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238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通信专业原理
A电子
B离子
C空穴
D原子
A正电荷
B负电荷
C电子
D上面都不是
A储存电场能量
B储存磁场能量
C储存电磁能量
D耗能
AU-I平面上的一条曲线
BU-I平面上的平行于U的直线
CU-I平面上的平行于I的直线
DU-I平面上,与U和I夹角相同的斜线
A电压是定值
B端电压不受输出电流的影响
C端电压与连接的外电路无关
D电流不是任意的
A开路电压不等于理想电压
B伏安特性不受内阻影响,与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完全相同
C输出电压等于理想电压减去内阻压降
D输出电压等于理想电压加上内阻压降
A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B放大直流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C直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D直接耦合电路中才存在的负反馈
A只存在于阻容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B交流通路中的负反馈
C放大正弦信号时才有的负反馈
D变压器耦合电路中的负反馈
A非线性集成电路
B线性集成电路
C数字集成电路
D组合放大集成电路
A能放大直流信号,不能放大交流信号
B能放大交流信号,不能放大直流信号
C既能放大交流信号,又能放大直流信号
D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A把频率从高频搬移到低频
B把频率从低频搬移到高频
C频谱搬移
D把高频变为低频
A载波
B本振
C调制信号
D中频
A混频器包括了本振电路
B变频器包括了本振电路
C两者都包括了本振电路
D两者均不包括本振电路。
A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B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变化
C用调制信号去控制载波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随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
D用载波信号去控制调制信号的某一参数,使该参数按载波的规律发生变化
A逻辑乘;逻辑乘
B逻辑乘;逻辑和
C逻辑和;逻辑乘
D逻辑和;逻辑和
AF=A⊙B
BF=A+B
CF=A⊕B
DF=A•B
A唯一
B不唯一
C无法判断
D至多有两种形式
A最小项
B最大项
C最大项或最大项
D最小项与最大项
A最小数目
B最大数目
C中间数目
D平均数目
A译码器
B编码器
C全加器
DT触发器
A代数法
B状态转移表
C时序图
D逻辑图
A左移功能
B右移功能
C前移功能
D双向移位
ATEM波:电场和磁场分量均分布在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横平面内
BTE波:磁场分量仅分布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横平面内
CTM波:电场分量仅分布在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横平面内
DEH或HE波:在传播方向上即有电场分量,又有磁场分量
A左旋;右旋
B左旋;椭圆
C右旋;左旋
D椭圆;右旋
A电场和磁场的振幅沿着传播方向变化
B电场和磁场的方向和振幅保持不变
C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相互垂直且与电磁波传播方向成右手螺旋关系
D均匀平面波是TEM波
A方向性系数
B天线效率、增益系数
C辐射电阻和天线有效高度
D以上全是
A可直接使用,不必进行格式化
B只有硬盘才必须先进行格式化
C只有软盘才必须先进行格式化
D都必须先进行格式化
A总线
B磁盘驱动器
C内存
D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AUSB接口的外观为一圆形
BUSB接口可用于热拔插场合的接插
CUSB接口的最大传输距离为5米
