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75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09年下半年系统架构设计师上午试卷
A为了保障安全性,应该对分组进行尽可能多的处理
B在区域间高速地转发数据分组
C由多台二、三层交换机组成
D提供多条路径来缓解通信瓶颈
A依据逻辑网络设计的功能要求,确定设备的具体物理分布和运行环境
B分析现有网络和新网络的各类资源分布,掌握网络所处状态
C根据需求规范和通信规范,实施资源分配和安全规划
D理解网络应该具有的功能和性能,最终设计出符合用户需求的网络
A内置式存储
BDAS
CSAN
DNAS
A运行某些诊断程序,加大负载,检查哪个设备会发生故障
B验证程序模块之间的接口是否正常起作用
C运行一个标准程序对多种计算机系统进行检查,以比较和评价它们的性能
D根据程序的内部结构和内部逻辑,评价程序是否正确
A如果某计算机系统的CPU利用率已经达到100%,则该系统不可能再进行性能改进
B使用虚存的计算机系统如果主存太小,则页面交换的频率将增加,CPU的使用效率就会降低,因此应当增加更多的内存
C如果磁盘存取速度低,引起排队,此时应安装更快的CPU,以提高性能
D多处理机的性能正比于CPU的数目,增加CPU是改进性能的主要途径
ACommand
BMenuItem
COpen
DBulktinBoardScreen
ACommand
BMenuItem
COpen
DBulktinBoardScreen
A包含(include)
B扩展(extend)
C分类(classification)
D聚集(aggregation)
A部署图
B包图
C协同图
D交互图
A设计构件
B需求获取
C标识构件
D架构需求评审
A使用ABSD方法,设计活动可以从项目总体功能框架明确就开始
BABSD方法是一个自顶向下,递归细化的过程
CABSD方法有三个基础:功能分解、选择架构风格实现质量和商业需求以及软件模板的使用
D使用ABSD方法,设计活动的开始意味着需求抽取和分析活动可以终止
A架构文档应该从架构设计者的角度进行编写
B应该保持架构文档的即时更新,但更新不要过于频繁
C架构文档中的描述应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D每次架构文档修改,都应该记录修改的原则
A架构复审的目标是标识潜在的风险,及早发现架构设计的缺陷和错误
B架构复审过程中,通常会对一个可运行的最小化系统进行架构评估和测试
C架构复审人员由系统设计与开发人员组成
D架构设计、文档化和复审是一个迭代的过程
A物理线路安全与网络安全
B网络安全与系统安全
C物理线路安全与系统安全
D系统安全与应用安全
ARC-5
BRSA
CECC
DMD5
A我国M出版社拟在我国翻译出版该作品,需要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许可方可在我国出版发行
B我国M出版社拟在我国翻译出版该作品,不需要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许可,就可在我国出版发行
C我国M出版社未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许可,将该翻译作品销售到德国,不构成侵权
D我国M出版社未征得德国作者继承人的许可,将该翻译作品在我国销售,构成侵权
A为保护其软件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B软件权利电子信息
C通过信息网络传播的软件
D采用反编译技术获得的软件
A“C1S2”,“P1C2S3”,“P2C3”
B“C1S1”,“S2C2P2”,“C3P3”
C“S1C1P1”,“S2C2P2”,“S3C3P3”
D“S1S2S3”,“C1C2C3”,“P1P2P3”
AS1受到S2和S3、C1受到C2和C3、P1受到P2和P3
BS2和S3受到S1、C2和C3受到C1、P2和P3受到P1
CC1和P1受到S1、C2和P2受到S2、C3和P3受到S3
DC1和S1受到P1、C2和S2受到P2、C3和S3受到P3
A速度最快
BCPU不参与操作
C实现起来比较容易
D能对突发事件做出快速响应
A高速缓存
B磁盘存储器
C内存
Dflash存储器
A某大型企业通过对产品销售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客户购买偏好
B某大型企业查询数据仓库中某种产品的总体销售数量
C某大型购物网站通过分析用户的购买历史记录,为客户进行商品推荐
D某银行通过分析大量股票交易的历史数据,做出投资决策
AEDI的实施需要一个公认的标准和协议,将商务活动中涉及的文件标准化和格式化
BEDI的实施在技术上比较成熟,成本也较低
CEDI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自动处理
DEDI主要应用于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批发商之间的批发业务
A需求分析工具
B成本估算工具
C软件评价工具
D文档分析工具
A实现级
B结构级
C功能级
D领域级
A部署图
B包图
C协同图
D交互图
A数据库建模
B业务过程建模
C对象建模
D构件库建立
A路径测试
B可靠性测试
C安装测试
D安全测试
A需求分析与设计
B设计与实现
C实现与测试
D部署与变更
A虚拟机
B管道-过滤器
C事件驱动
D微内核-扩展
A数据共享
B虚拟机
C隐式调用
D显式调用
A架构模式
B惯用法
C设计模式
D分析模式
A适配器模式
B迭代器模式
C访问者模式
D观察者模式
A风险点和敏感点
B权衡点和风险点
C权衡点和敏感点
D风险点和非风险点
A既侵犯了科技公司的商业秘密权,又侵犯了科技公司的软件著作权
B既未侵犯科技公司的商业秘密权,又未侵犯科技公司的软件著作权
C侵犯了科技公司的商业秘密权
D侵犯了科技公司的软件著作权
A(1/4,3/4)
B(1/3,2/3)
C(1/2,1/2)
D(2/3,1/3)
A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其他系统软件
