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6年上半年软件设计师下午试题
A(1)__=tid)return__
B(2)__;}return0;}//方法statistic()依次统计产品目录中每个产品的订购总量,并打印输出//每个产品的识别码、描述、订购总量和订购金额voidSalesSystem::statistic(){unsignedihtk,t,ordered_qty.p;vector::iteratorit;Productp;tout<<"产品识别码\t描述\t\t定购数量\t金额"<<endl;for(k=0;k<catalog.getProductAmount();k++){//遍历产品列表:p=__
C(3)__;//从产品列表取得一件产品信息存入变量pordered_qty:0://通过迭代器变量it遍历订单列表中的每一份订单for(it=sales.Begin();__
D(4)__;it++{//根据产品识别码获得产品p茬当前订单中被定购的数量t__
E(5)__(p.getProductld());ordered_qty+=t;}cout<<p.getProductld()<<"\t\t"<<p.getProductDescriptiOn<)<<"\t\t";cout<<ordered_qty<<"\t\t"<<p.getProductPrice()*ordered_qty<<endl;}}[15分]
A(1)__;while(lwK[mid]==akey){*ptr=p;returnTRUE;}elseif(__
B(2)__)hi=mid-1;elselw=mid+1;}*ptr=p;p=__
C(3)__}returnFALSE;[说明5-2]在M阶B树中插入一个关键字时,首先在最接近外部结点的某个非叶子结点中增加一个关键字,若该结点中关键字的个数不超过M-1,则完成插入;否则,要进行结点的“分裂”处理。所谓“分裂”,就是把结点中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关键字取出来并插入其父结点中,然后以该关键字为分界线,把原结点分成两个结点。“分裂”过程可能会一直持续到树根,若树根结点也需要分裂,则整棵树的高度增1。例如,在图5-1所示的B树中插入关键字25时,需将其插入结点e中,由于e中已经有3个关键字,因此将关键字24插入结点e的父结点b,并以24为分界线将结点e分裂为e1和e2两个结点,结果如图5-2所示。图5-2在图5-1所示的4阶B树中插入关键字25后的B树函数Isgrowing(BTreeNode*root,ElemKeyTypeakey)的功能是;判断在给定的M阶B树中插入关键字akey后,该B树的高度是否增加,若增加则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其中,root是指向该M阶B树根结点的指针。在函数Isgrowing中,首先调用函数SearchBtree(即函数5-1)查找关键字akey是否在给定的M阶B树中,若在则返回FALSE(表明无需插入关键字akey,树的高度不会增加);否则,通过判断结点中关键字的数目考察插入关键字akey后该B树的高度是否增加。[函数5-2]boolIsgrowing(BTreeNode*root,ElemKeyTypeakey){BTreeNode*t,*f;if(!SearchBtree(__
D(4)__)){t=f;while(__
E(5)__){t=t->parent;}if(!t)returnTRUE;}returnFALSE;}[15分]
A(1)__{privateArrayListorders;publicOrderListO{this.orders=newArrayList(Order)0;}publicvoidaddOrder(Orderorder){this.orders,add(order);}publicIteratoriteratorO{return__
B(2)__;}publicintgetNunberOfOrders(){returnthis.orders,size();}}[Java程序7-2]importjava.util.*;publicclassSalesSystem{privateProductListcatalog;privateOrderListsales;privatestaticPrintWriterstdOut=newPrintWriter(System.out,true);publicvoidstatistic(){for(Productproduct:__
C(3)__{intnumber=0;’for(Orderorder:__
D(4)__{for(__
E(5)__:order){if<product.equals(item.getProduct()))number+=item.getQuantity();}}stdOut.println(product.getCode()+""+product.getDescription()+""+number+""+number*product.getPrice());}}//其余的方法未列出}[15分]
A(1)帐号和密码。任课老师用帐号和密码登录系统后,提交所有选课学生的名单。系统自动为每个选课学生创建登录系统的帐号和密码。
B(2)作业提交。学生使用帐号和密码登录系统后,可以向系统申请所选课程的作业。系统首先检查学生的当前状态,如果该学生还没有做过作业,则从数据库服务器申请一份作业。若申请成功,则显示需要完成的作业。学生需在线完成作业,单击“提交”按钮上交作业。
C(3)在线批阅。系统自动在线批改作业,显示作业成绩,并将该成绩记录在作业成绩统计文件中。[问题1](3分)如果将数据库服务器(记为DB)作为一个外部实体,那么在绘制该系统的数据流图时,还应有哪些外部实体和数据存储?[问题2](7分)根据说明结合问题1的解答,指出在该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中应有哪些数据流.请采用说明中的词汇给出这些数据流的起点、终点以及数据流名称,下表给出了数据流的部分信息,请填充空缺处。序号起点终点数据流名称1__(1)__网上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作业申请2__(2)__网上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提交的作业3网上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__(3)__需完成的作业4网上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__
D(4)____
E(5)__5网上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__
F(6)__作业申请6网上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__
G(7)____
H(8)__7__
I(9)__网上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选课学生名单8__
J(10)__网上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__
