5%
D准确度的值无法准确给出,但可以说准确度高或低
A测量不确定度越小越好
B灵敏度越高越好
C测量范围越大越好
D最大允许误差为被测对象所要求误差的l/3-1/5
E满足预定要求即可
A强调系统管理
B强调重点管理
C注重例外管理
D注重措施管理
A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品质量必须满足的条件
B产品缺陷
C明示采取的产品标准
D上级有关指导性文件
A产品的重要程度
B市场供应状况
C附近供应商的数量
D供应商的可靠程度
A市场供应状况
B该部件的重要程度
C该部件的价格
D供应商的可靠程度
A10.39μV
B20.78μV
C5.20μV
D14.17μV
A认可机构
B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
C认证机构
A责令改正
B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
C处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全额等值以下的罚款
D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下的罚款
E没收违法所得
F吊销营业执照
A设计
B参数计算
C加工
A内审不必制定计划
B内审不必规定程序
C内审结论是基于可获得的信息作出的
D内审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A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C改进建议
D改进决策
A对其他成员贸易有重大影响
B与其他成员的国家标准不-致
C相应的国际标准不存在
D与相应的国际标准不一致
A对所有初选的供应商都进行审核
B并不是对所有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的供应商都要进行审核
C新入选供应商,对提供重要零部件、大批量供货主要供应商进行审核
D现有供应商,对批量提供产品或质量有问题的供应商进行重新评价审核
A管理评审
B内部改进
C自我合格申明的基础
D认证
A适宜性
B独立性
C系统性
D文件化
A鉴别功能
B把关功能
C纠正功能
D预防功能
E报告功能
A测量或试验
B检定
C记录
D隔离
E获取样品
A识别过程活动
B监控费用
C识别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
D编制顾客满意度报告
A信息分析
B信源
C信道
D信息利用
E信宿
A识别培训需求
B设计和策划培训
C提供培训
D评价培训结果
E继续教育
A通用零部件的技术要求
B互换配合/通用技术语言要求
C通用基础件的技术要求
D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
A10,58IxV
B20.88μV
C5.48μV
D14.38μV
A22μV
B42μV
C11μV
D29μV
A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
B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C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A检验机构
B实验室
C认证机构
A产品审核
B体系审核
C过程审核
D环境审核
A订货满足率
B产品寿命
C供货及时率
D运输距离
A不合格评分法
B综合评分法
C分级评分法
D模糊评价法
AA级
BB级
CC级
DD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