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总分:33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2014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综合素质》仿真模拟题(1)
A(1)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3分)
B(2)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4分)
C(3)违法主体是谁?(3分)
D(4)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4分)[14分]
A(1)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所产生的作用。(4分)
B(2)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14分]
A终身学习,爱国守法
B关爱学生,行为世范
C因材施教,为人师表
D作风正派,关心集体
A以人为本
B发展素质
C提高能力
D实现自我价值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惩罚为主、教育为辅
C教育与惩罚并用
D置之不理
A巴赫、海顿、贝多芬
B海顿、贝多芬、莫扎特
C巴赫、贝多芬、莫扎特
D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
A从高门权贵且具有真才实学的子弟中选拔官员
B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C地方官员推荐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D皇帝直接任命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
A普通话的词汇标准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
B汉语的音节结构严密,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构成
C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D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写北方苦寒,用战场的艰苦环境来衬托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B以写景来表现北方战场的环境氛围
C描写边塞阴森、凄凉的战场环境
D运用对偶写环境,衬托战地生活的艰辛
A“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B“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杨贵妃倾国倾城的美丽形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和联想的修辞手法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当时躬耕在南阳宛县卧龙岗的诸葛亮的情况。
A半坡埙
B骨笛
C编钟
D排箫
A地球和月球大小不同
B月球上同一地点温度变化极大,白天可以上升到128℃,晚上又降至零下180℃
C月球距地球很远,不可能有生物存在
D地球和月球生成时间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A李四光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A爱与责任
B职责和要求
C权利和义务
D鼓励和赞美
A爱岗敬业
B勇于创新
C严谨治学
D终身学习
A特别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向小夏及其母亲道歉
B告诉小夏母亲打小夏的理由
C不理会,因为自己情绪控制不好可能会与她吵起来
D在小夏面前告诉家长小夏如何不好好学习
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A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
B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
C古代诗歌按内容分为叙事诗、山水诗、科学诗、咏物诗四类
D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
A乃(第二笔为撇)
B母(第一笔为横折钩)
C肺(第八笔为点)
D比(第四笔为竖弯钩)
A差之毫厘参差不齐差三落四
B鬼使神差钦差大臣应付差事
C一念之差南北之差毫无差别
D屡出差错听候差遣差强人意
A曲高和寡伺候(ci)怯生生(que)不揣冒昧(chuei)
B驰聘疆场愠色(yQn)闹别扭(bie)闭目塞听(sei)
C披星戴月煞尾(sh6)处方药(chQ)飞扬跋扈(fI=I)
D怙恶不逡咋舌(ze)舛误(churn)唧唧喳喳(zh6)
A义务教育在中国得到全面普及
B终身教育主要指成人教育
C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日益结合
D现代学制改革重在缩短义务教育年限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A社会精神文化
B社会经济关系
C社会上层建筑
D社会经济基础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A父母
B家庭
C监护人
D社会团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多次乘飞机旅行的经验是否会减轻对坐飞机的恐惧
B有多少人报告说对乘坐飞机的恐惧如此强烈以致他们无法乘坐飞机
C自1980年以来通过高速公路旅行的人次和乘坐飞机旅行的人次各是多少
D自1980年以来,地方航空公司的事故率比大的国内航空公司的事故率高出多少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B愤:愤怒。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因不满足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A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B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石》
C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