K(11)__9__
L(12)__网上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帐号和密码10__
M(13)__网上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帐号和密码[问题3](5分)根据数据流图的设计原则,阅读下图所示的数据流图,找出其中的错误之处。[15分]
A(1)个人客户。对于这类客户,系统保存了其客户标识(由系统生成)和基本信息(包括姓名、住宅电话和email)。
B(2)集团客户。集团客户可以创建和管理自己的若干名联系人。对于这类客户,系统除了保存其客户标识(由系统生成)之外,也保存了其联系人的信息。联系人的信息包括姓名、住宅电话、email、办公电话以及职位。该系统除了可以保存客户信息之外,还具有以下功能:(1)向系统中添加客户(addCustomer);(2)根据给定的客户标识,在系统中查找该客户(getCustomer);
C(3)根据给定的客户标识,从系统中删除该客户(re田oveCustoner);
D(4)创建新的联系人(addContact);
E(5)在系统中查找指定的联系人(getContact);
F(6)从系统中删除指定的联系人(removeContact)。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开发。在面向对象分析阶段,根据上述描述,得到如表2-1所示的类,表2-1类名说明CustomerlnformationSystem客户信息管理系统IndividualCustomer个人客户InstitutionalCustomer集团客户Contact联系人描述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UML类图如图2-1所示。图2-1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UML类图[问题1](3分)请使用说明中的术语,给出图2-1中类Customer和类Person的属性。[问题2](6分)识别关联的多重度是面向对象建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根据说明中给出的描述,完成图中的(1)~(6)。[问题3](6分)根据说明中的叙述,抽象出如表2-2所示的方法,请指出图2-1中的类CustomerlnformationSystem和InstitutionalCustomer应分别具有其中的哪些方法。表2-2功能描述方法名向系统中添加客户addCustomer根据给定的客户标识,在系统中查找该客户getCustomer根据给定的客户标识,从系统中删除该客户removeCustomer创建新的联系人addContact在系统中查找指定的联系人getContact从系统中删除指定的联系人removeContact[15分]
A(1)资料室有图书管理员若干名,他们负责已购入图书的编目和借还工作,每名图书管理员的信息包括工号和姓名;
B(2)读者可在阅览室读书,也可通过图书流通室借述图书,读者信息包括读者ID、姓名、电话和Email,系统为不同读者生成不同的读者ID;
C(3)每部书在系统中对应惟一的一条图书在版编目数据(CIP,以下简称书目),书目的基本信息包括ISBN号、书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月,以及本资料室拥有该书的册数(以下简称册数),不同书目的ISBN号不相同;
D(4)资料室对于同一书目的图书可拥有多册(本),图书信息包括图书ID、ISBN号、存放位置、当前状态,每一本书在系统中被赋予惟一的图书ID;
E(5)一名读者最多只能借阅十本图书,且每本图书最多只能借两个月,读者借书时需由图书管理员登记读者ID、所借图书ID、借阅时间和应还时间,读者还书时图书管理员在对应的借书信息中记录归还时间;
F(6)当某书目的可借出图书的数量为零时,读者可以对其进行预约登记,即记录读者ID、需要借阅的图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某书目的信息如表3-1所示,与该书目对应的图书信息如表3-2所示。表3-1书目信息书名作者出版商ISBN号出版年月册数经办人(数据结构)严蔚敏吴伟民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02368-91997.4401表3-2图书信息图书IDISBN号存放位置状态经办人C832.1ISBN7-302-02368-9图书流通室已借出01C832.2ISBN7-302-02368-9图书阅览室不外借01C832.3ISBN7-302-02368-9图书流通室未借出01C832.4ISBN7-302-02368-9图书流通室已预约01系统的主要业务处理如下:(1)入库管理;图书购进入库时,管理员查询本资料室的书目信息,若该书的:书目尚未建立,则由管理员编写该书的书目信息并录入系统,然后编写并录入图书信息:否则,修改该书目的册数,然后编写并录入图书信息,对于进入流通室的书,其初始状态为“未借出”,而送入阅览室的书的状态始终为“不外借”。(2)借书管理:读者借书时,若有,则由管理员为该读者办理借书手续,并记录该读者的借书信息,同时将借出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借出”。(3)预约管理;若图书流通室没有读者要借的书,则可为该读者建立预约登记,需要记录读者ID、书的ISBN号、预约时间和预约期限(最长为10天)。一旦其他读者归还这种书,就自动通知该预约读者。系统将自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预约记录并修改相关信息。(4)还书管理:读者还书时,则记录相应借还信息中的“归还时间”,对于超期归还者,系统自动计算罚金(具体的计算过程此处省略)。系统同时自动查询预约登记表,若存在其他读者预约该书的记录,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已预约”,并将该图书ID写入相应的预约记录中(系统在清除超出预约期限的记录时解除该图书的“已预约”状态);否则,将该图书的状态修改为“未借出”。(5)通知处理:对于已到期且未归还的图书,系统通过Email自动通知读者;若读者预约的书已到,系统则自动通过Email通知该读者来办理借书手续。[问题1](4分)根据以上说明设计的实体联系图如图3-1所示,请指出读者与图书、书目与读者、书目与图书之间的联系类型。图3-1图书管理系统的实体联系图[问题2](4分)该图书管理系统的主要关系模式如下,请补充“借还记录”和“预约登记”关系中的空缺。管理员(工号,姓名)读者(读者ID,姓名,电话,Email)书目(1SBN号,书名,作者,出版商,出版年月,册数,经办人)图书(图书ID,ISBN号,存放位置,状态,经办人)借还记录(__(a)__,借出时间,应还时间,归还时间)预约登记(__(b)__,预约时间,预约期限,图书ID)注:时间格式为“年.月.日时:分:秒”[问题3](7分)请指出问题2中给出的读者、书目关系模式的主键,以及图书、借还记录和预约登记关系模式的主键和外键。[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