DUSB采用并行接口方式,数据传输率很高
A电话线
B双绞线
C总线
D电缆线
A硬盘
B光盘
C软盘
D内存
A恒温
B良好的接地线路
C远离强磁场
D稳定的电源电压
ACPU与内存之间
BCPU与外部设备之间
C外部设备与微机总线之间
D内存与微机总线之间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控制器和内存
A软盘
B硬盘
C内存储器
D运算器
A信道的可用频带被分成若干互不交叠的频段,因而可以用适当的滤波器吧它们分割开来,分别解调接收
B消息信号往往不是严格的限带信号,因而在发送端各路消息首先经过低通滤波,然后进行线性调制
C各路已调信号相加送入信道之前,为避免频谱互相交叠,还要经过高通滤波器
D频分多路复用中的主要问题是各路信号之间的相互干扰(串扰),对系统线性的要求很高
A多路载波电话中采用单边带调制频分复用,旨在最大限度的节省传输频带
B煤炉电话信号限带于300-3400Hz,单边带调制后其贷款与调制信号相同
C基群由12路电话信号构成,形成12路集群信号可以先将3个话路合成一个前群,然后再将4个前群合成一个基群
D各种等级群路信号的基本频带,也就是实际信道中的传输频带,在送入信道前常常还要进行一次频率搬移
A图像信号频带很宽,有很丰富的低频分量,可以采用单边带调制或者残留边带调制,插入很强的载波进行传输
B采用残留边带调制的图像信号与采用频率调制的伴音信号,以频分复用的方式合成一个总信号
C我国彩色电视采用的逐行倒相制(PAL)采用正交的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方式实现
D为克服传输过程中相位市政对色调的影响,调制时每隔一个扫描行将副载波倒相一次
A单频噪声
B内部噪声
C脉冲噪声
D起伏噪声
A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
B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C短波长光纤和长波长光纤
D全塑光纤和石英光纤
A阶跃型光纤在纤芯和包层交界处的折射率不是均匀常数。
B多模光纤可以采用阶跃折射率分布,也可以采用渐变折射率分布。
C单模光纤纤芯通常在4μm~10μm范围内
D单模光纤多采用阶跃折射率分布。
A传输媒质
B传输方式
C物理参量基本特征
D传输强度
AShannon
BHartley
CWinner
DSlolmen
A连续
B等距离间隔
C离散
D随时间而变
A载波同步
B位同步
C帧同步
D网同步
A收/发时钟频率完全相同
B接收端正确区分数码流的首尾
C收定时系统的主时钟脉冲与接收信码时钟脉冲同频同相
D收/发端的信码流一致
A同步性能稳定,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B捕捉时间短
C同步识别效果好
D构成系统的电路复杂
A伪同步
B假同步
C伪失步
D假失步
A星形
B总线形
C立方形
D环形
A一种计算机网络的实现
B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C建立和使用通信硬件和软件的一套规则和规范
DISO制定的一个标准
A建立和释放连接
B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C在物理实体间传输数据帧
D发送和接收用户数据
A应用层
B物理层
C数据链路层
D传输层
A0~256
B1~1023
C0~65536
D1024~65536
AFTP服务常用端口21
BSSH服务常用端口22
CHTTP服务常用80端口
DTelnet服务常用25端口
AFTP既依赖于telnet,又依赖于tcp
BFTP协议属于网络传输协议的应用层
CFTP协议可以实现不同文件系统之间传输文件。(例如实现从Unix系统获取Windows系统的文件)
DFTP是基于UDP的,使用UDP20和21端口
A支持netascII模式,采用8位的ASCII码形式。
B支持octet模式,采用8位源数据类型。
C采用UDP协议进行传输(端口69)。
DTFTP:简单文件传输协议,能用来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进行简单文件传输,并且能够显示各级文件目录和文件夹
A路由器
B交换机
C中继器
D防火墙
A控制器
B过滤器
C分析器
D解析器
A控制进程
B代理进程
C分析进程
D监控进程
A设置1或2
B设置2个以上
C无限多个
D以上都不对
A病毒威胁
B交互威胁
C数据威胁
D通道威胁
A10V
B20V
