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7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0年下半年软件评测师上午试卷
A127+1
B-127-1
C-127+1
D127-1
A0000H
B2800H
C2000H
D0800H
A试验性运行软件
B找出软件中全部错误
C证明软件正确
D发现软件错误
A功能
B输入数据
C应用范围
D内部逻辑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要设计阶段
C详细设计阶段
D编码阶段
A开发效率低,运行效率低
B开发效率高,运行效率低
C开发效率低,运行效率高
D开发效率高,运行效率高
A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
B瀑布模型和喷泉模型
C演化模型和喷泉模型
D原型和喷泉模型
A通过预防、检查与改进来保证软件质量
B保证开发出来的软件和软件开发过程符合相应标准与规程
C收集软件产品、软件过程中存在的不符合项,在项目总结时进行分析
D确保项目组制定的计划、标准和规程适合项目需要,同时满足评审和审计需要
A输入量太大、输出结果太多以及路径组合太多
B自动化测试技术不够完善
C测试的时间和人员有限
D仅仅靠黑盒测试不能达到完全测试
A尽量用80%测试用例覆盖20%的核心业务模块
B功能测试用例中不包括功能的依从性测试用例
C功能测试用例中包括业务流,也包括测试数据
D功能测试用例的设计应注意缺陷群集现象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A2
B3
C4
D5
A软件产品使用户能理解软件是否合适以及如何能将软件用于特定的任务和使用条件的能力
B软件产品使用户能操作和控制它的能力
C对软件中的缺陷或失效原因进行诊断,或识别待修改部分的能力
D软件产品吸引用户的能力
A12
B8
C6
D4
A3
B4
C5
D6
A保证测试质量
B提高测试效率
C排除手工操作错误
D降低测试用例设计的难度
A国际标准
B国家标准
C行业标准
D企业标准
AServlet
BJSP
CEJB
DApplet
Atechnical
Bclassical
Csocial
Dsocietal
A优化、缺陷预防和可重复级
B优化、缺陷预防和质量控制级
C缺陷预防和质量控制级
D优化和质量控制级
A软件生命周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项目规划、需求定义和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运行维护
B程序编码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为了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和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可以通过在该阶段中制定统一并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来使编程人员程序设计规范化
C软件设计阶段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
D需求分析阶段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软件需求一旦确定,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就不能再变化,这样才能保证软件开发的稳定性,并控制风险
A制定验收测试计划
B制定集成测试计划
C需求分析
D制定软件项目计划
A逻辑设计与功能设计
B概要设计与详细设计
C概念设计与物理设计
D模型设计与程序设计
A需求分析
B概要设计
C详细设计
D编程●软件测试的目的是(11)。
A想证实在一个给定的外部环境中软件的逻辑正确性,检查软件在最终的运行环境上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B检测软件开发的每个阶段、每个步骤的结果是否正确无误,是否与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要求或期望的结果相一致
C检查某样东西是否符合事先已定好的标准
D试图证明软件在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以及阶段间的逻辑协调性、完备性和正确性
A项目开发计划
B需求规格说明书
C设计说明书
D源程序
A代码检查法
B逻辑覆盖法
C基本路径测试法
D结构覆盖法
A分层的数据流图
B数据词典
C问题分析图
D描述加工逻辑的结构化语言、判定表或判定树
A单元测试不是模块测试
B多个模块不能平行地独立进行测试,应该顺序执行
C系统测试是检验程序单元或部件之间的接口关系
D确认测试是通过检验和/或核查所提供的客观证据,证实软件是否满足特定预期用途的需求
A白盒测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
B白盒测试通过一些表征性的现象、事件、标志来判断内部的运行状态
C单元测试可应用白盒测试方法,集成测试则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D在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需要用白盒测试方法
AV模型认为测试阶段是与开发阶段并行的
BV模型是软件开发螺旋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CV模型造成需求分析阶段隐藏的问题一直到后期的验收测试才被发现
DV模型是对W模型的改进
A轻量目录访问协议
B本地目录访问协议
C轻量数据访问协议
D本地数据访问协议
ASYN洪水攻击通过发送大量TCP连接请求以占满网络带宽,使其他用户无法正常连接服务
B缓冲区溢出攻击能通过修改函数返回地址并执行恶意代码,进而获得系统的控制权
C计算机病毒的主要特征包括破坏性、寄生性、自我复制能力和传染能力
D会话标识和时间戳都是抵御重演攻击的有效技术
A软件错误(error)是指在软件生命周期内的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人为错误,其结果是导致软件故障的产生
B软件缺陷(defect)是存在于软件(文档、数据、程序)之中的那些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偏差
C软件故障(fault)是指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外部状态
D软件失效(failure)是指软件运行时产生的一种不希望或不可接受的内部行为结果
