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试题

考试总分:47分

考试类型:模拟试题

作答时间:60分钟

已答人数:967

试卷答案:有

试卷介绍: 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哲学)试题

开始答题

试卷预览

  • 1. 实践及其特点是什么?[7分]
  • 2. 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原理说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必要性。[10分]
  • 3. 两点论和一点论、重点论和均衡论的区别是什么?[7分]
  • 4. 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方法论意义。[6分]
  • 5. 怎样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6分]
  • 6.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10分]
  • 7. 试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分]
  • 8.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1分]

    A事物数量的增减

    B事物场所的变更

    C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

    D周而复始的循环

  • 9.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1分]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

    D肯定和否定辩证统一的观点

  • 10. 假象是指()[1分]

    A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C主观想象的现象

    D表露于外的现象

  • 11. 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1分]

    A客观性和主观性

    B普遍性和特殊性

    C平衡性和不平衡性

    D同一性和斗争性

  • 12.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在()[1分]

    A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B决定经济基础的变更

    C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D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推动社会前进

  • 13.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阶级斗争()[1分]

    A已不再存在

    B已不是主要矛盾但在一定范围还会长期存在

    C只存在于人民内部

    D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激化

  • 14. 社会进步的根源在于()[1分]

    A无产阶级革命

    B科学技术的发展

    C党的教育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15. 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是()[1分]

    A仅仅是唯物史观的观点

    B唯心史观的观点

    C历史二元论的观点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

  • 16. 人生观是人们对()[1分]

    A自然界和社会的总的看法

    B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

    C社会某一问题的具体看法

    D人的思维方式的看法

  •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1分]

    A人类哲学思维达到了顶峰

    B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崭新的无产阶级世界观理论体系的诞生

    D绝对真理的体现

  • 18. 一切唯物论坚持的观点是()[1分]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C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D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 19.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1分]

    A万物皆备于我

    B心外无物

    C物是感觉的复合

    D死生由命,富贵在天

  • 20. 一元论哲学认为()[1分]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精神的

    C世界是运动的

    D世界是统一的

  • 21. 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1分]

    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而否认了前进性

    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而否认了直线性

    C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而否认了特殊性

    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而否认了间断性

  • 22. 感觉、知觉、表象是()[1分]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 23.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1分]

    A实际经验高于书本知识

    B实际经验是唯一可靠的

    C实践出真知

    D要事事取得直接经验

  • 24. 真理的发展是一个()[1分]

    A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B从真理中不断排除谬误的过程

    C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D具体真理和抽象真理相互转化的过程

  • 25.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1分]

    A存在

    B精神

    C实物

    D物质

  • 26. “机器思维”的实质是()[1分]

    A用机械的、物理的过程完全取代人脑思维

    B人所给予的对人类思维的模拟

    C人的思维的独立实现

    D人的精神活动的物化表现

  • 27. 质与属性的统一性在于()[1分]

    A质是通过属性表现出来的

    B质和属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质和属性是直接同一的

    D质是由属性所决定的

  • 28. 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错误在于()[1分]

    A否认肯定和否定的区别

    B否认否定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C否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D否认肯定和否定是辩证的统一

  • 29.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1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30. 在生产力中物的要素是指()[1分]

    A自然环境

    B生产资料

    C劳动资料

    D科学技术

  • 31. 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1分]

    A否认意识依赖于物质

    B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

    C否认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 32. 思想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1分]

    A是否理论化、系统化

    B是否被群众所接受

    C是否得到一定的传播

    D是否反映事物的发展规律

  • 33.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1分]

    A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程度和规模

  • 34. 对待古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1分]

    A全盘接受

    B全盘否定

    C批判为主继承为辅

    D批判地继承

  • 35. 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1分]

    A实践具有客观性

    B实践具有历史性

    C实践具有主观性

    D实践具有能动性

  • 36. 恩格斯所讲的“两种生产”是指()[1分]

    A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

    B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精神资料的生产

    C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

    D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资料的生产

  • 37.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1分]

    A完全按照个人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客观必然性制约

    C摆脱必然性的束缚获得自由

    D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 38. 下列哪些说法表示了时间的一维性()[2分]

    A时乎时乎不再来

    B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C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D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

    E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39. 社会心理是()[2分]

    A低水平的社会意识

    B以理性形式为特征

    C主要表现为个人意识

    D对社会存在的不系统的、自发的反映

    E具体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等

  • 40. 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2分]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辩证法

    C近代庸俗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 41. 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2分]

    A

    B绝对观念

    C感觉

    D

    E上帝

  • 42.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分]

    A是非对抗性的

    B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

    C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D能够通过改革不断加以解决的

    E不断削弱直至最终消失的

  • 43. 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在于()[2分]

    A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B消灭了私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D消灭了“三大差别”,使人们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

    E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

  • 44.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2分]

    A共性大于个性

    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C个性中包含了共性

    D共性和个性可以相互转化

    E共性是个性的总和

  • 45. 正确地把握度才能()[2分]

    A正确地认识事物的质

    B在实践活动中掌握适度的原则

    C提出指导实践的科学准则

    D在实践活动中避免“过”与“不及”

    E避免犯“左”和右的错误

  • 46.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2分]

    A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B人的认识的相对性和不可靠性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D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

    E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

  • 47. 生产工具是()[2分]

    A劳动资料中最主要的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C划分不同经济时代的物质标志

    D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

    E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要素

相关试卷
相关题库