C30V
D40V
A储存电场能量
B储存磁场能量
C储存电磁能量
D耗能
Au=Ri
Bu=-Ri
Cu=R|i|
Du=R/i
A储存电场能量
B储存磁场能量
C储存电磁能量
D耗能
A因每一相都是220V,所以两相之间的电压为0V。
B因每一相的电压为220V,所以两相之间的电压为440V
C两相之间的相位差为120°
D两相之间的电压为110V。
A根号2
B2
C根号3
D3
A自由电子
B空穴
C正离子
D负离子
A硅元素
B锗元素
C三价硼元素
D五价锑元素
A单向导电
B电流放大
C电压放大
D阻抗变换
A无本质区别
B有本质区别
C前者优
D后者优
A散热措施
B过电流措施
C过电压措施
D其它都是
A之和
B之差
C之积
D之商
A交流电压
B包络电压
C输出功率
D平滑的直流电压
AAM
BPAM
CDSB
DSSB
A低频
B交流
C变化缓慢的直流
D高频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为零
A高放、中放
B低放
C混频
D变频
A分立元件门电路,TTL门电路
B集成门电路和双极型电路
C分立元件门电路,集成门电路
DTTL门电路,集成门电路
AF=A•B
BF=A⊕B
CF=A⊙B
DF=A+B
A发射极
B集电极
C基级
D其它皆错
A输入线
B集电极
C发射极
D集电极
A存储矩阵
B地址译码器
C输出缓冲器
D光驱
A1
B2
C3
D4
A静态,动态
B静态,准动态
C动态,准静态
D准静态,准动态
A电平
B模拟
C脉冲
D连续
A显示器
B硬盘
C鼠标
D手写板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ACPU与内存之间
BCPU与外部设备之间
C外部设备与微机总线之间
D内存与微机总线之间
A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
D外部设备
A简化了硬件的设计
B系统扩充性好
C面向存储器的双总线结构信息传送效率较高
D提升了了CPU的工作效率
A提供人机对话
B完成数据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存储系统软件和大型应用软件
D为各类计算机应用领域提供应用手段
A外部存储器
B外围设备
C输入设备
D输出设备
AVGA
BAGP
CSVGA
DUXGA
A网络应用软件
B通信协议软件
COSI
D网络操作系统
A中继器
B网桥
C路由器
D网关
A中继器
B交换机
C路由器
D网桥
A发送设备可以包含信道编码部分
B发送设备可以包含信源编码部分
C信源编码是把连续消息变换为数字信号
D信道编码是使数字信号与传输媒介匹配,提高传输的带宽
A现实传输过程中必然引入干扰
B媒介的固有特性直接关系到转换方式的选取
C接收设备的基本功能是完成发送设备的正变换
D传输系统和交换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乃至通信网络
A在光纤中,不同速率的信号传过同样的距离需要不同的时间,从而产生时延差,时延差越大,色散越严重,因此可用时延差表示色散的程度。
B不同模式在同一频率下传输,由于在光纤中行进轨迹不同,当传输同样的光纤长度时,需要不同的时间,即模式之间存在时延差,这种色散成为模式色散。
C模式色散与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无关。
D模式色散是指在多模光纤中。
A光纤本身的损耗。
B光纤与光源的耦合损耗。
C光纤与电信号之间的耦合损耗。
D光纤之间的连接损耗。
A耦合吸收和杂质吸收
B本征吸收和空穴吸收
C本征吸收和杂质吸收
D本征吸收和热能吸收
A光纤每单位长度的损耗,对光纤质量的评定和对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的确定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在吸收损耗中,本征吸收是不可避免的。
C散射损耗是由于光纤的材料、形状、折射率分布等的缺陷或不均匀,使光纤中传导的光发生散射而产生的损耗。
D本征吸收基本上确定了任何特定材料的吸收上限。
A译码
B编码
C量化
D抽样
A适应能力强
B重建语音质量好
C编码速率较高
D编码速率较低
A抽样
B量化
C低通
D编码
A时间
B幅度
C样值
D波形
A城域网、广域网、企业网
B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C广域网、校园网、局域网
