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10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3年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临考冲刺试题(2)
A公民、法人和企业
B公民、法人和社团组织
C公民、法人和公司
D生产者、销售者及其他对产品质量负有责任的人
A产品检验
B产品验证
C型式试验
D例行试验
A主观性
B层次性
C相对性
D阶段性
A符合性
B有效性
C可用性
D系统性
A自检报告
B检测报告
C检测样品
D检测设备
A朱兰
B石川馨
C戴明
D费根保姆
A鉴定成本
B预防成本
C内部故障成本
D外部故障成本
A简化
B统一化
C通用化
D系列化
Asl基本单位
Bsl辅助单位
CSl导出单位
Dsl单位的倍数单位
A产品
B过程
C体系
D服务
A示值范围
B标称范围
C量程
D测量范围
A传统的竞争关系主要表现为价值驱动
B企业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对供应商加以控制
C企业与供应商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D企业与供应商的交流少
A特性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赋予的
B完成产品后因不同要求而对产品所增加的特性是固有特性
C产品可能具有一类或多类别的固有特性
D某些产品的赋予特性可能是另一些产品的固有特性
A经济性
B广义性
C时效性
D相对性
A关键质量特性
B重要质量特性
C次要质量特性
D一般质量特性
A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B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C计划、组织、协调和领导
D计划、协调、领导和控制
A精密度
B精确度
C正确度
D准确度
A审核组长
B向导
C企业的最高管理者
D企业授权的代表
A供方-输入一过程-输出-顾客
B顾客~输出-过程-输入-供应商
C供方-输入一输出一产品一顾客
D顾客-输入-过程-磁出-供应商
A审核
B评审
C验证
D确认
A质量意识教育
B质量知识培训
C统计技术培训
D技能培训
A等同采用形式
B全文强制形式
C修改采用形式
D参照采用形式
A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国竞争的影响
B保护本国的国家安全
C保证各企业参与平等竞争的条件和环境
D保证各成员之间不引起竞争
A准确性
B一致性
C溯源性
D法律性
A受审核方
B审核委托方
C认证机构
D行政主管部门
A模糊综合评价法
B不合格评价法
C综合评分法
D抽样检验法
A实现文件记录的"可追溯性"
B控制文件的有效性
C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
D易于识别和检索
A独立性事物
B重复性事物
C相关性事物
D连续性事物
A随时发现
B上一年度
C短期内发现
D长期存在
A信源-信道-信宿
B信源-信道一反馈
C信源-信道-新信源
D信源-信道-信源
A不合格品控制
B数据分析
C纠正措施
D预防措施
A审核证据包括记录、事实陈述或其它信息
B审核证据必须是能够证实的信息,不能证实的信息不能作为审核证据
C审核证据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信息
D审核证据必须是定量的
A关键的产品
B关键的零部件
C关键的控制点
D关键的质量特性
A严重性分级
B尺寸公差
C国家检验标准
D检测频率
A一定条件下,三种基本物质状态之间是相互可以转化的
B都具有流动性
C无法分割为性质相同的更小的物质单元
D可以分割为性质相同的更小的物质单元
A白箱测试
B单元测试
C系统测试
D黑箱测试
A标准差
B标准差的倍数
C说明了置信水平的区间的宽度
D最大允许误差
E说明了置信水平的区间的半宽度
A分权管理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
B企业需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C企业管理幅度变小
D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A将信息转换为对组织有用的知识
B利用数据、信息和知识来确定并实现组织的战略和目标
C利用信息确定竞争对手的战略和目标
D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A统一化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减对象(事物)的类型数目,使之在既定时间内足以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B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C通用化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扩大同一产品的使用范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劳动
D产品系列化是将产品的主要参数、型式、尺寸等作出合理安排与规划,以协调系列产品和配套产品之间的关系
AIS09000:2008
BIS09001:2008
CIS09004:2000
DIS019011:2002
A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B组织结构图
C标准要求形成文件程序