B操作系统、其他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C其他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D应用软件、其他系统软件和操作系统
AS1受到S2和S3、C1受到C2和C3、P1受到P2和P3
BS2和S3受到S1、C2和C3受到C1、P2和P3受到P1
CC1和P1受到S1、C2和P2受到S2、C3和P3受到S3
DC1和S1受到P1、C2和S2受到P2、C3和S3受到P3
A通用寄存器
B堆
C栈
DI/O接口
AI/O指令
B专用的数据传送指令
CCPU中有移位功能的数据寄存器
D接口中的移位寄存器
A数据
B接口
C过程
D界面
A需求说明书
B系统设计文档
C安装文档
D系统测试计划
A覆盖整个软件生存周期
B确定关键路径、松弛时间、超前时间和滞后时间
C生成固定格式的报表和裁剪项目报告
D指导软件设计人员按软件生存周期各个阶段的适用技术进行设计工作
A实现级
B结构级
C功能级
D领域级
A构件接口设计
B体系结构设计
C元数据设计
D集成环境设计
A应用软件构建
B构件配置管理
C构件单元测试
D构件编码实现
A程序内部逻辑
B程序外部功能
C程序数据结构
D程序流程图
A架构设计能够满足系统的性能、可维护性等品质
B良好的架构设计能够更好地捕获并了解用户需求
C架构设计能够使得不同的利益相关人(stakeholders)达成一致的目标
D架构设计能够支持项目计划和项目管理等活动
A虚拟机
B管道-过滤器
C事件驱动
D微内核-扩展
A虚拟机
B管道-过滤器
C黑板结构
D分层结构
A桥接模式
B命令模式
C组合模式
D装饰模式
AATAM是一种代码评估方法
BATAM需要评估软件的需求是否准确
CATAM需要对软件系统进行测试
DATAM不是一种精确的评估工具
A利用实际案例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
B进行逻辑检验,分析该模型是否会出现矛盾
C用计算机模拟实际问题来检验模型
D检验该模型所采用的技术能否被企业负责人理解
Apattern
Bdataflow
Cbusinessprocess
Dpositionlevel
AE-R图
B关系模式
C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D任务书和设计方案
A建立“EMP.职务”向“P.职务”的参照完整性约束
B建立“P.职务”向“EMP.职务”的参照完整性约束
C建立EMP上的触发器程序审定该需求
D建立P上的触发器程序审定该需求
AAB
BDE
CCE
DCB
Aρ={R1(AC),R2(ED),R3(B)}
Bρ={R1(AC),R2(E),R3(DB)}
Cρ={R1(AC),R2(ED),R3(AB)}
Dρ={R1(ABC),R2(ED),R3(ACE)}
A设备清单
B项目质量报告
C源代码
D测试用例
A所有需求变更必须遵循变更控制过程
B对于未获得核准的变更,不应该做变更实现工作
C完成了对某个需求的变更之后,就可以删除或者修改变更请求的原始文档
D每一个集成的需求变更必须能追溯到一个经核准的变更请求
A需求管理是一个对系统需求及其变更进行了解和控制的过程
B为了获得项目,开发人员可以先向客户做出某些承诺
C需求管理的重点在于收集和分析项目需求
D软件开发过程是独立于需求管理的活动
A信息工程
B结构化
C面向对象
D敏捷
A构件是软件系统中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意义的构成成分
B构件在容器中进行管理并获取其属性或者服务
C构件不允许外部对所支持的接口进行动态发现或调用
D构件可以基于对象实现,也可以不基于对象实现
AEntityBean
BSessionBean
CServlet
DJSP
A数据垂直分割是将不同表的数据存储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B数据水平分割是将不同行的数据存储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C数据复制是将数据的多个副本存储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D数据复制中由RDBMS维护数据的一致性
A服务器、客户端及其物理位置
B处理器说明信息
C单位时间的数据流大小
D传输协议
A只让用户输入变化的数据
B使用创新的模式吸引用户的眼球
C表格中各个数据项应有提示信息
D尽可能使用选择而不是键盘输入的方式获取数据
A应该采用闭环控制架构,因为闭环结构给出了将软件分解成几个协作构件的方法,这对于复杂任务特别适合
B应该采用闭环控制结构,因为闭环控制架构中机器人的主要构件(监控器、传感器、发动机等)是彼此分开的,并能够独立替换
C应该采用分层结构,因为分层结构很好地组织了用来协调机器人操作的构件,系统结构更加清晰
D应该采用分层结构,因为抽象层的存在,满足了处理不确定性的需要:在较低层次不确定的实现细节在较高层次会变得确定
A早期的编译器采用管道-过滤器架构风格,以文本形式输入的代码被逐步转化为各种形式,最终生成可执行代码
B早期的编译器采用管道-过滤器架构风格,并且大多数编译器在词法分析时创造独立的符号表,在其后的阶段会不断修改符号表,因此符号表并不是程序数据的一部分
C现代的编译器采用以数据共享为中心的架构风格,主要关心编译过程中程序的中间表示
D现代的编译器采用以数据共享为中心的架构风格,但由于分析树是在语法分析阶段结束后才产生作为语义分析的输入,因此分析树不是数据中心的共享数据
A架构模式
B惯用法
C设计模式
D分析模式
A架构模式
B惯用法
C设计模式
D分析模式
Ametadata
Bcomponents
Cmodels
Dentities
Afunctions
Bcodesegments
Cinterfaces
Dconstraints
Asemanticmodels
Bweakentities
Cdataschemas
Dbusinessmodels
Aevent-based
Bobject-oriented
Cpipe-and-filter
Dlay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