D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A计算机网络内的计算机内都是自治系统
B世界上最大的算机网络是因特网
C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计算机系统是等同的
D一般来说,分布式计算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一个特例
A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B电路交换、报文交换、混合交换
C报文交换、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D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混合交换
AWWW浏览器服务
B文件传输服务
CInternet编址服务
D在多个Internet连接中负载平衡通信量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会话层
A计数法
B字符填充法
C位填充法
D物理编码违例法
AIP
BX.25
CPMP
DARP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C组播地址
D广播地址
A电话线
B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缆
A电话线
B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缆
A漆包线
B同轴电缆
C双绞线
D光缆
A放大信号
B抑制信号
C增大衰减
D还原信号色彩
A定向无规则
B规则的定向
C规则但无定向
D杂散
A高电位端到低电位端的方向
B电流的流向
C正电荷的流向
D其它选项都不是
A10μF
B2μF
C24μF
D2.4μF
A7A
B6A
C5A
D4A
AU-I平面上的平行于U的直线
BU-I平面上的一条曲线
CU-I平面上的平行于I的直线
DU-I平面上,与U和I夹角相同的斜线
A开路电压不等于内阻上的电压RsIs
B伏安特性不受内阻影响,与理想电压源的伏安特性完全相同
C输出电流等于理想电流减去内阻分流
D输出电压等于理想电流加上内阻分流
A发射结和集电结同时正偏
B发射结和集电结同时反偏
C集电结正偏,发射结反偏
D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A(B.C.E)
B(C.B.E)
C(E.C.B)
D无法确定
A放大倍数越稳定
B交流放大倍数越大
C抑制温漂能力越强
D输入信号中差模成分越大
A增加一倍
B双端输入时的1/2
C不变
D不确定
A三极管的放大
B三极管的开关
C二极管的单向导电
D二极管的稳压
A电压负反馈放大器
B电流负反馈放大器
C电压电流正反馈放大器
D电压电流负反馈放大器
A放大电路
B选频网络
C滤波网络
D稳幅环节
A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从低频搬移到高频
B频谱搬移,把调制信号从高频搬移到低频
C把高频信号变为低频信号
D把低频信号变为高频信号
A鉴频
B鉴相
C鉴幅
D检波
A连续变化
B不连续变化
C离散变化
D随机变化
A偶数偶数
B偶数奇数
C奇数奇数
D偶数偶数
A最小项
B最大项
C最大项或最大项
D最小项与最大项
A导通;导通
B导通;截止
C截止;导通
D截止;截止
A三个输入全为高电平
B三个输入全为低电平
C三个输入中一个为低电平
D三个输入中一个为高电平
A(0V,+8V)
B(+0.3V,+3.6V)
C(+1V,+6V)
D(0V,+15V)
A动态功耗
B静态功耗
C动态功耗与噪声功耗之和
D动态功耗与静态功耗之和
AD/A转换
BA/D转换
CI/O转换
D调制转换
A转换精度
B转换速度
C转换方式
D转换误差
A脉冲
B模拟
C电平
D连续
A相差π/2
B相差π
C相同
D相差π/4
A两者的相位差为0和π
B两者振幅不同
C两者相位差不为正负π/2
DA和B正确
A副线功率相对于主线功率的量度
B副线定向传输程度的量度
C主线功率的提高量度
D主线定向传输程度的量度
A短波
B米波
C分米波
D厘米波
AEXIT
BQUIT
CWIN
DDOS-U
A随机
B只读
C顺序
D索引
A随机存储器
BROM
C硬盘
D软盘
A总线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