D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
A过程运行
B过程参数
C过程环境
A测量仪器
B参考物质
C测量标准
D辅助设备
E测量资料
F测量人员
A品牌形象
B预期质量
C感知质量
D感知价值
E顾客忠诚
A形态具有不确定性和随遇性
B整体和部分有基本一致的均匀性
C数据采集、收集、检验点选择的不易性
D产品性能不合格时的无法修复性
A运营型
B分析型
C协作型
D交互型
AIS09001
BIS09004
CIS09000
DIS010012
EIS019011
A检验和验证
B数据分析
C管理评审
D内部审核
A科学计量
B实用计量
C工业计量
D法制计量
A贸易结算
B科学研究
C安全防护
D医疗卫生
E环境监测
A校准
B检定
C型式批准
D检验
A106
B10-9
C1027
D10-5
A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必须满足的条件
B明示采用的产品标准
C产品缺陷
D产品合格与否
A质量策划
B质量保证
C质量控制
D质量改进
E质量创新
A调动人的积极性
B系统管理
C民主管理
D自我管理
A原材料供应商认证费
B外审的纠正措施费
C降级损失
D生产前预评审费
A内审不必制定计划
B内审不必规定程序
C内审结论是基于可获得的信息作出的
D内审应按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
A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C改进建议
D改进决策
A过程监视
B产品验证
C产品试验
D产品审核
A监视
B控制
C调整
A对未生产不合格品的人员实行奖励的规定
B关于有权作出符合性判定的部门和人员职责和权限的规定
C对不合格及时做出标识的规定
D为保证产品合格而制定质量计划的规定
A不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不接收、不投产
B不合格的半成品、零部件不能装配
C中间过程出现的不合格品不转工序
D不合格品的责任者决定不合格品的降级、返修
A0.02mm
B0.04mm
C0.05mm
D0.08mm
A0.06mm
B0.10mm
C0.15mm
D0.24mm
A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包括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的全部括动
B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和核心
C审核和认证在分别提交审核报告和颁发认证证书后,即告终止
D体系审核和体系认证都必须是第三方审核
A产品技术标准
B产品设计图样
C检验计划
D作业文件
E检验规程
A需求分析
B设计
C程序编写
D测试
A样品质量控制
B技术文件控制
C设备质量控制
D环境条件控制
E原材料产品控制
A把不合格品码放整齐
B对不合格作出标识
C设立专职人员看守
D设立隔离区或隔离箱
A检验
B测量
C检定
D校准
A计量基准
B计量标准
C企(事)业最高计量标准
D工作计量器具
E工作测量仪器
Asl单位的倍数单位
BSl基本单位
CSl导出单位
DSl词头
A砝码
B量块
C标准信号发生器
D体温计
E参考物质
A生产规模和生产设备
B质量管理体系情况
C上缴利税情况
D过程能力指数
E企业人员数量
F主要客户及其反馈信息
A反映持续改进的管理评审和内审
B过程能力指数情况
C数据分析情况
D纠正和预防措施情况
A所供应产品的重要程度
B产品的价格高低
C市场供应情况
D供应商的可靠程度
A维持这三家供应商的关系,促使C类供应商的提高
B对三家供应商进行排名,按名次分配订单
C保留两家A类供应商,淘汰C类供应商
D对两家A类供应商进行排名,按名次分配订单,促进c类供应商的提高
A测量不确定度
B稳定性
C计量单位
D重复性
E最大允许误差
AR/2.83
BR/
CR/1.414
D2R
A品牌形象
B预期质量
C感知质量
D感知价值
E顾客满意度
A品牌形象
B预期质量
C感知质量
D感知价值
E顾客忠诚
A损坏
B丢失
C变质
D谋用
A第一方审核
B第二方审核
C第三方审核
D体系审核
A生产工艺布置
B工艺流程图
C检验流程设计
D工艺方案
A报废
B检验
C纠正
D让步
A相同测量程序
B相同测量人员
C相同测量仪器
D相同测量环境
E短时间内重复
F短距离内操作
A湿热试验
B负载试验
C耐久性试验
D霉菌试验
E振动试验
A系统误差
B绝对误差
C随机误差
D残差
A可移植性
B效率
C功能性
D响应性
A收集培训需求信息
B确定培训内容
C选择培训提供者
D评价培训效果
A产品质量担保责任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主体是买卖的产品
B只要销售者销售的产品违反了其所做的产品质量担保,销售者就应当承担产品质量担保责任
C只要销售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销售者就有权向生产者或者供货者追偿
D产品质量担保责任的基本形式是修理、更换、退货和赔偿损失
A硬件
B软件
C流程性材料
D服务
A合格评定
B第一方审核
C第二方审核
D第三方审核
A标准样品是文件
B记录是文件
C图纸是文件
D记录表格不是文件
A可以替代
B相辅相成
C互为补充
A定点检查
B巡回检查
C轮流检查
A9
B10
C11
D12
A白箱测试检验法
B化学检验法
C物理检验法
D感观检验法
AIB=(13.43±O.06)mm,k=-3
BIB=(13.4±0.1)mm,k=3
CIB=(13.43±0.24)mrn,k=-3
DIB=(13.434-0.15)mm,k=-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