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二)试题

考试总分:46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二)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简述被害人的概念及其含义。[6分]
  • 2. 简述城市社区环境对犯罪的促进作用。[6分]
  • 3. 简述综合治理的实践原则。[6分]
  • 4. 论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弊端对犯罪的影响。[9分]
  • 5. 被害人的刺激性[3分]
  • 6. 犯罪行为[3分]
  • 7. 重新犯罪[3分]
  • 8. 犯罪治安预防[3分]
  • 9. 犯罪原因[3分]
  • 10. 简述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6分]
  • 11. 论刑事立法在预防犯罪中的作用。[12分]
  • 12. 在美国犯罪学理论中,贡献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埃德温•萨瑟兰的()[1分]

    A不适应理论

    B智力低下理论

    C差别交往论

    D挫折攻击理论

  • 13. 把犯罪看成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没有刑法就没有犯罪的犯罪定义是()[1分]

    A犯罪的功能定义

    B犯罪的法律定义

    C犯罪的社会学定义

    D犯罪的实质定义

  • 14. 认为人的一切能力的差异都是环境造成的,是由环境和教育机构决定的,这一理论叫做()[1分]

    A社会决定论

    B后天环境论

    C差别交往论

    D多因论

  • 15. 从犯罪动机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前或实施后来划分,可分为()[1分]

    A已久动机和突发动机

    B原发动机和继发动机

    C简单动机和复杂动机

    D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 16. 犯罪治安预防的特点是针对性、有效性和()[1分]

    A专门性

    B单一性

    C群众性

    D普遍性

  • 17. 在容易发生犯罪的各个局部范围内采取的专门性预防措施是()[1分]

    A技术控制

    B社会控制

    C微观控制

    D宏观控制

  • 18. 把犯罪视为是个体、社会以及个体与各种社会化机构在社会化过程中发生的相互社会心理作用的结果的犯罪学派是()[1分]

    A社会异常论

    B文化冲突论

    C亚文化群论

    D社会控制论

  • 19.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范围是()[1分]

    A14周岁至16周岁

    B14周岁至18周岁

    C12周岁至18周岁

    D16周岁至18周岁

  • 20. 龙勃罗梭的代表作是1876年出版的()[1分]

    A《犯罪人论》

    B《论犯罪与刑罚》

    C《犯罪学》

    D《犯罪社会学》

  • 21. 加罗法洛首倡使用犯罪人分类的社会标准,他以犯罪人的行为有无道德感而将犯罪人分为自然犯和()[1分]

    A社会犯

    B法定犯

    C政治犯

    D风俗犯

  • 22. 推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在犯罪学上称之为()[1分]

    A犯罪决意

    B犯罪诱因

    C犯罪动机

    D犯罪目的

  • 23. 通过施加刑罚,使罪犯在道德上产生震动和觉醒,改恶从善的功能是指刑罚预防的()[1分]

    A威慑功能

    B剥夺功能

    C惩罚功能

    D改造功能

  • 24. 被害人因实施了某种或某些行为而促进、诱引罪犯实施了针对自己的犯罪行为,在此情况下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的互动模式为()[1分]

    A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

    B冲突模式

    C被害人推动模式

    D斯德哥尔摩模式

  • 25. 为了保护某些器械的功能而增设的非正常操作的装置是()[1分]

    A监测装置

    B报警装置

    C抗阻装置

    D自救装置

  • 26. “犯罪饱和理论”的提出者是()[1分]

    A龙勃罗梭

    B菲利

    C李斯特

    D加罗法洛

  • 27.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我国先后经历的犯罪高峰有()[1分]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 28. 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造一定的条件以引导某种现象,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1分]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比较法

  • 29. 因杀人、伤害、抢劫等暴力犯罪而造成死亡的被害人,是()[1分]

    A性被害人

    B贪财型被害人

    C被剥夺生命的被害人

    D轻信型被害人

  • 30. 对暴力犯罪和智能型犯罪进行分类的标准是()[1分]

    A犯罪经历

    B犯罪性质

    C组织形式

    D行为特点和主客体特征

  • 31. “多愁善感,微弱的刺激往往就能引起强烈的内心体验,常表现为行动迟缓、腼腆、有些孤僻”所描述的气质类型是()[1分]

    A多血质

    B抑郁质

    C粘液质

    D胆汁质

  • 32. 固执己见,不计后果,狂妄自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好嫉妒的变态人格属于()[1分]

    A偏执型变态人格

    B情绪不稳定型变态人格

    C意志薄弱型变态人格

    D冲动型变态人格

  • 33. 人种论在犯罪学流派中属于()[1分]

    A犯罪生物学理论

    B犯罪社会学理论

    C犯罪心理学理论

    D犯罪精神病学理论

  • 34. 计算机犯罪的特点有隐蔽性、高智能性、巨大的危害性和()[1分]

    A一定的连续性

    B一定的组织性

    C非组织性

    D一次性

  • 35. 犯罪行为最根本的特征是()[1分]

    A社会性

    B违法性

    C过程性

    D社会危害性

  • 36. 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与犯罪的社会学定义间的关系是()[1分]

    A完全不同

    B完全相反

    C没有联系

    D有一致也有区别

  • 37. 犯罪的性别特征方面,与女性相比,男性占整个犯罪的()[1分]

    A相对多数

    B绝对少数

    C绝对多数

    D相对少数

  • 38. “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这一思想的提出者是()[1分]

    A贝卡利亚

    B萨瑟兰

    C菲利

    D李斯特

  • 39. 对社会各部门、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加以协调和处理的过程是指()[1分]

    A结构整合

    B关系整合

    C规范整合

    D机构整合

  • 40. 使社会成为一个具有共同准则和凝聚力的团结的整体,增强公众对社会共同价值的遵从和适应的功能是指社会预防的()[1分]

    A社会建设功能

    B社会整合功能

    C社会控制功能

    D社会化功能

  • 41. 心理预防的对象主要是()[1分]

    A未犯罪的正常人

    B罪犯

    C变态人格者

    D精神病患者

  • 42. 犯罪动机的特点有()[2分]

    A内在性

    B复杂性

    C动态性

    D外在性

    E反映性

  • 43. 按犯罪的组织形式,犯罪类型的划分包括()[2分]

    A共同犯罪

    B团伙犯罪

    C集团犯罪

    D黑社会犯罪

    E暴力犯罪

  • 44. 刑罚预防的主体包括()[2分]

    A国家立法机关

    B公安机关

    C检察机关

    D监狱

    E法院

  • 45. 犯罪人的价值观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有()[2分]

    A腐朽的幸福观

    B错误的英雄观

    C为所欲为的自由观

    D无原则的友谊观

    E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

  • 46. 龙勃罗梭的主要学术观点有()[2分]

    A社会异常论

    B模仿规律

    C天生犯罪人论

    D处罚个别化

    E环境改造论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