B总线可以划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网络总线
C主机的各个部件通过总线相连接
D总线是一种内部结构,它是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传递信息的公用通道
ACRB显示器
BLCD显示器
CLED显示器
DPDP显示器
A响应时间是指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
B响应时间越小越好
C响应指标不合格的显示器,主要体现在开启阶段显示器时时间响应长
D一般的液晶显示器的响应时间在5~10ms之间
A产生存储周期窃取
B一次I/O操作结束
C两个数相加
D上述三种情况都发生
A一个指令周期
B一个CPU周期
C一个存储周期
D一个总线周期
A电压通信系统
B电报通信系统
C电话通信系统
D图像通信系统
A抗干扰能力强
B易于实现集成化
C便于多路复用
D便于各种传感信息采集
A热噪声
B散弹噪声
C高斯白噪声
D起伏噪声
A模式色散
B波导色散
C材料色散
D色度色散
A首先用类似非线性调制的方法产生窄带调频信号
B用倍频法变换为宽带调频信号
C倍频器可以用非线性器件实现
D通过带通滤波器滤去不需要的频率分量可以获得所需的窄带调频信号
A纤芯
B保护层
C包层
D涂覆层
A误码率
B信噪比
C信号带宽
D信息速率
A电视
B传真
C雷达
D电话
A译码
B编码
C量化
D抽样
A性能
B地址
C参数
D波形
A伪同步
B假同步
C伪失步
D假失步
A光纤
B卫星
C微波
DDDN
A对两个或多个局域网段之间的通信业务路由
B监视有多少人登录到了一个广域网
C当未授权用户企图进入网络时提供错误消息
D管理共享资源,例如电子表格和字处理文件
A星型
B环型
C树型
D总线型
ADTE
BDCE
CDTM
DDVE
A信号变换
B调制解调
C调频
D锁相
A1
B2
C3
D4
A2
B3
C4
D7
A数字信道
B通信信道
C模拟信道
D传输信道
A以数据帧为单元传输数据,通过检错编码和重发数据帧来确保信道可靠性
B信道利用率高
C误码率低
D抗干扰能力强
A应用层
B会话层
C传输层
D物理层
A翻译
B转发
C控制
D过滤
ARSA加密
B加密狗加密
C密钥加密
D电报加密
A电流
B单位正电荷
C单位电子
D单位负电荷
A是电位
B与参考点无关
C是电位差
D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关
A2×10e-6F
B2μF
C5μF
D5×10e5pF
A电压电流
B电流电流
C电阻电压
D电磁场电压
A电流是定值
B电流不受端电压的影响
C电压取决于连接的外电路
D电流变化没有规律,随外电路变化而变化
A50
B30
C120
D60
A集电极电位一定最高
B集电极电位一定最低
C发射极电位一定最高
D基极电位一定最低
A输出与输入之间有信号通路
B电路中存在反向传输的信号通路
C除放大电路以外还有信号通路
D电路中存在使输入信号削弱的反向传输通路
A虚断、虚地
B虚短、虚断
C虚短、虚地
D虚断
A放大共模信号,抑制差模信号
B放大差模信号,抑制共模信号
C差模信号电压增益为零
D共模信号电压增益最大
A检波器电路
B整流电路
C开关电路
D放大器电路
A足够的负反馈
B足够的正反馈
C只要是正反馈即可
D有反馈即可
A要发射的信号频率低
B为了实现信道复用
C减小发射天线尺寸
D为了发射高频信号
A鉴频器
B包络检波器、锁相环检波器
C小信号平方率检波器、包络检波器、同步检波器
D鉴相器、同步检波器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离散信号
D既可能为模拟信号
A数字信号;数字信号
B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C模拟信号;模拟信号
D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A二极管的稳压特性
B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特性
C二极管的电阻特性
D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
A漏电阻;体电阻
B表电阻;导通电阻
C表电阻;体电阻
D漏电阻;导通电阻
A都是导通状态
B都是截止状态
C一个在导通状态而另一个在截止状态
D无法判断
AP沟道增强型MOS管和N沟道增强型MOS管
BP沟道耗尽型MOS管和N沟道耗尽型MOS管
