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90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6年全国统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试卷
A预计指标和终期指标
B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C观察指标和考核指标
D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
C既可以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
A极差
B标准差
C变异系数
D平均数
A单位产品成本指数
B职工人数指数
C销售额指数
D销售量指数
A简单随机抽样
B类型抽样
C等距抽样
D整群抽样
A保持不变
B随之扩大
C随之缩小
D无法确定
A统计责任人
B主管领导
C统计专业技术人员
D行政管理人员
A中央统计调查项目
B指令性统计调查项目
C强制性统计调查项目
D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A国家机关
B社会团体
C个体工商户
D公民
A10万元
B5万元
C3万元
D1万元
A调查对象
B调查总体
C调查单位
D报告单位
A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全面
B调查结果是否取得了全面资料
C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D是否已经形成为一种统计报告制度
A300
B200
C1600
D100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C组数的多少不同
D组距的大小不同
A统一性
B及时性
C科学性
D独立性
A统计规章
B统计法律
C统计行政法规
D地方性统计法规
A集中管理
B分层负责
C分级负责
D分级管理
A业务上的领导权
B业务上的指导权
C行政上的管理权
D行政上的领导权
A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B统计法规检查机构
C各级纪检监察部门
D国家统计局
A10日
B15日
C30日
D60日
A大量观察法
B统计模型法
C综合指标法
D统计推断法
A同一时间不同现象的一般水平
B同一时间同种现象的一般水平
C不同时间不同现象的一般水平
D不同时间同种现象的一般水平
A期初水平与累计增长量之和
B平均发展水平乘以平均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乘以定基发展速度
D期初水平乘以定期增长速度
A522万元
B548万元
C497万元
D429万元
A-20%
B-21%
C+21%
D+20%
A自愿性
B非政府
C非义务性
D非官方
A研究
B活动
C调查
D汇总
A国务院
B国家统计局
C最先公布的部门
D主管部门
A国家保密局
B主管部门的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
C中央保密委员会
D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
A对某种连续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行调查
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C对全国钢铁生产中的重点单位进行调查
D为获得农产量全面数据抽选部分地块进行农产量调查
A普查
B定期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A80%-89%,90%-99%,100%-109%,110%以上
B80%以下,80.1%-90%,90.1%-100%,100.1%-110%
C90%以下,90%-100%,100%-110%,110%以上
D85%以下,85%-95%,95%-105%,105%以上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为相对数或平均数
A25%
B50%
C75%
D20%
A扩大系统误差
B扩大极限误差
C缩小系统误差
D缩小极限误差
A统计局长
B总统计师
C统计员
D统计调研员
A县级
B省级
C地、市级
D乡镇级
A“过罚相当”
B“公正、公开”
C“程序合法”
D“公平对待,一视同仁”
A所有统计违法者
B统计人员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国家工作人员
A某工厂“九五”计划期间各年产值
B某农场“九五”计划期间各年生猪存栏数
C某商店“九五”计划期间各年利税额
D某学校“九五”计划期间各年毕业生人数
E某兵营“九五”计划期间各年末战士人数
A比较作用
B平衡作用
C同度量作用
D权数作用
E因素分析作用
A计算机技术
B传输技术
C数据库体系
D统计信息工程
E网络技术
A统计部门在日常统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
B上级机关或领导批办的
C有关部门要求复议或复查的
D部门、单位和个人揭发检举的
E统计执法检查人员分析判断的
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随机代表性误差
B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法来减小
C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的误差
D只有在取得总体调查结果之后才能计算
E包括调查产生的系统误差
A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
B总体标志变异程度
C极限误差的大小
D抽样方法与组织形式的不同
E抽样平均数的大小
A依照统计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B有权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
C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依照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D有权揭发和检举统计调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E有权对违反统计法的行为人进行处罚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行政记录
E普查
A划分总体现象的类型
B研究总体现象的结构和比例
C研究总体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便于汇总数据
E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A时期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时点指标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
B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C时期指标数值是连续登记、累计的结果,时点指标数值是间断计数的
D不同时期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E时点指标数值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期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中位数
A年末总人口
B出勤率
C人口自然增长率
D职工工资总额
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A各次抽选互不影响
B各次抽选相互影响
C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逐渐减少
D每次抽选时,总体单位数始终不变
E各单位被抽中的机会在各次抽选中相等
A绝密级
B机密级
C保密级
D秘密级
E非秘密级
A警告
B罚款
C没收违法所得
D赔偿损失
E责令改正
A该市所有居民户
B该市每一个居民户
C该市所有职工
D该市每一个职工
A家庭总收入
B被调查人的总收入
C家庭人均收入
D家庭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
A虚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B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C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
D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C乡人民政府
D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纪检监察部门
A平均指标
B总量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A全部人数是数量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质量指标
B全部人数是质量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是数量指标
C两者都是质量指标
D两者都是数量指标
A
B
C
D
A固定构成指数是把总体结构固定在基期
B固定构成指数是把总体结构固定在报告期
C结构变动影响指数把各组的平均水平固定在基期
D结构变动影响指数把各组的平均水平固定在报告期
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A统计设计阶段,要以定性认识为基础,首先把居民家庭收入的概念搞清楚,明确范围口径、计算方法,才能进行调查
B从统计调查到统计整理,是定量认识中从个体到总体的过渡
C在统计整理阶段,从调查每一户居民的家庭收入开始,经过整理计算得出对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总体情况的认识
D在统计分析阶段,是定性认识的阶段,经过分析研究要对该市居民家庭收入总体水平进行定性,是贫困、温饱还是小康
A
B
C
D
A虚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B强令统计人员编造虚假数据的行为
C打击报复统计人员的行为
D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
A确定调查目的和任务
B明确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C制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D选择调查方式和方法,规定调查地点,时间及组织计划等
A警告
B罚款
C行政处分
D责令改正
A县人民政府
B乡人民政府
C县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D查处该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行政机关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