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考试总分:4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全国2009年10月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犯罪行为发生机制[3分]
  • 2. 犯罪预测[3分]
  • 3. 简述消除和转移犯罪动力的方法。[5分]
  • 4. 犯罪人的性格缺陷所呈现的特点是什么?[5分]
  • 5. 简答三级犯罪预防理论。[5分]
  • 6. 试论犯罪的消长律。[10分]
  • 7. 试论犯罪防控系统的宏观性预防。[12分]
  • 8. 抽样调查[3分]
  • 9. 简述犯罪研究的基本原则。[5分]
  • 10. 犯罪对策[3分]
  • 11. 贝卡利亚[3分]
  • 12. 犯罪原因系统[3分]
  • 13. 标准化程度高、综合性强和时空涵盖面广是()[1分]

    A现场调查法的特点

    B社会调查法的特点

    C统计研究法的特点

    D文献研究法的特点

  • 14. 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们认为,犯罪是违反正义的人的恶性的表现,若要对其加以控制,必须依靠()[1分]

    A法律

    B武力

    C权威

    D道德

  • 15. 在加罗法洛的犯罪学论著中,最著名的是()[1分]

    A《犯罪人论》

    B《犯罪社会学》

    C《论犯罪与刑罚》

    D《犯罪学》

  • 16. 犯罪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和()[1分]

    A定性的观点

    B定量的观点

    C系统的观点

    D局部的观点

  •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犯罪数量()[1分]

    A有下降趋势

    B有增长趋势

    C无明显变化

    D增降起伏波动大

  • 18. 在遭受犯罪侵害后,被害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所受的伤害以及社会、他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是()[1分]

    A重复被害

    B多次被害

    C再次被害

    D间接被害

  • 19. 被害人的自身因素和被害的社会因素统称为()[1分]

    A被害条件

    B被害现象

    C被害要因

    D被害事件

  • 20. 专家法是以()[1分]

    A示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B实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C具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D匿名方式征询专家意见

  • 21. 狭义犯罪学和广义犯罪学的区别主要在()[1分]

    A研究手段上

    B研究对象上

    C研究方法上

    D研究难度上

  • 22. 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类抽样、等距抽样和()[1分]

    A偶遇抽样

    B判断抽样

    C整群抽样

    D配额抽样

  • 23. 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1分]

    A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

    B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

    C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小

    D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大

  • 24. 文化冲突是()[1分]

    A文化规范的冲突

    B文化规律的冲突

    C文化分解的冲突

    D文化融合的冲突

  • 25. 犯罪的个体原因是最终推动()[1分]

    A犯罪现象产生的因素

    B犯罪行为产生的因素

    C犯罪结构变化的因素

    D犯罪类型变化的因素

  • 26. 以普通的社会成员为对象的犯罪预防是()[1分]

    A一般预防

    B重点预防

    C特殊预防

    D典型预防

  • 27. 在下列预防理论中,属于实证犯罪学派核心理论的是()[1分]

    A社会防卫论

    B刑罚预防论

    C犯罪补偿论

    D预防经济论

  • 28. 1978年以来的30年间腐败现象呈现的特点是:案件数量增长速度快,大案飚升和()[1分]

    A腐败仅涉及个别行业

    B腐败仅局限在个别区域

    C女性腐败严重

    D出现了群体性腐败

  • 29. 犯罪人的道德观是与其人生观()[1分]

    A相互对立的

    B互不相关的

    C相互等同的

    D紧密联系的

  • 30. 犯罪行为抑制机制是犯罪行为的()[1分]

    A调节器

    B发动器

    C助推器

    D传送器

  • 31. 研究犯罪原因是()[1分]

    A侦破犯罪案件的基础

    B惩罚犯罪的基础

    C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础

    D犯罪预防的基础

  • 32. 对可能发案或经常发案的区域和场所,进行预防犯罪的相关设计,制约和限制犯罪发生的预防措施是()[1分]

    A被害预防

    B刑罚预防

    C社会预防

    D情境预防

  • 33.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是在()[1分]

    A1979年作出的

    B1981年作出的

    C1989年作出的

    D1991年作出的

  • 34. 加强对收购生产性废旧金属与信托寄卖行业的管理和控制的预防措施属于犯罪防控系统的()[1分]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第四道防线

  • 35. 在下列表述中,不属于帮教工作原则的是()[1分]

    A坚持平等原则

    B区别对待原则

    C成本效益原则

    D联系实际原则

  • 36. 影响犯罪动态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因素和()[1分]

    A生理因素

    B法律因素

    C自然环境因素

    D主观因素

  • 37. 1956—1965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犯罪状况是()[1分]

    A犯罪数量急剧增加

    B腐败现象严重

    C犯罪数量减少

    D黑社会性质犯罪突出

  • 38. 犯罪根源是指犯罪现象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1分]

    A直接原因

    B间接原因

    C现实原因

    D终极原因

  • 39. 家庭功能是()[1分]

    A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

    B不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

    C随家庭习惯变化而变化的

    D不随家庭习惯变化而变化的

  • 40. 犯罪动机产生于个人畸形的心理需要,是推动和维持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其表现形式是()[1分]

    A犯罪冲动和犯罪意念

    B犯罪结果和犯罪危害

    C犯罪现象和犯罪条件

    D犯罪原因和犯罪形式

  • 41. 广泛收集可导致未来犯罪发生的原因性材料用以预测犯罪,是应用()[1分]

    A连续性原理

    B系统性原理

    C类推性原理

    D相关性原理

  • 42. 在下列措施中,不属于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构建重点的是()[1分]

    A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

    B老年犯罪的预防和控制

    C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

    D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 43. 犯罪行为的特征有()[2分]

    A社会危害性

    B形式多样性

    C传染性

    D违规性

    E受容性

  • 44. 根据被害人是否已遭受侵害,可以将其划分为()[2分]

    A机会性被害人

    B直接被害人

    C既然被害人

    D职业被害人

    E潜在被害人

  • 45. 犯罪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研究以下主要因素对犯罪的影响()[2分]

    A犯罪人素质

    B遗传

    C人格

    D社会结构

    E社会生活环境及条件

  • 46. 研究犯罪社会原因的实践意义是()[2分]

    A制定预防、控制和治理犯罪对策,有效地治理犯罪

    B矫治犯罪人,为有效地改造罪犯创造条件

    C对刑事立法起推动作用

    D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E对文化建设起推动作用

  • 47.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手段有()[2分]

    A政治手段

    B文化手段

    C教育手段

    D法律手段

    E经济手段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