CP沟道增强型MOS管和N沟道耗尽型MOS管
DP沟道耗尽型MOS管和N沟道增强型MOS型
A二进制数码
B八进制数码
C十进制数码
D十六进制数码
A转换精度和转换速度
B电路结构
C转换方式
D能耗
AJK触发器
B施密特触发器
CD触发器
DRS触发器
A电场是无旋场
B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
C电场和磁场无关
D磁场是有源场
A水平阵子
B旋转阵子
C垂直阵子
D斜阵子
A垂直天线叫水平天线低空性能较好
B水平天线不存在低空探测盲区
C实际地面对垂直阵子的影响比水平阵子大
D对不同的地面,天线的方向图形状变化不大
A源代码
B汇编语言代码
C机器语言代码
DASCII码
A最低
B最高
C与其他磁道一样
D其他
A磁盘
B磁盘驱动器
C磁盘和其中的程序及数据
D程序和数据
A数据总线
B地址总线
C控制总线
D总线
A亮度
B刷新率
C分辨率
D梯度
A软盘的数据存储量远比硬盘少
B软盘可以是好几张磁盘合成一个磁盘组
C软盘的体积比硬盘大
D读取硬盘上数据所需时间比软盘多
A负责读取并分析指令
B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指挥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D存放运算结果
A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
B中断方式、程序查询方式、DMA方式
CDMA方式、程序查询方式、中断方式
DDMA方式、中断方式、程序查询方式
A打字
B模拟电话信道中的解调器
C高保真音乐
D卫星转发器
AAM
BFM
CPDM(PWM)
DPCM
A起伏噪声
B散弹噪声
C高斯白噪声
D脉冲噪声
A模式色散
B波导色散
C色度色散
D材料色散
A采用压控振荡器(VCO)作为调频信号的调制器
BVCO输出频率正比于所加的压控电压
C微波频率时用直接式速调管很容易实现压控震荡器
D优点在于可以得到很大的频偏
A理想鉴频器可看成是微分器和包络检波器的级联
B微分器输出是一个调幅信号,通过抽取其包络信息可以获得正比于调制信号的信息
C滤去包络检测输出后的直流分量,能够得到正比于调制信号的输出
D飞相关解调的优点在于信道中招生和其它原因引起的幅度变化在输出中也有反应,不必在微分器前需要加一个限幅器和带通滤波器
A3Hz~30KHz
B3Mz~30MHz
C30~300MHz
D0.3Hz~3MHz
A频分复用
B码分复用
C时分复用
D址分复用
APDM
BSTDM
CATDM
DPDM和ATDM
A频分多址FDMA
B频分复用FDM
C时分多址TDMA
D时分复用TDM
A平均失步时间和误失步平均时间
B平均失步时间和误失步平均时间间隔
C平均失步时间间隔和误失步平均时间
D平均失步时间间隔和误失步平均时间间隔
A终端复用器TM
B分插复用器ADM
C再生中继器REG
D通道
ASDH将标准的光接口综合进不同的网元
BSDH帧结构中安排了大约占信息5%的维护管理比特,使网管功能大大加强
CSDH采用指针调整技术使时钟产生的抖动降低
DSDH采用同步复用方式,使上下电路方便
A流量检测与控制
B负载平衡
C许可证跟踪
D电子邮件服务
A当在局域网上有多个用户
B当局域网对多个站点提供服务
C当在局域网上有较少用户
D当使用集线器分割工作组
A机械特性
B逻辑特性
C物理特性
D化学特性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网络层
D会话层
A10.110.12.0
B10.110.12.30
C10.110.12.31
D10.110.12.32
A面向连接的协议
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运输层(TransportLayer)协议
D其它均不对
A端口号
B主机号
CMAC地址
DDNS
ATelnet协议是Internet远端登陆服务的标准协议和主要方式
B采用TCP协议进行传输(端口23)
C无需知道远程主机的IP地址或域名即可实现Telnet
DTelnet是位于OSI模型应用层上的一种协议
A数字通信
B并行通信
C模拟通信
D全双工通信
A上层网桥和下层端网桥
B本地网桥和远程网桥
C长距离网桥和短距离网桥
D一级网桥和二级网桥
A输出链路调度
B识别
C包过滤
DMAC地址学习
A病毒
B网络风暴
C数据泄露
D密码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