A连通性
B丢包
C全表扫描
D延迟
A开发人员提交新的bug入库,设置状态为“New”
B开发人员确认是bug,设置状态为“Fixed”
C测试人员确认问题解决了,设置状态为“Closed”
D测试人员确认不是bug,设置状态为“Reopen”
Atrivial
Bcrucial
Cminor
Dinsignificant
Atechnology
Bsociology
Cphysiology
Dastronomy
Atechnology
Bsociology
Cphysiology
Dastronomy
A程序控制输入输出
B中断
CDMA
D总线控制
A计算技术的发展
B软件危机的出现
C程序设计方法学的影响
D其它工程科学的影响●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应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16)。
A选择、索引、统计
B选择、投影、连接
C关联、更新、排序
D显示、打印、制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④⑤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A软件测试关注的是过程中的活动,软件质量保证关注的是过程的产物
B软件测试不是软件质量保证工作中的内容
C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
D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就是软件测试人员
A尽最大的可能找出最多的错误
B设计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对用户需求的覆盖度达到100%
C对软件质量进行度量和评估,以提高软件的质量
D发现开发所采用的软件过程的缺陷,进行软件过程改进
A用户需求规格说明书
B用户手册
C被测产品的用户界面
D概要设计说明书
A软件生命周期各个阶段都可能产生错误
B软件测试是独立于软件开发的一个工作
C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和设计阶段就应开始测试工作
D测试越早进行,越有助于提高被测软件的质量
A汇编语言源程序中的指令语句将被翻译成机器代码
B汇编语言的指令语句必须具有操作码字段,可以没有操作数字段
C汇编程序以汇编语言源程序为输入,以机器语言表示的目标程序为输出
D汇编程序先将源程序中的伪指令翻译成机器代码,然后再翻译指令语句
A简单
B多值
C派生
D复合
A可以不作任何处理,因为该关系模式达到了3NF
B只允许记录一个亲属的姓名、与学生的关系以及联系电话的信息
C应该将家庭成员、关系及联系电话加上学生号,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
D需要对关系模式Students增加若干组家庭成员、关系及联系电话字段
A响应时间越长,系统执行效率越高
B响应时间和交易执行吞吐量都是用来衡量系统执行快慢的
C响应时间越短,交易执行吞吐量越大
D系统的访问量越大,交易执行吞吐量越大
A测试活动的配置管理属于整个软件项目配置管理的一部分
B软件测试配置管理包括4个基本的活动:配置项变更控制、配置状态报告、配置审计、配置管理委员会建立
C配置项变更控制要规定测试基线,对每个基线进行描述
D配置状态报告要确认过程记录、跟踪问题报告、更改请求以及更改次序等
A测试准备成本属于测试实施成本
B可以通过加强软件测试的配置管理来降低测试维护成本
C测试设计成本控制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测试总执行时间和所需的测试专用设备
D回归测试将测试案例全部重新执行一遍,可以将测试维护成本降至最低
ADDP是一个衡量测试工作效率的软件质量成本指标
B缺陷探测率越高,也就是测试者发现的错误越多,发布后客户发现的错误才可能越少
CDDP是衡量测试投资回报的一个重要指标
D测试周期越长,缺陷探测率就会越高
A测试需求文档
B测试用例文档
C测试标准
D问题报告单
A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的宽度都为32
B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0,数据总线的宽度为32
C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0,数据总线的宽度为8
D地址总线的宽度为32,数据总线的宽度为8
A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
B指令寄存器(IR)
C存储器数据寄存器(MDR)
D程序计数器(PC)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③
A需求分析
B程序编码
C软件测试
D软件运行维护
A它测量用户在特定环境中能达到其目标的程度,不是测量软件自身的属性
B使用质量的属性分为四个特性: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和满意度
C使用质量是基于用户、开发者、维护者观点的质量
D使用质量的获得依赖于取得必需的外部质量,而外部质量的获得则依赖于取得必需的内部质量
A①⑤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A适合性
B易用性
C正确性
D互操作性
A2
B3
C4
D0
AV(G)=2
BV(G)=4
CV(G)=9
DV(G)=11
ARSA
BSHA
CDES
DAES
A网闸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内网和外网的物理隔离
B防火墙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内网和外网的逻辑隔离
C入侵检测系统通常部署在防火墙之外
D安全日志属于被动防护策略
A指纹
B智能卡
C数字证书
D身份证号码
A计划开发新产品的厂商,该标准中规定不允许利用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评价
B软件产品的一般评价过程是: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设计和执行评价
C该标准不适用于对软件产品执行独立评估的第三方评测机构
D该标准可用来决定从众多可选产品中选择某个产品,但该产品不可以是较大产品的一部分
A负载压力
B代码
C网络仿真
D故障诊断
ACPU占用率
B可用内存数
C点击率
D缓存命中率
Acreators
Binnovators
Cappliers
Dinven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