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模拟题(2)

考试总分:31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仿真模拟题(2)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精神状态与注意力的变化模式可分为三种:先高后低,先低后高,中较低、两头高。[8分]
  • 2. 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效度高,信度一定高。[8分]
  • 3. 简述经验课程的的优点。[10分]
  • 4.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阶段与培养的方法。[10分]
  • 5.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8分]
  • 6. 简述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10分]
  • 7. 韩国人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训练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有哪些启示?[18分]

    A(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

    B(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

    C(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

    D(4)社会生活的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

    E(5)国家生活礼节,如国旗、国歌的礼节等。谈谈阅读这段材料之后,你认为对我国如何抓好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有哪些启示?[18分]

  • 8. 任何人的发展都不能离开遗传素质。[8分]
  • 9. 简述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特征。[10分]
  • 10. 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请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4分)(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10分)[18分]

    A(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B(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4分)

    C(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韦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10分)[18分]

  • 11. 教学是一种交往过程,是()[2分]

    A认知过程

    B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C教师与学生双主体

    D学生主导教师主体

  • 12. 体现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的教学原则是()[2分]

    A直观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量力性原则

  • 13. 德育的永恒主题是()[2分]

    A政治教育

    B爱国主义教育

    C理想教育

    D生存教育

  • 14.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体现了()[2分]

    A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 15. “人实际上因为生活在社会中才是人,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这句话体现了()[2分]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社会化

    D实质教育论

  • 16. 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2分]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品德教育

    D教学管理

  • 17. 说服教育法的方式有语言文字说服和()[2分]

    A事实说服

    B理论说服

    C直接说服

    D间接说服

  • 18. 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2分]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 19. ABC理论中B指的是()[2分]

    A诱发性事件

    B个体的情绪

    C对事件的看法

    D个体的行为反应

  • 20. 思维反映的是()[2分]

    A过去的经验

    B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C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D人的愿望

  • 21. 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是()[2分]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B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C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D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

  • 22. 孔子的教育著作是()[2分]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

  • 23. 吃过糖之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现象。[2分]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补偿

    D感觉后效

  • 24.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2分]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提高学生的成绩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 25. 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2分]

    A形式训练说

    B经验泛化说

    C相同要素说

    D关系转换说

  • 26. 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2分]

    A0.25秒~4秒

    B0.2秒~0.5秒

    C2秒~l分钟

    D5秒~2分

  • 27. 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2分]

    A时代性

    B经济性

    C强制性

    D创新性

  • 28. 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2分]

    A学科中心课程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 29. 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2分]

    A中心

    B基础

    C任务

    D途径

  • 30.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不包括()[2分]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间接性

  • 31.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2分]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